书城哲学很早很早的老祖宗智慧
48281800000033

第33章

喜新厌旧是很多人都犯过的毛病,交了新朋友就会渐渐疏远旧日的朋友,这不算是真正的朋友。即便平时真的忽略了,当朋友有了困难,这个时候也应该挺身而出。

遇到多年不见的老友时,情意要特别真诚与热情,气氛要特别热烈;处理某种隐秘事情时,居心要特别坦诚,态度要特别开朗;服侍衰弱的老人时,举止要特别殷勤,礼节要特别周到。朋友之间就是要相互帮助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人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天对别人真心相助,说不定哪一天陷入困境,求助于别人的人成了自己。不仅如此,如果能做到帮助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不但能显示出博大的胸怀,而且还有助于“化敌为友”,为自己营造一个更为宽松的人际环境。

尊重贤人,包容犯错的人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论语》

一个人心里老是记着给予过别人的帮助,曾经的助人的快乐就会慢慢变质成为一种骄傲。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如果总是对别人的错误耿耿于怀,总有一天淤积的怨恨会搁浅这个人的人际关系。这个世界上真正能抑制这种骄傲和怨恨的唯有宽宏的器量。观察历史,我们就会总结出那些声名显赫的人物,大多拥有广阔的胸襟。

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河北与自立为帝的王郎展开大战时,王郎节节败退,逃入邯郸城里。经过二十多天的围攻,刘秀大军攻破邯郸,杀死王郎,取得胜利。在清点缴获来的书信文件时,官员们发现了几千封和王郎私通的信件。这些信件的写作者都是刘秀这一方的人,有官吏,有平民,也有士兵,而信件的内容大都是吹捧王郎、攻击刘秀的。

看到这些信件后,有的人很气愤,说这些人吃里爬外,应该抓起来统统处死。曾经给王郎写过信的人,也都害怕刘秀怪罪,终日提心吊胆。

刘秀知道这件事后,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又叫人把那些信件取过来,连看也不看,就叫人当众扔到火中烧掉了。刘秀对大家说:“有人过去写信私通王郎,做了错事。但事情已过,可以既往不咎。希望那些过去做错事的人从此安下心来,努力供职。”刘秀的这种处理方法,使那些曾经私通王郎的人松了一口气。他们都从心眼里感激刘秀,甘愿为他效劳。

要想成就大事,必须懂得用人。而用人除了知人善用外,最难的怕是容忍他们的过错了。世界上没有不犯错的人,如果抓住别人的错误不放,三天一提,五天一批,不仅会有损团队的锐气,还会降低自己的魅力。

善于淡忘的宽容不仅是成大事的关键因素,还是聚集人脉的重要因素。

子夏的弟子问子张:“什么是交朋友之道呢?”

子张反过来却问:“你的老师是怎么告诉你们的?”

子夏的学生说:“我们的老师教我们,对于可以交的朋友,就和他往来做朋友,不可以交的朋友,就距离远一点。”

子张听后摇摇头说:“我听到的和你说的不一样,我的老师孔子说,‘君子尊贤而容众’,一个人在社会中交朋友要尊贤,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值得尊敬,而对于一般没有道德、没有学问的人则需要包容,对于好的有善行的人要鼓励他,对不好的、差的人要同情他。”

子夏的交友之道是明哲保身的做法,而子张口中的交友之道是胸怀宽广的表现。同是交友之道,同样有可取之处,但是后者比前者更容易聚集人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修炼这种胸怀和器量,这是一种不须投资便能得到的高级精神滋补品。首先我们要学会记住别人给过我们的帮助,哪怕滴水之恩,也要涌泉相报。其次,我们要反省自己给别人带去的麻烦,并尽量改正和弥补,最后我们要学会淡忘,忘记自己给予别人的帮助,忘记别人给我们带来的不便。

当我们这样去做的时候,我们和他人的交往,就会淡化不平、烦恼和怨恨,提纯友情、快乐和幸福,最后得到的是宽广而融洽的人际关系。

嫉妒别人不如提升自己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离骚》

人生境界关系个人的成就、品位与气度。人生境界有高有低,有狭有宽,有大有小,境界在哪里,人生就到哪里。

不要意气用事,不要偏信谗言,不要以己所长比他人所短,不要因自己的无能而嫉妒他人,不要妄执烦躁,应该冷静处世,不能太浮躁,这样才能清楚地衡量自己,把握人生。虽然说境界各有不同,且也各有各的自在,但人生总是要由自己写就。回归本性,谦虚从事,尊重他人,不仅可以远离谄媚,也能为自己修身进福。

西汉时期,汝南的翟方进与清河的胡常曾经是同窗,在一起共同研习过经学。后来虽然胡常比翟方进先当官,但在学问上的名声却一直不如翟方进,因此胡常对这位昔日的同窗好友十分嫉妒,经常在别人面前讲翟方进的不是,挑他的毛病。

这件事情后来传到了翟方进耳中,他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在胡常给门生讲课时,派自己的学生去胡常处旁听,并让他们经常向胡常请教经书中的疑难问题,认真进行记录。胡常并不知道翟方进此举的初衷,只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胡常才猛然觉悟翟方进这是在有意推崇他,为他树立良好的威望,心中顿时感到惭愧。自此,胡常再也不处处与翟方进作对,而是改变了以往的做法,无论是为官,还是论学,都对翟方进极度称赞。

翟方进不以自己的长处比人家的短处,也不像胡常那样因自己的不及而妒忌人家,他宽容待人,谦虚处事,尊人才能自尊。

比他人之短,嫉妒他人的人,总是会有的。可“生活不是攀比,幸福源自珍惜”,嫉妒是一种难以公开的阴暗心理,是人们普遍存在着的人性弱点,有时嫉妒心理还会带来自身的毁灭。

《离骚》中说,小人对自己很宽容,却用卑鄙的想法考量别人,故而生出嫉妒之心。他们嫉恨别人,于是竭力贬低、败坏别人,对别人的进步和成就总是不屑一顾,看不到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差距,不想奋力赶上。这样,自己与被嫉妒者之间,必然拉开更大的距离,到头来自己只能是越来越落后。嫉妒人家,无非是怕人家比自己强。但是,怕也无济于事,嫉妒不能给自己增加什么好处,反而更加显示出自己的落后、狭隘。

其实,嫉妒别人不如提升自己。常说人的精神境界要高,越高越好,但人的行动及现实生活,要尽量放低,因为只有在最低处,你向上的势能才更大更足。所以,做人有时候需要像无波澜、静静的流水一样安静,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至于让自己锋芒毕露,树敌太多。

人各有长短,看到自己长处的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看到他人的短处时,也应看到他人的长处。发扬己长,克服己短,学习人长,避开己短,这才是积极的态度和方法。为人处世一定要把握一个度,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不要到处争强好胜,应收敛锋芒,平平淡淡地处世,这样在人生的道路上才能走得更好。

伸出援手而非落井下石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孟子》

有过用柴草生火经历的人都知道,要点燃木柴,先要用干枯的细枝去引火,火才能越烧越大;如果里面有湿柴,刚燃的火苗很快就会熄灭。但是,一旦火堆燃烧起来了,即便扔进去的是刚砍的湿木头,很快也会被火焰带动起来,一起燃烧。

这和交友的道理有些相似,用足够的真诚去感染他人,就能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善意,并能在我们陷身于险境时给予帮助。

秦穆公当政时,秦国遭遇大饥荒,国势危急。想到曾经有恩于晋国,秦穆公认为如果派人去向晋国求救,晋国应该会出于感激而资助自己的国家。可是结果却事与愿违,晋国不但不给秦国援助,还趁机派兵攻打秦国。

秦穆公大怒,便对全国百姓说:“我们秦国曾有恩于晋国,可是晋国忘恩负义,还乘人之危,攻打我们,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一定要他们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于是穆公派丕豹带领军队攻打晋国,而且旗开得胜。但是毕竟秦国刚逢大灾,国库空虚,不宜久战。可秦穆公出于一时怒气做出了继续追击晋军的错误决定。

这天,秦穆公带领他的几个手下一直追到晋国腹地,渐渐地和大队人马失去了联系。

晋军见秦穆公人少,趁机包围了秦穆公和他的几个手下。眼见着寡不敌众的时候,晋国的军队大乱。原来有一群人在晋军后面来了个突然袭击。这些人都是曾经被秦穆公帮助过的人。这些人感恩戴德,便在秦穆公有难时给予了及时的帮助,帮他渡过了难关。

孟子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晋国忘恩负义引来战事,秦国施惠散义赢得援助。战争就是这样充满戏剧性,其结果往往有利于那些道德上略高一筹的人。

生活也蕴涵着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孤傲冷漠地对人时,只会受到同样冷漠的回报。只有那些充满生命热情而又乐于助人的人,得到的回报才会深厚,福祉也才会绵长久远。一言蔽之就是“帮人最终帮自己”。

在日常工作中,人与人之间免不了互相帮忙。但帮助必须是诚挚的,这会使当事人双方都受益。

当一个人尽自己所能成人之美时,他就是在帮助自己。因为在这个由人组成的社会里,当接受帮助的人对我们十分感激时,我们就会感受到一种温情,这种温情让我们感觉更舒服。那种因为使别人幸福而令自身欣喜的感觉,让我们知道幸福的真正含义,让我们想远离那种生活如行尸走肉般的冷漠世界。

当我们用足够的真诚给他人以方便时,对方的心灵就会成为幸福生长延伸的土地。当我们的善意被对方接受时,我们的幸福也就来到了。

所以,人的一生当中为自己找到幸福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奉献我们的精力,努力使其他人获得快乐。

不要以言取人,不要以貌取人

(孔子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史记》

一对夫妇的一个朋友从国外回来,给他们带了一篮价格昂贵的苹果。夫妻俩觉得很新鲜,把苹果放在果盘里摆着,一直舍不得吃。后来妻子认为这样好的苹果,放在一个普通的果盘里,显得那么不协调,于是他们狠狠心买了价值不菲的水晶果盘,觉得这样才配得上这些色泽美丽的苹果。

可过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又发现放置果盘的茶几太旧了,与水晶果盘实在不配,于是又买了一个新茶几。既然买了新茶几,肯定也要买配套的沙发,不久,沙发也搬回家了。

但更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贵重的果盘、新式的茶几、流行的沙发和其他家具是那样的格格不入,于是他们狠狠心,把家里的家具全换了一遍。家具换完了,这下是房子了,这房子还是这对夫妇刚工作的时候单位分的旧房,也有十几年的历史了。他们最后下定决心,要换就换彻底。他们把旧房子卖了,又向朋友东借西凑,好不容易买了一栋小商品房。

当二人坐在新家里,再次款待那位朋友时,女主人让朋友给她的新家提点意见,朋友笑了笑,指着空空如也的水晶果盘说,里面放上些苹果不是更好吗?夫妻二人忽然发现他们已很久很久没有吃苹果了。

不管是多么漂亮的苹果也仅仅是一种水果而已,它的用途是供人们食用而不是炫耀。故事中的这对夫妇盲目追求外在的华丽,而忘记了事物本身的价值和用途是根植于它们的内在的,结果白白给自己添了那么多的麻烦。人们应该相信,人生本来是什么就是什么,生活原本应该怎样就怎样,用富裕的外表掩盖贫穷的本质,无论生活或人生,都将以痛苦终结。

一般人总是听到悦耳的声音就高兴,听到嘈杂的声音就厌恶,看见花木就愿意去栽培它,看见野草就想拔掉它,这都是以貌取物的表现。如果以自然本性来看待,万物都是一样的,并没有高低好坏之分。所以,人们对待事物的时候不要只看外表,应该着眼于其内在的价值,对待人也是一样的道理,不可以貌取人。

孔子弟子三千,在对待弟子的问题上,孔子也难免以言取人、以貌取人。

孔子的弟子中有一个叫宰予的,伶牙俐齿,能说会道,孔子很喜欢他,后来孔子发现他既没有高尚的德行,做学问也不勤奋,大好时间都用来睡懒觉,不禁喟叹“朽木不可雕也”。

而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子羽,相貌丑陋,孔子以貌取人,认为他不会成才。但是,子羽为人光明磊落,不趋炎附势,为学也勤奋努力,后来仰慕他的弟子达到了三百人,他的贤名天下皆知。孔子知道以后后悔地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结果看错了宰予,我只凭相貌判断人,结果误会了子羽。

圣人尚且会以貌取人,以言取人,普通人就更难免了。其实,仔细想想,以貌取人的做法是很可笑的,毕竟容颜是父母给的,谁也改变不了,而个人的气质和修养却是后天形成的,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才是属于他自己的本质的东西,以貌取人岂不是舍本逐末吗?

人与人交往,特别是初次交往,第一印象很重要,但是这第一眼往往从形象开始,因此人们常常习惯以貌取人。其实,以貌取人有其偏颇,甚至会因此错过品德高尚之人,或者遇人不淑。

亲近君子,远离小人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

诸葛亮在上表给后主刘禅的这封言辞恳切的《出师表》中,表达了要亲君子远小人,才能永保千秋伟业。不但治理国家如此,交友也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