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球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时间:20世纪20年代,地点:中国20世纪20年代中期,水球由欧美传入香港和广东及沿海城市。香港水球队常到广州表演和比赛,使水球运动在中国得到了传播。1931年第5届广东省水上运动会曾设立水球比赛项目,这是中国最早举行的正式水球比赛。1942年在延安举行的“九一”扩大运动会上,也曾设水球项目。1948年在旧中国第7届运动会上,水球被列为表演项目。解放后水球运动受到了国家应有的重视。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吸取国外高水平国家的先进技术的同时,结合自己的特点初步形成了快速反击,轮流切入的打法,使运动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负责水球项目的官员吕健介绍说,水球比游泳和其他球类项目的难度都大。水球一方面要求运动员有游泳基础,游得快和耐力足都是最基本的身体素质要求,此外还要有球感和意识,技术、战术的合理运用,拥有这几方面天赋的人才很难得。
“这是对抗性强、消耗体能大又讲究战术配合的水中球类集体项目,比陆上的球类运动累多了。如果你游泳好,又有玩球的特长,就来试试水球吧,”曾经多年担任国家男子水球集训队领队的吕健简单地介绍这项运动。
二、水球在中国的发展史
民国10年(1921年)第五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行时,曾组织水球表演。当时《申报》记载了这次表演赛:“水球表演分白、蓝二组,各队7人,结果为4与2之比,胜利归蓝队。”当时场地设置较小,池水也浅,比赛时间较短。民国24年6月《勤奋体育月报》介绍了当时水球场地,池宽为20码(18.3米),池长19码(17.4米)至30码(27.4米)。水深1码(0.914米),正式比赛为14分钟。(现代水球场地宽20米、长30米、深不得浅于1.8米。比赛分4节,每节7分钟)。由于开展很不普遍,一直没有举行正式比赛。民国37年,第七届全运会在上海举行,水球列为表演项目,上海派出温敬令等10人参加,在预赛中输于菲律宾华侨队,未能参加决赛。
解放后,国家体委于1955年8月曾在上海组织了全国游泳竞赛大会,其中包括水球。上海临时从游泳爱好者中选拔组成水球队参加。该赛共五支水球队参加,上海队获第二名。次年,国家体委组织七单位游泳对抗赛和全国水球赛,上海临时组织业余队参加,仍获第二名。
1958年,为迎接第一届全运会,市体委开始组建集训队,由夏云任领队,教练由印尼归侨洪裕科担任,队员吴承磷、陈约翰(陈杰)、侯引程、蔡兴邦、奚伯康、朱伯华、肖春熙等都是大学生。铁路工人徐妙根担任队长,在全运会上获第五名。
1960年,上海体院运动系成立,设水上班,其中包括水球,留下了原集训队的徐妙根、陈约翰、黄尔敏、盛春生、奚伯康、唐振蠢,另有部分游泳队员转练水球,教练由叶廉华担任。
1960年,国家体委设甲、乙组水球联赛,上海在甲级赛中夺得第三。以后由于国家经济困难,联赛取消。各省水球队大部分解散,上海得以保留。但当时老队员多数退役,仅留5名队员,后又充实了6名新手,从而保持了队伍的完整。
1964年,部分老队员退役,李明光、何连德等新手入队,全队共有20余人。当年,上海队曾以7∶7战平印尼国家队。
1965年3月,全队赴湛江训练,每天在海水中训练达8小时,队员的体力和技、战术都有了较大进步,第二届全运会时,以戚吉庆任领队奚伯康任教练的市队获第三名。
1966年,奚伯康赴柬埔寨任教练,“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水球训练与比赛均停止。
1971年,全国恢复水球比赛。上海队尚留有10名队员:赵英华、唐振鑫、徐鸣德、李明光、何连德、徐立三、蒋金日、龚吉祥、鲍贤良、陈约翰(教练)。在当年比赛中获冠军。1972、1973年连续保持了冠军称号。
1973年,国家体委为迎接第七届亚运会,组建国家集训I队,上海唐振蠢等6人入选集训。1974年8月,国家队组成,赵英华任队长,何连德、徐立三、鲍贤良等入选,莫伯康任教练,获第七届亚运会亚军。
1974年以后,老队员相继退役,并陆续充实新手。1975年,在第三届全运会上,由赵英华兼领队,徐鸣德任教练的市队保持了第三名。
1976年,赵英华、徐立三、翟保卫、李谋时再度选入国家队。
1977年,国际比赛规则作了一系列改动,鼓励运动员在快速游动中发展技、战术。对运动员的体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时上海队正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运动水平一度下降至全国第五、六位。至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时,由苏永良任领队,奚伯康、唐振鑫任教练的市队,成绩再度回升至第三位。
1980年,国际游泳联合会接纳中国入会,增加了国际交流的机会。上海队承担着向国家队输送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任务。由于主力队员大多去国家队训练,上海只留下二线队伍,由于人员不足,技、战术发展都不快,在全国比赛中成绩较平。但上海选手被选入国家队者人员增多,在一系列国际比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980~1990年,市队在全国比赛中处于前三名行列。1988年下半年至1990年曾连续五次在全国锦标赛中得冠军。这段时期,教练有李明光、何连德、唐振鑫、陈德友(1988年离队)、翟保卫(1987年离队)。市队入选国家队后获得亚洲冠军的有8人。在第五、六届全运会上,以苏永良为领队的上海队均得第三名。在第五届全运会上,上海队被评为精神文明运动队,潘盛华、陈德友被评为精神文明运动员。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时,由李明光为领队的上海队获第二名。
全队先后有25人获运动健将称号,教练中有李明光、唐振鑫为高级教练。1982年何连德被国际游联批准为国际级裁判,另有5人被批准为国家级裁判。何连德曾连续参加第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届奥运会水球赛的裁判工作。
70年代末,国家体委在全国比赛中设青年组,上海队青年队曾获得3次亚军,2次第三。有9名队员先后选入国家青年队或参加了世界青年锦标赛。他们分别为:1983年葛坚青、毛清;1987年桂敏、江逸华、吴伟;1989年蔡卫疆;1991年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