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午夜的激情,爵士乐
48295300000025

第25章 莱诺·汉普顿与奥斯卡

幽雅风度的钢琴家莱诺·汉普顿与奥斯卡。爵士乐坛特别有魅力的地方有时候正是表现在它的不完美和怪异上,就拿爵士钢琴家来说吧,似乎只有像比尔·艾文斯那样神经质的印象派和特罗尼斯·蒙克会一手零碎细打的病态敲击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受人仰敬的宗师,同样也正是因为如此,像来自加拿大的奥斯卡·彼德森这样对和弦和节奏的处理永远是一丝不苟,感情的投入也是标准古典式的钢琴家在爵士乐坛就不太受欢迎了,但是私下里却认为彼德森的演奏虽然有时候会有很多流行的成分,也缺乏些别具一格的独门技巧,但他的琴声里的饱满、华丽和浪漫,以及深厚古典根基所呈现出来的优雅风度,还是能一次次地让人倾倒,更不要说他那能敲击出高低流畅地让人眩目旋律的右手和一直不停变化节奏的左手两者之间的水乳之默契在你听觉细胞里的反射了。

“爵士名人录”中的钢琴手。也许是因为报答诺曼·葛兰兹这个引路人,彼德森从20个世纪60年代开始就为威威公司效力,即使在格莱柏利20世纪70年代以后转往帕波罗公司,他的老板还是葛兰兹,人如其乐、乐如其人,彼德森宽厚的本性也可以从这里可以窥见一二。

当然彼德森音乐事业最重要的阶段还德数在威威的时候,这不仅仅体现在他一张又一张优秀的个人专辑上,你还可以在那时期无数的威威公司的出品中,在钢琴手一栏里找到他的名字,而在“爵士名人录”系列唱片里,他也俨然成为一个万金油式的人物,妙曲华章层出不穷,当然若论巧妙,还得数他和著名的电颤琴家莱诺·汉普顿合作的《爵士名人26》这张专辑。

爵士名人录中的摇摆乐手。说起这个非裔的汉普顿,你也绝不可等闲视之,作为路易斯·阿姆斯特朗乐队曾经的鼓手,在大师嬉笑怒骂、插科打诨皆成妙曲的熏陶下,他也自然而然地汲取了许多大师独有的魔法般的音乐元素,不知是上帝的点拨还是自发的触动,汉普顿却经由对鼓节奏的研究而激发出了他在电颤琴的灵感,这个曾经的鼓手和钢琴手于是一发而不可拾,终于在电颤琴这件既要求节奏激情,也要求旋律迷人的乐器上找到了一个新的位置,可想而知,这样一位能在乐器选择上都能随心所欲的乐手,尽管所处“摇摆乐”时代,但却以融合大量新鲜音乐元素而超越那个时代也就不足为怪了。汉普顿也是葛兰兹手下的红人,同样也是“爵士名人录”里的红人,与彼德森万金油似的涂抹不同的是,他的绝活——电颤琴毕竟不是是爵士乐队里的必备乐器,而能将它玩得令人天旋地转、头晕目眩的更是少中之少,当传统的二重、三重、四重或五重奏总陷入固定模式的瓶颈后,他的出现就不仅仅是润滑,而完全可以成为激发全新音乐灵感的一种核心因素。

汉普顿虽然曾为鼓手,但在他的琴声中你却听不到蛮牛似的敲击,钢琴式流畅的旋律贯穿始终,每一个音符都是那么鲜嫩和饱满,宛如将摘未摘、生熟恰好的可人樱桃,总是会让人食欲、色欲大增,却又不忍心在瞬间将它们破坏,而与此相得益彰的是本就华丽的彼德森也终于找到了情投意合的契机,左手的“摇摆”节奏拍打有序,间或一两声的重击犹如阵痛的快感,而他右手爽静利落弹出的旋律,至此更像是不经由指尖与琴键的接触,而完全是由指尖轻轻沁出,透明无痕却又紧扣人心。即使选曲目,这两位大师也是眼光独到,格罗斯和劳伦斯的名作《轻轻地》从曲名上就足以让人的视觉柔若无骨,又何况在这里面必须承受的汉普顿的梦呓和彼德森温情叹息的琴声交错。而专辑内惟一一首由两位大师共同创作的《与奥斯卡约会》则被放到了最后,标题以汉普顿作为第一人来表白,表白他对彼德森合作之间的惺惺相惜之情,所谓自古英雄重英雄,不过在这首音乐里你所能感觉到的却不是那种中国古典式的“常使英雄泪满襟”般的沉重,反倒是一反专辑之前的温情状态,将互相赠送的暧昧眼神全部丢到了一边,而完全将“摇摆乐”节奏里最动人的部分释放出来,让人的身体禁不住被带动,对于乐迷来讲,与汉普顿和奥斯卡约会又何尝不值得叫人怀念呢?

每一位爵士乐大师几乎都追求的是一种自由、无拘无束的创作理念,当所有人把思想完全放荡不羁的迸发出来时则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没有理由让种种音乐风格束缚到自己,就更无所谓把一些微不足道的阻碍放在心上,这更是爵士音乐从始至终的宗旨,自然的流露,感性的创作是所有人们从爵士音乐中感受到的,几乎没有人可以逃脱音乐界的循环规律,则爵士音乐中却有很多常青树式的艺人可以用音乐作为毕生的爱好,夸张的说,可谓是神经质的一种。

奥斯卡·彼德森作为爵士钢琴界的长青树,是极少数躲过长期毒品煎熬的乐手,得享高龄而又扬名世界的非美国本土出生的非裔钢琴手。由于父母亲的音乐渊源,奥斯卡·彼德森是以古典钢琴的理论与指法发轫他华美迅速的弹奏乐风。他是少数历经咆勃革命而仍未舍弃摇摆传统,反而以摇摆乐元素作为他组织三重奏的根基之乐手。两人的组合孕育出这张伟大的专辑发行于1994年10月,只有杰出的音乐家才能弹奏出如此柔和悦耳的乐曲,这是一张品质优良、音乐轻松的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