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论语
48299600000027

第27章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②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③之斯行,绥④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⑤,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注】

①毁:诋毁。②于:比。③道:通“导”,引导。④绥:安抚。⑤荣:荣耀。

【译】

叔孙武叔诋毁仲尼。子贡说:“这样做是没有用的!仲尼是不可能被诋毁得了的。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是可以超越过去的。仲尼的贤德,则好比太阳和月亮,是无法超越的。有人要自找绝路,那对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反而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不自量力啊。”

陈子禽对子贡说:“你对仲尼太恭敬了吧,仲尼难道比你更贤良吗?”子贡说:“君子的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他的智慧,一句话也可以表现他的不明智,所以说话不能不慎重啊。夫子的修养高不可及,就像青天不可能顺着梯子爬上去一样。夫子如果得到任用,正所谓立其所当立,引导人们,那么就能够立即奉行,让远来归附的人安居乐业,鼓舞动员百姓,则百姓就会齐心协力。夫子活着的时候令人尊敬,夫子死后令人哀痛不已。像这样的人,谁又能赶得上呢?”

【解】

尊师重道。面对世人对自己老师的毁谤,子贡敢于说真话、维护自己的老师的态度值得每一个学者、学生学习。

尧曰第二十

【原文】

尧曰:“咨①!尔舜!天之历数②在尔躬,允③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④,敢用玄牡⑤,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⑥在帝心。朕⑦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⑧,善人是富。“虽有周亲⑨,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⑩量[11],审法度[12],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汉高祀鲁

【注】

①咨:即“啧”,表示赞誉。②天之历数:指帝王相继的次第。③允:真诚,诚信。④履:商汤的名字。⑤玄牡:黑色的公牛。⑥简:知道。⑦朕:我,帝王的自称。⑧赉(lài):赏赐。⑨周亲:至亲。⑩权:秤锤,指量轻重的标准。[11]量:斗斛,指量容积的标准。12法度:指量长度的标准。

【译】

尧说:“唉!你,舜!上天的使命已经落在你的身上了。要真诚地保持那中庸之道!假如天下的百姓都陷入困苦和贫穷,上天赐给你的禄位也就会永远终止。”舜也以同样的训辞告诫过夏禹。商汤说:“我,天帝的小儿子履,郑重地用黑色的公牛祭祀,公开禀告光明伟大的天帝,如果有罪恶,不敢求赦免;上帝子臣有毛病,上帝心里都明白。我有罪,不要牵连四方,四方有罪,都让我一个人承担。”周武王得上天大赐,一时善人特别多。周武王也说:“虽然有至亲近戚,不如有仁德之人。百姓有过错,罪责都在我一人身上。”谨慎地制定度量标准,检查各种法规制度,修治废弃了的官职责任,天下政令就自然顺畅了。恢复被灭亡的国家,接续被中断的宗族,推举隐逸躲藏的人,天下的百姓就会真心归服了。应该重视的事情:百姓、粮食、丧礼、祭祀。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民众的信任,勤敏就会取得功绩,公平就会使民众心悦诚服。

【解】

这一章记述了从尧帝以来历代贤明君主的遗训,最后以子贡称道孔子的话作收尾。尧帝告诫舜帝的话中提到“允执其中”,也就是忠实地坚持中庸之道。坚守公平,做到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国泰民安。此外,可以看到,这几位国君对天下百姓都有着“百姓有过,在予一人”的高度责任感,这是后世很难看到的。

【原文】

子张问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①致期②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注】

①慢令:命令松懈。②致期:期限紧迫。

【译】

子张问孔子说:“怎样做才可以治理政事呢?”孔子说:“尊重五种美德,排除四种恶政,这样就可以治理政事了。”子张问:“五种美德是什么?”孔子说:“有德行的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但不会浪费钱财。役使百姓却不使他们怨恨。有所追求却不贪图财利。安然处世却不傲慢。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问:“怎样做才能给予恩惠但又不耗费财物呢?”孔子说:“从百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得到利益,这不就是给予恩惠但却不耗费财物吗?选择对百姓有益的事情去做,虽然劳苦,又有谁会怨恨呢?想施行仁德就得到了仁,又何必去贪图其他的呢?君子无论人多人少,无论势力大小,从不怠慢,这不就是安然而不傲慢吗?君子使自己的衣冠整齐,正目而视,庄重威严使人一看见就有所畏惧,这不就是威严而不凶猛吗?”子张问:“什么是四种恶行呢?”孔子说:“不经教化便加以杀戮叫作暴虐,不加以申诫便要求成功叫作欺凌,不加以督促而突然限期叫作狠毒,同样是要给人财物,却出手吝啬,叫作小气。”

赦父子讼

【解】

子张的确常向孔子请教为官从政的问题。而孔子提出的“五美四恶”直到今天还同样具有意义。

【原文】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译】

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称其为君子;不懂得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懂得说话,就不能真正了解别人。”

【解】

最后一章,又回到了“天命”的讨论上,这里的天命指的并非外在的偶然的命运,而是自我认定的一种使命。只有知“命”,才能安命、认命,并秉持着这种内心安定一直走下去。

参考文献

[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李学勤.论语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钱穆.论语新解[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5]李小龙.论语全解[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附录

附录一读《论语》《孟子》法

程子曰:“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圣人之所以至于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句句而求之,书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可见矣。”

程子曰:“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义,然后可以求其意。未有不晓文义而见意者也。”

程子曰:“学者须将《论语》中诸弟子问处便作自己问,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虽孔、孟复生,不过以此教人。若能于《语》《孟》中深求玩味,将来涵养成甚生气质!”

程子曰:“凡看《语》《孟》,且须熟读玩味。须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人只看得此二书切己,终身尽多也。”

程子曰:“《论》《孟》只剩读着,便自意足。学者须是玩味。若以语言解着,意便不足。”

或问:“且将《论》《孟》紧要处看,如何?”程子曰:“固是好,但终是不浃洽耳。”

程子曰:“孔子言语句句是自然,孟子言语句句是事实。”

程子曰:“学者先读《论语》《孟子》,如尺度权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见得长短轻重。”

程子曰:“读《论语》《孟子》而不知道,所谓‘虽多,亦奚以为’。”

附录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师也辟,参也鲁,柴也愚,由也喭,回也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子;于郑,子产;于鲁,孟公绰。数称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孔子皆后之,不并世。

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

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闵损字子骞。少孔子十五岁。

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如有复我者,必在汶上矣。”

冉耕字伯牛。孔子以为有德行。

伯牛有恶疾,孔子往问之,自牖执其手,曰:“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

冉雍字仲弓。

仲弓问政,孔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孔子以仲弓为有德行,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父,贱人。孔子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冉求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岁。为季氏宰。

季康子问孔子曰:“冉求仁乎?”曰:“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求也可使治其赋。仁则吾不知也。”复问:“子路仁乎?”孔子对曰:“如求。”

求问曰:“闻斯行诸?”子曰:“行之。”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子华怪之,“敢问问同而答异?”孔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喜从游,遇长沮、桀溺、荷丈人。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是时子贡为鲁使于齐。

宰予字子我。利口辩辞。既受业,问:“三年之丧不已久乎?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君子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故弗为也。”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义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宰我问五帝之德,子曰:“予非其人也。”

宰我为临菑大夫,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孔子耻之。

端沐赐,卫人,字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

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问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贡既已受业,问曰:“赐何人也?”孔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陈子禽问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又问曰:“孔子适是国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