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美的享受——健美操(课外雅致生活)
48432000000011

第11章 健美操的特点(4)

项目的特征也就是该项目区别于其他项目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是指该运动技术的本质特性,是项目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竞技健美操项目的技术特征:

1.身体正确姿态的控制技术

身体正确姿态的控制技术是指在完成成套动作的过程中,要求运动员始终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无论是开始、动作过程甚至结束动作均要求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包括上肢:头、颈、肩、上臂、前臂相对于脊柱的位置,重要的是脊柱本身的正确位置;下肢:髋、膝、踝的位置;身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的状态相对于脊柱的合理分配。在整套动作过程中,人体保持的一种合理的准确的具有平衡性的姿态,身体的三个轴与面的控制技术。

2.节律性的弹动技术

身体节律性的弹动技术是指在整套动作过程中,保持明确的节奏感,这种节奏感贯穿于身体的弹动中,身体的弹动主要是指下肢动作通过髋、膝、踝的弹动,身体通过对地面的作用力反作用于(脚)踝、膝和髋关节,产生依次的传递和关节的协调屈伸。

这两种技术是不能完全分开论述的,它们彼此有很深的联系,相互支撑,相互渗透,每一个动作的构成、动作与动作的转换、连接都要流畅、自然、合理,动作的路线、位置、位移都是通过上述两种技术完成的一种展示。

只有这两种技术的不断提高,才能充分体现健美操的特征。

七、健美操步伐的分类

健美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以身体各关节的灵活性、肌肉的弹性、韧带的伸展性为基础,在身体各部位的参与下的一种健身运动项目。严格意义上说是在身体标准姿态控制技术基础上的有节律的弹动技术。健美操的下肢动作特别是健美操的步伐十分重要,它既能通过步伐练习提高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又能培养灵活性、协调性、节奏感以及下肢的爆发力等。是竞技性健美操和健身性健美操学者们十分观注的研究对象,因此对健美操步伐的分类研究必将对健美操动作本身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目前国内外对健美操步伐的分类有许多种方法,归纳如下;第一种分类方法:国外专家和学者如Greg(澳大利亚)把健美操的所有步伐按照动作本身的名称分为12种步伐。踏步、踏并步、V字步、交叉步、移动步、开合跳、提膝跳、弹踢腿、点步、后踢腿跑、吸腿、弓步,这种分类十分简单,易学易记。

第二种分类方法:国际体操联合会健美操委员会出版的《竞技性健美操规则》中把健美操的步伐分为7大类;吸腿跳、开合跳、弓步跳、踏步、后踢腿跳、弹踢腿跳、踢腿跳。

第三种分类方法:国外的一些学者如澳大利亚专家Ingred的分类是把健美操的步伐分为四大类:1.踏步:左右腿交替进行的步伐。包括原地踏步、交叉步、前后移动步、V字步、后屈腿、提膝等。

根据动作对地面的冲击大小分为低、高冲击步伐,其中低冲击:原地的踏步、左右交叉步、V字步、后屈腿、提膝、前后移动步。高冲击:原地高抬踏步、重心上下起伏较量大的弹性较强的交叉步、提膝跳(并利用上肢的动作进行配合以加大负荷特别是两臂做超过肩高的动作)。

2.踏点步:在做动作过程中,身体的重心随步伐在移动,即有位移。可向不同的方向做动作。低冲击:简单的踏点步。高冲击:加手臂动作和弹动(重心起伏大)较强的踏点步。

3.点步:在做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没有位移,即身体重心始终上下“运动”如,一条腿做向前、后、侧等不同方向的动作,重心在另一条腿上,如足跟前点动作,包括:侧点地、前、后点地(足跟、足尖均可);又如开合跳,重心没有移动,而下肢在做远离身体重心的动作。

低冲击:点地类;高冲击:开合跳类。

4.移动步:在做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在两腿之间,如两脚着地的左右移重心、弓步等。低冲击与高冲击的区别主要由力度、幅度所决定。

如果说第一种分类比较适合健身性健美操的话,那么第二种方法比较适合竞技性健美操,第三种方法是一种综合。这些分类给健美操的研究带来了具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健美操的技术和理论的迅速发展,一些方面的研究就受到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依据分类学的原理、健美操项目的特点和今后的系统研究,国内的一些学者也进行了研究,把健美操步伐分类情况概括如下,供同仁们来探讨:把健美操所有下肢动作分为二大类:第一类为非腾空类动作:第二类为腾空类动作。

分类的依据是以脚与地面的接触(冲击)即是否有腾空为判断标准(以地面为参照系),以此类推得出以下分类表,并可根据动作对地面冲击的大小来判断难易和冲击量的大、中和小。

健美操步伐的分类表

分类判断标准名称

非腾空

单脚:两脚是否交替在地面上

踏步、交叉步、踏(并)点步

V字步、点步、提膝、后屈腿等

双脚:两脚是否同时在地面

屈伸动作、移重心(如弓步移重心,屈膝移重心等)

腾空

单脚:是否单脚起跳

单起单落:弹踢腿跳、移动跑跳、后踢腿跑等单起双落:提膝跳落成两脚同时着地的动作等双脚:是否双脚起跳双起双落:开合跳、弓步跳等

双起单落:开合跳(当跳回时单脚着地,另一条腿提膝)等八、评价健美操运动效果的简易指标与方法评价健美操的运动效果可以由参加健美操活动主体的自我评价与健身指导员或健身者本人进行的客观指标相结合进行评价健美操的运动效果。

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指参加健美操活动的主体采用自我检查的方法,对健康状况及参加运动后的身体反应做定期记录。因为它是在活动过程中自身反应最直接的资料,因此它对于健身指导员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安排运动量,预防过度训练和运动伤害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评价的内容包括自我体力感觉、睡眠、食欲、排汗量和情绪状况。参加活动的主体正常的自我感觉应该是精神饱满,体力充沛,渴望参加活动,每次练习后稍有疲劳和肌肉酸累感,但经过休息能很快恢复,如果感到精神不振、困倦、头晕、容易冲动以及局部关节肌肉酸痛疲软、麻木、胸闷、气短、腹胀、腹痛,甚至恶心呕吐等不良征状则都属于异常。睡眠是生理所必需的,良好的睡眠状态应当是入睡快,醒后感到精力和体力旺盛。如果经常失眠,夜间易醒,或者睡醒后仍感疲劳,表明睡眠失常。正常练习情况下食欲应当是良好的,但在一次大运动量活动后,食欲可能暂时下降,但很快就能够恢复。如果食欲减退,且一定时期内仍不见恢复,则要考虑健康状况不良或运动量安排不当。出汗多少与气温、饮水量有关,也和训练程度、个人特点以及神经系统的状态有关。在外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排汗量可减少。如果排汗量增多,甚至出现夜间盗汗,常表明身体极度疲劳。

客观评价

客观评价是指健身指导员或参加练习者本人采用量化的指标对运动效果进行的评价。科学地掌握客观指标对调整运动量及合理地安排运动内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健美操运动效果的评价从生理学角度评定看,是着眼于短期与长期效果相结合的观点。长期效果是日常运动效应的积累所产生的质的飞跃。因此,经常定期的检查评定和对计划与方案实行反馈调整,就能保证获得长期的效果。运动量的安排是否得当,是能否取得运动效果的前提。运动量怎样才算合理适宜,目前尚无衡量的标准模式。因为参加运动者的身体状况不同,个体间或个体在不同机能状态下,对运动量的负担能力都不尽相同。评定运动量是否适宜最好通过多途径、多指标、多学科进行同步测试,再做综合分析。

短期效果的评价:运动对人体机能引起的变化,即使是大运动量也必须在2~3天内恢复。要及时掌握恢复情况,最简便的方法是在早晨起床前后的基础状态下进行各种简易指标如脉搏、血压的检查。如运动量适宜,晨脉变化每分钟不超出正常的3~4次:血压变化范围上下在10毫米水银柱以内。如在数日内有脉搏、血压明显的持续上升,则说明运动量偏大,有疲劳积累的征兆。

了解高级神经活动的变化是评定适宜运动量的又一个方面。可用反应速度和建立分化抑制的准确程度来评定皮质机能的恢复情况。如反应速度不变或加快,分化能力不变或提高,说明皮质机能恢复良好。反之,则说明运动量偏高。

长期效果的评价:采取不同强度的负荷进行多级测试来评定身体素质是否增强。如第一次负荷(可按照练习者最大摄氧能力的40%),运动6分钟之后,测出此时的摄氧量、心率和心输出量等指标;接着进行第二次负荷(按练习者最大摄氧能力的70%),运动也是6分钟,然后休息10分钟,第三次负荷,采取重复第一次负荷的运动量,此时将测得的摄氧量、心率和心输量等数据与第一次负荷的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不同恢复速度的受试者,各指标的反应各不相同。训练好,恢复快的练习者,一次和三次负荷的变化幅度几乎完全相同;机能状态不好的人心率显著提高,每分钟增多可达20次以上,每搏输出量也相应减少,而参加过训练的人,心率增加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