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悦耳的弦音——小提琴(课外雅致生活)
48432300000005

第5章 二十世纪以后

20世纪的演奏家承袭由比法派独奏者所呈现的技巧与音乐平衡融合的风格,有年轻的演奏者接替帕格尼尼辉煌的技艺,亦有小提琴家秉承着由约阿希姆所坚持的纯音乐原则。总之,20世纪初期充斥着各类提琴演奏理念。20世纪中期以来,很明显的四个学派成为提琴演奏之主流,即俄国学派、比法学派、德奥学派与美国学派。俄国学派为现今演奏训练极为成功的国家,根据舒瓦滋的分析,其提琴演奏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受18世纪中意大利演奏者的影响,意大利的演奏者为古典时期的主流,曾赴俄国的提琴家包括普兰尼与威奥蒂;第二阶段则受法国的影响,19世纪中期间,罗德、白耀、维厄当与维尼亚夫斯基均曾长期旅居俄国任教;第三阶段则受欧洲各国的影响,如维也纳、布达佩斯、布拉格与德国的演奏者和教师的参与,奥尔、塞夫契克均曾有教学上的贡献。20世纪初期,开始出现了俄国教师,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终于促成了无数俄国提琴训练下的优异演奏者,使其成为世界上各类比赛的大奖得主。俄国提琴训练的主要影响力,源自三位著名的教师,奥尔、普莱金与史托里亚斯基。奥尔是犹太血统的著名匈牙利小提琴家,是俄罗斯小提琴学派的鼻祖。他主要在圣彼德堡教琴,他是著名教师顿特与约阿希姆的学生。奥尔最初接受的是德国学派的演奏风格。1868年,他应刚刚创建六年的彼得堡音乐学院的聘请,在该院任小提琴教授,长达半个世纪。在此期间,他逐步使世界演奏艺术的优秀成果与俄罗斯演奏艺术的民族传统结合了起来,创造了一种新的演奏风格。在他培养的大量小提琴家中,最著名的有艾尔曼、津巴里斯特、海菲茨,这三个人的出现,奠定了俄国学派的基础。奥依斯特拉赫的出现对于俄国提琴训练具有重要影响,他代表着古典而温暖的完美演奏者,而柯刚则呈现较为冷峻精确的演奏风格,新的俄国学派培养出许多优秀演奏者,包括史彼伐可夫和克莱曼等。比法学派的代表人物伊扎伊为比利时人,曾受教于维尼亚夫斯基与维厄当,其演奏风格以温暖醇厚的音色著称,伊扎伊为大量应用揉音的第一人。在约阿希姆同时期以前,揉音乃属特殊方法,亦即少用,直至法国学派才增加其用途。他的著名作品共六首,无伴奏小提琴曲,是继巴赫后最重要的小提琴无伴奏曲之一。卡佩特于巴黎的教学时期大约在1907~1928年间,他着重于各类教学法的应用,尤其重视弓法练习。他将弓的训练分为四分、两分与三分的不同弓位,且彻底地训练各类弓法使用于不同部位。自1950年后,重要的提琴训练中心逐渐移往纽约、费城与莫斯科,巴黎音乐院的光辉已不复往昔般灿烂。法奥学派沿袭约阿希姆的“正统音乐”传统,其后两位著名的提琴教师为弗莱什与罗斯托。弗莱什可能是20世纪教师中,率先广泛地讨论提琴演奏结构的人,曲目选自17世纪以来50位作曲家的作品,用以说明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过程。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曾先后在布加勒斯特、阿姆斯特丹、费城、柏林、卢塞恩等地从事卓有成效的教学工作。所著《小提琴演奏艺术》,对小提琴演奏技艺作了全面的、系统的阐述。他是20世纪前半叶享有国际声誉的演奏家和教师。著名的小提琴家曼斯泰尔、戈德伯格、席林、特米安卡、韩德尔等人,都出自他的门下。

近年来,美国学派的提琴演奏者活跃于世界乐坛,而在20世纪之前,几乎没有任何的本土演奏家为世人所知。美国演奏者的成功,可能有下列两个因素:一为许多私人赞助的音乐院发挥非常杰出的表现,如柯蒂斯音乐院与朱丽亚音乐院;其二为许多优秀的音乐家自欧洲远徙美国并定居执教。柏辛格为早期曾游学欧洲后返回美国任教并曾任柏林爱乐交响乐团首席和旧金山交响乐团首席,定居美国后,曾任教于朱丽亚音乐院,历时36年。其著名的学生包括梅纽因、黎奇、斯特恩。

格拉米安的门下弟子极多,亦有许多学生日后成为著名的教师与独奏家,如帕尔曼、郑京和、弗多、丹尼尔、海菲茨等人。格氏的教学概念袭自法国的卡佩,其教学观呈现于其所著书中——《小提琴教学与演奏之原则》。他重视努力的练习与精确的准备,并校订了许多国际版的小提琴练习曲,其中所应用之弓法与指法,均最合乎近代的演奏原则。蒂蕾则于朱利亚音乐院为格拉米安的教学助手长达20年,她的教学特点在于能很敏感地引导不同学生的差别个性,终至一完整的音乐人格。其著名学生有明滋、卡普兰、林昭亮等人。金格1922~1927年间受教于格兰夫曼,其后并赴布鲁塞尔从伊扎伊学习。1960年担任印第安那大学提琴教授。其演奏风格承袭比法极佳的演奏传统,音色甜净,技巧惊人,并有类似上一代大师演奏之个人风范。门下弟子有佛列德、席威斯坦和本国第一位荣获世界级大赛金牌的提琴家——胡乃天。综观小提琴演奏发展史和各学派的演奏,都不是原封不动地维持该学派的演奏风格,而是不断发展其风格。如克莱斯勒、海菲茨、奥依斯特拉赫、梅纽因等,他们都在互相影响,取长补短,采撷众华,丰富自己。因此他们都在各自学派的基础上,独创一格,自成一家。实际上,他们之间在其演奏风格的某些方面已经互相接近。再有,许多小提琴教授,每参加一次国际竞赛会归来后,立刻根据竞赛会的要求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一来,就促使历史上形成的不同学派,逐渐趋向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