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我们自己:塑造健全的身体与心智
48433100000057

第57章 意志和任性而为

当我们臣服于贪婪、虚荣、野心、欲望之时,通过坚强的意志,我们会不择手段,按照我们各人的天性,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来取得我们所想要的。

任性而为的人性格多变

人们总是以自己的方式来达到目的,有的人用粗暴掠夺的方式,有的人算计经营,有的人遮掩逃避,有的人坚忍不拔。坚忍不拔的人通常被认为有坚强的意志。我们不探讨算计经营和遮掩逃避的行为方式,把他们排除在外。实际上,这四类人的行为方式都有意志支撑。当我们臣服于贪婪、虚荣、野心、欲望之时,通过坚强的意志,我们会不择手段,按照我们各人的天性,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来取得我们所想要的。中世纪有个强盗,胆大包天,他的行事方式是粗暴的——他和他的同伙被认为有很强的意志。这样的人不计其数,如司各特所著的《坤丁》中的“野猪”阿登斯,勃艮第的查理士,另一个是我们鲁莽的狮心国王。这些“英雄们”仅有坚强的意志而没有好的品格,就不能称其为英雄。这些好的品格是慷慨、给予,并且总有跟随者“服从我的领袖”。用阴谋诡计行事的人并非总能赢得人心。莎士比亚笔下的约翰王和《名利场》中的蓓凯?夏芬没有赢得人心,而以扫比雅各(《圣经》中的人物)更能赢得人心。在这些例子中,我们能对比出人的意志和任性而为之间的不同。这个不同之处并不是我们起初认为的那样,即并不在于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手段不同,即,不择手段或光明正大地追求。这个差别是深层次的。

任性的人只有一个目的

任性的人处于欲望的控制之下。以扫一定要喝红豆汤,一定需要打猎、结婚等等,做自己欲望之下想做的事情。于是,在“一定需要”的幌子下,产生了赌棍、醉鬼、懒汉、猎奇者、醉生梦死的人。这些人只做一件事,要么赌、要么醉,他们总有自己的办法达到他们的目的,但这些办法是捉摸不定的,把他们引向歧路。一旦他们发现了令他们满意的东西——虚荣、嗜食、伙伴、野心等——他们会铤而走险。任性的人不能也不愿控制他的本性,欲望难以填满。贝瑞先生所写的《多愁善感的汤米》是任性的人的绝好教材。汤米总是能发现“法儿”达到他的目的,他的目标经常很完美。但汤米天生是个虚伪者,他做了许多好事,有点小聪明,但做所有的事都是由于爱慕虚荣。他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总是有自己的“法儿”,最后,他的生活崩溃了,因为他被虚荣心所辖制,而没有意志战胜它。雅各也靠自己的方法,自己的小聪明、小伎俩,但每一个小伎俩都带来了主的责打,尽管他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最后,他所有即时的欲望驯服了,建立了神所应许的国度。他使用的方法有好有坏,“在我的生命中有邪恶”,同样也有神的管教,但他最终靠意志战胜任性行为,走出自我。研究已故的俾斯麦的一生令人饶有兴趣,他显示了任性和意志的两个阶段。起初,他只是浪荡、任性的年轻人,凭己意行事,他“愿意”使自己出众,他“愿意”使自己闻名于议院中,他的确做到了,但仅此而已,整个国家的人都认为他任性(指即时的欲望)而行。渐渐地,他拥有了意志,伟大的政治家应有的意志,在意志的管辖下,个人的欲望都驯服下来或消失了。我们没有他在温灵顿时任性的记录,他有铁的意志,把自己的欲望、属下管理得井井有条,博得了“铁血首相”的名声,最终有所成就。

光辉的事业不需要意志的训练

没有意志的训练,也能做出震惊世界的事。拿破仑,作为一个不祥的征兆,降生在欧洲,他的个性,如勇气、天分、爱慕虚荣、野心勃勃,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是他是为着个人的目的,因而不是一个高尚的人。他的意志总是为着自己,他有着孩子般的大度,孩子般的任性,坏脾气,喜怒无常,他怎能承受从俄国撤军的羞愧?用成功作为衡量生活的标准是危险的,主的旨意才是人生的准绳。许多人凭借天性,凭借欲望的力量而不是意志力成为富翁或名人;但另一些有意志的人却默默无闻,他们不为个人谋私利,他们是世界的财富。我们区分了富裕与成功的生活,有些人仅仅是富裕,如商人、工厂主、店主,他们常是暴发户,实际上,他们并不是靠意志发财;另一些人,有责任心,不为自己而活,这些人配得上称赞。司各特所著小说《红铠甲》中的主人公,缺乏吸引别人的品性,但由于他的意志力,他赢得了读者的同情。他有一种力量,能使自己超越自己,为了目标而生活。我们可以从这几个事例中深入地了解司各特。这位伟大的作家对人物的辨析很敏锐。对于历史事件的描述,其准确性很高,仅有极少的错误,他熟稔地筛选历史史料,成功地描述了“可怜的彼得?皮普斯”。我先前提过他刻画的两个人物形象,威廉姆和查尔斯。在《坤丁》中,刻毒可恶的路易十一的形象跃然纸上。我们能从这些人物身上看到意志与任性的不同表现。从《十字军从征记》这本书中,能看到任性与意志的区别。每一位王子都是任性而为,追求个人的目的。沙拉丁有一颗高尚仁厚的心,他有意志力,不仅仅考虑到自己。除了司各特和莎士比亚的作品,我几乎想不到更好的能进行道德教育的教材。为了简便,我把司各特放在了前面,他们两人都认为意志使人成人。关于莎士比亚,总有一天,在大学中会有“莎士比亚系”,不是为了哲学研究,而是为了研究新近才闻名的“性格学”,通过性格来研究人。

分界线

莎士比亚和司各特认为任性和意志之间存在着分界线,一边是任性而为,另一边是意志力。麦克白女士,李尔王,查理二世,约翰王,都是不同类型的人,但都可归到任性而为这一边。在那一边,也有许多不同类型的人,托马斯?摩尔,英格兰的亨利五世,法国的亨利四世。两个玛丽,分别住在英格兰和苏格兰,归为不同的两边。纵观历史和文学作品,都可按此来划分人物。这是一种研究方式,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作品,并可用在生活中与人交往,以更有力地生活。现代心理小说很少举生活中的例子。它认为人类能够避开意志问题,人类有上千种不同的品性,不管愿不愿意,人类的性格展示出这些品性。现代小说的写作方法是抓住人物性格,把其放入玻璃杯中,细细观察。居高位的人不能控制别人,焦躁不安的人的灵魂仅能被意志所命令,即,一个人确定一个外在于己的目标后,意志命令人的灵魂去实现。

“意志”可能成为民族性格

我们这个时代(1904年)见证了权力意志成为一个民族性格后所导致的后果。意志可以属于个人也可以属于民族。似乎日本人从未为自己打算过。日本人愿意全身心地为国家奉献,与国家相比,他们的喜好、欲望根本不重要,谁能怀疑日本人为国捐躯呢?在日本历史上,这还不是他们第一次显示其无能匹敌的意志力。三十年前,日本进行的明治维新运动,无国能与之媲美。日本人并没有拿起武器,推翻政府,而是日本政府,持有大权的封建王公贵族,看到了封建制度不能使国家和人民向前发展,因而他们自愿地让出土地所有权,与其他人一样,成为公民,奉公职拿薪水,效力军队。他们为了国家的复兴而牺牲土地、生命。日本的邻国,中国,却是另一幅景象,政府与人民不同心协力,革命失败。中国仍有它自己的文学、艺术、趣味、发明,道德水准也许高于我们西方人。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尽管如此,中国是一个坏脾气、倔强的、情绪多变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原因诸君自明。西方人赞同种族优越论,但也许最近发生的事情打碎了我们的优越感。许多伟大的东西来自于古代东方,也许将来也是这样。中国与日本分别处于我们所想象的分界线的两边,这或许是真的。同时,西方逐渐走向衰落,因为我们人生哲学的第一原理是:在任何情况下,不要失去生命。获取最大幸福是我们首要的、公开承认的目的;寻求享受是个人的追求;“人人为己”是我们生活的信条,被许多人遵循。但我们不必大惊小怪,认为世风日下,我们也不需要把我们与其他国家相比,而自惭形秽。我们的教育出了差错,我们的教育鼓励了人们放纵天性。具有了外在于个人的目标,我们的民族将有所作为,就像任何一个过去或现在的伟大的民族。如果我们不再仅仅像杜鹃那样声声为英格兰啼叫,我们就能恢复我们的权力意志,拥有外在于我们的目标,我们的行为就会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