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拆掉篱笆墙
48443900000017

第17章 为了明天,拯救问题少年(3)

3.社会教育。

如果我们的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多为青少年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如果我们的社会除了让学生挤高考独木桥,多给他们创造成材的机会;如果在通俗文化风靡时主流文化得到弘扬,难道不是会有更多的学生热衷上下求索?

分数并不等于能力。四川郭沫若的故居挂着一张郭老的小学成绩单,有两科不及格,修身课35分,语文53分。但是修身课不及格的,却成为伟大的社会活动家,成为斯大林国际和平奖获得者;小时候浯文不及格,也不妨碍他成为文学家历史学家。尊重孩子,善待孩子,淡化分数,或许会为孩子带来更多的希望。

要想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全社会需要改变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从古至今,中国人的读书观是“十年寒窗图破壁”,是“学海无涯苦作舟”,把‘苦’强调夸张到了极限,完全剥夺了思维的乐趣。知识成为考试的手段,能力仅是“敲门砖”,学习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例如,北京某一流高等学府的计算机系,每年只招收20名新生,且均是全国考分最高者才能被录取。1990年该系某班竟有6个大学生曾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检查发现:人格严重偏离正常!而这些大学生在过去包括幼年的经历中,除了学习就是学习,简直成了学习机器!

总之,发让厌学、逃学的孩子重新回到学校,家庭、学校、社会要共同作出不懈的努力。

三、“早恋”是美丽的错误

爱情是一种非常美好的感情,青春期孩子之间青涩胧的爱恋,是对美好爱情的一种向往和试探,父母要谨慎对待孩子的这种纯洁的情怀,不要轻易去伤害、践踏孩子依然稚嫩的情感。这种情感也许将成为孩子此生最刻骨铭心的记忆。让我们先来读一读席暮荣的这首《十六岁的花季》:

在阳生的城市里醒来

唇间依然留着你的名字

爱人我已离你千万里

我也知道

十六岁的花季只开一次

但我仍在意裙的洁白

在意那被赞美的

被宠爱与抚慰的情怀

在意那金色的梦幻的网

替我挡住异域的风霜

爱原来是一种酒

饮了就化作思念

而在陌生的城市里

我夜夜举杯

遥向着十六岁的那一年

(一)你跟那个女孩是什么关系

小宇骑着自行车刚走出小区,忽然想起上午有体育课他却忘了带沙袋,于是掉转车头往回赶。一口气跑上四楼,推了两下门推不开,心想:妈妈真不嫌麻烦,我刚走就锁门。掏出钥匙打开门,一眼看见满脸惊奇的妈妈从自己房里走出来,小宇来不及多问,径直进屋取沙袋,一推门却愣住了,写字台的三个大抽屉全被妈妈打开了,新年联欢会上同学们送的贺卡,散乱地摆了一地。

小宇心里又急又气,刚要亮开高嗓门,却不料妈妈气呼呼地先开了口:“越来越不像样,真不知你天天都在干嘛,不是帮这个女生补课,就是送那个女生回家,星期天还去出板报,这不,开个联欢会还收这么多贺卡,一定有不少女生送的吧?看看,张小燕,你跟她什么关系?”

小宇气得大喊:“恋爱关系!你不就想听这话吗?”

(二)破除“早恋”迷信

孩子进入青春期,做父母的最担心的就是“早恋”问题,许多父母视“早恋”为洪水猛兽,进行强行干涉,其实“早恋”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许多家长把孩子正常的异性交往都归入“早恋”范畴,严加禁止,还像防贼一样盯着孩子,动不动就喊“不得了”这是一种不信赖不尊重孩子的表现。

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不利的。青春期的孩子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已经开始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因此,孩子们感到自己长大了,希望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事情,要求有独立的房间,有一张自己的书桌,有一本带锁的日间,有一群自己的小伙伴。总之,要求有一片完全属于自己的小天地。特别是在交友上,早已没有了男女界限,甚至还会体验到一种与异性交往的愉悦情感。这本是一种非常正常的情感变化,说明孩子长大了。

如果你正确引导孩子与异性交往,反而会让孩子树立正常的交往观念,促进孩子人格的发展。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位父亲是如何做的。

有一天,儿子跟父亲说:“爸,本人看上一个女生,漂亮、智慧、好学,我能跟她结婚吗?”

父亲说:“好啊,你能看上她,她看上你了吗?”

儿子自豪地说:“她也看上我了。”

“那很好,你能被一个女生看中,说明你很了不起;你能看中一个女生,说明你的眼界开阔了,如果你将来想在县里发展,你就跟她继续交往下去;如果你想在城市里发展,你将来就应该在市里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想到省里发展,你应该到省里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想到北京发展,你应该出国解决这个问题。”

一般来说,孩子进入中学后,会对异性产生好感,存在幻想,学影视中男女恋爱的情调,甚至感情冲动行为难以控制,都属正常,不必大惊小怪。其实这时候的孩子远不懂什么是恋爱,分不清什么是友谊什么是爱情,如果把孩子那种对异性的好奇,对异性了解、亲近的需求,统统简单地归为“早恋”加以禁止,甚至用粗暴的办法跟踪盯梢、训斥打骂,那就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许多不必要的负担。

孩子有孩子看待世界的方法,同样也有着他们处世的原则。男女交往并不一定是在谈恋爱,不过是彼此都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惬意罢了。他们根本没想那么多,而只是顺其自然。家长们横加干涉,反倒玷污了这份情感。与之相比,我们那些所谓成熟的、世故的、矜持的,却充满了提防和猜忌的心理倒是不健全的,也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孩子在青春萌动期往往充满希望和幻想,他们的内心世界很精彩,可是又不愿表露。这时如果得到积极的引导,他们便会打开美好而神秘的心灵之窗,让热情、才智源源地流淌出来;如果受到强制的压服,他们便会把受了伤的心灵深藏起来,让压抑、困惑相伴左右。所以,你不应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他们,批评他们,因为孩子交朋友多数并不是成人的谈情说爱。倒不如在青春期阶段,增加必要的生理和性科学的教育,使孩子们一方面大大方方地与异性交往,一方面又增加理智的意识,学会调节与控制感情。这对孩子的正常成长发育是极为有利的。

其实,人际交往是每个人必须的,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与异性交往,这是必需的,而且正常的异性交往有以下几点好处:

1.通过异性交往,可以了解同龄异性的各种特征,增长对异性的认知,有助于今后的人际交往。

2.通过异性交往,可以发现和认识自身的价值,逐步形成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

3.通过异性交往,可以取长补短,互相激励,促进彼此学业的共同进步。

如果把孩子与异性交朋友看作是一件没有压力的自然的现象,那么孩子可以更好地学会与人交往,包括与异性的交往;可以把对异性的好感变成学习的动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样一来孩子容易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

沟通,在他们遇到烦恼、困难、麻烦时,也能向父母敞开心扉,让父母走进他们的世界,知道他们的喜怒哀乐,同时他们也能够静下来听听父母那略带生活酸甜苦辣的告诫。

因此,作为家长,你应该破除“早恋”的迷信,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他更好地与人交往,在交往中渐渐完善他的人。

(三)请老师们也行动起来

据说某市高中实行餐厅分“性别”措施,以防学生早恋。在该校的小餐厅门口有一醒目标牌,上写“女生餐厅”,并在下面注明:“禁止男生入内。”据该校的一位领导说:“这是为防止学生谈恋爱而设立的,这样男女学生私下亲密接触的时间就会减少。”

针对中学生早恋现象,专家早已指出:“堵”不如“疏”。异性相吸,这是很自然的规律,随着性生理的发育成熟,青少年自然不对异性产生好感,渴望与异性接近。如果简单地分开就餐就能防止学生谈恋爱,那么很多现有的复杂问题也就不能称之为问题了。而且,中国学尤其是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已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逆近心理也相对较强,如果学校、家庭和社会对他们采取强制性的管束行为,也许可以起到一时之效,但绝非长久之计。

作为学校,帮助学生处理好这个问题,是孩子的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一、加强青春期教育,使之与人生观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相结合。通过伦理、人格、法律等多方面具体思想品德的教育,引导他们按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人的尊严感、责任感和自制力,使学生在恋爱问题上真正成熟起来,自觉把性本能纳入自己的社会调节系统,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

二、开展多种活动,引导学生将感情转移到多方面去。学校和老师要多帮助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努力创造一个健康,宽松的男女交往环境,引导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和情感交流,以增进对异性的了解,建立对异性的正确态度和友好纯真的关系,做到共同遵守社会生活规范,把握异性交流的尺度,锻炼理智分析和冷静控制的能力。在多种多样的活动和健康宽松的异性交往环境中,使他们旺盛的精力有地方发挥。

三、多给学生以理解、尊重、指导和宽容

1.理解

老师必须懂得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理解学生所产生的情感和需求。平等地与学生推心置腹地进行交谈,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理解、关心、爱护他们,甚至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幸福着想。掌握学生的思想热点或难言之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2.尊重

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感情和隐私,对待学生的情感问题,切忌简单粗暴,一味指责甚至于训斥、谩骂、威胁恐吓。要尊重学生,启发和爱护学生的自尊、自爱,不外泄、不传播学生性心理活动中最深沉、最神秘的隐私。这是尊重学生人格的重要表现,有利于取得学生的信赖,也有利于为引导和教育创造条件。

3.指导

要细致、耐心,对学生尽量做个别指导,正确处理异性间的友谊,帮助学生划清友情与爱情的界限。懂得性道德和社会的责任、义务,指导学生有理智克制自己,减少单独的异性交往,帮助他们回到集体中,按社会及教育的要求端正自己的行为。

4.宽容

发现犯有失误和偏差的学生,首先要给予关怀、教育,处理要得当,因为青少年往往观念淡薄,缺乏自控能力。教师的理解与宽容会显出更大的教育效应。

5.避生美丽的错误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性器官的发育,通常对异性有好感,喜欢接近异性。如果将这种情绪演化为早恋,把这种向往的感情强化成一种集中、专注的痴情,熔化成一束强烈的爱恋之火,变成一张困惑自己的情网,就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虽然陷入早恋的青少年,因相互吸引、爱慕,相互支持,在情绪上是愉快的,感情是纯真的,但由于感情处于主导地位,缺乏理性,也就有不利的一面。因为它很朦胧、单纯和不稳定,在现实生活中也罕见早恋成功者。早恋者的情感是真实而强烈的。正是由于这种情感的强烈性,一旦失恋,可形成心理上的强烈反差,导致严重的失落和心理不平衡,它对人的影响是长久的,甚至会对人产生终身的影响。青少年要正确认识到早恋的危害。虽然早恋的感情可贵,却是无结果的,是不成熟的感情,这种感情应当受到控制。青少年要正确地处理性冲动和爱情以及其他与性有关的问题,努力把原始的性欲冲动引导、转化到对学习的追求和其他对身心有益的活动中去,这样就可避免发生美丽的错误。

四、莫让孩子成了断线的风筝

只要对一些报刊和身边所发生的事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许多令人哭笑不得又忧虑万分的事。一女中学生因家长没有给买连衣裙离家出走;一小学生只身跑到河南嵩山管理处,要求做和尚练武艺;一“追星族”成员,由南方某地,追随着心中偶像刘德华到了北京……

不知从何时开始,青少年离家出走,成了一种不该流行的时尚。家长担心,教师忧虑,也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

青少年离家出走时,不会有哪个想到后果的严重。相当一部分甚至满怀激动与欣喜,以为自己踏上一条自由和光明之路。暂不提父母亲人的焦灼与痛苦,有关人员奔波寻找的艰辛,仅是这些离家青少年在流浪过程中的境遇,便让人扼腕叹息:他们或饥寒交迫、或违纪犯法、或成为某些犯罪分子手中的猎物、牺牲品……

总的来看,方方面面对青少年离家出走基本持否定态度。因为他们虽然是“半大人”,但毕竟幼稚,还不能很好地应付社会。好像风筝,虽不满意被线拴着,却又不能挣断。

青少年由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极不成熟,所以往往会感情用事,这是青少年离家出走的最根本的原因。离家出走实际上是青少年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逃避和反抗,分析发现,包括多种情况,主要有:

①逃夜,即短期离家不归,在旷野、地下室、水泥管道或亲友家中过夜。据一项调查显示,北京21所中学生中,在对学校生活(包括对家庭生活)感到不愉快的343名学生中,有219人有过逃夜行为。

②流浪,指长期离家在外地游荡,其生活来源除离家前从家中带出(偷拿)的之外,主要靠乞讨、偷摸、诈骗方式来获得。

③逃学,指无故不到校,结伙在外游荡,多从事一些不正当行为。据《山西日报》登载消息,有一次太原大平站堵截12~18岁的外流青少年有1000余名,其中逃学在外作案的占50%。

④私奔,青少年在异性交往中受到粗暴干涉,反倒恋情更坚,双双离家出走,以示反抗。有些甚至因经济拮据而轻生。逃避家庭和学校的压力、寻求自由和冒险、显示反抗精神都可能成为外逃的原因。以下原因往往导致青少年离家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