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4卷
48450800000058

第58章 没有结尾的尾声(1)

即暮而独烟霞绚烂,发将晚而更橙桔芳香,故末路晚年君子更宜精神百倍。

洪应明《菜根潭》

连续一个星期对甄业成进行追踪采访后,笔者在分别前的一个晚上又找到他家里说:“甄老师,我想把你获奖的情况了解一下,你的那些奖状证书可看看吗?”

“可以,可以,我就是收藏得不全了。”甄业成一面说,一面从旧柜子里取出一叠各式获奖证来。笔者数了一下,大大小小20多本。其中有单位、县里、市里、省里乃至国家发的各类获奖证书。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枚金质奖章,一枚是1990年10月由国家民委颁发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奖;一枚是1991年由国家教委和人事部颁发的全国优秀教师奖。此外,还有1991年、6月中共湖南省委颁发的“优秀共产党员”证书,1992年7月荣获的省基层干部学焦裕禄人民公仆荣誉奖等证书,也比较令人注目。

奖证之外,甄业成还将一本精装厚实的《中国现代教育名人辞典》递给笔者看了看,此书第326面上收得有甄业成的简介,内容如下:

甄业成,白族,1931年11月生,湖南省桑植县人。1951年参加教育工作,曾先后在桑植官地坪乡、人潮溪乡、西莲乡、白市乡、马合口乡等十多个边远地区任教,1982年至1991年在桑植县教委办公室工作,现在桑植县陈家河镇从事扶贫工作。1972年,他到官地坪乡一所村小任教,学校无校舍、无操场、无厕所,他拿出自己的工资让山区的孩子免费上学,使学生由23名增加到75名;他开展勤工俭学,经过几年的努力,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盖了3间有玻璃窗的教室、一间大礼堂、还修了厕所,造了操场,添置了桌椅板凳和黑板。他还根据山区情况,办起了早班、晚班、间日制班,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部免费,使山村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都达到了100%。他无私奉献,坚持学习雷锋几十年,做好事近万件,先后为贫困地区的学生、为国家、集体和残疾人捐款数万元。1989年,他主动要求到距县城60多公里的陈家河镇搞社教,带领当地群众走科技致富的道路,很快就改善了当地人们的生活状况。他多次受到县、州、市、省人民政府的表彰和奖励,1990年被评为大庸市优秀党员;1991年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省优秀党员”、“全国优秀教师”。

看罢甄业成的获奖证书和入录的教育名人辞典,笔者由衷地说:“甄老师,祝贺你呀,获得这些荣誉也不容易。”

“不,有无荣誉对我来说并不重要!”甄业成认真地说:“如一个人只图名利而生活那就太无意思了。人嘛,只有短促的一生,我真正的想法,就是这辈子要奉献人民,不要索取。”

“你是怎么产生这种想法的呢?”

“我给你讲过,父母对我的影响很大。”甄业成又道:“他们以往都是乐善好施的人,做了好事不图回报。后来全国人民学雷锋,更使我坚定了这样一种人生观:就是活着要为人民多做奉献,就要做到至善。这也是对传统美德的发扬嘛!同时,我觉得这样的人生也才有价值。”

“对,做到至善,你说得太好了!你这是发扬的一种传统美德!”笔者不由想道,历史上中华民族就是礼义之邦。乐善好施,乐于助人乃至为国为民谋利益,更是做人的高尚美德。二千多年前,孔夫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主张克己复礼。”战国时伟大诗人屈原“哀民生之多艰”,为国为民“虽九死犹不悔”。宋代范仲淹倡导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近代的孙中山亦提出过“民族、民生、民权”的旧三民主义思想。到了现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官、封”三座大山的统治,更明确提出了要为人民谋幸福的响亮口号。综观数千年的历史,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着国民大众的利益而奋斗,已成为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追求的崇高目标。然而,时代发展到今天,当我国社会进入相对安定和平的环境之后,当着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西方的各种思潮也涌进国内,而我国又由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的转轨期后,不少人却丧失了崇高的信仰,放弃了对传统美德的继承,一味地只追求享受作乐的人生,一切都只“向钱看”,一切都只“以我为中心”,在这种私欲利益的驱使下,社会的一切丑恶腐败现象便抬了头,而要扫除这一切丑恶与腐败,除了采用行政的法律的手段之外,无疑更需要在全社会倡导继承传统的美德,以至善为目标,在人们心目中真正树立起愿为社会为人民作奉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只有树立了这样的信仰,才能真正端正我们的党风,端正我们的民风,端正我们的国风!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学习甄业成这样的平凡百姓的典型,才有着特殊的和不可估量的价值吧!

笔者想到这里,又换个话题问甄业成道:“你现在年纪大了,生活不觉得孤独吗?”

“不孤独,我觉得每天生活很充实,有忙不完的事!”甄业成又指着桌上的一本笔记道:“你看,我现在每天还学政治理论,把邓小平选集都通读了几篇,写了10多万字笔记。”

我拿过他的厚厚笔记本一看,果然里面工工整整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学习邓小平各篇文章的读后感想和体会。在刚刚写完的一篇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反腐败指示的笔记中,甄业成在文章的最后部分这样写道:

“……当官都要象包公。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茹;当官不学黑包公,不如早把乌纱丢。当官不象官,为官害一片,当官学包公,为官人人颂。”

“你这笔记写得还挺生动呀。”笔者把本子合上放回到他的桌上。

“不敢当,不敢当呀!”甄业成又道:“我不会写文章,我只是写的实在体会。怎么想就怎么写。”

“还有个问题,”笔者最后又问:“对今后你还有些什么打算?”

“我想争取在有生之年为家乡马合口创办一个教育基金会。帮助家乡重点扶持好养牛蛙和种长寿瓜。”甄业成一谈到牛蛙和长寿瓜又兴奋异常地说:“我计划与联校商议一下,每个学生和干部种一棵长寿瓜,由家长支持种植,这棵瓜的收入采取三三分成:家长得大头,学校得中头,学生得小头。一株以收500元计算,家长交100元,其中30元给学校作教育基金,30元作勤工俭学费,30元奖励学生,10元交全乡勤工俭学积累。总计家长可得400元,学校实得60元、学生30元。这样不要几年,三者都会得到不少利益。”

“这办法可行吗?”

“可行哩。我作过一些调查,不少家长都赞同。”

“那好,我祝你把长寿瓜推广成功!”

笔者站身告辞,甄业成又热情送到大门外才握手相别。

县城的夜晚灯火辉煌,近处不远的一家卡拉OK舞厅隐约传来动听的音乐声。笔者经过连续几天的采访,此时心里还在一片激动中沉思:甄业成,这是一个多么平凡而又了不起的人物啊!毛泽东同志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甄业成如今已60多岁了,可以说,他已经把这人生最难做的事坚持做到底了!综观甄业成的一生,他不图名不图利,为了社会和他人作奉献,他几乎牺牲了个人的一切利益,而他做的许许多多的好人好事,却还没有得到一些人的理解,有人甚至嘲笑讥讽过他,觉得他太“傻气”,对此,笔者不禁想到佛祖乔答摩·悉达多的故事,乔答摩抛弃身贵万尊的王子生活,象乞丐一样四处流浪求道,最后竟在一菩提树下幡然觉悟而成了佛。甄业成对于佛教或许并无多知晓,然而他的所作所为,实则已达到了佛教那崇高至上的“无我”之境界了!这也或许正是一般人所难以理解的地方吧。总之,甄业成这一生象蜡烛一样燃烧着自己,为人民奉献尽了自己的光和热,做到了真正的至善,人民的心中是永远也不会忘记他的。

贺龙叫他“砍不死的疤耳朵”

——记老红军贾林清的传奇故事

一、断肠接狗肠贺龙取绰号

1935年8月初的一个傍晚,暑气尚未消退,天气异常闷热。红二军团驻桑植上河溪乡的一所红军医院内,有几十个伤病员正在接受医生的换药治疗。

忽然,一队国民党保安团兵穿着便衣偷袭而来。门口的哨兵猝不及防被杀死。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红军排长贾林清正在澡堂内洗澡,听到院内有敌人冲了进来,因他从小学过武功,七八个敌人被他施展“椅子功”接连打倒在地,但敌兵太多,拼杀到最后,自己也身中了七八刀倒在了血泊中。过一会,增援的红军赶到,偷袭的敌兵被歼灭了。贾林清终被救起作了包扎。在几个红军化装成百姓将他抬往茨岩塘红军总医院的途中,昏迷中的贾林清很口渴,嘴唇嚅动着要喝水,可是,战士们把水给他喝下,却发觉水从他背后的伤口处竟渗透了出来。原来,他腹背处中的那一刀,已砍断肠子。因他伤势太重,大家都以为没指望救了,他的担架上还被绑了一只大公鸡,按土家人的意思,是抬死人送行了,其实,这只是为安全通关,避免路上再遭敌人袭击的一个障眼法。

谁也没料到,贾林清这次会大难不死。顺利抬到总部医院后,他终于得到了及时救治。主治他的医生经验十分丰富,发觉他肠子被砍断后,竟果断采用民间土办法,把一只狗宰杀,取出7寸长一截狗肠,然后移植接入到他的肠中。实施这一手术先后需麻醉、开刀、清创、接肠、缝合,前后进行了4个多小时。术后,又经过一段治疗,他的手术伤口终于愈合了,其它部位的刀伤也相继治好了。三个多月后,贾林清离开医院,终又返回到了部队,接着即参加了红二方面军的长征。这时期他历任过侦查排长、师粮管员。抗战时期,他历任过120师司务长,延安联合司令部副官,山西交通兵站站长。百团大战时,有一次他在冀中某地率部下乡筹集粮食,不期与一小股日军相遇,双方近战拼搏,贾林清使用一把大刀,接连砍死砍伤了几名日本鬼子,在和一个挥剑的日本军官搏斗中,他的刀插进了对方胸膛,自己的左耳朵也被对方削掉,肩膀、腰部和、大腿、手指等部位亦被刺伤或砍伤。战斗结束,贾林清被人救起,抬至医院,又治疗了几个月才出院。伤愈回到120师部,担任师长的贺龙特意为他接风,宴请他吃了一顿饭。席上,贺龙看着他的耳朵风趣地说:“贾林清,上次敌人把你肠子砍断了都没死,这次敌人又砍了你好几刀,还把你耳朵削掉了都没死,你真是一个砍不死的‘疤耳朵’。是条好汉英雄,连阎王爷都怕收你嘛!”众人听了贺龙的话,都忍俊不住而又含着眼泪笑了。

二、霸蛮拔脑骨厨艺受夸赞

贾林清自参加红军后,身经百战并多次受伤。留在他身上的伤疤共有14处。其中脑部的一处伤疤是飞机丢的炸弹所伤。那时,部队有句俗语:“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飞机屙粑粑”。形容飞机袭击的厉害。有一次,在山西境内某地,贾林清所在的部队就碰到了日军的飞机来袭。当时,地面上被炸得烟雾腾腾,贾林清为避敌机,开始往一棵山枣树跑去,刚至树下,有几个战士忽然也跑了过来。这时,一颗炸弹在树前落下,炸了一个大坑,贾林清叫一声:“快卧倒!”顺势搂起两个战士,瞬间跃起一滚,,躲进了那炸弹坑。敌机又一阵炸弹和机枪扫射过后,山枣树被炸断了,仍在树下没来得及躲避的几个战士被炸死了,那树兜和倒在地的枝叉上还缠着一些肠子与血肉模糊的东西。两个被搂进弹坑的战士获救了,贾林清的后脑及身上却被飞来的弹片炸伤。随后,他又被人救起,作了包扎,侥幸没死。此次受伤后,他仍坚持留在部队,未下火线,因为没好好治疗,他的伤口化脓生了蛆。

此后的一天,贾林清忍痛坚持挑着一担粮食运往兵站,走到路上出了汗,感觉头上奇痒难受,好像有什么东西爬出来。随手一摸,发觉是蠕动的蛆;再一摸,觉到脑后那伤口处有根骨刺长出,感觉很不舒服。他一咬牙,竟霸蛮将那骨刺掰断了。这一下,疼得他昏死了三天三夜。战士们紧忙将他送往后方医院抢救,住了一个多月的院才痊愈归队。

贾林清除了会武功,会打仗之外,还炒得一手好菜。在延安联合司令部任副官期间,政委任弼时就最爱吃他炒的菜。

有一次,任弼时晚上工作到深夜,肚子饿了,随口问身旁的贾林清道:“有什么东西可吃,我想来点宵夜。”贾林清道:“行,我给你弄一碗土家荷包蛋面来。”说罢,即到厨房亲自动手,放上作料,下一碗面,再煎了两个鸡蛋盖在面上,然后给任弼时端了去。任弼时吃罢面条,赞不绝口道:“贾林清,你的手艺真不错哇,你下的面条好吃,炒的菜也好吃!”

还有一次,任弼时病倒住院了。贾林清作为副官,与护士一起,在他身边守护了近一个月。一日三餐吃喝,都是贾林清操办伺候。贾林清炖的清炖鱼、土家鸡、包黄泥巴烧制的鸡蛋、泡酸辣椒、酸萝卜、青菜或洋葱伴豆料做成的“合渣”等土菜,任弼时都特别喜爱吃。贾林清的悉心伺候和精湛厨艺,也得到了任弼时的多次夸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