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4卷
48450800000069

第69章 徘徊炉霍(2)

二十、甘孜拜活佛

也许是时间老人的有意安排,第二天上午11点钟,我们终于乘车到了甘孜县,而六十年前的这一天,恰巧是红二、四方面军在甘孜胜利会师的日子。

红二、六军团自从中甸分成两支部队前进后,二军团经德钦、巴荣到达巴塘,接着与从乡城理塘过来的六军团汇合,一同到了甘孜。长达1000余公里的雪山终于被征服了。甘孜的胜利会师标志着红二方面军雪山路段的胜利结束,同时又标志着二、四方面军两支部队北上草地一段的开始。当时的草地主要分为两块,一块是从甘孜到阿坝,一块是阿坝到包座。两块草地都各有500余公里路程。红二、四方面军的8师,在7月22日这一天,因为一昼夜连续不断的雨雪袭击,就牺牲140名红军。由于草地气侯变化无常,非常恶劣,风、雪、雨、冰雹不断,红军过第一块草地时每人仅带七、八斤粮食,原以为10天可以到达阿坝,结果因为断粮饥饿和行程艰难,走了20多天才到阿坝。红军过草地的艰辛甚至超过了雪山。为了采访红军过草地的这段经历,我们很想沿红军走过的路线直线前进,但到甘孜后,打听到去阿坝没有公路直接相通,便准备再返炉霍,然后从炉霍去买马尔康的车票。马尔康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首府,从那里可再去阿坝县。

计划筹划好后,我们遂在甘孜抓紧采访。在甘孜县委宣传部女干事德嘎的带领下,当日下午我们就到二、四方面军会师的关帝庙参观了一下。该庙现在只剩残垣断壁,里面地方也不宽,估计当年两军会师时,参加会师的人员也不多,事实上,两个方面军也只派了少数部队会师。在会师地点的山腰上,则是一片众多的建筑物,即甘孜寺庙,该寺的喇嘛与红军是友好的。在甘孜县的白利寺,还有一个叫五世格达的活佛十分支持红军,并与朱德总司令、贺龙总指挥有过密切交往。该活佛后来为解放西藏奔走,不幸在昌都遇害,时任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和任第三书记的贺龙,还联名题写过这样一幅挽联:为和平解放西藏,惨遭帝国主义者和反动分子毒害而光荣殉职的格达委员永垂不朽。

五世格达活佛去世后两年,白利寺重又选了一位活佛坐床,他就是现年45岁的六世活佛扎西绒布。德嘎带我们来到这位活佛家里,听他亲自讲述了当年五世格达与红军友好的事迹。扎西绒布老家在甘孜乙隆乡,他现任着县政协副主席、省政协委员、全国佛协理事。扎西绒布说,格达活佛曾在红四方面军主持成立的波巴革命政府任过要职,为支援红军做过许多事。格达与甘孜寺活佛重孜一起曾同红军签订了《互助条约》,根据《互助条约》,甘孜喇嘛寺和白利喇嘛寺支援了红军大量的粮食物资。白利寺仅100余名喇嘛,先后两次支援红军粮食达3500公斤。甘孜寺下属的8个喇嘛寺,共计支援红军粮食9.6万公斤。甘孜的土司头人对红军也作了大量支援。孔萨家支援红军粮食9万公斤,绒巴岔拿瓦家支援5万公斤,阿地土司家2.5千公斤,古龙和仁青多吉家5千公斤,日普家4千公斤。由于甘孜藏区人民对红军所作的大量支援,为红军北上创造了一定的物质条件。甘孜会师北上时,两支红军部队基本上每人都带有5—8公斤粮食,每连有5—10头牦牛,如果没有这些物资支援,红军过草地是难以想象的。后来红军走了,格达还写过几十首怀念红军的诗歌。如有首诗这样写道:红军走后/寨子空了/寨子空了不心焦/心焦的是红军走了。另一首写道:高高的山坡上/红艳的鲜花怒放/你跨上骏马背上枪/穿过荆棘的小径/攀上山那边去了/什么时侯啊/你再回到这个地方。五世格达活佛的诗,在康北地区流传很广。

为了纪念五世格达,德嘎告诉我们,目前县里已筹建了“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联谊塑像纪念馆”,此馆设在风光秀美的甘孜城外,紧挨着卓达山下的雅砻江边。在六世活佛家采访后,我们即到该馆作了参观。

在甘孜县城转悠半日,感觉这个县城比起其它藏区县要繁华得多。该县位处康北中心,是进入川藏的咽喉地带,战略地位比较重要。县城的贸易也十分活跃,解放前,该县就有陕商、川商、西宁商、藏商等32家,现在由于改革开放搞活,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不下千余。县城刚刚建成的贸易中心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所交易的商品多为川茶、丝绸、皮革、药材、畜产品、金银首饰等。

甘孜县从地理上,属于川西高原向山原的过渡地带,属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全县海拔在3300至5000米之间,县城海拔3410米,幅员面积7358平方公里,只有5.5万多人的县,以人口密度计,每平方公里仅7.5人。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是该县的特点。靠着天然草场,养得牛肥羊壮,甘孜发达的畜牧业和农业使得该县农民纯收入已达800余元,这个数字比较起内地虽有较大差距,可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地区,已经属于少数几个名列前茅的县份之一了。

在甘孜县的西北坡,相传有块象绵羊样的白玉,光泽夺目十分美丽,故此人们称这地方为甘孜,即洁白美丽之意。在这美丽的地方住了一晚,我们还兴奋地打了几小时“团陀”,此“团陀”是我们打扑克牌的一种特殊玩法。大家规定谁打输了谁喊早床,因为连日来天天赶早车,起早床是个麻烦事,大家将这惩罚给打输者,结果,数牦牛手气不佳,当夜因为最早起床而没有睡好。

二十一、地震后的炉霍

在甘孜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我们又乘上了去炉霍的客班车。在高原山岭驰行了约4个小时后,车即开进了炉霍县城。

按照预定计划,我们在车站下了车,准备从炉霍乘车去马尔康。找到售票处,见一30多岁的女售票员手里正打毛衣,一面和室内几个人在闲聊。我便上前探头问道:“同志,有去马尔康的车票吗?”

售票员象没听见一样,毫无反映。

我又大声用普通话叫道“喂,请问有去马尔康的车吗?”

女售票员转头对我看了看,口里很不耐烦地说:“马尔康没有车。”

“能不能想想办法,车站找不找得到租车?”

“有什么办法,这趟线不跑车!”女售票员没好气地说。

怎么办呢?从炉霍无车去马尔康,难道我们又回康定,再去马尔康,那可绕道太远啊!牦牛看了看地图建议道:“咱们到包尔坝去吧,从那里再转车,这里到包尔坝应该有车!”

我于是又问道:“有到包尔坝的车吗?”

女售票员爱理不理地说:“今天没有了,只有明天的。”

“怎么,包尔坝并不远,怎么就没车了?”我感到奇怪。从距离上看,炉霍到包尔坝只有六七十公里,为何只到中午就没有车了呢?我忍不住又问道:“包尔坝怎么就没车了?”

“没有就没有,你们怎么这么罗嗦?”

“你这是什么态度?”牦牛冲着售票员吼道:“售票员有象你这样对顾客的吗?”

“我对顾客怎么啦?我给你们讲清了,没有就没有,老问我干嘛?”

“算啦,不和她计较。我们就买明天去包尔坝的车!”我忍住气劝着牦牛。

女售票员没好气地把车票填好日期甩给了我们。付完款,我们走出车站,大家不免感到几分无奈。因为交通不便,我们只好又到县招待所登记了住宿。然后再与该县县委宣传部进行联系,想请对方帮忙找个车去马尔康,对方很快答复,去马尔康太远,找车不好办,我们也就只有耐心等第二天的车了。

中午到招待所吃了一顿午餐,洗了一下衣服。下午到炉霍街上溜达了一阵。这炉霍县城看样子不大,两条街道还算整齐,房屋也大都是新建筑。再看炉霍城周围,似乎多穷山恶水,土质岩层呈黑褐色,据有关记载,此县地震比较活跃,1923年和1973年,曾两次爆发过大地震,城内房屋一度被夷为平地。现在修的新城,还是七十年代后建起的房子。短短20多年的建设,炉霍县能抗震救灾医治好地震留下的创伤,达到现有新城的规模,也算是川藏高原上的一个奇迹了。

在炉霍县我们没有进行采访,为扫除疲劳,休整体力,当晚我们只打了一会牌,就早早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