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当下的人情世故
48457100000043

第43章 不说过头话,口不择言难成大事(1)

凡懂点人情世故的人都知道。说话应三思而言,即不管说什么话,都应该先在大脑里过一遍再说出口。如果口无遮拦,或者信口开河、胡言乱语,就可能闯入语言的“禁区”,得罪他人。所以,在说话时,要管好自己的嘴,本着勤动脑、慢张口的原则。多说令人满意的话。

1、说话不能口无遮拦

人常说:“不打勤的不打懒的,专打不长眼的。”说话心直口快虽然不失为一种优点,但这不等于说话毫无禁忌,可以口无遮拦。

生活中有些人快人快语,有啥说啥,口无禁忌,嘴无遮拦,这种人大多都是不通世故的人。假如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大家彼此比较了解,知道这是你的个性,可能这还算你的可爱之处。假如在陌生之地,不熟悉你的人中,不分场合地点,不分谈话对象,一律口对着心,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这是语言的大忌。由于多方面原因所限,你不能保证你想的、说的都对,而且听话人的接受能力也不同。不分青红皂白、不讲究方式方法的直言快语,往往会带来不良后果。轻则使人下不来台,重则造成隔阂,遭人怨恨。

值得注意的是,说实话并不等于言语毫无顾忌。那些因说实话而得罪人的人,问题就出在方法上。有的人讲话不分场合,比如批评别人,虽然你心地坦白,毫无恶意,说的也是大实话,但因为没考虑到场合,使被批评者下不了台,面子上过不去,不但对方难以接受,反倒徒增对方的憎恶。

再有一种情况就是,可能平时说话时没有注意,触动了别人的短处或隐私,无意之中也得罪了人。一旦知道自己说话得罪了人,就要找机会真诚地向对方道歉,取得谅解。如果你是在公共场合伤了他的自尊,你不妨在原来听到的人都在场的情况下,巧妙地以意义相反的话来抵消前面话的副作用,对方见你已经改正错误,自会谅解你。

不过,如果你一向说话口无遮拦,经常得罪人,你千万不要寄希望于每次依靠道歉来取得别人的原谅,因为如果你经常伤害一个人,又经常向他道歉,他一定会认为你是口是心非的或是有意伤害他。

如果你也有类似经历不妨回过头来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忽略了场合,说话方式是不是触及了别人的隐私?同样是提意见,同样是说实话,为什么不以好的方式达到预期的效果呢?说话时先为对方着想,不要动辄以教训的口吻指责别人,要注意维护对方的自尊。这样你就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直言者。

另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不能在背后议论同事,即使你的领导已主动开了头。

有一天,刘科长突然问小刘:“你觉得魏某这个人怎么样?”

一时间,小刘不知道如何应答才好。

这是关于人格性情的问题,如果回答,无异是背后说人闲话了。

“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这话虽然说得有些绝对,却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大多数人都多多少少地在背后说过别人,只是所说的是好话还是坏话就无从考证了。不过有一点,经常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即使你说的是事实,也不会受到欢迎。因为凡是有点头脑的人,都会自然而然地这么想:这次你在我面前说别人的坏话,下次你就有可能在别人面前说我的坏话。这样一来,你在别人的印象中就不可能好到哪里去。

在日常生活中,也许常常会遇到别人在你面前说另一个人的坏话。对此,你就得端正态度,用辩证的思维去考虑这种情况,把握好应对的分寸。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借鉴:

(1)要慎重地判断询问者的意图

被上级询及对同事的意见时,答不出来实在令人伤脑筋。若是针对人格评价的问题,必须得慎重处理。

首要是掌握对方的意图,观察上级的心意是属于哪一种类型,比如:

第一种类型:只是突然想到的发问。

第二种类型:为了确认自己的见解。

第三种类型:对自己的看法不确定,想参考下属的意见。

第四种类型:为得到一个公正的评价,而询问其他下属的意见。

第五种类型:故意在同事之间造成对立,使彼此心生暗鬼,再由此操纵他们。

(2)判断妥当之后,再考虑如何应答

如果是属于第一种类型,说法、口气都会比较轻松,不难立刻判断出来。自己只要顺水推舟,把话题转向别处就可以。有问题的是其余四种类型,这时你就要依情况而采取行动。

无论任何一种情况,都先做不解状地侧头沉思,迅速观察对方的反应。“嗯,他是个好人吧……”对方若是这样反应的时候,是属于第三种类型,不必太在意。

稍微沉默一会儿之后,不妨反问科长:“不知您的看法如何?”试探他的反应。

如果是第二、第三种情况,上级应该会说:“我个人的看法是……”把自己的意见诚实地说出来。如果和你所想的一样,就表示同感。否则,就把自己认为不同的地方陈述出来。

谈论别人的缺点,也应仅止于大家都认同的地方,如果有上级未曾注意的,点到为止即可。这并不有违说实话的原则,有选择地说实话,这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大技巧。

如果上级说:“我只跟你说”,则属于第五种类型的概率相当大。

假使你对该同事也不具好感,按捺不住地也对上级说:“这些话只跟您提而已……”随意地就大发议论的话,正中上级下怀。你所说的话会立刻传人该同事的耳中。

对于第五种类型的应答法,你可以保持沉默,做出愿闻其详的表情就可。

2.说话不要踩上“雷区”

由于复杂的社会和个人原因,人们往往有许多忌讳。说话时应特别小心,千万不可触动他人的忌讳,踩上话语的“雷区”。

通晓人情世故的人都知道,有些话是绝不能说的,也不该说。为了避免撞人说话的“雷区”,我们应当怎么避免呢?

(1)不要搬弄是非,不做无谓的争辩

随便地把人家的短处或隐私揭发出来,这样不但有碍别人的声望,而且足以显示你为人的卑鄙,因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在说话的时候要尤其注意这一点。虽说你可以在这个人身上得到许多的消息,但是不一定可靠,因为在他的另一面或许还有许多非你所熟悉的情况。所以不要拿你所听到的片面之言来宣扬,否则有可能会给自己招来是非之事,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也没有办法更正了。

在我们的平常生活或是工作当中遇到的事情,没有几件是值得我们拿友谊去争辩取胜的。如果你却偏偏要这样做,那么你的精力和时间会不值一钱,更不要说到感情的损害了。除了彼此都能虚心地、不存半点成见地在某一个问题上专程讨论之外,一切争辩都应该避免,就算是一个学术性的争辩,你也不用认为这就是发扬文化的精神。爱和别人争辩,你以为可以用理论压倒对方,其实根本不能。有人表面看着是服了,但是他的心里却不平,这样你不但得不到好处,相反害处会随之增多。

自古以来,尊敬别人是谈话艺术的必需条件。专门为难对方,逞一时之快,于人于己都无好处。你不想别人损害你的尊严,你也就绝对不可损害别人的自尊心。

常言道:“要想别人尊敬你,你必须先尊敬别人。”甚至于你的儿子或者下属,如果有不足之处时,你可以向他们询问,还可以向他们做一番阐述,而方法态度首先要真诚大度。

用质问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假如你真想让对方心悦诚服,越是在紧张竞争的场合中,越不可用质问的方法。当对方为你的质问所窘迫时,他虽然形势已趋失败,但他肯定是怀恨在心,绝对不会让你高高兴兴地得到胜利的。

虽然在朋友之中,偶尔以质问来取笑是可以的,不过不可用得太多了,更不可使之成为习惯。倘若你专用质问的态度向人进攻,而反被对方以更大的理由把你压倒时,你将会很丢脸。以温厚待人就是为自己留有余地,向前冲得越猛,摔得也越狠。

(2)避免随意附和别人

每个人讲话都有其独特的方式,无论是讲话的语言还是手势,都具有个人色彩。例如,美国人最擅长以夸大的动作表现自己内心感受的极限;欧洲人和东方人则比较含蓄、内敛,不轻易把自己内心的感受一五一十地表现于外。

说话需要借助情感的大力支援,也就是必须集中情感来表达才能打动人心。人并不是机器人,说话一定要抑扬顿挫。为了辅助或加强语气,还必须加以形容词或语尾助词。

谈话必须要时常加入自己的意见才能成立,一般人总是习惯于附和别人说的话,但这种没有独自思想的附和语词,并不能表现出个人的独立人格与个人意见,一个喜欢强调自己想法或意见的人,是绝对不会以附和的口吻来表示自己的看法的。

许多人在交谈时有“我同意……”的习惯用语。其实在朋友交谈中,朋友想要听的是你个人的看法,而不只是要你附和地回答:“是的。”要让自己成为更独特的人就必须与一般人有所区别,尽量地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因此,不妨多应用些特殊或极端的例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总是附和别人的想法。

处处随声附和的人,只会被人看不起,最后还有可能让人认为他是一个不忠实的人。

(3)不要自吹自擂

请你千万不要自己吹擂,与其自夸,倒不如表示谦逊,也许你自认为伟大,但别人不一定同意。若你好夸大自己事业的重要性,间接为自己吹擂,纵使你平日备受尊敬,听了这样的话,也会令人对你非常地反感。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如果自己不吹时,那么别人会来称颂;假如自己说了,人家反而瞧不起你了。

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最喜欢谈论自己的事情,而对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事并不热心。而自己所感兴趣的事,又未必会引起别人的共鸣,所以做什么事你都要竭力地把你自己忘掉,不要老是哕哕唆唆地谈你的个人生活、你的孩子和事业。

每个人最喜欢的是自己的事情,那么在交际上你就可以掌握别人的心理而尽量去逗别人说他自己的事情了,这是非常令对方高兴的方法。你以充满了同情和热诚的心去听他的叙述,这样肯定会给对方留下最满意的印象。一些爱自夸的人到最终是找不到一个真正的知己的,这是他自视甚高,轻视一切,不太理会别人的意见,只会自己吹牛的后果。他只想找奉承和听从他的群众,而不是朋友,当然朋友们都唯恐避之不及了。

3.别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那种爱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以获得心理平衡的人,只会处处遭人白眼,惹人嫌,这种人自以为很高明,实际上是不懂人情世故的“弱智儿”。

李先生自我感觉良好,然而在单位人缘不好。因此他经常抱怨世态炎凉,责怪同事寡情。是真的世态炎凉,同事寡情吗?非也!原来是李先生自命不凡,每逢单位开会,年终考评,他都喋喋不休地贬损他人,以显示自己“崇高的思想”“卓越的才能”“非凡的业绩”。因此,同事们都觉得李先生太过分了,太不像话了。于是大家都不买他的账,他陷入了孤家寡人的境地。显然,李先生人缘不好,其原因在于贬低他人,抬高自己。综观现实社会,像李先生这种人为数不少。

这些人之所以会不择手段地贬损他人,抬高自己,其原因显然是出于一种站在自己的利益上考虑的心理。有些人为了充分地显示自己的高明和非凡的价值,因此往往喜欢找参照物,自以为通过贬损他人,自己的高明和非凡的价值就充分地表现出来了。另外,有些人对于别人强过自己,心理极不平衡,于是通过贬损别人,说明别人并不强于自己,从而在心理上得到一种阿Q式的平衡。然而不管贬损他人、抬高自己出于何种心理,都是一种不通人情世故、缺乏道德的行为。

这种行为的危害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1)导致个人主义恶性膨胀和自我消沉

贬损他人、抬高自己的虚荣心理是建立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这种思想如果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导致个人主义恶性膨胀,形成一种唯我独尊的心理状态,因而在单位无疑就会自以为老子是天下第一,因此无条件地要求别人服从自己、尊重自己。别人一旦不服从自己、不尊重自己,就会产生一种严重的失落感。然而,这种人的行为是绝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的,只会越来越激起别人对他的反感。这种高期望与实际的反差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这种人的自我消沉。

(2)影响团结,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

由于这样贬损别人,势必给别人带来思想上的不愉快。因为这种贬损与实际差距很大,实际上是对别人工作的一种主观的否定,所以一旦给别人带来思想上的不愉快,还会严重地影响他人的正常的思想情绪。另外,贬损的言辞还有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作为攻击或整治他人的材料,势必破坏彼此之间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

(3)制造矛盾

由于这种贬损他人的行为往往戴着一种面具,因而很容易被一些不作调查了解的领导相信。而一旦领导相信,领导者就会对被贬损者产生一种不良看法,甚至会据此批评被贬损者,被贬损者就会认为领导不实事求是,而领导者又认为被贬损者不接受批评,这样就影响了双方之间的关系。而被贬损者一旦对领导产生了怨气,就很有可能不服从领导,甚至会产生消极怠工的现象。这样一来,矛盾可能越来越激化。

(4)引发民事官司

贬损他人从法律上说是一种侵犯他人人格的表现。尤其是捏造事实贬损他人,这更是一种诽谤他人的行为。因而,如果一个人经常捏造事实贬损他人,就必然地会激起别人极大的反感,而致使他人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也就必然地引发民事官司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