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源提供方式的改变
目前国际能源体系正处于转型之中,清洁能源、低碳能源势必将成为下一代能源体系的主导因素。从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人类的能源利用经过了从柴薪时代到煤炭时代再到石油时代的转变。经过两次能源转型后形成的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体系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使得人类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并不断进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际能源消费量的大幅增加,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地域分布不均衡性以及燃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难题也日渐突出。
现在的国际能源体系进入了-个新的拐点。特别是在气候变化问题日渐突出的背景下,欧洲、美国和日本等许多国家都将清洁能源、低碳能源作为未来能源替代和减排温室气体的主要战略举措,并提出了宏大发展目标。例如,欧盟提出到2020年和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其能源消费的比例将分别达20%和50%;日本也设想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等替代能源将占其能源供应的50%以上;美国奥巴马政府计划在未来3年内将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产量增加一倍,使其占美国电力比例由目前的8%提高到2012年的10%,到2025年进一步提高到25%;中国则计划在2030年前后使包括水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占全国能源需求的20%-30%。
到2010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在9.5亿KW左右,其中火电7亿KW,水电2.1亿KW,核电1016万KW,并网风电3000万KW,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有望达到26%,比2009年有所提高。中电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包括风电、水电、核电在内的清洁能源电源建设和设备比重大幅提升。水电、核电、风电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同比分别增长2.33%、74.91%和43.90%,而火电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ll.ll%。中电联专家表示,2010年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还将继续,清洁能源的装机将大幅提升,预计2010年全国基建新增装机8500万KW,其中,水电新增超过1500万KW,火电新增5500万KW,核电新增108万KW,风电新增1300万KW,太阳能光伏新增20万KW。
(二)能源运输方式的改变
能源的传统运输方式是电网、固网,其传输效率低,能源浪费严重,还受到区域、地理环境和天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大限制了能源的运输距离和范围。而智能电网的普及和应用将大大改善如今能源运输的这一局面。智能电网就是具有人工智能的电力供应网,它能实时机动地整合调配用电供需,并达到最佳节能的电力管理,很好的避免了传统能源运输方式的缺点。智能电网的主要功效包括:(1)实现双向互动的智能传输数据,实行动态的浮动电价制度。(2)利用传感器对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等关键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整合,能够在不同区域间进行及时调度,平衡电力供应缺口,从而达到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优化管理。(3)将新型可替代能源接入电网,比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实现分布式、全面的能源管理。(4)可以作为互联网路由器,推动电力部门以其终端用户为基础,进行通信、运行宽带业务或传播电视信号等。
中国实施智能电网改造初期投资只需要3000亿元至5000亿元,但是其对变压器、智能终端、网络管理技术等行业拉动巨大,每年至少可拉升国民经济一到两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中国电力信息化每年约有超过100亿元的投资,如果从现在开始就着眼于互动电网的建设,其效益也是非常巨大的,如果扩大投资规模,中国将可能成为主导全球互动电网变革的领先国家。
国家电网结合基本国情和特高压实践,确立了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即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国网公司将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的原则,在加陕建设由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1000千伏直流构成的特高压骨干网架,实现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同时,分阶段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发展。到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
(三)能源消费方式的改变
在过去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消费的主要能源以传统能源为主,高碳能源的消耗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持续。美国经济的发展和日本经济的振兴主要还是依赖于石油和煤炭,而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某种程度上是以高能耗和环境的恶化为代价的。能源是可能持续发展的支点,如果能源消费方式保持不变,那么未来的能源需求无论从资源、资金、运输还是环境方面都会给我们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转变能源的主体,改变传统能源的消费方式,实现能源、电力结构多样化,坚持节能,是世界能源消费方式发展的一大趋势。
能源消费方式的转变还体现在汽车和建筑方面。如使用低碳的建材,开发以清洁能源为动力的汽车,大力提高天然气在国家能源中的结构比例,积极开发氢等清洁型动力能源等。目前,世界上一些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已经向着高效、清洁、低碳或无碳排放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方向转变。在过去10余年间,美国共出台了《21世纪清洁能源的能源效率与可再生能源办公室战略计划》、《国家能源政策》等10多个政策或计划来推动节能,对新建的节能住宅、高效建筑设备等都实行减免税收政策。自然资源缺乏的日本从1979年开始实施《节约能源法》,对能源消耗标准作了严格的规定并对一些节能设备的企业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为了鼓励节省能源,英国在提高能效方面有一系列的立法保障和政策引导。此外,发达国家政府率先在政府机构开展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行动,并以此来推动整个社会的能源消费方式的转变。我国要想转变能源的消费方式也必须坚持长期节能的方针,制定有效的引导性政策、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节能的效率,提倡建立节约型社会;必须着重优化消费结构,合理引导消费方式,在消费领域全面推广和普及节约技术,鼓励消费者选择能源资源节约型产品。
九、中国低碳能源的发展道路
我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发展速度在世界上是领先的。
我国未来的能源需求还将增长,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还将担当主力。我国必须用新的战略眼光来看低碳发展,用创新的理念来发展低碳能源,把发展低碳能源的目标纳入“十二五”规划中,作为约束性指标,并采用经济的手段调控。低碳能源产业的发展必须走市场化道路,必须服从市场规律。我们要学习国外经验,出台一系列鼓励低碳能源政策保证产业的发展。地方政府要下决心,高碳产业像钢铁、水泥这些行业已经过剩了就不要快速发展了,必须要做好规划,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保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度和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发展将有力推动低碳能源的发展。现代社会的汽油、柴油等交通燃料和烯烃、芳烃等重要的化工基础产品均以石油为主要原料,导致从农业、制造业、采掘业等生产部门到交通、基础设施、生活和消费模式,都与石油及其相关产品密切相关,人类经济活动对石油这种依赖形成了所谓石油经济模式。但这一石油模式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经不能再适应人类的发展了,人类社会必将走进低碳社会。可是由于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相对落后,中国目前的工业能耗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0%-30%,能源消耗严重浪费。总体的经济水平的落后都对我国发展低碳能源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另外,替代型能源和新型能源关键技术的研发产业化和碳捕集技术的研究也不能很好的对低碳能源的发展提供动力。大力推进低碳发展,如引进国外低碳能源技术和人才、推动社会的低碳消费,对我国的低碳能源产业的建设和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中国低碳能源发展的战略重点如下:
1.优先发展太阳能。
太阳能具有能量大、利用范围广、清洁安全等优点。近年我国太阳能产业发展迅猛。截至2007年底,全国推广农村太阳能热水器4286万平方米、太阳房1468万平方米、太阳灶112万台。为促进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健康发展,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近年将这一产业的能效标识制定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太阳能利用专业委员会共同主持该项目标准的制定工作。根据国家太阳能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10年后太阳能产业的装机容量目标为180万千万。这个数目标志着2020年,我国太阳能产业产能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将占据很大的一部分。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规划2010年的光伏装机容量300MW,2020年达到1.8GW,2030年10GW以及2050年要达到lOO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