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动物的神奇本领
48461000000017

第17章 动物的生存之道(2)

大象吞岩石助消化

大象是一种生活在陆地上的哺乳动物,分为两种:一种是亚洲象,一种是非洲象。亚洲象分布在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缅甸和中国的云南省。亚洲象只有雄象有獠牙(俗称“象牙”),非洲象生长在非洲地区,与亚洲象不同,雌、雄都长有獠牙。

非洲象还有吞岩石的习性。在东非肯尼亚的艾尔刚山区,每年到了干旱季节,人们常常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非洲象很有秩序走进山洞,穿过一条狭长的通道,到达里面阴暗潮湿的中央大洞,然后伸出它们长长的象牙,在洞壁上凿下一块块岩石,之后,用大鼻子卷起岩石,吞进自己的肚子里。

贴士:大象的求爱方式比较复杂,每当繁殖期到来,雌象便开始寻找安静僻静之处,用鼻子挖坑,建筑新房,然后摆上礼品。雄象四处漫步,用长鼻子在雌象身上来回抚摸,接着用鼻子互相纠缠,有时把鼻尖塞到对方的嘴里。

非洲象为什么要吞食岩石呢?

动物学家到实地考察及研究后发现,当地植物中硝酸钠盐的含量非常少,而大象吃过这些植物以后,还需给身体补充足够的硝酸钠盐。而在这些山洞里的岩石中,这种矿物质的含量却很高,大约是这个地方植物含盐量的100倍。非洲象吞食岩石,就是为了补充食物中所缺乏的这种盐分,特别是在干旱季节,大象的身体会大量出汗和分泌唾液,体内盐分的消耗就更大了,所以,需要补充的盐分也就会更多。

还有不少动物也常常去舔食含盐分的岩石,像食草兽中的一些鹿类,也常常会在下雨天去舔食含盐分的岩石。因为动物体内一旦缺乏必要的盐分,它们的抵抗力就会下降,从而容易得病。它们吞食岩石或舔食含盐分的岩石,都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抵抗力,以防生病。

狼的机智勇敢

一说到狼,人们就会想起它尖尖的牙齿、会发绿光的眼睛,还有那种恐怖的嚎叫声。狼有两类:灰狼和红狼。不过,红狼因为有一身美丽的皮毛而遭到人类的捕杀,已经快要灭绝了。平时,狼喜欢单独活动,只有食物稀少的冬天,狼才聚集成群,合作围捕大猎物。由于它们很能跑,所以要在狼群面前保住性命,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外型看上去很像狗,但尾巴却不像狗那样卷曲。狗爱摇尾巴,狼却喜欢把大尾巴拖在两条后腿当中。结实的腿配上长长的脚,使狼跑起来毫不费力,它们可以连续快跑几个小时不休息。它们常在黎明或黄昏嗥叫,它们的叫声听起来很可怕,有些人以为狼这样叫是因为它们太孤独了,其实这是它们在与同伴互相联络,嗥叫是它们的语言。它们有时是整个狼群一起嗥叫,有时是一只狼在嗥叫。狼的视觉和味觉也都很灵敏,差不多是人类的100倍。

如果在森林里过夜的人,或许见到过狼眼睛里闪射出来的绿色的光芒。这样的光芒看起来很凶狠、很可怕。其实,狼的眼睛并不能自己发光,但它能把黑夜里微弱的光芒都收拢来,聚成一束再反射出去。这样,这束绿光看起来就像是从它眼睛里放射出来的一样。

狼通常20~30只组合成一群。它们有严格的等级关系,这是根据成员间的经验,估计出它们的力量的强弱,强者立起尾巴,两眼瞪视,弱者露出喉咙和腹部表示服从。狼群是由一只雄狼和一只雌狼共同占据领导地位的。捕食时,狼群齐心协力,合作围捕,很少有猎物能从它们的口中逃生。

贴士:狼属于生物链上层的掠食者,通常群体行动。由于狼会捕食羊等家畜,因此直到20世纪末期前都被人类大量捕杀,一些亚种如日本狼等都已经绝种。

凶残的狼也有可爱的一面,它们一旦选中伴侣,将终生厮守,彼此照顾极为体贴。对幼仔,狼也显示出少有的慈爱。雌狼会将肉咬碎哺喂幼仔,还会耐心地教小狼捕猎技巧。它们为自己安排住的地方,即舒服又安全。不仅有入口,还有紧急出口与地道。

狼曾经有很多种,其中大部分已灭绝。现在世界范围内有32个品种,其中最为出名的是灰狼、红狼、北极狼等。它们曾广泛地分布于北半球,但家园被拓荒的人类毁掉了。如今,狼凭着很强的适应性,将领地退缩到了高原、山区地带。

它们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洲和北美各种不同环境中。生长迅速,3岁时性成熟。狼“家族观念”重,幼狼被人捕获后,亲狼会舍命相救。但当亲子和其他幼狼同时遇到危险时,老狼往往先救援其他幼狼而非亲子。一面向相反的方向拼命奔跑。这种“舍己救人”的行为是为了保存种群的优势。除了人类,狼几乎没有天敌。尽管天生条件优越,但狼一般情况下是很温和的动物,它们不愿去战斗,也非常怕人。这样说来,人们是否应该对狼有一个新的认识呢?

袋鼠的育儿袋

在澳大利亚的大草原上,经常可以看到活蹦乱跳的袋鼠。光是听到它的名字,就可以想见它的特点。袋鼠的肚子前面长着一个毛茸茸的“口袋”,那是小袋鼠的“卧室”。小袋鼠刚生下来时,身体很小,它会挣扎着在妈妈身体上摸索,然后爬进妈妈温暖的“口袋”里,在里面吃奶、睡觉、成长。但并不是所有的袋鼠都长有“口袋”,袋鼠爸爸不会生孩子,所以它们就没有那个奇特的“育儿袋”。

袋鼠前脚趾有5根,用来挖土;后脚趾有3根,但却有4个趾甲,那多出来的第四个趾甲是用来抓痒的。又粗又长的尾巴,在跳跃时可以帮助它们维持身体平衡,在站立时可以撑着身体,就像第三只脚。袋鼠前面的腿又短又小,后面的腿却非常粗壮有力,它们前进完全是靠后腿来跳跃的。它们只会跳,不会跑,但是它们跳跃的速度很快,甚至能赶上一辆开着的汽车。所以,袋鼠可以说是最善跳跃的动物。

它们长长的后腿由长度几乎相等的三部分组成——股骨、胫骨和足。袋鼠的下肢的组合就像一个“S”形的“弹簧”。当袋鼠跳跃的时候,足蹬地,将下肢整体拉长,强有力的肌肉牵拉骨头的组合产生跳跃运动。袋鼠非常聪明,碰到强大的对手,它们会用最快的速度逃跑。如果对手追得太紧,它们难以脱身时,袋鼠往往会猛然一个转身,绕过敌人朝反方向逃跑。这种方法常常让追它们的对手反应不过来。

贴士:袋鼠不会行走,只会跳跃,或在前脚和后腿的帮助下奔跳前行。袋鼠属夜间生活的动物,通常在太阳下山后几个小时才出来寻食,而在太阳出来后不久就回巢。

别看袋鼠平时温顺而活泼,但如果遇到敌人,它也会作出有力的反击。袋鼠的“招数”是:高高跳起,用强壮有力的后腿猛踢敌人,有时还会用粗大的尾巴横扫敌人。如果还不行的话,它们会使出前肢的“拳击功夫”来帮忙,逼急了的话,袋鼠还会用嘴咬敌人呢!

不过有的时候,会看到袋鼠伸出前肢来拍打对方的脸和脖子的情形。这种打来打去的情形,看上去很像拳击手在比赛,其实,这只是袋鼠游戏和玩耍的行为。

袋鼠喜欢白天休息,黄昏活动。袋鼠遇到夜行的车辆,会把闪亮的车灯当作来犯的敌人,它们会从草丛中一拥而上,跳跃到公路,与汽车拼死相撞,小汽车如不注意往往被它们撞翻。因此,在澳大利亚,许多汽车前端都安装了排障器。

袋鼠的生产很有意思,只要看到雌鼠开始清理自己的袋子,小心翼翼地将袋中杂物掏干净,这就是即将“临产”的信号。初生的小袋鼠只有花生豆那么大。它没有毛,而且什么也看不见。它们一生下来就爬进雌袋鼠的育儿袋里,然后选中一个乳头吸吮乳汁。到育儿袋中已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它时,它才离开育儿袋。

在所有长“袋子”的动物当中,个头最大的要数红袋鼠。一只成年的红袋鼠站起来足有2米高,从鼻尖到伸直的尾部,总长度将近3米,体重约90千克,跳跃速度每小时可达74千米。塔玛是生活在澳大利亚干燥地区的一种小袋鼠,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它具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饮海水解渴。

河马的润肤露

河马是河马科中的一个延伸物种,在淡水物种中,是最大的杂食性哺乳类动物,也是世界上嘴巴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原来在非洲所有深水的河流与溪流中,都生活着河马。现在,河马的生活范围已缩小,它们主要居住在非洲热带的河流间。它们喜欢在河流附近沼泽地和有芦苇的地方栖息。河马觅食、交配、产仔、哺乳都在水中进行。

河马长相看似憨厚老实,但是其性情却暴躁而凶猛,具有很强的领地意识,如果有人闯进它们的领地,它们就会用长长的獠牙对人发起攻击,它们张开的嘴可以一下把人咬死。成年河马是现存咬合力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其咬合力可达1吨多。

贴士:胆小的河马夜晚上岸来吃田里的蔬菜,当听到人们的吆喝,它会不顾一切,抱头乱窜,这样至少十天半月,它不敢再来。

河马喜欢泡在水里。当河马在陆地上进行活动时,它光滑的皮肤上就会渗出红色的“血液”,当这些“血液”越渗越多时,河马全身就会变成暗红色。其实,河马皮肤上渗出的这种红红的东西并不是血,而是其皮肤分泌出来的一种特殊液体,和人们用的润肤露作用相似,对皮肤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可以防止皮肤干裂。河马的皮肤又厚又亮,但没有汗腺,它不能像人类那样通过流汗来降低体温和湿润皮肤。河马在水中时,不流汗对它并没有什么影响。可是到了陆地上,皮肤缺乏水分后就会引起干裂,这时候,河马就通过“流血”来加以弥补。

河马长着短短的四肢,大大的脑袋,如果河马在陆地上长时间行走,四肢就会难以支撑那巨大的身躯,它沉重的头颅又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所以,河马大部分时间都潜在水里,靠水的浮力来支撑自己的身体,减轻四肢的负担。因为要经常待在水里,所以河马的鼻孔朝上长,这样可以便于它们呼吸。

象海豹的一夫多妻制

在南极的海洋性岛屿周围海域,分布着许多象海豹,它们在陆上繁殖,喜欢群栖。每年的8~9月繁殖季节来临时,成群结队的象海豹就会跑上岸来,占领地盘、寻找配偶,此时的海滩,就成了象海豹的乐园。

象海豹的繁殖地具有世袭性。在中国南极长城站附近的西海岸沙滩就有一个,在这里,每年有300多头象海豹进行繁殖。为了占领地盘,雄性象海豹经常进行残酷的争斗:获胜的雄性象海豹占地为王,妻妾成群;失败的雄性象海豹扫兴而去,另寻出路。在海滩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头雄性象海豹日夜守卫着数十头,甚至上百头雌性象海豹,这些雌性象海豹都是它夺来的妻妾。它时刻警惕着前来侵犯的敌人,一旦情敌相遇,它就会不顾一切,展开生死搏斗。双方怒气冲天,大声吼声,互相撕咬,直到战得遍体鳞伤。

贴士:小象海豹身上披着一层卷曲的黑色胎毛,又短又软,象团闪光的缎子。小象海豹躺在妈妈的怀里,不时地发出像小狗叫一样的声音。它们在睡觉时,姿势就像婴儿一样,仰面朝天,悠然自得。一个月后,小象海豹就换上一身柔软的银灰色外衣,并开始入海学游泳和觅食。

雄性象海豹性情异常凶猛,雌性象海豹性情则很温柔。一旦雌性象海豹被雄性占有,就会显得很乖顺,温顺地待在雄性象海豹的身边。雌性象海豹如果有不轨行为,一旦被雄性象海豹发现,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因此,一头雄性象海豹周围往往躺着许多雌性象海豹。由于雌性象海豹怀孕后会拒绝再次交配,象海豹夫妻之间经常会发生殴斗。

鲽鱼的自我伪装

鲽鱼栖息在浅海的沙质海底,捕食小鱼虾,鲽鱼又叫比目鱼。它们尤其喜欢海床上的底栖生活。由于鲽鱼的身体扁平,双眼在身体朝上的一侧,这一侧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相适应;朝下一侧为白色。比目鱼的身体表面长有细密的鳞片。比目鱼的背鳍,从头部几乎延伸到尾鳍。它们主要在温带水域生活,是温带海域中最重要的经济鱼类。

贴士:比目鱼中,眼睛在身体右侧的称为鲽,在左侧的称为鲆。

大多数种类的鲽鱼都生活在海里,它们是食肉的鱼类。刚出生的小鲽鱼长得和普通的鱼没什么区别,也是竖着身子游泳。但是,成年鲽鱼的体形会发生很大改变,它们的身子扁扁的,躺在海底,就跟碟子一样。鲽鱼能根据环境的颜色来改变身体的颜色,使自己能很好地隐藏起来。有的鲽鱼不但能改变颜色,还能改变身体上的图案。它们在深海中,颜色就比较深;到了五颜六色的礁石群中时,它们又会变得色彩斑斓了。

成年鲽鱼的眼睛为什么都在同一侧呢?这是因为它们生活在海底,长期平卧在水里,下面的眼睛一直挨着海底,根本没有什么用。为了适应环境,鲽鱼下面那只眼睛就转移了,长到上面来,这样,它们的两只眼睛可以同时观察上面的动静,有利于发现敌情。

海鱼蒸馏取得淡水

人们一般会认为,只有淡水鱼才需要饮用淡水,而海鱼是不需要饮用淡水的,其实,海鱼同样需要饮用淡水。茫茫大海,含盐量极高,海水又咸又苦,海鱼去哪儿寻找淡水呢?生活在海洋中的鱼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和组织液里含盐量极低,因而,海鱼可以捕食小鱼小虾以获得大量可以饮用的淡水。这种获取淡水的途径,其实就是通过“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方式实现的。

贴士:海鱼到了淡水中会死去,原因是:海水密度高,压强大,海鱼入淡水中会死就是因为,,海鱼的血压适应了海水压强,入淡水后淡水压强小,海鱼的血压超过水压导致血管暴裂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