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民间出现了一本新的亲子刊物,号称“全城最强亲子育才天书”。我相信编辑部在出书前已做了很多市场调查和资料搜集,我们大可从书的内容中找到端倪,了解时下父母认同的核心价值。
从已出版的几期刊物看,封面故事大多有关如何让孩子考入名校、如何为他们提升竞争力等等。例如创刊号便以“名校入学考试十大窍门”打头阵。此外,里面的文章和广告大多围绕孩子消费展开,包罗万象,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介绍小朋友“美甲按摩叹FACIAL(美容)”的服务,真是闻所未闻。至于针对提升孩子竞争力的兴趣训练班,更占了大量篇幅。正所谓有求便有供,这些刊物大受欢迎,多少反映了现代的家长关注的那些价值观。
最近友人替孩子报名参加某私人机构举办的分龄儿童田径比赛,发现即使报名费不菲,反应也异常热烈。报名最踊跃的组是三至五岁的组,达数百人之多,我们估计主要是父母希望拿些证书奖状,以便为孩子争取一张名牌小学入门券。当然,这些名校大多拥有良好的校风和教学资源,不少更有附属中学,让学生得以直通中学。不过,别以为成功踏入门槛便一帆风顺,名校的功课和竞争压力也委实不小,不少家长为争取校内校外排名,往往要孩子们时刻处于作战状态,参加的补习班、训练班更是数不胜数。可惜的是,不少家长没有把孩子的“品格教育”和“理财教育”放在重点培训之列。
说到底,努力升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入读心仪大学,然后找一份好工作,改善生活质量?我认为这个“方程式”并不能保证什么。我们或许会有错觉,以为不善理财的多是好吃懒做或沉迷赌博的人,其实大错特错,不少专业人士(如教师、医生、律师)也因无法处理自己的财务困境而与债务为伍。要知道,即使有高薪厚职,倘若缺乏正确的金钱观,仍会过度消费,结果入不敷出,甚至因滥用信用卡而欠下巨债,严重影响日后的家庭生活。
孩子犹如一张白纸,通过父母的帮助可添上色彩。当然,小孩子的家庭环境与成长培育密不可分。贫穷的时候,我们或许会抱怨没有能力去教导孩子,但当物质渐渐丰富,父母又要面对另一挑战:该如何在富裕的环境下培育出优秀的孩子?
学业成绩不等于一切
我认为,关键之一在于父母向子女传递一个怎么样的金钱观和财富观。
究竟什么是金钱观?最简单的说法就是一种面对金钱和使用金钱的态度。特别是如今的孩子们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正确的金钱观不但能帮助他们抵抗物欲,还会主导他们日后理财消费的习惯和模式。一般学校缺乏正规的理财教育,责任便自然落在家长身上。
遗憾的是,大部分父母只看重孩子的学业成绩和其他技能发展,只关心子女是否被名校录取、能否找到好工作,把生活里其他的价值观通通放在一旁。结果,孩子受到朋友影响,加上传媒肆意鼓吹消费文化,逐渐形成偏重物质的价值观。很多父母在子女年幼时只管培养他们成才,却轻视价值观的培养,到发生问题时才亡羊补牢,但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