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再富,也不可富孩子
48462700000014

第14章 了解孩子因材施教

最近与一些商界朋友聚餐,茶余饭后的话题竟不约而同地落在教育孩子的苦乐上,足以印证有很多新一代的父亲愿意参与这项生命工程。在交谈中,朋友们虽然各有不同的育儿经验,但我感到他们皆希望能找到一些“即食方法”去改善亲子关系,来处理一些看似解决不了的困境。

坦白说,我那一代人自小受“填鸭”式教育“洗礼”,被训练成习惯追求“即食天书”或标准答案,说穿了就是希望坐享其成,省下自己下工夫的时间。其实,这种心态比比皆是,家长也普遍希望可把这一套“即食文化”套入教育孩子的“方程式”里。正因如此,不少畅销的亲子书籍及杂志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内容不少也是环绕“成功父母”的经验分享,以及安排子女入读名校的秘笈和育才大计,难怪深受一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欢迎。

育儿专家与股评人

到底这些“成功父母”或亲子专家的所谓育儿锦囊,是否值得我们照单全收呢?依样画葫芦又是否一定能收到预期的成效呢?我认为,这些“成功父母”与每日为散户解答股票问题的股评人何其相似。股评人对提问有问必答,成为投资者的股海明灯,投资者期望得到即赚“贴士”便可跟风获利,不用自己花时间搜集数据和分析市场。但事实上,每位投资者的实际情况和风险承受程度都大不相同,将股评人的意见照单全收并非理想做法。况且,那些股评人的分析全属他们的个人意见,对于投资者的投资回报不会做任何保证,投资风险仍然须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同样地,不少家长也被那些“成功父母”的经验所吸引,希望能够按照指示将孩子培养成材。然而,每一个孩子也是独一无二的,性格能力各异,即使是双胞胎也不一样,总不能“一本通书看到老”,作为家长应该要为每个孩子度身安排。亲子教育并没有既定公式可循,父母必须因材施教,按照孩子的性格对症下药,因此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先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和需要,然后从旁协助他们建立自己的人生观,找出他们自己要走的路。

到底如何才算得上“成功父母”?是否仅以孩子能否就读名牌学校、课外活动证书和奖状的数目,以及其他学术成就来衡量,还是有其他标准呢?我的孩子报读小学一年级时,我应不同学校的要求为孩子写个人简历,由于缺乏经验,于是向身边其他好友求助。当看过他们高水平的“作品”后,立即感到相形见绌,原来四岁的孩子已能取得校际音乐节独奏和分龄游泳奖项,小小年纪已参加了数十项的课外活动和兴趣班,甚至有机会与小学校长单独合照等。这些不计其数的证书和奖状,当然都是父母多年来的悉心部署与安排。

学做人的证书更重要

据说,有些父母还会聘用专业人士为孩子制作介绍光盘和简历。说实话,在我眼中,这些简历活像是“成功父母”大比拼。当我发现自己的孩子并没有什么证书奖状时,连简历也不想做了,最后还是以平常心做了一份简单的简历,其余便留待上天安排了。

建立关系需长期投资

世上并没有什么“成功父母”,因为教育孩子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生命交流,并不一定能完全套用别人所谓的成功经验,同时也没有什么客观的比较准则。若硬要为“成功父母”立下定义,我会以孩子的品格作为评审准则,这远比学业成绩和课外活动的数量有意义。后者可以假手于人,但孩子的品格则有赖父母亲力亲为,通过日常生活的身教言传慢慢地建立。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被人称赞有家教、有礼貌和有责任感,这比被称赞拥有卓越的学业成绩更重要。说到底,这一切的关键在于父母是否愿意为孩子付出时间,让自己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借着付出的时间,父母也可以多了解他们的性格和真正的需要,并加以引导。总而言之,关系建立是一项长时间的投资,并没有快捷方式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