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再富,也不可富孩子
48462700000006

第6章 从“轩哥事件”看两代理财观

某天晚上,我出席了儿子学校的年终颁奖礼。举办这一年一度的盛事,是为了对学生过去一年在学业成绩和课外活动上的努力付出加以肯定。看到得奖的学生轮流上台领奖,他们的兴奋雀跃之情令我深深感动。部分家长更是带着他们的上一代一同来分享孩子得奖的喜悦,能够全家总动员来支持鼓励,实在让这些新生代深受鼓舞。

在这个父母双职工非常普遍的年代,照顾孩子的重任往往落在家佣身上。即使家长万般不愿,为了生活,也要将这段建立亲子关系的黄金时间假手于“外人”。倘若能幸运地获得自己父母的支持,情况便大不一样了。依靠亲人总比外人好。对双职工父母来说,不用担忧子女的起居,皆因祖父母对孙儿往往宠爱有加。还有,当遇上一些尽心尽力的祖父母时,除照顾孙儿日常的起居生活外,更教孩子做人的道理。

以我儿子年幼时的经验为例,他是由奶奶一手带大的。奶奶退休前一直在小学任教,拥有丰富的幼教经验,我眼见儿子的基本礼貌和品格逐步建立起来,深感能得到奶奶的全力支持绝对是我和孩子的福气。奶奶爷爷更经常带孩子到香港不同的地方游览,通过活动教学法让年纪小小的他认识社会,启发他的思维,培养他学习新事物的兴趣。

我认识不少长者,退休后花尽精神和心思照顾孙儿,没有半点怨言,期望能为其子女打点家中事务,好让他们能一心一意在事业上打拼。事实上,家中若有其他成员能够一同分担教育孩子的重任,无疑是双职工父母的一种福气。

长者爱以物质表达爱

然而,因不同的理念或教育文化,倘若两代人在教养孩子前没有妥善的沟通或订立一套一致的标准,最终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摩擦和争论。更甚者,会令孩子变得无所适从。其中最常见的问题便是物质供应上的分歧,譬如某些父母怕金钱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不会直接给孩子发放零用钱,或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他们深信,这样做孩子便不会被“金钱”污染。

另一方面,上一代普遍认为,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望就是表达爱的最实际的方法。有经济能力时,他们总会尽力满足孩子的欲望,衣、食、小玩意儿不缺,这样做时,孩子一般会马上有正面和积极的响应。长辈又普遍认为礼物价值的高低直接反映送礼者的心意,因此,他们经常会非常慷慨地满足孙儿的愿望等等。

前些日子曾有新闻报道称一名初二学生在校内向同学豪派40000元现金和8部iPhone手机,目的只是让同学叫他一声“轩哥”,好让他在心仪的女同学面前威风一下。此事引起了广大关注,更有报道指男生手上的巨款是祖母给他的零用钱。

新闻见报后,有传媒朋友问我这位既是父亲又是金融圈中人的看法。在这桩小趣闻中,社会焦点似乎只落在派钱的“轩哥”身上,其实接收金钱的学生以及主角家人的价值观也同样严重扭曲。派钱一方认为金钱是万能的,可以买到尊重;收钱的一方则为了钱而放下自尊。至于“轩哥”的长辈将大笔金钱交给孩子任其使用,间接地让他形成错误的金钱观,俨然埋下定时炸弹一样。

事实上,儿童的观察力非常敏锐,他们年幼时就已经从成年人身上认识到金钱的好处和作用,深谙“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的道理。再说,现今的孩子大多伶俐聪敏,只要察觉到家人在教育标准上出现分歧,绝顶聪明的孩子便自然知道怎样去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比方说,爸爸不准买的游戏,爷爷二话不说便买下;妈妈不肯买的礼物,一转眼奶奶便送了给孩子。这样混乱的理财教育,完全无助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甚至会产生不必要的家庭冲突。

两代标准不一金钱观混乱

除了不同的理财观外,两代人的文化和教育的不协调,也会为新一代的家庭带来矛盾。我认识一些朋友,为了营造一个让孩子学习英语的环境,家长要求全家上下,包括在白天帮助照顾孩子的老人,都要在家中用英语沟通,期望孩子自小便能有效地掌握语言。理念虽然可取,但是否收效则见仁见智,特别是家中各人的教育程度不同,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若硬要上一代人经常以非母语沟通,也为他们徒添不少无形的压力。

其实,大家都是为孩子着想,只是新一代父母的知识水平往往较高,民间的育儿信息也唾手可得。反之,上一代人在教养孩子上则多看重经验,深信经验重于一切。说到底,什么是最好的安排呢?我认为,只要家中负责照顾孩子的成员能事先沟通,多包容和体谅,甚至共同制订一套理财教育准则及标准,因实际情况而行,可有助减少无谓的误解和争辩,必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相信孩子最终也是最大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