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习惯好性格成就好孩子
48477400000007

第7章 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1)

父母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时,不要急于让孩子改正,更不可以强迫孩子改正,要讲究方式方法。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持之以恒及家庭各成员的配合。在纠正孩子不良习惯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父母要及时进行表扬,使孩子增强改正不良习惯的信心。

批评孩子要讲究方法

父母箴言

孩子犯了错误,父母采取适当的批评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要讲究方式、方法,否则起不到什么作用。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不要用严厉或唠叨的态度,因为这样做是不但不会有效果,反而会有反作用。

就算一个孩子再听话,总是有做错事的时候,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父母采取的往往不是责备就是打骂,结果不但不能让孩子改正错误,反而会让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绝大部分的原因是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没有用对方法。那么,怎么批评孩子才是正确的,才不会有反作用呢?

1.轻声细语地批评孩子

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的第一个反应通常就是大声对孩子嚷嚷,让孩子一听到就觉得反感。如果父母能够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则更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能让孩子把父母所说的话听进去。这种低声的教育往往会比大声训斥的效果更好。

2.沉默是对孩子最大的惩罚

孩子做错了事情,在他的心中总会担心父母会责骂他,如果父母的反应正如孩子所想象的那样,把他大骂一顿,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个时候,孩子对于父母的批评也会不以为然。但是,如果这时候父母保持沉默,那么,孩子的心理反而会出现紧张的感觉,觉得不自在,进而就会反省自己的错误。

有一个孩子经常在外面惹祸,每次都让人家找到家门口。对于孩子的不听话,父母对其进行了无数次教育,甚至用扫把抽打他,但是,却一点效果都没有。有一次,孩子在外面偷了别人的东西,让人家发现准备将其送到警察局。这个时候,孩子的妈妈赶到了,请求人家放过孩子,再给他一次机会。孩子跟着妈妈回到了家,本来孩子想着又会遭到妈妈的一顿暴打,没有想到,到家后妈妈什么都没有说,什么都没有做,只是让他回自己房间去。孩子虽然迷惑不解,但还是乖乖回了房间。当孩子感觉有些饿的时候,他去厨房找吃的,这时候,他发现妈妈一个人坐在厨房里,脸上充满了忧伤和疲惫。看到妈妈这个样子,孩子呆住了。虽然这次妈妈没有指责他,也没有狠狠地教育他,但是,孩子却因此而想起了妈妈的操劳和辛苦。从此,他再也不在外面闯祸了。

3.对孩子的批评要适可而止

当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可以对孩子做适当的批评,但是不可以太过。如果孩子只不过是犯了一个小错误,父母就把孩子狠狠地批评一顿。那么,就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反正怎么样都要挨批”的想法。长此下去,孩子慢慢的就会把错误放大。

4.对孩子实施“亲情攻击”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都是非常有爱心的。如果父母不停地批评孩子,就会把孩子心底的爱心给磨平,孩子会照样犯错。如果父母能够不直截了当地批评孩子,而是把孩子的善良和爱心调动起来,这样反而可以让孩子改正错误。比如,有一个孩子总喜欢在放学之后和别的孩子打架,父母怎么说都不听。后来有一天,妈妈对他说:“如果你再跟别的小朋友打架,妈妈就会担心你被别人打伤。妈妈总是担心,心里就会落下病根,身体就会慢慢变得不好。”孩子害怕妈妈的健康会因为自己的不听话而变得不好,于是从此以后就不再和别的小朋友打架了。

5.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的

爱可以感化一切,尤其是伟大的父爱和母爱。孩子虽然有时不听话,甚至什么事都和父母对着干。但是,孩子不是草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孩子的内心也是存在着爱的。如果孩子会不顾父母的感受而一味地犯错,那可能是因为他觉得父母不再爱他了,所以就没有必要顾及到父母。如果父母能够让孩子明白,父母是爱他的,并且爱得很深、很深,那么孩子就会用爱来回报父母。

有一个孩子有着非常叛逆的性格,不管什么事都要和父母产生不同的意见。对于孩子的叛逆,父母用尽了所有的方法,但是,一点用处都没有。有一天,孩子无意中发现了妈妈所记的育儿日记,本来,对于父母的东西他是不屑一顾的,但是这是和自己有关的东西。于是,他翻开了日记。孩子发现,日记中记录着自己成长的一点一滴。从自己出生时父母的喜悦,到自己得病时父母的恐惧,以及父母对自己美好的期望,这一切的一切都包含在了日记本中。孩子看着看着,慢慢的入了神,慢慢的眼中有了泪。终于,他合上日记本,来到了父母的房间,郑重地向父母道歉,并且保证再也不惹父母生气。

6.让孩子换位思考

孩子惹了祸之后害怕遭到父母的责骂,这个时候孩子往往会把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以此来逃避父母的责骂。这个时候,父母不需要给孩子讲什么大道理,硬让孩子承认错误。父母可以在孩子强辩是别人的过错、和自己没有关系的时候问孩子:“如果你是那个人,你该有什么解释?”这个时候,孩子就会思考如果自己是那个人,会说些什么呢?这样一来就会让孩子发现,其实自己也有错误,并且可以让孩子反省自己把所有责任嫁祸他人的错误。

7.暗示比明示更有效果

孩子犯错之后,父母往往会直指孩子的错误,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批评,希望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可以改正。其实,当孩子犯了错误,往往都是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的,父母不需要再次申明孩子的错误。父母需要做的是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孩子是很聪明的,他很快就会明白父母的用意,也比较愿意接受父母的批评和教育,而且,父母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老是粗心大意怎么办

父母箴言

在学习和生活中,父母应该对孩子严格要求。不要认为孩子忽略的只是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只是一个小数点的位置,要知道,只有让孩子认真对待所做的每一件事,才能使他避免粗心大意,养成谨慎细心的好习惯。

有一个人,急着赶路。有一次,在经过一片沙滩的时候,鞋子里灌了好多沙子,他匆匆把鞋子脱下,胡乱地把沙子倒出来,便又急急地奔向前面的路程。可是还有一粒沙子仍然留在他的鞋里,磨着他的脚,使他跑一步,就疼一下。但是他没有停下来把那粒沙子倒掉,因为他怕浪费时间,怕在太阳落山之前赶不到住宿地。

于是,在痛苦的折磨中,他终于赶到了那个地方。天晚了,疲惫的他忘了脱鞋倒掉那粒沙子,就躺在床上沉沉睡去。第二天,天微微亮的时候,他便匆匆启程,奔向新的目标。就这样,他在痛苦中疲惫,又在疲惫痛苦中启程,却始终没把那粒沙子倒掉。

终于有一天,在离目的地不远的地方,因脚痛难忍,他不得不止步。当懊恼、痛苦的他忍着揪心的疼痛把鞋子脱掉的时候,发现让自己痛苦了几天的仅仅是一粒不起眼的沙子。

一粒沙,看似小,却是前进途中的极大障碍。如果故事中的这个人能够及早地排除它,说不定早就到达目的地,而不必忍受痛苦的折磨了。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如此。往往是一些小事情、小危险、小障碍、小错误,如果我们没有认真地对待,存在侥幸心理,就会造成极大的损失,比如学习上的粗心。

粗心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不单是孩子身上有这种毛病,许多成年人也有。一般说来,粗心大意的毛病在孩子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我们的孩子挺聪明的,可是总考不了一百分,这粗心大意的毛病可怎么治啊?”不少父母为此犯愁。

粗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性格问题,急性子爱粗心;有的是态度问题,对学习不认真就容易粗心;有的是熟练问题,对知识半生不熟最容易粗心;有的是认识问题,没认识到粗心的危害……父母一定要让孩子认识到粗心的危害,养成细心谨慎得好性格。

劳拉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但是却有一个难听的外号,她的朋友都叫她“粗心的劳拉”。因为她总是丢三落四,经常把东西到处乱放。这让劳拉的妈妈很是头疼,不得不每次都帮她收拾。妈妈提醒劳拉,这样粗心大意会造成不好的后果。但劳拉总是当成耳旁风,尽管她也不喜欢朋友们这么称呼她,但还是依旧觉得也没什么,甚至粗心大意的毛病越来越深。

一天,劳拉正在花园里浇花,她的好朋友玛丽来找她:“劳拉,我的堂弟想看看我的画册。”

“哦,对不起,玛丽。让我找找吧。我记不起放在哪里了?妈妈,我上次拿回来的画册在哪里?”劳拉焦急地问正在看书的妈妈。

“一直在你的房间里的,难道你不记得了吗?”.

“哦!我知道了,玛丽你等一下,我马上拿给你!”劳拉有些担心地说,如果真的弄丢了,玛丽一定会生气的。

但是,当劳拉和玛丽来到房间的时候,却看到她的宠物小狗已经将画册咬得稀烂……

“哦,我的天,劳拉。看看你都做了什么?”玛丽生气地喊道,“那可是姑姑送我的生日礼物。”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劳拉愧疚地说,但是玛丽没有再说话,哭着离开了。

伤心的劳拉禁不住流下了眼泪。这时妈妈问劳拉是不是把画册放在了小狗容易够到的走廊里。

劳拉只好回答:“我不记得了,妈妈!”

“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够吸取这个教训,把你的东西都放在合适的地方。”妈妈轻轻地对劳拉说道。

“我会努力做到的。”劳拉说。

从此以后,劳拉真的不再粗心,朋友们再也不叫她“粗心的劳拉”了,好朋友玛丽也原谅了她……

因为粗心大意而犯下的错误,不仅会伤人,还会害了自己。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大错,而且,这一过错将有无可挽回的损失。智者说,避免一切小小的失误,就能减少巨大的意外挫折。

下面是几种纠正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粗心大意的方法,希望对家长朋友们能有所帮助。

1.不要依赖橡皮

橡皮是造成孩子粗心的一个根源。孩子会认为,反正错了可以擦,写错了也没关系。于是错了擦,擦了错,孩子蛮不在乎。父母可以适当限制孩子使用橡皮的次数。告诉孩子,做什么事都要“三思而后行”,想好了再做,争取一次做好。在做一般的练习题时,错了不许擦。当然,那种必须交给老师批改的作业除外。这样,孩子就会用心去写。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变得细心,从而摆脱对橡皮的依赖。

2.草稿不要太草

不少孩子粗心是从草稿开始的。所以父母要教育孩子草稿不要太草。从草稿开始就要严肃认真。这有利于克服粗心的毛病。

3.给孩子准备一个“错题集”

让孩子把每次考试、作业中的错题抄在“错题集”上,找出错误的原因,把正确的答案写出。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误档案。孩子出现错误的原因多是粗心,有利于认识错误的危害,下决心改正。让孩子准备“错题集”是培养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好办法。

4.学会自检

有些父母总怕孩子错题,得不了高分,于是天天给孩子检查作业。这样做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反正错了妈妈能给检查出来,所以做题时粗心大意。父母不要给孩子检查作业,让孩子养成自检的习惯。错了又没检查出来,就让他不及格。这样他才能认识到粗心的危害。有了自检的能力,粗心的毛病才能克服。

5.让孩子考家长

让孩子出题考家长,孩子很感兴趣,他们会成心出些容易错的题,把家长考住。家长成心粗心,让孩子批评,这对孩子也是一种教育,将来他们自己做题时也会在这方面多加注意。

孩子为什么爱磨蹭

父母箴言

不少孩子做事情总是磨磨蹭蹭,父母只好在后面扯着嗓子喊“快点”、“快点”。可无论怎么喊,始终不见效果,孩子还是不急不火。父母应该先了解孩子磨蹭的原因,再对症下药,才能帮助孩子摆脱磨蹭的坏习惯。

不少孩子做事情喜欢磨磨蹭蹭,父母也常常没办法。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的磨蹭呢?

1.缺少时间概念

孩子做事爱磨蹭,通常是因为他们不像成人一样具有时间紧迫感,他们的时间概念比较模糊。一般而言,孩子并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尽快做完之后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他也不认为自己慢会有什么不好的结果。孩子想的只是眼前的事情,这些都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的。

2.有的孩子天生就是慢性子

有一些孩子明显的比其他孩子动作慢,不论在什么情形下、做什么事情都慢,即便是有强烈的外界刺激,他仍然是行动迟缓,慢条斯理,紧张不起来。这类孩子的神经类型往往属于相对安静而缓慢型,这是孩子一生都不太可能改变的先天气质。正所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父母首先必须接受这样的现实,然后再想办法慢慢改变。

3.注意力容易转移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旁边一有什么好玩的事就会让他忘记了初衷。正在吃饭时,窗前有小鸟飞过,孩子就放下饭碗去看个究竟;本来要去刷牙,可是走到浴室里发现有一池水,孩子就开始玩起来了,刷牙当然就放在一边了;正画图的时候,忽然听到电视里的声音,孩子就会丢下画了一半的画,跑去看个究竟。于是,孩子在做一件事时,就出现了边干边玩、慢慢吞吞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