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嗨!我最喜欢的常识故事
48478100000013

第13章 饮食故事(3)

90

毛血旺的由来

毛血旺是西南各地对猪下水、猪血的统称,是重庆瓷器。三绝之一,川南著名小吃。

据传,此菜的典出应在清代嘉庆年间。当时,川西丐帮张老幺带了一帮穷兄弟,顺通江、渠河放木排下重庆,哪知道放至瓷器口,正遇上桔水时节,九石缸坝把木排挡住,木排就搁在河坝,无论怎样也划不出去,大家都很着急。更让人着急的是带的口粮快没有了,一连几天,大家都以木排上仅剩的一点白豌豆充饥。

张老幺便上岸来想办法弄点吃的。他走到一家屠宰房前,见一个妇人从门里出来,便上前讨些当时人们不要的猪下水。妇人也姓张,叫张氏。她心地善良,就送了些猪下水和刚接的猪血给张老幺。又随手拿了两根筒子骨给他。

张老幺回到木排上,赶紧舀了江水把筒子骨熬上,又把洗净的猪下水切成片下锅。伙计们又在锅里放了些海椒、花椒。起锅时,张老幺把猪血放入汤中,放一撮盐,便一人舀一大碗吃开了。

有一次,张氏上木排来,正碰上张老幺他们开饭。她见大家吃得很香,就忍不住端起碗尝了几口,觉得很好吃,便向张老幺讨教这大杂烩的烹调法。她回去后照样熬了一锅,家人都说好吃。

张氏受此启发,便在瓷器口附近开了家专卖杂碎的汤锅小铺。一些赶路的脚夫、撑船的艄公、码头的人力工、走街串巷的小贩,都闻香而来,买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杂碎汤。因为这道菜是将生血旺现烫现吃,人称“毛血旺”。

久而久之,张氏的毛血旺杂碎汤成了码头的一种大众名吃。后来,重庆乃至周围地区的人,包括一些达官贵人、富商大户、文人墨客也慕名而来,以品尝张氏的毛血旺杂碎汤为一大快事。

91

五柳鱼的由来

五柳鱼是四川名菜,相传,它的创造者就是我国古代诗人杜甫。

杜甫在年近五十的时候,遇上“安史之乱”。为了躲避这场战乱,杜甫也远离长安。他到了成都,在成都古郊找了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叫“浣花溪畔”,亲手建了一座草堂,住了下来。杜甫的生活十分清苦,他每日用素菜草果度日,当地人都叫他“菜肚老人”。

相传,有一天,他邀几个朋友在草堂上吟诗作赋,吟得高兴,不觉到了中午。他发起愁来,眼看要吃晌饭了,可是一无所有,拿什么款待这些客人呢?他正在着急,忽然看见家人从浣花溪里钓上一条鱼来。他喜出望外,心想:就请大家品尝这条鱼吧!

他走到灶前,亲手烹制起鱼来。朋友们见他去做鱼,个个都惊奇起来,有的人带着怀疑的口吻说:“老杜,这可是新鲜事,你会作诗,还会烹鱼?”杜甫笑笑说:“等着吧,我今天就要给你们烹烹看看。”

他开膛把鱼洗好以后,加上佐料就放锅里蒸上。蒸熟以后,又把当地的甜面酱炒熟,加入四州泡菜里的辣椒、葱、姜和汤汁,和好淀扮,作成汁,趁热浇在鱼身上,再撒上香菜就做成了。

大家见杜甫把鱼端了上来,伸筷一尝,果然好吃。他们边说边吃,一会工夫,一条鱼吃得精光,可是这鱼还没有名字。于是,大家就为这鱼想起名字来。有的人说:“这鱼就叫‘浣溪鱼’吧!”有的人说:“叫‘老杜鱼’才合适。”最后,杜甫说:“陶渊明先生是我们敬佩的先贤,而这鱼背腹有五颜六色的丝,很像柳叶,就叫‘五柳鱼’吧!”说罢,大家十分赞成,觉得这个名字很有意思。五柳鱼就这样叫起来了,并成为一道四川名菜,一直流传了一千多年。

92

狮子头的由来

狮子头,用扬州话说就是大斩肉,北方话叫“大肉丸子”或“四喜丸子”。据说它的远祖竹是南北朝《食经》上所记载的“跳丸炙”。

史书记载,当年隋炀帝带着嫔妃随从,乘着龙舟和千艘船只沿大运河南下时,“所过州县,五百里内皆令献食。一州至百舆,极水陆珍奇”。隋炀帝看了扬州的琼花,特别对扬州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十分留恋。回到行宫后,他吩咐御厨以上述四景为题,制作四道菜肴。御厨们在扬州名厨指点下,费尽心思终于做成了松鼠桂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和葵花斩肉这四道菜。隋炀帝品尝后,十分高兴。于是,他赐宴群臣,一时间淮扬菜肴倾倒朝野。

到了唐代,随着经济繁荣,官宦权贵们也更加讲究饮食。有一次,郇国公韦陟宴客,府中的名厨韦巨元也做了扬州的这四道名菜,并伴以山珍海味、水陆奇珍,令座中宾客们叹为观止。

当“葵花斩肉”这道菜端上来时,只见那巨大的肉团子做成的葵花心精美绝伦,有如雄狮之头。宾客们趁机劝酒道:“郇国公半生戎马,战功彪炳,应佩狮子帅印。”韦陟高兴地举酒杯一饮而尽,说:“为纪念今日盛会,‘葵花斩肉’不如改名‘狮子头’。”从此,扬州就添了“狮子头”这道名菜。

93

烧杂烩的由来

在苏北一带,无论是寻常人家,还是星级宾馆,在酒席上,有一道菜不可缺少,那就是烧杂烩。尤其是在操办红白喜事时,此菜更作为众菜之首被推上席间,让众食客大快朵颐。这道菜荤素搭配、鱼肉并列,将一些味性相佐的菜肴一并相烹,调以各种佐料。烧杂烩是怎么来的呢?据说与楚霸王项羽有关。

项羽吃饭每顿饭菜无二样,这个特点伤透了手下厨子的脑筋。为了使驰骋沙场、鞍马劳碌的大王有个健壮的身体,厨子们左思右想。其中一个小厨子想出个办法,他将一些鸡,鱼肉等放入一锅,精心烹制后,端到大王面前。未曾想,项羽吃了第一口,胃口就被吊了起来,一大碗杂烩顷刻吃了个精光,而且批示厨师,今后为了节省时间,菜就这么烧。

从此,手下厨师悉听尊命,每菜必是杂烩。为了使杂烩不那么单调,厨师们想方设法改进配料,尽量让杂烩烧得花样翻新。后来,人们为了怀念楚霸王的事迹,“烧杂烩”便在民间很快流传开来,一直烧到今天。

94

醉鸡的由来

很久以前,在浙江萧山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弟兄三人,父母双亡。三兄弟互敬互爱,过着和美的日子。

后来,三兄弟陆续结了婚。老大、老二娶的都是富人家的姑娘,她们嫁妆不少,但是人较懒。老三娶了个穷人家的姑娘,她虽无嫁妆,但是心灵手巧,十分能干。尽管大媳妇、二媳妇倚仗着娘家的富有而看不起她,但她总是默默地操持着家务,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

大哥、二哥看在眼里,有心叫她当家理财,但又担心自己的媳妇有意见。后来,三兄弟想出一个办法:让三个妯娌比赛一下,谁获胜就让谁当家。比赛内容是看谁把鸡做得最好吃。条件是每人一只鸡,但不准加油,不准配用其他菜,三天后各人拿出自己做的鸡,请大家品评。

三天后,三兄弟围桌坐下,叫三个妯娌上鸡。只见大媳妇兴冲冲地端上了一锅清炖鸡,黄色油珠浮在汤上,食之汤鲜而肉柴。三兄弟吃后没有吭声。

二媳妇端上一盘白切鸡,食之爽口,嚼之有味,但略显清淡。大家尝后也没说什么。

轮到三媳妇,只见她不慌不忙地端上一个大盖碗。一揭开碗盖,一股诱人的清香立刻布满了房间,令人食欲大振。

三兄弟急忙动筷,这鸡肉吃在嘴里又鲜又嫩,满口生香,两位嫂子也忍不住,一人夹了一块放在嘴里,果然别有一番风味。大家一致称赞三媳妇的鸡做得好。两位嫂嫂也心悦诚服。三媳妇就名正言顺地当了家。

邻人问及这鸡是怎样做的,三媳妇一一地教授,从不拒绝。由于此鸡做法既简单又是用黄酒腌出来的,于是,乡里乡亲很快都学会了做这个菜,并取名“醉鸡”。

现在,醉鸡已成为杭州的名菜,是宴席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