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都是带孩子去大会堂、文化中心一类的优雅场所,听听音乐会看看歌舞剧,当然会尽量找些适合儿童观赏的,希望借此为“野蛮人”陶冶一下性情,增添点文化气息。
香港任何场地的演奏厅、大剧院皆以六岁或七岁为进场最低年龄,少于这个岁数的,一律被拒之门外,除非那是特别给孩子们看的表演,才能得到豁免。
眼见三个女儿都过了七岁之龄,于是一试牛刀,带她们欣赏大人的交响乐。
第一次欣赏正统交响乐,事先已约法三章:不能迟到,不能说话不能吵,更不能中途离场。
“能不能吃东西?”小女儿一贯的风格只记挂着吃。
“如果闷,可以睡觉吗?”大女总是往坏处想。
都怪我们公婆俩不懂音乐,自小又没拿莫扎特当儿歌刻意熏陶,害得孩子们跟我们一样成为音乐乡巴佬。
走进音乐厅,鸦雀无声的群众压力先是把多嘴女儿们的嘴压住,现场演奏的声音又是另一种震慑效果,跟听唱片完全不一样的领会,把孩子们吸引到听完了第一支曲。
还以为是个好开端,身旁的小女儿拍完巴掌居然想起身离座:“完了吧?”
“才第一首曲子呢!你看……”我拿着场刊给她轻声作简介。
“但刚刚他们演奏了好久啊!你看,姐姐在打呼了!”转头一望,大女儿已坠入梦乡。小女儿开始坐立不安地动个不停,时而滑到地上,时而趴在椅子上呻吟,“不如出去买雪糕吧?”
“乖乖听完请你吃雪糕!”我利诱她。
“吃雪糕呀……雪糕呀……”小女儿一直呢喃到中场休息。
人人起身上厕所去,二女儿却想逆流而上往台上走:“我可不可以上台试一下啊?”我早就觉得孺子可教,休息过后决定调换位子跟好学的二女儿坐。
每一位独奏者出场,她都立即翻开场刊看介绍,“中间圆圆的乐器是什么?”我问她。“圆号,也叫法国号。”二女儿原来已把台上交响乐团的每一位乐师和乐器都搞清楚了。
“哪个是巴松管?”我真的茫然无绪,于是问她。
“很容易看出来啊,这里只有一个人吹巴松管,你找找哪种乐器只有一个人吹的,那就是巴松管了!我只是听不出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的声音有什么区别。”二女儿说。
两个半小时的音乐会,一个疯了一个昏睡,唯独这个女儿一直很专注,没打过盹没闹过别扭,三个孩子的修养培训第一课,只成功了三分之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