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基层党委书记工作指南
48485500000015

第15章 形象良好众望所归(6)

古人很重视慎独,朱熹认为“独”不仅指他人所不知的场合,还包括他人所无从发现的自己的内心活动。他说:“如与众人对坐,自心中发一念,或正或不正,此亦是独处。”对于每个人来说,能否慎独乃是严峻的考验。只有经得起这种考验才算道德上的真进步,如果做不到慎独,也就谈不上真正的道德修养。古人常说:“慎独为入德之方”,就是说,要成为道德高尚的人,慎独是一种重要的途径。

慎独不是唯心主义的脱离实际的闭门思过,而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批评及自我批评相联系。大庆人提出的“黑夜与白天一个样,领导在场和不在场一个样”,就是慎独的表现。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领导人员,都应当使自己成为道德的楷模。通过慎独去抵制剥削阶级的精神污染,净化自己的心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九、见贤思齐法

贤,意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如贤哲、圣贤、贤才等。《论语·里仁》中说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说,看见贤人就希望向他学习、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检查一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我们不仅学习革命前辈的高尚品德,学习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可歌可泣的事迹,学习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先进人物;还应学习中国古代和外国那些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也要重视向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学习。

在日常与人相处的时候,应充分地肯定他人的长处,所取得的成绩,可以使自己的头脑更清醒;知道自己的短处,力图进取,保持向上的精神。据史载,孔夫子在回答他的学生子夏的问话时,曾经说过好几个“不及”:信不及颜回,敏不及子贡,勇不及子路,庄不及子张。孔子的回答中,既看到了人之所长,又看到了己之所短。俗话说:“虚心的人以长补短,骄傲的人以长比短。”

舍己救人的好战士孙家进说过:“做人总要有个好榜样……我喜欢雷锋、王杰那样的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榜样可以引导人们向高的思想境界攀登,激励人们为正义的事业奋斗不息。吴运铎从保尔?柯察金那里吸收了战胜伤残的巨大力量,立志“把一切献给党”,被誉为中国的“保尔”。雷锋把黄继光的画像端端正正地贴在日记本的扉页上,时刻激励自己向英雄们学习,终于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舍身救列车的壮举,也映照出英雄的影子。他的日记里就记着江姐的豪言壮语“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

取人之长,见贤思齐,学习榜样,可以促进党内团结,处理好人际关系,还能促使人们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不断上进。

十、艰难磨炼法

常言道,石磨出利刃,火炼出真金。还有一首激励人们奋发有为的诗:“骏马,在坎坷中向前;雄鹰,在险峰中盘旋;腊梅,在风雪中吐蕊;彩虹,在暴风雨后闪现。要成为一名众望所归的优秀领导者,不能一味地追求安逸舒服、悠闲自得的生活,那会像温室中的花朵一样,经不起风霜的摧残。因此,我们应自觉地在艰难困苦中磨砺自己。毛泽东的一生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下面是他在《关于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的选举问题》的讲话中的一段话:

“我在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只有发言权,没有选举权……至于其他,主要是三次‘左’倾路线时期,给我的各种处分、打击,包括‘开除党籍’、开除政治局候补委员,赶出红军等,有多少次呢?记得起来的有二十次。比如,不选作中央委员,只给发言权不给表决权;撤销一些职务,如中央农民委员会书记、党代表(井冈山时候)、前委书记等……井冈山时期一个误传消息来了,说中央开除了我的党籍,这就不能过党的生活了,只能当师长,开支部会我也不能去。后头又说这是谣传,是开除出政治局,不是开除党籍。啊呀,我这才松了一口气!”

古人说:“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则身心交益,不受其锻炼者,则身心交损。”横逆困穷,指遭遇不顺心不合理的事,生活陷于困苦贫穷的境地;交益,指彼此受到益处。这段话的意思是:一切的横逆、灾难和困苦,等于磨炼英雄豪杰心性的烘炉和铁锤,只有能够接受这种锻炼的人,对他的肉体与精神才会有好处;反之,承受不了这种恶劣环境煎熬的人,他的肉体和精神就会受到伤害。一切优秀的共产党人和民族英雄以及有成就的人物,无不都是苦其筋骨,劳其心志,在和困难作斗争中成长起来的。

十一、俭以养德法

“俭以养德”这句名言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用今天的话来解释,就是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就能培养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

周恩来穿的衬衣,除了领子、袖口是另换上去的外,其他地方都是补丁打补丁,颜色都发黄了,但总理还是坚持着穿,不肯换新的。他穿的皮鞋,也是旧的,鞋面皱纹又粗又深。有的部位已经发白变色了……

贵为一国的总理,全国人民的当家人,他的生活总是如此简朴,这是多么令人感动和敬佩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周总理身上,集中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身上最优秀的美德。

挥霍浪费、穷奢极欲,则是一切剥削阶级腐败的生活作风。他们不劳而获,以剥削为生,因而以挥霍为“大方”,以节约为“小气”,把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腐朽生活,当作人生最大的幸福。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能不能做到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反映了一个党员和一个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思想作风,甚至反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没有希望,一个政权能不能巩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直守持节约的生活习惯。当时的江西行省送给皇帝一张极为考究的镂金床,朱元璋说:“这和孟昶的七宝溺器有何区别?”命人都打碎。

朱元璋这样做是不无道理的。因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豪杰,在他们功成名就之后,不免大肆挥霍,沉湎于歌舞声色,终于“尽守江山不到头”,走向了成功的反面。

十二、勇于改错法

人是难免要犯错误的,中国有句古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圣贤也会犯错误的。有了错误改了就好。《论语》上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只要改正了错误,就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敬。

大家都知道《负荆请罪》的经典故事。赵国战功赫赫的大将廉颇一旦认识到了对位于自己之上的蔺相如傲慢无理,感到了错误,就赤着膊、背着荆条,到蔺相如门前请罪,向蔺相如道歉说:“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登门认错的行动,令人敬佩,因而传为千古佳话。我们多数人可能不知道张学良戒毒的故事,简述如下:

少帅张学良身染毒瘾多年,加之东北三省沦陷,他深受刺激伏枕大哭,决心要戒毒奋起。

1933年3月,他把自己关在房内,把手枪放在床边,并命令左右侍从:“无论我怎样痛苦叫喊,你们也不准给我打针。谁要胆敢走近我的床边,我就一枪把他打死。”

就这样,张学良忍受了巨大的痛苦,以顽强的毅力戒了毒。

无论是身有小错误、小毛病的干部,还是正在滑向腐化甚至腐败泥潭的少数干部,应像张学良那样,果断地改正错误,痛改前非。不然,越滑越远,滑到犯罪深渊,就悔之晚矣了。

勇于改正错误是克服不良品质,树立良好品质的自觉活动,是伦理学中自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它表现为对恶行的厌恶并与之决裂,对善行的向往、仿效和对荣誉的追求。列宁说得好:“聪明人并不是不犯错误的人,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的。聪明人是不犯重大错误,同时能容易而又迅速地纠正错误的人。”笔者相信,担任党委书记的同志,毫无疑问应是列宁所指出的这种聪明人。

十三、习惯养成法

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有的学者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好的习惯愈多,生活愈容易,抵抗诱惑的力量也愈强。有几句民歌,很有逻辑性,读来令人受益匪浅:

播下一种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一个人的习惯、作风反映了这个人的性格、思想。这正如培根所说:“习惯是信念转为习性和思想转变为行为的过程。”如下所述是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成功的秘诀: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的一位:“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学者回答说:“是在幼稚园。”

“在幼稚园学到些什么?”

学者回答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有个学者说:“强而有力,莫过于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好的习惯会使一个人的一生更为亮丽。上述那位“诺奖”获得者正是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而使他取得了不凡的业绩。

我国北宋时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从小就喜欢读史书,为促进学习,就用圆木当枕头。当读书困得不行时,就头枕圆木睡一会儿。只要一翻身,枕头就会滚走,人便惊醒,醒后就继续读书。他给这个枕头起了个名字,叫做“警枕”。

立马横刀的彭德怀元帅的一个好习惯,就是“勤于思考”。彭总一生无论接受什么任务,或遇到什么事情,总是要聚精会神地想一想,而且想得深、想得细、想得透,想到各个方面的有利、不利因素,想到事情的各种可能性,想到克服困难的各种办法。在战场上,彭总总是临危不乱,处变不惊,指挥若定,这和他事先早已想得胸有成竹是有很大关系的。特别是领导干部,一事当前“勤于思考”是十分可贵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