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极地精灵的呢喃
48485700000007

第7章 极地的鸟类(3)

它们的长喙十分锋利,主要以鱼类为食,也吃水生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和其他无脊椎动物。觅食方式通过潜水,通常在苔原湖泊和海上觅食。

6~8月是北极潜鸟的繁殖期,营巢于苔原湖泊岸边,巢由枯草堆积而成,极为简陋。每窝产卵1~2枚,通常2枚。卵褐色、具小的暗褐色斑,卵的大小为80~95毫米×53.5~66毫米,平均56.9~89毫米。

北极潜鸟春季迁徒于4~5月,5月末6月初到达繁殖地。秋季于9~10月迁徒,10~11月到达越冬地。在我国为少见冬候鸟,仅偶见于辽东半岛和福建,在整个亚洲和俄罗斯远东亦很少见,数量稀少,近几十年来很少见有报道,是罕见冬候鸟。

冰川为家——白斑翅雪雀

白斑翅雪雀体型略大,成鸟大约17厘米。壮实且修长。翼及凹形尾多白色。成鸟头灰,上体褐色而有纵纹,腹部皮黄色。喉黑,尤其是繁殖期的雄鸟。幼鸟似成鸟但头部皮黄褐色,白色部位沾沙色。尾羽白色具黑褐色端斑、越向外侧端斑越小,直到最外侧一对则完全消失;翼上小覆羽、中覆羽白色;外侧次级飞羽端部1/3处为白色,形成翼上白斑;内侧次级飞羽沙褐色,小翼羽、初级飞羽黑褐,具褐白色狭缘;下体白色,喉部具一黑斑,其羽端杂有白色,呈斑纹状。

贴士:在繁殖期间,雄鸟会进行像百灵鸟一样精巧的炫耀飞行和在地上作求偶跳舞表演,同时还发出一种像击鼓似的歌唱声。

栖于海拔很高的冰川及融雪间的多岩山坡。繁殖期外结成大群,与其他雪雀及岭雀混群。不惧生。繁殖期成对活动,冬季多结小群,小群常由十几个到二十几个个体组成。飞翔迅速但飞不高,距离也不长。食物多为草籽、植物碎片,但在繁殖季节多为昆虫。在繁殖期一般为1雄1雌,筑巢于石缝深处,悬崖边及其他动物筑成的洞穴内。卵的长径2.1~2.7厘米,短径1.5~1.8厘米。孵化期13~14天。

南极主人——企鹅

在南极洲一望无际的冰原上,居住着庞大的企鹅族群,它们占南极地区海鸟数量的85%。企鹅,是这块冰天雪地名副其实的主人。

企鹅的外貌极具个性,背黑腹白,像身着款款燕尾服的绅士;流线型身躯,略显肥胖;羽毛短小重叠,密接呈鳞状,与厚厚的皮下脂肪一起,防冻防水;翅膀成鳍状肢,适宜游泳;趾间有蹼,脚掌短平,到了水下,脚和尾巴一起调整方向。企鹅或者在原地发呆,或者在冰面上笨拙踱步,模样憨态可掬。在南极生活的万年岁月练就了企鹅不怕冻的能耐,也塑造了它们慢条斯理的个性。然而一旦到了水下,企鹅就会变身矫捷的游泳高手。以帝企鹅为例,它们可潜至500米深处,憋气12分钟,自由游弋,穿梭如飞。

从古至今,庞大的企鹅族群不停地繁衍进化。迄今为止,已知的企鹅有18种。其中,帝企鹅、阿德利企鹅、金图企鹅等7种分布在南极大陆上,其余10多种分布在南半球各大洲南部海岸和沿海岛屿上。各个种类的区别主要在于个体大小和头部色型。对企鹅来说,除狂暴的风雪外,生存的最大问题是其他生物的袭击。尽管南、北两极气候环境相差不大,但在北极,威胁企鹅生存的生物种类更多。可怕的北极熊、西伯利亚虎、北极狼和北极狐,都是“笨拙”企鹅无法抵御的敌人。在南极,对付凶残的贼鸥和豹海豹,已经让企鹅力不从心,还怎敢白投北极猛兽那穷凶极恶的罗网?

贴士:企鹅是一群不会飞的鸟类。虽然现在的企鹅不能飞,但根据化石显示的资料最早的企鹅是能够飞的哦!直到65万年前,它们的翅膀慢慢演化成,能够下水游泳的鳍肢,成为目前我们所看到的企鹅。

通常企鹅被当做南极的象征,但并不是南极的“专利”。现存的企鹅全部分布在南半球,最多种类分布在南温带。就算是南极大陆的“土著”——企鹅也会跟随寒流向北漂泊。南非南部的沿海岛屿、澳大利亚的东南海岸和新西兰的西海岸,甚至赤道附近厄瓜多尔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都有企鹅的踪迹。

自20世纪80年代起,企鹅就是挪威国王卫队的荣誉成员和吉祥物。2008年8月15日,一只居住在苏格兰爱丁堡动物园的王企鹅“尼尔斯·奥拉夫”获得挪威王室册封,成为挪威历史上第一位长有翅膀的爵士。被册封的爵士身高1米左右,是第三只以“尼尔斯·奥拉夫”之名担任挪威国王卫队吉祥物的企鹅。它在册封当天还“检阅”了前来看望它的挪威国王卫队士兵。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1年1月26日报道,摄影师考克斯在南极Riiser Larsen冰架捕捉到了一个异常罕见而又格外震撼人心的场面。照片中成群的帝企鹅俯卧在冰面上,看起来异常痛苦,似乎在为它们死去的幼仔集体哀悼,让人不忍心观看。

考克斯称,虽然目前还很难确定企鹅幼仔成批死亡的原因,但气候变化或食物短缺可能导致这一悲剧。

企鹅君主——帝企鹅

帝企鹅繁殖时面临的是鸟类所可能遭遇的最寒冷恶劣的气候条件:一望无际的冰封的南极海冰,平均气温为-20℃,平均风速为25千米/小时,有时甚至可达75千米/小时。每年南半球的秋季(3~4月),帝企鹅在南极大陆沿海那些坚固可靠的海冰上形成繁殖群居地,为此,它们可能需要在冰上行走100千米以上才能到达繁殖点。求偶期过后,每只雌鸟在5月产下1枚很大的卵,然后由雄鸟在接下来的64天里孵化,这段时间雌鸟回到海里。雏鸟孵化后,由双亲共同抚养,为期150天,从冬末至春季。这样,雏鸟在海冰再次出现之前的夏季便可以独立生活。

这样的繁殖安排容易让人产生两方面的疑问:其一,帝企鹅为何要在一年中最恶劣的季节里抚育后代?其二,帝企鹅是如何在严冬中生存的?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是:倘若帝企鹅在南极的夏季(仅有4个月)进行繁殖,那么当冬季来临时,它们漫长的繁殖周期还没来得及结束。而且若那样的话,雏鸟在暮春换羽时体重只长到成鸟的60%,这个比例对任何换羽的企鹅而言,无疑都是最低的,因此幼鸟的死亡率会很高。当然,成鸟是每年都可以繁殖的。

贴士:帝企鹅的求偶方式非常特殊,雄企鹅摇摇摆摆地步行并发出叫声,以此吸引雌企鹅的注意。初冬时节,雄企鹅逐渐长胖。它们的生物时钟已到了求爱时期,数天后就可以开始交配。

帝企鹅在恶劣条件下的生存之道,表现为生理上和行为上的高度适应性,从根本上而言,这都是为了将热量散失和能量消耗降到最低限度。帝企鹅的体形使它们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较低,同时它们的鳍状肢和喙与身体的比例要比其他所有的企鹅种类低25%。它们的“血管热交换系统”极度发达,其分布的广泛程度为其他企鹅的2倍,从而进一步减少了热量散失。血液流往足部和鳍状肢的血管与血液流回内脏的静脉紧紧相邻,这样,回流的血液便可以被保温,而往外流的血液则被冷却,从而将热量的散失降至最低。帝企鹅还在鼻孔中回收热量,即在吸入的冷空气和呼出的热空气之间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可以将呼出的热量保留约80%。此外,它们身上长有多层高密度的长羽毛,能够完全盖住它们的腿部,为它们提供了一流的保温设施。由于冬季冰川一望无垠,海面就变得很遥远,因此觅食非常困难。于是,帝企鹅待在巢内的新陈代谢速度就减缓,漫长的禁食期也势在必行——雄企鹅可达115天,雌企鹅为64天。帝企鹅庞大的体型令它们可以贮存充足的后备脂肪,来应对这段食物短缺期。

不过,帝企鹅最重要的适应性表现为“集群”。它们尽可能地不活动,一大群一大群地聚在一起,多的可达5000只帝企鹅挤在一块,密度达到每平方米10只。如此一来,无论是成鸟抑或雏鸟,个体的热量散失都可以减少25%~50%。集群作为一个整体会缓慢地沿顺风方向移动,而其内部也存在着有规律的移动:位于迎风面的帝企鹅沿着集群的侧面前移,然后成为集群的中心,直至再次位于队伍的后面。这样就没有个体一直处于集群的边缘。这种流动方式对帝企鹅来说之所以可行,完全是因为它们具有足部带卵移动的能力,在脚上的卵(以及随后的雏鸟)由袋状的腹部皮肤褶皱层所遮盖和保暖。帝企鹅适于群居的另一个重要特征表现为,它们几乎不会做出任何具有攻击性的行为。

国王企鹅——王企鹅

王企鹅是企鹅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同时也是南极企鹅中姿势最优雅、性情最温顺、外貌最漂亮的一种。

王企鹅和帝企鹅是同属、异种,仅在南极洲的浮冰区域内才能发现王企鹅。王企鹅的外形与帝企鹅相似,不过身材比帝企鹅显得“娇小”些。它的体长约为90厘米,体重约为14~18千克。王企鹅的嘴巴又细又长,脖子下有着鲜艳的红色羽毛,向下和向后延伸的面积较大。

王企鹅是游泳健将,它每小时可游8~10千米。像海豚一样,每隔几米,王企鹅就要浮出水面来呼吸。同时,王企鹅也是了不起的潜水员,它们能潜到510米深的水下,并能在水底坚持18分钟。企鹅在陆地上行走是用像蛙鞋的双脚笨拙地蹒跚而行。而王企鹅则是用自己的肚子作“平底雪橇”般的滑行,并且用自己的鳍状肢及腿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