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点按穴位法
点按穴位法是指用中指指端或食指、中指指间关节突起部按压穴位,并做深压揉动的方法。对手足等浅表部位的穴位,可用硬物刺激按压。
【动作方法】
点按穴位法刺激比较强,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病情适当的进行,重力点穴位法慎用,以感到酸、麻、胀、沉和向患部放射为佳。
(1)中指按压穴位法掌指关节微屈,中指伸出,食指、无名指放在中指背上侧,大拇指前端抵住中指腹,三指如钳行夹持住中指节,以协助中指用力。前臂上抬,肘部微屈,指端垂直穴位,力透中指,在穴位上反复点按,即有节奏地一松一按一揉。用力应平衡持续,逐渐增加。
(2)指端关节按压穴位法屈食指或中指,以关节突起部点按穴位,逐渐加力,采用一松一点一揉的方法。
(3)硬物按压穴位法用牙签束(10只左右)或曲别针压浅表处的穴位,采用一压一放的方法,用力不可过大,不可刺破皮肤。
【应用】
点按穴位法适用于全身穴位和痛点,根据选穴的不同治疗相应的病症,如点按下肢胆囊穴治疗胆囊疾病,点按下肢承山治疗小腿痉挛,点按内关、公孙治疗心脏疾患、心悸。
【功效】
点按法力度可达肌肉深层,具有调整阴阳、疏通气血和治疗相应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患者可有酸胀、麻串、放射状感觉。
3.穴位按摩常用手法
穴位按摩手法是指医者进行操作的动作,可以用手指、手掌、手腕、肘部以及身体的其他部位,如脚踩等作用于患者的体表,通过施以一定的力度,对患者疾病进行治疗的手段。
手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以达到渗透的目的,只有熟练掌握各种手法,自如运用,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手法生硬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会产生其他的副作用。
不同的病症需用不同的手法,不同的手法有不同的生理功能。根据手法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和功效,可分为解痉类手法、开窍类手法、行气类手法、发散类手法和整复类手法等五种。
解痉类手法具有解除痉挛、舒筋、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放松肌肉、解除肌肉的紧张状态、消除痛感、消除疲劳、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
解痉手法主要包括一指禅推法、揉法、滚法。
开窍类手法具有醒神开窍、回阳转逆、兴奋神经的作用,主要用于急救、恢复精神、提神醒脑。
开窍类手法主要包括击法、弹法、掐法、拍法等。
行气类手法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止痛、促进气血运行的功效,主要用于各种急、慢性病症的临床治疗。
行气类手法主要包括按法、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捏法、振法、抖法等。
发散类手法具有舒风散寒、解表清热、泄实去火的功效,主要用于外感风寒、解除表症、清心去火、振奋精神、疏通经络。
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等。
整复类手法具有理筋整复、止痛、消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功效,主要用于关节损伤、脱臼、肌腱错位、关节间隙软组织嵌顿的治疗。
整复类手法主要包括扳法、摇法、拔伸法等。
(1)按法
按法是指用指、掌、肘部按压一定的穴位的手法,要求紧贴身体,逐渐用力压,并保持数秒钟。
【动作方法】
(1)指按法用大拇指、中指或食指的指腹着力,逐渐用力下压,并持续数秒,力度宜使病人产生酸、麻、沉、胀为度。
(2)掌按法用掌根、鱼际、全掌、单掌或双掌交互重叠按压在所取的部位或穴位上,着力按压并持续数秒,然后逐渐减轻力度,再重复按压。
(3)肘按法肘关节屈曲,用肘关节部按压,适用于肌肉较丰厚的部位。
【应用】
按法属于中等力度刺激手法,在实际应用中常和揉法结合运用。掌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指按法适用于穴位和痛点,肘按法适用于青壮年的腰背部、臀部的肌肉丰厚处。
【功效】
疏通经络、活血止痛、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属于行气类手法。
(2)摩法
摩法是指用手掌部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着力于体表治疗部位,同时手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指在身体治疗穴位做环转摩擦运动的手法。
【动作方法】
(1)指摩法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指腹着力于治疗部位,指面在体表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摩动,操作时应轻快,回转频率在每分钟120次左右,着力先轻后重,平稳均匀,不可用力过大。
(2)掌摩法手掌伸直,腕关节微上翘,整个手掌平放在机体的治疗部位上,着力于掌面,上臂做回旋运动,带动手掌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按摩运动。掌摩法用力应稍重,回转频率在每分钟100次左右。
【应用】
摩法属于轻柔缓和的刺激手法,用力要轻,适合于全身各部位,特别是胸腹及胁肋部,常与揉法、按法、推法结合运用,治疗内科病症和消化系统疾病。
【功效】
行气活血,调理气机。临床上“缓摩为补、急摩为泄”,“顺摩为补、逆摩为泄”。顺时针摩腹能消食化滞,通便泄湿,治疗便秘、伤食、腹胀、腹痛。逆时针摩腹能温中补泄、调理胃肠功能。顺时针摩动宜稍快,逆时针摩动宜稍慢,以达到补、泄之效。摩法属行气类手法。
(3)揉法
揉法是指用手掌、掌根、手掌大鱼际、手指指腹、肘尖着力吸定于肌体的某一部位或穴位上,做轻柔缓和的旋转运动,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运动的方法。
【动作方法】
(1)掌揉法用掌根部着力于治疗部位,以肘关节为支点,带动前臂和手腕做回旋运动,腕及手掌带动下面的皮下组织一起运动。运动时腕关节放松,手掌吸定皮肤一起运动,手掌与皮肤不能发生摩擦运动,用力宜轻揉,频率每分钟在120~160次。
(2)大鱼际揉法用手掌大鱼际吸定于治疗部位上,少用力下压,带动鱼际下面的皮下组织一起做轻柔的回转运动,揉动频率每分钟在200次左右。
(3)指揉法用拇指、中指、食指、无名指的指腹或其中的两指、三指合用的指腹面轻按在治疗部位或穴位上,带动皮下组织一起做轻柔的小幅度的环绕运动,揉动频率每分钟在100~120次。
(4)前臂揉法前臂回屈,用靠近肘尖部的前臂紧贴于治疗部位上,带动其下的皮下组织一起做小幅度的回旋运动,频率每分钟在80~100次。
【应用】
大鱼际揉法刺激比较柔和,特别适合于年老体弱的患者和幼儿,适用于头面部、胸腹部、四肢关节以及局部肿痛。
掌揉法适合于肌体较平坦的部位,如腹部、腰背部、肢体肌肉丰厚处。掌揉腹部有温中散寒、解除胃肠痉挛的作用。掌揉法能解除肌肉酸痛症,适合于软组织损伤和胃肠道疾病。
指揉法动作柔和而深沉,用力比较集中,适合于全身经穴和部位。指揉法常用于小儿按摩,也常用于脊椎和颈椎部,用以治疗增生性疾病。
前臂揉法用力比较大,多用于腰背、臀部、四肢肌肉丰厚处。久病久痹、麻木迟钝也适合于用前臂揉法。
【功效】
揉法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其用力深透,轻柔和缓,能在机体组织深层产生作用,具有宽胸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散结、止痛解痉的功效揉法属于解痉类手法。
(4)推法
推法是指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机体一定的部位,紧贴皮肤,稍加压力,速度平稳、缓慢,用力均匀,来回不断地有节奏地直线推动的手法。
【动作方法】
(1)拇指平推法以大拇指指腹着力,在经穴或部位上进行循经络走向或沿肌纤维平行方向推进,要求肩部不要用力,上肢自然放松,沉肩,垂肘,悬腕,手握空拳,压力均匀柔和地集中在大拇指端,缓慢地向前推动。
(2)四指平推法以大拇指、中指、食指、无名指四指指腹用力于一定部位和经络穴位上,四指协同做往返方向的推动。注意四指不可离开肌肤,应连贯用力,往复推动。
(3)掌推法五指并拢,手掌用力紧贴在治疗部位上,做向前的直线推动。需增大压力时,用另外一只手平放在其上使双手重叠。
(4)掌根推法用掌根部的大小鱼际着力于治疗部位上,并向前做有力的推动,同时大小鱼际的肌纤维用力夹紧,做单方向的推动。推动时要连贯有节奏,不可用力不匀或过猛。
【应用】
拇指平推法刺激量中等,适合于全身各部位,有疏通经络、理筋活血、消瘀散结、解痉止痛的功效,常用来治疗小腹痉挛、劳损、风湿酸痛、感觉麻木。
四指平推法较为柔和,手法柔中有刚,四指与机体的接触面积可以灵活掌握,刺激的力度也可大可小,适于四肢、颈项、腰背部,可以活血、散瘀、止痛。
掌推法适用于较大的部位,如腰背、胸腹、臀部、肋部,可以舒肝理气、健脾和胃、理筋活血,常用来治疗肝胆疾患和消化系统疾病,解除胸腹胀痛等症状。
掌根推法适用于腰背以及四肢部位的劳损,是刺激量较强、用力较大的一种手法,也可用来解除胸腹部病症,治疗久病久痹、风湿麻木。
【功效】
作用于颈项和四肢关节能疏经通络、活血化瘀,作用于胸腹部能健脾和胃、理气温中。推法属于解痉类手法。
(5)拿法
拿法是指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或大拇指和食、中两指对应形成钳形,捏拿一定的部位,进行一松一紧,一提一放的操作方法。
【动作方法】
用大拇指和其余手指对捏住治疗部位的肌肉或肌筋,将其向上提起,稍停再放开,力度可根据病情来掌握,速度也不宜太快,一拿一放要连贯柔和,以提拿时有酸胀微痛、放松后有舒适感觉为度。注意指端用力不可内叩,不可忽然用力或过于用力夹持肌筋造成损伤,可以在拿之后进行适度的轻揉。
【应用】
拿法适用于四肢、颈、肩、腹部、头面。三指提拿常用于治疗肩颈部,如肩颈穴、腋前肌筋和腋后肌筋、头后的风池穴。上臂肌肉也用三指提拿法,具有疏风通络、解除痉挛的效用。
五指拿法常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大腿、小腿肚,有解痉止挛、舒筋和血、解除疲劳的作用。
对于腹部肌肉的提拿,常采用将肌肉提起后轻轻抖动几下,然后再放开,重复操作的手法。
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解表散寒的作用。
【功效】
疏经通络,消除肌肉紧张,增强肌肉张力。重拿有祛风散寒、开窍明目的功效;轻拿有解表清热、调和气血之效。拿法刺激较强,属于发散类手法。
(6)捏法
捏法是指用大拇指和食指或其余四指对称用力,抓住肢体上的肌肉相对用力挤捏并逐渐移动的方法。
【动作方法】
用大拇指前端顶住皮肤,用食指或其余四指搓起皮肤并捏住提起,然后放下,这样一松一紧向前挤压推进,动作要轻快柔和,有连贯性,不要在一处滞留,移动方向顺着肌肉纤维方向或经络循行方向。注意不可用指甲掐压皮肤,可以用单手捏,也可用双手捏。根据力度的大小,可分为轻捏和重捏。
【应用】
捏法适合于全身各部位的浅表皮肤,轻捏常用于头面、胸腹,重捏常用于四肢关节。特别是适用在小儿脊柱两旁进行的捏法,常同其他手法混合使用,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和保健。
捏法常用于治疗头痛、头晕、伤风感冒、恶心呕吐、伤筋错节等症。
【功效】
捏法具有疏风解表、泄火清热、散寒止痛、行气活血的功效。捏法刺激较重,属于行气类手法。
(7)滚法
滚法是指用手背外侧和近小拇指的关节部位吸附着力与机体上或穴位上,腕关节做屈伸、旋转运动,手背在治疗部位上做连续的来回滚动动作,持续用力在局部的方法。
【动作方法】
手指自然弯曲,肩关节放松,手背外侧放在治疗部位上,用小鱼际掌背侧至手背中指关节部(是手背整个面积的二分之一)着力,使手背在治疗部位上做约90°范围的摆动。手背滚动时紧贴机体,腕部做屈伸、外旋的连续往返滚动,不要在肌肤上滑动,摆动的幅度和速度要一致,手部下压的力量要均匀,滚动频率每分钟在120~160次。
【应用】
滚法动作时,由于接触面积不断发生变化,作用于体表的压力也发生周期性变化,接触面积和压力也相对较大,适合于肩背、四肢、腰臀等肌肉丰厚的部位,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运动功能障碍。对于腰臀部的穴位,可用手背的关节着力进行滚压。滚法刺激柔和,适合年老体弱者和妇幼儿童。
【功效】
滚法具有舒筋活血、解痉镇痛、滑利关节的功效,刺激柔和,作用面积大,压力也较大,属于解痉类手法。
(8)搓法
搓法是指用双手的掌面夹持住机体一定的部位,双手掌相对用力做快速搓揉、转动,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的方法。
【动作方法】
用双手掌面夹持住治疗部位,腕关节放松,肘关节微微内屈,肩和上臂部放松,双掌协调用力,做快速均匀的搓转运动,并顺一定的方向缓慢地移动。注意动作均匀连续、移动缓慢、施力深沉,不可夹持过紧,不宜中途中断或涩滞不前。
【应用】
搓法常用于四肢、两肋、肩背部。用于四肢则进行搓转运动;用于两肋则进行搓摩运动;用于肩背部则进行搓揉运动。搓法以上肢部最常用,常与抖法配合使用,作为推拿治疗的结束手法,以缓解其他治疗手法对机体的刺激。
【功效】
搓法具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放松肌肉的功效,属于行气类手法。
(9)抖法
抖法是指用一只手或双手握住患者的上、下肢远端,稍用力做连续、小幅度的上下抖动,使关节有舒松感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