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杰出人士的九大思维突破
48493500000022

第22章 多元思维,突破创业的误区(3)

台湾天仁茗茶创业已有三十多年。当年,李瑞河先生为了选择开业的地点,曾花了一番心思。有人建议他在台南县的佳里镇、麻豆镇开业,因为此地尚无茶庄,竞争压力小,容易捷足先登。李瑞河先生对此事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就在他举棋不定之际,有一天,他到麻豆、善化一带了解市场,傍晚时分回到台南市,正好路过天仁儿童乐园,他就到园内凉亭休息,心里还在盘算着何处开业的问题,很是忧烦。突然间,他眼前一亮,看到一个奇特的景象:很多人挤在花园旁的小鱼池钓鱼,旁边另一个大池却只有稀稀几人,显得非常清静。

原来大池鱼少,小池鱼多,尽管大家拼命挤在小鱼池,但却不断有人钓到鱼。他于是联想到之所以台南市有那么多的茶庄,台南县各乡镇反而那么少,道理极其浅显,因为都市居民消费能力强,喝茶的风气盛行,加上几家茶行的钓饵部署已久,自然聚集相当多的茶客。而麻豆、佳里乡仍然充满着农村社会的生活习惯,他们都不讲求奢侈的喝茶享受。

由于钓鱼池的启示,他不再迟疑,信心十足地踏出事业的第一步,果然一鸣惊人。基于这种成功的经验,以后他都选大城镇的繁华地区开业,开创了台湾连锁经营的先河。

由此可知,李瑞河先生卓越的思维判断功力正是奠定决断的胜利基础。

(3)须有超人的思维能力和魄力

人的思维能力愈高愈远,就会有曲高和寡的现象。尤其是一般人常满足于现状,陶醉于既有成就的美梦中,任何太激进的做法都会被视为“异端”,遭到反对。这时若要力排众议,断然扫除“人为”的障碍,就必须具有胆识和实践能力。

日本三洋电机的创办人井植岁男生前常说的一段话,颇值得我们深省,他说:“以自己经营事业的立场去观察或者去思考的话,事业是不会有所突破的,应该站在更高一层来观察事物。”

井植当初毅然离开松下,另起炉灶,投入市场已过度饱和的车灯业,但他却口出惊人之语,立誓在几年内建造一家年产200万个车灯的工厂。然而事实上,当时的十六家工厂所生产的10万个车灯都销售不了。

原来井植看到当初大多数的日本人都以自行车代步,如果没有车灯,夜晚行车将很不方便,所以他判断车灯将成为必需品。再者,车灯市场小是因为产量太小,规模不经济,以致价格太高,消费者驻足不前,市场因而打不开。

后来,果然在井植建厂四年之后,两百万的目标就轻易达成了。

(4)思维超然,当局者也清

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意指当事人因得失心太重,无法凌空冷眼旁观,以致失去“平常心”的素养。既已患得患失,自然无法从“高处、大处、远处”等层面来做决策,“目光如豆”的人,怎会有令人佩服的明快判断呢?有一则寓言故事,记述某商人故意将一本《下棋必胜法》装在以梧桐木精致的盒子里,然后高价求售。有一位好棋者,不惜花高价购买回来小心翼翼地打开,岂料书中只写几个字:“下棋时要经常保持比对方超然的思维”。

这一则寓言昭示决策者要以大局为重的超然思维,以第三者的客观立场来看事情,处事自能了无牵挂,决策必然高明。

(5)多元思维寻求最佳决断

决策者应该是集“众智”的人。尽管他做决策要有相当的魄力,但他绝不能专断与独断,而应广泛请教,以求集思广益进行多元化的思维,甚至多听反对者的意见。

美国通用公司总裁史隆就常从“反面”思考的多元思维方式来寻求最佳决断。据说他曾在一次高级管理人员会议中说:“诸位先生,我们对这项决策似乎已有一致的看法。”

只见出席会议的成员纷纷点头,表示同意。但是他接着说:

“现在,我宣布会议结束,此问题延搁到下次会议再行讨论。但我希望下次会议能听到‘相反’的意见,或许这样,我们才能做最后的决策。”

史隆的做法是少有的,但也是可贵的,因为正确的决策来自正反不同的意见。先有结论是经不起事实考验的,惟有掌握充分的信息与客观的事实,才能下最后的决断。

罗斯福总统也是此道高手。每遇重大事件,他总是先让一位助理去研究,并嘱咐他千万不可泄密。然后,他又邀请与该助理意见相左的其他助理去研究同样的问题,当然,他也要求他们保持机密。这样,罗斯福不受左右的任意摆布,他能很客观地从各个角度考虑问题。当然,他的决策水平是一流的。

(6)培养“第六感”的敏锐性

很多体育比赛都是一瞬间决定胜负的,到底应如何抓住那一刹那的时机,确实令人煞费苦心,这就需要一个多元的思维方式来思考。

日本相扑大王坪内寿夫为获取这一瞬间的奥秘,去请教角力专家。

“正如你所知,角力共有48手,这48手就是48‘型’,每一型各有其奥妙之处:有的是把对手压出角力场之外,有的则是把头压到对手的胸部……总之,变化很多。既然这样,角力选手如何记住这些变化多端的‘自由’型呢?他们不是用头脑,而是靠‘皮肤’的接触去记住的。要达到这个地步,就要下功夫去练习。”

决断多元思维是无止境的,是永远努力向前的。时光在飞逝,惟有放眼天下,正视眼前的挑战,我们才能运用我们所拥有的决断智慧,迎接时代的挑战。

7.多元思维,出色经营

在世界创业的历史上,成功创业杰出人士都以多元思维取胜。他们有的靠独一无二的质量在市场上取胜,比如只提供豪华旅行的地中海俱乐部;有的靠独一无二的设计,比如制造瓷器的德国若森塔尔公司;有的靠独一无二的技术,比如日本的索尼公司;有的靠独一无二的形象,比如戴姆勒—奔驰公司;有的靠独一无二的营销手段,比如耐克公司。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个发达的现代化国家,其电子产品销往了全世界各大洲。由于日本国本土面积狭小,市场十分有限,因而,日本企业要想在世界上站住脚,只有通过外销出口的手段才行。日本的电子、汽车等产品除了其优良的质量以外,其出色的市场营销是决定性的因素。在这一方面,代表性的企业是松下公司,而代表性的人物则是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

松下公司之所以会有今天这样显著的成就,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并有如此显赫的名声,和松下幸之助对市场营销的多元思维认识是分不开的。

在松下幸之助看来,一个企业家首先是一个出色的经营者,而一个出色的经营者则是一个综合艺术家。松下幸之助认为企业有责任使人们享受到自来水似的产品与服务——到处可取,人人可用,并且给世界带来繁荣和幸福。而要创造价廉物美的产品,对过去的老产品的质量就一定要有所提高和改进,不断地开发新的产品,根据社会和顾客的需要提供更加完备的服务,同时,注意学习其他各家公司之长,与其他公司加强交流,互通有无。松下幸之助的这种经营思想自成独立的体系,目前已广为世界各国的企业家所重视和效仿。

在松下幸之助的经营理念中,最注重的是经营者的热情。他曾经指出,经营者的必备条件很多,但最基本的还是热情。无论经营者在经营的过程中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只要你能够以高度的热情工作,你就会摆脱艰难险阻,创造出出色的业绩,也只有在这时候,大家才会被你的工作热情所感动、所感染、所折服,从而与你同甘共苦,艰苦创业。一个经营者,如果只有知识和智慧,未必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经营者。有了饱满的工作热情,还要有不断向上的进取心。

松下幸之助认为,世界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所以,人的思想每天都应该有进步。为了说明他的这种观点,他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说:公司有十名员工的时候,就要考虑以后15人的情况,就好比本月的销售额是一千万日元,就要考虑下个月怎样才能达到1500万日元。松下幸之助的一系列诸如此类的多元化经营思想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并且在自己的经营过程中融会贯通,为自己的企业王国添彩。

如果我们比较一下与松下公司差不多同时创办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电话电报公司等世界著名的企业加以比较,你会发现这些公司因缺少活力而落在了松下的后面。可以说,松下幸之助及其松下公司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精神价值观”在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松下公司规定企业的原则是“认识实业家的责任,鼓励进步,促进全社会的福利,致力于世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松下给每个职工规定的信条是:进步和发展只能通过公司每个人的努力和合作才能实现。松下的“精神价值观”是通过企业为国家服务;公平;和谐与合作;力求进步;礼貌与谦虚;互相适应与同化;感谢。

正是所谓的“精神价值观”的作用,使松下这样的机构繁杂、权力分散的公司在工作上有了一种向心力和连续性。

在具体的市场营销方面,松下幸之助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形成了以VHD集团为中心的内联外引。在国内,松下公司联合日本胜利公司组成VHD集团,并以此为骨干联盟了十多个厂家。这不但集中了各企业的技术骨干,加速了新产品的开发,同时横向联系取长补短,优胜劣汰,使松下的电器产品质量长期优良、稳定。

其次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不敢做的”的思维模式,如20世纪50年代初,松下与荷兰菲利浦公司谈判技术合作事宜时,松下要求对方支付经营指导费,这在当时的日本是前所未有的,因为当时的日本还相当的贫弱。在这一点上,松下公司的态度相当强硬,最后虽几经周折但还是达到了目的。

第三就是精明的“销售战略”。日本公司的惯例是用公司创建人的名字做商标,而松下公司却一反惯例,用“国民”(National)牌作为商标,并以广告形式大力宣传。松下公司是开始就不企图创造新工艺,而是强调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它一向是靠样式新颖,质量可靠,价格低廉为确立市场的地位的。同时,松下公司的销售原则是增加产量,吸收别人的生产经验,促使成本下降,向顾客销售的产品价格也随之下降,从而为竞争者打入市场设置障碍,使竞争者觉得市场的余地不大,没有吸引力。一般制造商的习惯做法是降低生产成本,保持尽可能高的价格,以便尽快收回成本。松下公司正是靠多元思维经营上的这些改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销售和市场营销战略。

也正是因为这些,松下公司登上了成功之巅,而它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在日本企业界也被誉为“一代宗师”,“经营之神”!

8.多元化的思维能力

多元化的思维是和真挚的热情分不开的,热情是进行多元化的思维活动的直接动力。

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能力只有平时的1/2,甚至更少。

爱因斯坦曾讲过一段精辟的话: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促进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多元思维能力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人如果不善于多元思维,学一点知识就是一点知识。

如果他善于多元思维,常常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以至产生认识上的飞跃,激起创造的灵感,开出机会之花。

为了对事物进行思维,首先要在脑海中浮现形象。

这些作为素材的形象越丰富,思维的能力越强。

此时,只要灵机一动,以两个事物的共同象征为媒介进行类推,则思维便进入了高级状态。

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就是这样。

贝尔在一次实验中发现:铁芯线圈前面的音叉如果振动,线圈中就会产生电流,从而与之相连的另一相同线圈前面的音叉也振动。

由此他想象到,如果用一块金属簧片代替音叉不就可以把声音传递过去了吗?

经过多次试验,贝尔终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电话机。

日本的田熊常吉,原来是一位木材商,但他革新了世界上著名的锅炉,创造了田熊式锅炉。

一次,他翻阅小学自然课本,有关血液循环的知识引起了他的重视,他将锅炉的模型与血液循环的模型进行比较,甚至将两者重迭起来进行一一对比,从中模拟、借鉴,产生了创造性思维,确立了创造目标,实现了革新锅炉的目的。

又如,哈维在创立血液循环学说以前,读到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受益匪浅,他从“行星可以绕着太阳循环运动”,思维到血液是否也可以绕着心脏做循环运动。

带着这个问题,他经过多年的反复实验,终于发现:由于心脏的跳动、动脉搏动和静脉瓣结构,保证了血液在体内循环运动……就这样,哈维创立了血液循环学说。

在多元思维能力的过程中,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知识是思维的基础。

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实践知识和书本知识之后,才有可能展开思维的翅膀,在创造新世界的天空中翱翔。

俄国学者赫尔岑说:“书是和人类一起成长起来的,一切震撼智慧的学说,一切打动心灵的热情都在书里结晶形成;在书本中记述了人类狂激生活的宏大规模的自由,记述了叫做世界史的宏伟自传。”

美国有一个叫克利夫的科学幻想小说家写出了一部科技小说《期限》,描述了制造原子弹的故事。

由于他阅读并研究了大量有关原子弹方面的书刊资料,同时赋予小说丰富的思维想象,因此创作的小说竟然和美国当时的“曼哈顿计划”的实际情况极为相似,以至军事情报局对小说作者是否窃取过情报产生怀疑。

同时,书中还存在着有利于创立科学理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