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结核病概念
牛结核病主要是由牛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牛结核除由牛分枝杆菌引发外,也可由结核分枝杆菌和鸟分枝杆菌引起。牛结核和人结核可以相互感染,禽结核也可以感染牛和人类。目前,我国每年养牛的存栏数达到1.3亿头,一些省(区)牛结核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已达到9%的阳性率。
由于结核病是人畜共患病,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得人与动物及其产品的流动性增加、艾滋病毒感染的传播、耐药菌株的产生、公众对结核病的忽视和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不完善等,导致结核病疫情扩散,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人与动物结核病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牛结核主要以在多种组织器官形成干酪样坏死、肉芽肿(结核结节)和钙化结节为病变特征。机体各组织都会受到侵害,但最常见到的损伤组织有淋巴结、肺、肠、肝、脾、胸膜和腹膜。在家畜中,牛最易感染结核病,特别是奶牛,其次是水牛和黄牛。该病因易传染,且能通过奶制品传染给人和犊牛,危害严重,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牛结核病的发生与流行现状
本病最早由Villemin在1865年用兔证明牛的珍珠病相当于人的结核病,Koch在1882年发现了牛结核病的病原。美国于1917年首次出现牛结核病,并及时提出根除计划,墨西哥、西班牙等国家均有该病的报道,我国的黄牛、水牛、猪及野生鹿、鸡等也有报道。1996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还确定全球进入结核病紧急状态。目前,丹麦、比利时、德国等国基本消灭了牛结核病,英国、法国处于控制状态,而西班牙的牛结核病感染率为10%。我国结核病的研究比较滞后,虽然政府加大防疫监管力度,但近年来,奶牛结核病还时有发生,如2003年广东发生奶牛结核病,引起多方关注,还一度引发市民恐慌。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牛结核病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我国出现了牛结核病的大暴发,如1955年检出阳性率达36.4%,以后由于采取有效措施及长期努力,使结核病阳性率大大降低并控制在较低水平。1985年和1987年两次全国奶牛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牛结核病的患病率分别为5.83%和5.43%。但近年来,随着个体养牛户的增加,结核病的阳性检出率在逐年上升。尤其是2003年广州市某大型奶牛公司下属企业销售结核牛奶事件震惊广东,该奶牛场在630头奶牛有70%患结核病的情况下,每日仍有两吨多病牛奶供应广州市场。
许多国家在人体中已鉴定到牛结核分枝杆菌,而且病人中获提的分离株已定型。由牛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人肺结核病发病率,农场工人和屠宰场工人要高于城市居民。消灭牛结核病计划,已经大大减少了本病在人群的发生和死亡率。牛奶巴氏消毒和改善卫生条件也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
在一些国家农场的牛群中由于严格使用结核菌素实验和阳性牛淘汰制度,牛结核病已经消灭,但是这种策略尚没有完全获得成功。广泛的调查发现,散发性牛结核病时有发生,这表明野生动物贮存宿主在一些国家仍然存在。在野生动物群中进行该病的检测需要细菌学调查或者采用适合本物种的有效的实验方法(结核菌素实验并非对所有物种都适合),包括流行病学分析等。英国和爱尔兰共和国的獾以及非洲的几种野生动物种类都能引起牛结核杆菌传播。控制野生动物群向家养动物传播该病非常复杂,截至目前为止,只能依靠淘汰感染的野生动物。用于控制有些动物该病的疫苗仍在研究中。
牛结核分枝杆菌已经在家养和野生的鹿科动物中分离到。该病呈亚急性或慢性,发病进程各异。少数动物在感染后几个月内病情严重,而有些常在几年后才表现出与病变有关的临床症状,病变与牛的相似(增生性肉芽肿、干酪样坏死、肉芽形成和随年龄增长而钙化)。病变也会出现含有钙化组织和化脓性物质的薄壁脓肿灶。头部和胸部淋巴结易感染。肠系膜淋巴结可被感染,在该部位可发现大的脓肿灶。病灶分布随感染剂量、感染途径和检查前的潜伏期不同而不同。
野生动物的牛结核杆菌病在旋角大羚羊和普通的南非小羚羊中首次报道。自从Calmette(1923)描述“野生动物从来不会自发感染结核病,但在捕获的动物对该病有易感性”以来,野生动物在自然条件下结核病的存在被认为是唯一的。20世纪40年代,发现同一地区的旋角大羚羊地方性流行。在伊丽莎白女王国家公园、乌干达,由牛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病在一种动物身上证实,在干旱季节一些非洲水牛可疑。1982年发现水牛有10%的流行。在赞比亚,牛结核杆菌感染已经在喀辅埃河驴羚和大羚羊有报道。在肯尼亚,有报道在野生橄榄色狒狒暴发结核病。牛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已在南非的Kruger国家公园的非洲水牛诊断出来,而且最近损害其他种类,比如大狒狒、狮和印度豹以及旋角大羚羊。
由牛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杆菌病在自然保护区和私人娱乐场的非洲水牛群,常由于死亡和限制运输而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发生在动物个体及动物群有一个渐进的自然过程。非洲水牛形成了它们所居住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因而,感染群应视为对其他动物和环境的感染源。从保护的观点看,牛结核病已成为严重的威胁,尤其对濒临灭绝的物种。
此外,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约20亿)已感染了结核菌,95%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其中有2000万属于活动性结核病患者。且每年新增加800万~1000万肺结核患者,其中,75%的人年龄在15~50岁。全球每天有8000人死于结核病,每年则达300万人,其中,发展中国家要占98%。目前人结核病发病率和感染率位居世界第一的印度,结核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障碍。由于5%~10%的人结核病是由牛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因此控制牛结核病已成为消除人结核病传染源的有效措施之一。
牛结核与人结核的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报告中指出:“在那些存在牛结核病的国家中,人类将始终受它的威胁,除非着手消灭牛结核病,否则人类结核病的控制是不会成功的。”因此,牛结核病的流行与传播不仅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严重威胁和危害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野生动物作为牛分枝杆菌的自然储存宿主,在牛结核病的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新西兰的刷尾袋鼯和海狮、英联邦的欧洲獾、美国密歇根的白尾鹿、水牛和南非的羚羊,其他的如大象和犀牛也是牛分枝杆菌的宿主。野生动物通过排泄物将结核杆菌排出体外,污染了饲草、饲料和饮水等,家畜采食后感染结核杆菌,进而造成牛结核病的发生。这是牛结核病难以消灭而持续存在的主要原因。牛分枝杆菌可感染人、绵羊、山羊、猪、禽和犬等其他动物,人结核分枝杆菌同样也可感染给牛和其他动物[93,94]。研究表明,人结核病和牛结核病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发现牛结核病患病率高,是因邻近有结核病人。调查显示结核病人家中饲养的牛结核病患病率高于健康人家庭饲养牛的2倍。
Schmied报告,一农场排菌肺结核病人中13%为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在丹麦1952年已在牛群中消灭了结核病,但在1959~1963年间,仍发现127例牛型结核病人,且多为中、老年人,说明牛群中消灭结核病后,人群中遗留的牛型结核不会自行消灭。法国报告123例结核病人合并HIV阳性者中,2例为牛型结核,而且为多耐药牛型分枝杆菌。
1992年报道了英国威尔士结核病人中牛型结核占1%,加拿大为0.5%,这些病人58%是肺外结核。1982~1985年,爱尔兰报道,结核病人中牛型结核0.9%,秘鲁为4.45%,阿根廷为0.45%~6.2%,病人64%在屠宰场或农场工作。屠宰场的工人患牛型结核病较多。已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病。热带136个国家中94个(69%)有牛型结核病。1953~1968年英国报道:牛群中人结核病为0.4%,作为传染源,多年来已知人可以传染给牛。美国曾报道,一个牛场中,1年前牛结核菌素试验为阴性的1头牛发生结核病,此后,发现该牛场中1农民患重症结核病,菌型鉴定为牛型。
1988年内蒙古一屠宰场,从100例临诊为结核者经细菌培养51例为分枝杆菌。经鉴定2例为人型(6.8%)。某动物园1头结核病的犀牛,经痰涂片、培养均为结核阳性,菌型鉴定为人型。携带有分枝杆菌和牛分枝杆菌的人或牛,患有结核病和牛结核病的人或牛均是传染源。无论是牛感染人结核病还是人感染牛结核病,其主要途径有两个。
呼吸道:患结核病的牛咳嗽时,可将带菌飞沫排于空气中,健康人和牛吸入,即可引起感染。大部分是在肺部发病。在大自然环境中放牧野生牛结核病,患病率1%~5%。而圈养的奶牛和鹿由于牛棚通风差,互相密切接触,结核感染率可高达25%~50%。若不严加管理。牛结核流行和传播也很迅速。
消化道:饮用结核菌污染的牛奶、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合理,皆可引起人和动物发病。儿童饮用污染牛结核菌的奶,可在咽部或肠部发病,也可引起咽部及锁骨上浅表淋巴结炎,或在肠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感染严重时,可以形成原发病灶。牛的乳房结核,可直接通过乳汁引起小牛感染。有调查显示,在内蒙古农牧民肺结核病患者中,约有10.6%的患者有喝生牛奶的习惯。
Paul D.van Heldeny认为,结核病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而且更是一个社会不公与贫困问题。结核病的流行一直是由于社会组织和个人生活管理有严重缺陷的一种结果,它确实是一种可以而且必须消灭的社会危害。
作为已成为社会问题的结核,不但威胁着人与动物的健康,还耗费大量资金。在占全球结核病例80%的22个高负担国家中,2009年可动用资金总额为22亿美元,这略高于2008年的水平,比2008年增加了270万美元,但远高于2002年(世卫组织于2002年开始监督结核病控制资金状况)结核控制活动支出额(12亿美元)。2002年以来,多数新增资金来自巴西、中国和俄罗斯联邦的国内资金以及由全球基金提供的外部资金。据高负担国家报告,2009年资金短缺总额为5亿~7亿美元(引自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