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两栖爬行动物的风姿
48503100000011

第11章 源远流长——有鳞目(2)

在经历冰川纪后,18世纪30年代,新西兰大蜥蜴还在岛上平静地生活繁衍着。1833年,30名犯人被流放到新西兰附近的布朗克岛,出于生存的需要,他们开始食用大蜥蜴,不久他们又发现大蜥蜴的腹部脂肪对刀伤有神奇的疗效,将这些脂肪涂在伤口上甚至连疤痕都没有,至此,新西兰大蜥蜴的劫难再次来临了。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这里便形成了小规模的蜥蜴脂肪出口的贸易活动。越来越多的人类活动也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人们砍伐岛上的树木,导致洪水袭击小岛,冲毁了大蜥蜴的巢。新西兰大蜥蜴亿万年来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它们的数量开始锐减,然而,这还仅仅只是开始。

18世纪末期,由于人们将老鼠和其他哺乳动物带到新西兰3个主要大陆上,这些动物的存在一方面侵占了原本属于大蜥蜴的生存空间,一方面也进一步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最终,在这3个主要大陆上,大蜥蜴濒临灭绝,而在另外的没有食肉动物的32个小岛上,也只有少量的新西兰大蜥蜴,并处于灭绝的边缘。这些引起了动物学家们的关注,为了挽救这个古老的物种,他们开始采取一系列的保护和挽救措施,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根据2005年的一项统计,卡洛里野生生物公园共有大蜥蜴70只,两年后,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了130只左右,照此下去,挽救新西兰大蜥蜴似乎并非难事,然而没过多久,新的劫难又开始降临这个家族。

2008年,科学家在《英国皇家学会会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大意是由于气候变暖使得孵出蜥蜴的雄性比例上升。新西兰大蜥蜴为卵生,它们的性别由孵化温度决定。当环境温度为22.25摄氏度时孵化的将全部是雄性。只有在环境温度低于22.1摄氏度时,才有可能孵出雌蜥蜴。按照现在气温上升的速度来计算,新西兰大蜥蜴家族的最后一个雌性将在2085年出生,从此这个家族将进入全部为雄性成员的时代,直至灭绝。这可以说是新西兰大蜥蜴家族面临的最严重的一次劫难,事关整个家族的存亡。

科学家还建议,在新西兰大蜥蜴的产卵处,人工提供阴凉也许可以挽救这一濒危物种。我们也希望这个劫难重重的家族能度过这次灾难,从此在地球上与人类以及其他生物和谐共存。

技高一筹——澳大利亚伞蜥

中文学名:澳洲伞蜥

英文名:Australian Frilled Lizard

别称:澳洲斗篷蜥、褶伞蜥

分布区域:澳洲北部、东北部和新几内亚南部

澳大利亚伞蜥又名澳大利亚斗篷蜥或褶伞蜴,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北部、东北部和新几内亚南部。生活在干燥的草原、灌木丛和树林中。

在澳大利亚,伞蜥是最具代表性的蜥蜴之一,它可以与鬃狮蜥并驾齐驱。不过比起鬃狮蜥来,伞蜥很难饲养。10年以前,许多动物园或私人饲养的伞蜥不能够长期饲养与人工繁殖,因此国外有些专家不提倡新手饲养伞蜥。

伞蜥身体很长,可达6090厘米,它的最大特征就是在受到威胁时会立刻竖起巨大的伞状斗篷。伞蜥全身为灰黑色、灰褐色或黑褐色,背部和体侧有暗色不规则斑纹,而其伞状斗篷的色泽则带令人炫目。伞蜥雄性体色较深,尾部有鲜明的斑纹,体形较雌性大,尾部较窄小细长。雌性个头较小,全身为灰色。虽然其性情较为胆小且神经质,但是长期人工饲养的伞蜥,很温驯而活泼,甚至很喜欢让人类用手喂养,因此,伞蜥在宠物市场是相当受人欢迎的爬虫宠物。

伞蜥为卵生,在繁殖季节时,雌性把卵产在树丛或树洞中,每次产约10枚~13枚卵,幼体在一个半月后破卵而出。它主要以昆虫为食,但偶尔也会猎食小型啮齿动物或小蜥蜴。这是种树栖性的蜥蜴,生性很胆小,并且具有神经质,如果遭受攻击,它就会逃回到树上。在平地奔跑时,伞蜥会悬空前半部身体,只以后肢快速奔跑,这就和人踏单车一样,所以,人们亲切地称澳大利亚伞蜥叫“单车蜥”。

名扬四海——鳄蜥

中文学名:鳄蜥

英文名:Chinese crocodile lizard (ru)

别称:落水狗、潜水狗、大睡蛇、水蛤蚧、五爪金龙

分布区域:广西大瑶山、广东韶关曲江罗坑镇

鳄蜥看似像蜥蜴,却长着鳄鱼一样的身躯,看似像鳄鱼,又长着蜥蜴一样的脑袋。于是综合二者的特征称它“鳄蜥”。鳄蜥是我国的特有爬行类动物,只有在我国的广西才能看到。因身在广西瑶山一带,也叫“瑶山鳄蜥”。

在爬行动物中,鳄蜥比较古老的一类,体长15~30厘米,尾长23厘米左右,体重达50~100克。鳄蜥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部、颈部、躯干部、四肢、尾5个部分。鳄蜥头部和体形与蜥蜴相似,较高,颈部以下的部分,特别是侧扁的尾巴,既长有棱嵴状的鳞片,又长有许多黑色的宽横纹。

鳄蜥的体表为橄榄褐色,侧面很淡,有桃红或桔黄色并杂有黑斑,背部至尾巴的端部都有暗色横纹,它腹面是乳白色,边缘带有粉红色或桔黄色。鳄蜥的尾巴和扬子鳄的尾巴有些相似,很扁,而且很长,可达20多厘米。它的头部前端较尖,后部为方形,呈四棱锥形,但是头顶平坦,长着不明显的细鳞,近吻端的鳞片较大,颅顶部中央有一个明显的乳白色小点,即颅顶眼。口宽大,内有1舌,1对内鼻孔,咽部长有喉头。鳄蜥颌的边缘密布着同型细齿。舌十分肥厚,为肉质,前端为黑色,呈浅叉状。鳄蜥眼睛大小适中,瞳孔为圆形,孔的周围呈金色圆圈,有活动的上下眼脸和透明的瞬膜。在眼睛后面,头侧的颈沟前长明显的鼓膜。鳄蜥的眼睛能够辐射出8条深色纹,眼后1条深色纹较长,眼下方3条深色纹较粗,其体侧后端黑纹不规则,腹面浅黄有黑短斑纹。在鳄蜥的尾部,有11~12条黑色与棕绿色相间的横纹,每条约占2节。

鳄蜥有明显的颈部,并且与头部之间有明显的纵沟。颈沟后背面有很多较大的凸起棱鳞,夹有颗粒状的小鳞,颈侧有灰、黄、粉红色的棱鳞,鳄蜥前肢的上前方颈侧有一个明显的圆形黑斑,它的背腹略扁,背部只有颗粒状的细小鳞片,棱峪状鳞片好像纵行于体背排列,能延伸到尾部,行至后肢处则形成规整的两行排列于尾背两侧。鳄蜥体背有6~7条暗黑色的较宽横纹,横纹在体侧分为二,在叉状横纹间为桃红色,红周镶黑。老年鳄蜥的靠近腹面的体侧普遍为桃红色、桔黄色,并夹杂有黑色的棱峪状鳞片。

鳄蜥的尾部侧扁,在尾巴背面的两侧,有纵行排列的大形棱峪状鳞片,中间像深沟。在尾巴的基部,梭峪状鳞片相距较宽,往尾端伸延逐渐变得很窄,但并不会汇合到一块。鳄蜥的尾巴明显分节,为35节,前13节,每节背面有1枚棱嵴状鳞片,后20节,每节有2枚。尾侧和腹面共有8条棱线,延伸到尾端。鳄蜥的尾部还有10~11条暗黑色横纹,在它的全身,共有16条明显的宽条纹,在躯干上,还有5条,胸部和腹部的界限不很明显,年老鳄蜥的横纹间呈粉红色。

鳄蜥四肢粗壮,趾端的爪尖细。前肢的上臂为橄榄褐色,较前臂略短,靠体侧一面有突起,是黄白色的粒状细鳞。指背的数行小鳞片,呈“人”形排列,指长顺序为4、3、2、5、1。后肢上下两段几乎等长,趾长顺序为1、3、5、2、1。靠近后肢的后面,长有横裂状的泄殖孔,其周围有方形的鳞片,雄性泄殖腔内有2枚交接囊。雄性鳄蜥和雌性鳄蜥的泄殖腔内都有一对性腺,开口在泄殖腔的外缘,能够分泌特殊气味的液体。

生活在山间溪流的积水坑中,一般都是溪流不大的积水坑。周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树叶叶缘多为锯齿形,与鳄蜥尾部的缺刻类似。晨昏活动,白天在细枝上熟睡,受惊后立即跃入水中。鳄蜥的脑子是爬行动物中最小的,说起来也很可怜,只有花生米那样大小。白天它不吃不喝只管大睡,到了晚上它的精神头来了,出洞觅食。鳄蜥天生不爱活动,当地人喜欢称之为“大睡蛇”,它们可以一个月不吃不喝而不影响生存。

爬行时的鳄蜥最为有趣,它一步三摇的姿态令人发笑。也许会有人担心它的这种姿态在遇到敌害时,能否迅速跑掉。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遇到紧急情况时,鳄蜥可以像蜥蜴那样断掉尾巴逃跑,不久之后,又会长出新的尾巴。它游泳的本领也不错,可以在不呼吸的情况下,在水中待20分钟左右。

鳄蜥生活在溪流上面的树枝上,如果有任何的风吹草动,就会跳入水中跑掉。鳄蜥生育的方式比较特殊,是一种卵胎生的繁殖,每年8月前后是它们的繁殖旺季,每胎生育4~8条小鳄蜥。

身藏剧毒——希拉毒蜥

中文学名:吉拉毒蜥

英文名:Gila Monster

别称:大毒蜥、钝尾毒蜥、希拉毒蜥

分布区域:美国西部和南部各州,亚利桑那州、加州,内华达州,犹他州和新墨西哥州,以莫哈维沙漠及索若拉沙漠为中心,延伸进入墨西哥南部索诺拉州

东方故事传说中的龙可以吞云吐雾,而西方的更厉害,还可以吐出剧毒的酸雾,所以在中世纪的欧洲,龙一直被作为一种邪恶的象征。当然龙是被人虚构出来的,在西方,它的原型就是希拉毒蜥。

在世界上两种有毒蜥蜴中,钝尾毒蜥是其中一种,另外一种产于墨西哥,称为串状链蜥蜴。钝尾毒蜥俗称“希拉毒蜥”,它的体形比串状链蜥蜴大,但是没有前者凶猛。希拉毒蜥是美国最大的蜥蜴,原产于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分布在内华达州南部、犹他州西南部、加州东南部、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西南部及墨西哥地区。分布高度从海平面到1600公尺之间。

希拉毒蜥是中大型的蜥蜴,长着一颗硕大的头颅,与四肢的大小很不成比例,体形在37~45厘米之间,体重900~1200千克,整个身躯就像一只大个头的壁虎,尾部短粗,全身有5道马鞍状黑色斑纹,尾巴上也有4~5条黑色带状花纹,其底色是鲜艳的橘色或黄色,吻部到两颊为黑色。希拉毒蜥身上的花纹会因为栖地及年龄不同而有差异,成年的网纹钝尾毒蜥,身上的不规则的网状纹路是带状斑纹变成的,有些希拉毒蜥的底色偏红色,除了吻部及腹面有片状鳞片外,其头部、四肢、身体及尾巴布满的都是粒状鳞片。希拉毒蜥的舌头是黑色的,分岔,它们吐舌头与蛇吐信原理是相同的,都是凭借吐舌的行为来探测周围的气味,判断食物或配偶所在的位置。希拉毒蜥的上下腭都长有向内弯曲的牙齿,在其发达的下腭内还藏有毒牙。毒牙的毒腺由许多小毒叶组成,每个毒叶都有各自的小管和出口,它们都靠近牙齿,依赖肌肉的收缩挤出毒液时,毒液就会流到牙齿的沟槽里。

希拉毒蜥的毒液是神经毒,如果人被咬伤,毒液就会顺着伤口进入体内,并由人体内的淋巴腺带到身体各处。当毒液到达心脏,人体的血液就会有血毒素进入,血管壁就会遭到破坏。希拉毒蜥所咬之处,血液就会像水一样通过血管壁喷射出来,使人体发生大面积出血。伤者就会出现四肢麻痹、昏睡、休克、呕吐等症状,但这些还不至于危及人的生命。尽管如此,人们还是要十分小心,因为希拉毒蜥的咬合力量很大,而且它不会主动松口,会持续啃咬,造成的伤口非常严重。人迹罕至的大沙漠、灌木林区及覆盖大片仙人掌的地区,都是希拉毒蜥的栖息地。它尤其喜欢藏在峡谷或靠岩石斜坡处、地洞、老鼠骨骇堆成的洞穴里,以捕捉各种小型鸟兽及小蜥蜴为食,猎物被它的毒液毒杀后,就会慢慢被它吞下,幼蜥蜴刚出生时就有令人恐惧的毒液,十分厉害。

希拉毒蜥虽然看起来好像很笨重迟缓,但是它的个性十分凶猛,捕猎的速度快如闪电。各种啮齿类动物、鸟类雏鸟、鸟蛋,都会成为它们口中的食物。两只雄希拉毒蜥相遇就会发生打斗,在进食啮齿动物幼崽时,它们显得更是凶狠,它们会从这些猎物幼崽的脑袋吃起,那绝对的是生吞活剥。可以这样说,希拉毒蜥是由蜥蜴向蛇转变的一个中间物种,它对于研究蛇类的进化历程和毒液的产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希拉毒蜥大部分时间都躲在地下洞穴中,它们有着一流的攀爬功夫,能爬到野外很高的树上捕食幼鸟或鸟蛋。美国的研究人员曾把沾过蛋黄的老鼠直接塞入雌性毒蜥喉咙中,进行强迫喂食,长达18年之久,那条蜥蜴还是年年生蛋,因此强迫喂食好像不会对毒蜥造成任何不良的影响。

目前,希拉毒蜥与串状链蜥蜴都面临着灭绝。美国对希拉毒蜥的繁殖进行的研究至少有30年的历史了,可是希拉毒蜥的繁殖难度实在太高,最困难的就是难以辨别雌雄。雄雌希拉毒蜥在外观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有人曾通过外形进行比较,认为雄性较粗壮,头部宽,而雌性修长,通常呈酪梨型。但是这种辨别方法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比较,而且其准确度很低。最好的区别希拉毒蜥的办法是通过超音波透视体内找到卵巢或睾丸,也可以验DNA。由于大多希拉毒蜥会经历冬眠,这会提高它们自身的免疫能力。因此,没有经历低温期的雌雄希拉毒蜥多半无法繁殖。从冬眠中苏醒的雄雌希拉毒蜥会立刻开始交配,时间大约需要30分钟,雌性会把卵产在地下洞穴中,每窝可产3~12颗。较为常见的生产5颗左右。希拉毒蜥卵的孵化期一般是10个月,幼蜥出生后需要自力更生。如果幼蜥能够顺利成长为成年的希拉毒蜥,它的寿命可以长达30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