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两栖爬行动物的风姿
48503100000016

第16章 千秋万代——龟鳖目(2)

分布区域:中国海南、广西、福建、广东省,越南、老挝等国家

三线闭壳龟是一种水栖龟类,国内主要分布在海南、广西、福建以及广东省的深山溪涧等地方,国外分布于越南、老挝。

三线闭壳龟的头大小适中,成体体长20~30厘米左右,体重2~2.5千克。头背部皮肤光滑,色泽蜡黄;喉部、颈部呈浅橘红色,头侧眼后有近菱形的褐斑块;背甲红棕色,有三条黑色纵纹,似“川”字;腹甲黑色,边缘部分黄色;腋窝、四肢、尾部的皮肤橘红色。体呈椭圆形,前部窄于后部。腹甲与背甲略等长,前缘平,后缘凹入,胸、腹盾间以韧带相连,前后两叶可动,并能向上关闭背甲。头、尾、四肢均可缩入甲。它的背甲相对低平,四肢较扁,指(趾)间有膜。同其他闭壳龟一样,三线闭壳龟的背甲和腹甲也通过韧带相连,而且腹甲又分胸盾和腹盾前后两叶,遇到危险时,提起腹甲,收紧胸盾和腹盾,可使整个龟壳完全闭合。雌龟个体明显大于雄龟,最明显的特征是雌龟尾短而细,生殖孔靠近腹甲后缘;而雄龟尾长且粗,生殖孔超出腹甲后缘一段距离。

三线闭壳龟喜欢阳光充足、环境安静、水质清澈的地方。在自然界多栖息于溪流小河旁,并在水边灌木丛中挖洞做窝。喜群居,有时一洞穴中会有七八只龟。

三线闭壳龟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龟类,在水中多捕食小鱼虾、蝌蚪等。在岸上则以各种昆虫、蜗牛、蚯蚓为食,有时也吃些瓜果、菜叶。

雌性的龟背甲很宽,尾又细又短,尾基部细,肛孔距腹甲后缘较近,腹甲的2块肛盾形成的缺刻很浅。雄性的龟背甲很窄,尾又粗又长,尾基部粗,泄殖腔孔与腹甲后缘相距很远,腹甲的2块肛盾形成的缺刻很深。

雌龟生长快于雄龟,性成熟年龄因生活环境和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野生雌龟初次性成熟年龄为6~7龄,体重1200~1500克,雄龟为4~5龄,体重700~1000克。性成熟的三线闭壳龟多在秋季或第二年春季交配,此时的气温在20℃~28℃之间,水温20℃以上。

三线闭壳龟没有发声器官,在发情季节,雄龟和雌龟各自分泌一种特殊气味,以招对方,雄龟好动,有追逐异性或同性龟的爱好,特别是在交配季节会咬住雌龟的脖子并爬在其背甲上进行交配。产卵季节为每年的5~9月,其中以6~7月为盛,极个别龟在温暖的冬季也会产出卵子,但均不能受精。三线闭壳龟常在夜间产卵,一般一年只产一次卵,但个别龟会产两次卵。每次产卵约5~7枚。受精卵借助太阳光的热量孵化。在自然界中由于环境多变、敌害较多,孵化率往往很低。人工养殖三线闭壳龟大都是集中收卵,统一孵化。一般孵化环境温度在33~35℃,泥沙含水量12%~16%。孵化期为60天左右,浮化率可达90%以上。

由于环境的破坏及人为的过度利用,野生三线闭壳龟已极其稀少,除部分深山老林外,平原丘陵地区早已绝迹。

性情凶暴——鳖

中文学名:鳖

英文名:AmydaSincnsis

别称:甲鱼、水鱼、团鱼、王八

分布区域:亚洲、非洲、美洲的淡水和湖泊中

鳖属爬行纲,龟鳖目,鳖科。这类动物很能适应水中的生活,指(趾)间的蹼很发达,在水中动作很敏捷,而且游得飞快。

目前所知,鳖中包括亚种约有32种,在东南亚或非洲有甲壳长达60~90厘米的大型种。

鳖的外形为椭圆形,与龟相比,更扁平。从外形颜色看,鳖的背际和四肢通常呈暗绿色,有的背面浅褐色,腹面白里透红。其头象龟。它的背腹甲上着生柔软的外膜,没有乌龟般的条纹,也较乌龟为软。周围是柔软细腻的裙边。肢各生五爪。头颈和四肢可以伸缩。

鳖甲壳扁平,背甲表面的角质没有鳞板,甲壳的上骨板覆盖着一层皮革质的皮肤,非常柔软。背甲和腹甲之间有韧带相连。鳖的下颌看似很柔软,但却非常有力,可以轻易地咬碎贝类。白天,它们多潜在水底的泥沙中,有时为了呼吸,它们会伸出长长的脖颈,将管状的吻部伸出水面,但大多数种类的鳖是利用甲壳的褶状皮肤或泄殖腔附近的皮肤进行呼吸。

也有一种两爪鳖,这种鳖也属鳖科,但比较特殊,其身体构造介乎于龟类和鳖类之间。前肢呈海龟般的桨形,对于水中生活尤其适应。甲壳也没有鳞板,但是却拥有其他鳖所没有的缘骨板。爪只有两个。它可以用鼻子呼吸,也可以通过皮肤或肠呼吸。分布在澳洲北部和新几内亚南部的河流中。

鳖可不是个素食主义者,主要在水中捕食贝类、蛙类、螯虾、小鱼以及各种水生昆虫等。鳖既贪食又耐饿,一次时食后很长时间不吃东西,也不会死亡。当然,这是靠它自身积蓄的营养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在人工养殖时一定要供给它充足的食物,以加快它的生长。鳖食蚯蚓、动物内脏等,同时也兼食蔬菜、草类、瓜果等。在食物不足时,同类可互相残食,亦可摄食动物尸体。

它性情很凶暴,当有东西靠近它时,会马上咬向对方。如果遇到袭击,更是立刻作出反应,采取主动的攻势咬向袭击者。

安于享乐——中华鳖

中文学名:中华鳖

英文名:Soft-shell Turtle

别称:鳖、甲鱼、元鱼、王八、团鱼、脚鱼等

分布区域:中国除宁夏、新疆、青海和西藏外的大部分地区,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

中华鳖也叫甲鱼、鼋鱼、王八等。在我国广泛分布,除新疆、西藏和青海外,其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产。国外分布于越南,人们还将它引入到了日本、夏威夷群岛和帝汶岛。

中华鳖形似龟,体近圆形,比较扁薄;身体暗绿色,无黑斑,无疣粒;腹部灰白,有的鳖呈黄色,颈部无瘰疣;背甲暗绿色或黄褐色,周边为肥厚的结缔组织,俗称“裙边”;尾部较短,四肢扁平,后肢比前肢发达;前后肢各有5趾,趾间有蹼;内侧3趾有锋利的爪。四肢均可缩入甲壳内。

中华鳖是爬行冷血动物,生活在江河、湖沼、池塘、水库等水流平缓、鱼虾较多的淡水水域,在大山溪中也经常出没。安静、清洁、阳光充足的水岸边,中华鳖活动较频繁。有时,中华鳖会登上岸,但是不会远离水源。中华鳖既能在陆地上爬行、攀登,又能在水中自由游动,它喜欢晒太阳或乘凉风。

鳖4~5龄成熟,4~5月水中交配,待20天产卵,多次性产卵,至8月结束;通常首次产卵仅4~6枚。体重在500克左右的雌性可产卵24~30枚。5龄以上雌鳖一年可产50~100枚;雌性在繁殖季节一般可产卵3~4次。卵为球形,乳白色,卵径15~20毫米,卵重为8~9克。其选好产卵点后,掘坑10厘米深,将卵蛋产于其中,然后用土覆盖压平伪装,不留痕迹;一次产卵10枚左右,经过40~70天地温孵化,稚鳖破壳而出,1~3天脐带脱落入水生活;卵及稚鳖常受蚊、鼠、蛇、虫等的侵害。产卵点一般环境安静、干燥向阳、土质松软,据研究观察,其距离水面的高度可准确判断当年的降雨量。寿命可达60龄以上。

鳖中大者——鼋

中文学名:鼋

英文名:Asian giant softshell turtle

别称:蓝团鱼、银鱼、绿团鱼、蓝团鱼、癞头鼋、鳖斑

分布区域:中国湖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等省

鼋,俗称“绿团鱼”、“蓝团鱼”、“银鱼”、“癞头鼋”。在我国历史上早有记载。《录异记·异龙》中有:“鼋,大鳖也。”《尔雅翼·鼋》中也说:“鼋,鳖之大者,阔或至—二丈。”周穆王出师东征到达江西九江时,曾大量捕捉鼋等爬行动物来填河架桥,留下了“鼋鼍为梁”的成语故事。东汉时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指出:“甲虫惟鼋最大,故字从元,元者大也。”

鼋是淡水龟鳖类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体长80~120厘米,体重约50~100千克,最大的超过100千克。鼋外形像龟,生活在水中,头部很小,吻突极短。它们的背甲为暗绿色,近似圆形,长有许多小疙瘩;前缘及裙边光滑,腹甲平滑,腹面为白色,四肢不能缩入壳内;蹼发达,适于在水中游泳;尾巴很短,不露出裙边。

鼋生活在缓流的江河湖泊中,平时喜欢栖息在水底,钻到泥沙里面隐藏自己。鼋是夜行性动物,白天休息,晚上游到浅滩觅食蛙、虾、鱼、螺、蚬等动物。它们的食量很大,吃饱一次之后,可以半个月内不再进食。若被人类生擒,常常10~20天绝食抗议,而且还会将已吞下的食物统统吐出。

鼋在捕食时,会潜伏于水域的浅滩边,将头缩入甲壳内,仅露出眼和喙,待猎物靠近时,再伺机而动。鼋不仅能用肺呼吸,还能用皮肤甚至咽喉进行呼吸,这种特殊的生理功能,确保了鼋可以长期在水底生活,甚至冬眠。在夏秋季节,鼋会每隔一段时间就浮出水面进行换气。每年11月,鼋都会准时开始在水底冬眠。鼋的冬眠时间很长,达半年之久,要一直到第二年的4月才会醒来。

鼋在每年春季和夏季交配繁殖,雌性大多会在夜间上岸,到向阳的沙土地上掘穴产卵,每次产卵数十枚不等,然后用沙土盖好,还要在上面爬上几圈,使地面平整如初。一切完成之后,鼋就会从另一条路返回水中。它们的卵靠自然温度孵化,40~60天孵化出幼体。幼体出壳之后便会自行爬到水中,先在浅水地带活动和觅食,当体重达到1.5千克时再游到深潭中,俗称“沉潭”。体重长到大约15千克时达到性成熟。

鼋对于汛期内江水的涨落极为敏感,甚至能够预知当年洪水的水位高低,如果它感觉洪水将会比较大,就会将卵产于岸边的高处,反之,就产卵于地势较低的地方。人们了解了鼋的这一习性后,借此来判断当年洪水的大小,以便提早制订防汛的计划和措施。

因为鼋的头颈后部常有疣状突起,所以在我国民间它们还被称为“癞头鼋”。人们普遍认为鼋十分凶猛,会伤人。其实,鼋很少主动对人类进行攻击。在水面上漂浮不动的人,鼋有时会将其误认为“尸体”而进行撕咬,但在水中游泳的人却从未有被鼋咬伤的事情发生。事实上,鼋偶尔有伤人的现象并非出于本性,而主要是为了自卫,尤其是对那些怀有恶意并在岸上围困和捉弄它们的人,只要一口咬住,它们就不会轻易松口。

鼋在国外主要分布在越南、缅甸等地,在我国则主要见于广西、广东、江苏、福建、浙江、海南和云南等地。安徽省也曾有鼋分布,但很可能已于19世纪晚期灭绝。江苏太湖以产鼋而著称。《太湖备考》中曾有“古为珍味,今太湖中有之,然不易得”的描述,无锡还有一处风景名胜,因为突出在湖中的地形酷似鼋头而得名“鼋头渚”,人们可以在此远眺和观赏湖中美丽的风光。

由于人们长期大肆捕杀,加上生存环境的变化,致使鼋的数量急剧减少。目前除浙江的瓯江还有少量鼋的分布外,其他地区已经十分罕见了,估计野生鼋的总数已经不足200只。

千古绝唱——塞舌尔象龟

中文学名:塞舌尔象龟

英文名:Seychelles Giant Tortoise

别称:马里恩象龟

分布区域:19世纪初因人类的捕杀而灭绝

塞舌尔象龟也称为马里恩象龟。实际上,马里恩原是一只象龟的名字,当它被叫做马里恩时,它的伙伴们都已经不存在于世,只剩下它作为象龟的代表。印度洋上的塞舌尔群岛,以前曾是象龟的领地,据说这里曾生存着至少6种象龟。亚达伯拉象龟是目前世界上体格最大,寿命最长的陆龟品种之一,因其数量稀少,很早受到国际保护的陆龟。其体重可达数百公斤,寿命可达250年。亚达伯拉象龟在塞舌尔象征着力量、健康与长寿。此次来沪的雄象龟重80公斤,雌象龟重50公斤,均已发育成熟,可繁殖后代。

塞舌尔象龟的头部呈淡黄色,顶部有大鳞,对称排列,上喙略钩曲;鼻孔处为粉红色或淡黄色;背甲隆,类似于大象背状;背上盾片中央有大黑斑块,腹甲前缘很厚,后部缺刻较深,四肢是圆柱形,面有鳞片,灰褐色,趾指间无蹼,没有异常味道。

作为草食动物的塞舌尔象龟,耐热性强,怕低温,在1~45℃内能够安全生活。白天,塞舌尔象龟会各自寻找食物;晚上,它们就会聚集在一起。1708年的一本航海日记里有过这样的记载:当夜色降临后,在这个岛屿上的许多象龟,就会在茫茫的海滩上或靠海的路基上成群结队地聚集,它们密密麻麻,一只紧挨一只,就像铺在地上的鹅卵石一样。这是对塞舌尔群岛象龟数量繁多的一个真实记载。

象龟就像大象一样,也可以让人骑。人们曾举办过有趣的骑龟比赛,规则就是在30分钟内,能骑着象龟移动10米的人就是胜利者。一般情况下,即使你骑在象龟背上为了驾驭它累得大汗淋漓,象龟也毫不理会,它依旧保持着自己沉稳的姿态、待在原地一动不动,甚至还会把头缩进壳里,即使你再着急,也拿它没有办法。你从象龟的的背上下来后,它就会立即扭过身子,夺路而去。

在塞舌尔,如果有优裕的家庭条件,每当有一个婴儿出生的时候,这个家庭就会收养一只小象龟,让它同婴儿一起成长,以祈求长命百岁。塞舌尔曾记载有年龄最长的象龟,现在仍在鸟岛上悠闲漫步,每天心安理得地接受着游客的敬意。它完全有理由享受这些美好的待遇,因为已200余岁的它几乎与塞舌尔的历史同龄。塞舌尔把象龟的图案印在了钱币上,可以看出象龟在塞舌尔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