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宁夏民俗
48514400000001

第1章 多姿多彩的宁夏民俗

宁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同聚居的地方,这个特点对宁夏民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宁夏民俗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早在商周时期,宁夏地区就有古西戎族的鬼方、猃狁部落活动;春秋战国时期,为西戎族义渠、乌氏和朐衍三个部落;至秦汉改由汉、匈奴和羌族所居。

自此以后虽然各少数民族不断更替,但汉族却一直定居下来。到魏晋南北朝时宁夏有汉、匈奴、鲜卑、羌、氐、羯、敕勒、柔然等部族;隋唐变为突厥、敕勒、回鹘、吐蕃、吐谷浑等部族。

唐末五代至北宋初年,宁夏境内仍有相当数量的吐蕃和羌族人口。西夏时期,党项族以宁夏北部为活动中心之一,前后达225年;南宋时期,女真族建立的金国,统治宁夏南部达100多年。此外宁夏境内还有契丹、鞑靼等族。元代,除蒙古族、汉族居多数外,回族开始入居宁夏。伊斯兰教也在这一地区逐渐流传。明代,宁夏发展成以汉、回和蒙古族为主要族群的地方。清朝实现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大统一,在宁夏,除汉、回、蒙古族居多数外,满族亦成为定居在这里的人数稍多的又一个民族。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各民族交往,宁夏已形成了以回族、汉族为主体,满族、蒙古族、壮族、朝鲜族等中国几乎所有的民族组成的自治区。目前,宁夏人口较多的民族是汉族、回族和满族。

宁夏风俗呈现不同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这一点在回、汉、满三个民族的节日习俗、礼仪习俗等方面表现得非常明显。宁夏作为我国移民迁徙最频繁的地区,在行政区划上也曾隶属于陕西、甘肃两省,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周边省区风情民俗的影响。同时,在宁夏区内,由于南北山区、川区地域的不同,经济文化特点的差异,即便在同一民族内,在民俗上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汉族节日民俗,川区汉族在正月初五打扫屋子,把垃圾送到大路口,谓之“送五穷”;而山区则是吃荞麦面搅团,谓之“缠五穷”。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另外,风俗的形成与宗教也密切相关。历史上,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先后进入宁夏,其中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对宁夏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尤其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回族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伊斯兰教深刻影响着回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明清以来,在宁夏汉族中出现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局面,佛教的活动多在寺院,而道教则深入民间,渗透在汉族的祭祀和礼俗活动中。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表现出不同的宗教伦理及道德色彩,有着各自独特的方面。

宁夏回汉及各族人民一直和睦相处,建立了一种互相理解、尊重、信任的民族关系。加之具有共同的生活地域、人文环境等,宁夏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又具有交融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这一点在生产物质民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节日礼俗、婚礼习俗中也都有着相类似的地方。

今日宁夏,占总人口比重35.76%的218.23万回族,和占全区总人口0.75%的4万余满族、蒙古族、东乡族等中国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与汉族和谐相处。世代传承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宁夏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各种民族的生活习俗交织融会,终于形成了宁夏特有的民俗。这些民俗,既有各民族独有的特征,又有逐渐融合的趋势,在某些方面,已经具有了共同的特征。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来,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宁夏回族自治区创造性地实践和完善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回汉各族人民既和睦共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又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共同开创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