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交通纵横(青少年科谱知识丛书)
48523000000004

第4章 古代交通设施和管理(2)

运河在修建后,逐渐成为南北漕运的要道,宋代为组织运输,专门设立了转运使和发运使,管理全国运河以及漕运。随着运河通航条件的改善和管理的有序化,运河航运发展起来。航运兴旺又促进商业繁荣,运河两岸出现了许多名城,苏州、杭州、无锡、扬州等城市就是那时兴起来的。

由于黄河多次改道和洪水等缘故,大运河在历代多次维修,在1855年,黄河在河南决口,在山东大清河流人渤海,至此,运河断了水源。清末和民国时期曾几度倡议修河,但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到新中国建立后对运河进行修复,运河中又开始航运,并能起到灌溉和排涝等作用。古老的大运河终于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中国瑰宝——石拱桥

中国是桥的国度,特别是在江南水乡,水网密布,随处都可见各式各样的拱桥,这些拱桥并不像现代修筑的桥那样,用钢筋混凝土整体结构,而是将许许多多的石头用灰泥拼接而成,每一块石头的力都用得恰到好处而使桥不会垮掉。这些桥不用钢筋混凝土,却也能安然如山,经过几百年上千年的历史。

这种拱桥最著名的是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这座桥是隋代的李春在公元607年左右修建的,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座单孔圆弧石拱桥,也是现存最古老的大跨径石拱桥,全长有50多米,而且它的四个小拱修建得十分有新意,既能减轻桥的重量,也能减轻洪水对桥的挤压。桥的外型十分美观,桥望石上雕有花卉和兽头图案,桥栏杆上刻有龙兽浮雕,姿态维妙维肖。赵州桥的建成使得河两岸交通畅通无阻,因而有诗赞美:“坦平箭直千人过,驿使驰驱万国通。”

中国古代的名桥还有洛阳桥、宝带桥等,不过更有名的是芦沟桥。芦沟桥建于金代,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夜色中的明珠——航灯

我们都见过港湾的航灯,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夜里航行的船指引方向的。希腊人在公元前5世纪就知道用它来指示港口。最著名的古代灯塔是埃及亚历山大城的法老修建的,它立在一个小岛的末端,用白色的大理石修成,有许多层,十分美丽壮观。世界上有一个古代的奇观——罗德巨像,也是一座灯塔,这座巨像人们普遍认为是太阳神的像,横跨在罗德港的人口。

所有的早期灯塔(包括罗马人建的灯塔)都是用石料或毛石建成的塔。它的主要作用是以光亮来引导船的行驶、安全入港或避免搁浅触礁。一到黄昏,专门有守塔人在塔尖上的一个容量里燃烧木炭或煤炭,后来改用油灯或汽灯照明。这种灯塔在我国海港也常见。我国宋元时代的泉州是个国际性的海港城市,有许多船只停泊,泉州港口的六和塔就是灯塔,如今已成了珍贵的历史文物。

灯塔到18世纪才有一些改进,如英国的埃迪斯通灯塔,最初是木结构,后来改成橡木和铁结构,最后于1759年改成混凝土结构,用蜡烛作为光源,后面用简单的金属镜反射蜡烛光。这种铁结构或混凝土结构的灯塔,在现在的美国西海岸的一些地方还能看到。

1780年,一个叫阿冈德的人发明了一种适用于灯塔的燃油装置,但是这种装置到19世纪末就被废弃了,因为用乙炔气体更好。1822年有人制造一种透镜,能将光束集中起来再投射出去,这种镜子被用到灯塔上改进了灯塔的照明。这种复合透镜直到现在还在被使用。

浮标:航行的路碑

据考证,浮标是在11世纪前后开始在欧洲应用的。早在1066年,浮标就用来给维塞尔河的船只导航,而且在17世纪之前,在德国和波罗海沿岸已经广泛地使用了。更重要的是,德国人最先想出一种办法给可以通过航行的水道的船只导航,这种方法是用特殊颜色和形状的浮标,指挥船只向右转或向左转。

最初使用的浮标是用铁线箍起来的木桶或木筒。

1845年,出现了最初的铁制浮标。这是一个铆接的桶形的铁结构,桶形,高8英尺。现在世界上通用的仍是铁的或软钢作的浮标。

在浮标上使用灯以前是使用声信号。这种浮标通常是在浮标的顶上系一个铃;浮标在水上浮动便会带动铃发出声音。19世纪末叶,美国的一个发明家发明了浮标自动员哨。波涛的起伏将空气压人固定在浮标底部的一个管子里,浮标的起伏运动又使一个活塞在一个圆筒里运动。这种运动促使空气从底部的管子里通向装在浮标顶部的一个哨子,这样便产生时断时续的哨子声,吸引航海者的注意,以修订航向。浮标现在还十分常见,在许多河边,仍能看到圆锥形的涂上鲜艳颜色的东西,那就是浮标。

古代的交通管理

中国秦朝时期,秦始皇在道路修建方面强调“车同轨,书同文”,给车、路修造定下了统一的规则,并且大修车马大道,统一道路宽度,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在中国以后的历史中,馆驿制度兴起,亭驿的长官都由政府任命,直接归属政府领导。亭驿工作人员拿政府的薪俸,按政府的意旨办理交通、邮传等事物。

道路管理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不过。由于中国的等级制度十分森严,所以也形成了一定的道路交通规则。官员在大街上过,各色民众要回避,皇帝公然出宫要戒严。旧时街道往往很窄,官员们迎面而过的话,谁的官大谁先过,职位低的先在一边呆着。不认得的官员,往往看轿子的抬人数,抬轿的人越多就越有优先权。没有规矩,却也能井然有序。

西方国家也有这种尊卑制度,不过一般说来没有这么严格。只有当君主出来时,才会出现戒严和回避的情况。

官匪一家:西欧的海航管理

欧洲人的航海活动自古频繁,中世纪时代是航海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在十字军兴起的中期,地中海的一些港口每年组织两次大规模的商队开到东方去,其中一次是在耶酥复活节前后,另一次是在夏季圣约翰节日(6月24日),启程日期可以因事而小有变更。不过,欧洲对航海业的管理水平体现在对港口的管理上。中世纪时期的港口管理,专门有法律进行规范。这些规范中有很好的港口章程,规定了适当的停泊办法和其他安全措施,对于违反法律的人进行惩罚。

除用法律管理外,英王亨利八世在1514年还正式建立了半官方的英国海员协会三一社,对船舶和海员进行管理。

北欧的海盗举世闻名。9~10世纪,海上行劫是所有北欧民族的一种职业,这些海盗有的是些乌合之众,有的是有组织的帮派,其中有的受本国政府收买为政府干杀人放火的事。

在政府的纵恿和唆使下,他们被用来作为反对敌对国家的手段。12、13世纪时,意大利的一些公国这样做过。英国国王也曾派海盗袭击法国人,损害北海和波罗的海上的竞争对手。许多国家竟荒唐地给海盗船发布“敌船捕拿许可证”,给海盗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13世纪波罗的海出名的大海盗阿尔夫是个贵族。有一次,属于德国商人的30只小艇曾巡逻海面来搜捕他。阿尔夫只得灰溜溜地逃回老家去,在那里,国王又把他提升一级爵位,并将他保护起来,并赞许他的“爱国行为”。这件事成为西欧航海史上一个天大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