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时间奥秘(青少年科谱知识丛书)
48523200000012

第12章 星期与礼拜

有些学生常问:“今天是礼拜几?”当然问者及被问者都明白,他要了解的是星期几,这与他应上什么课、带什么书和笔记本有关。但岂不知,礼拜与星期是有本质区别的两个概念。

礼拜乃是基督教的规定,因为基督教认为世界是由“上帝”在六天里创造的,第七天“上帝”见已万事俱备,就安心地休息了。公元1世纪时,新创的基督教继承了犹太教《圣经》,但对其中某些传统包括星期制稍稍作了些修改。犹太教的安息日是放在星期六的,但基督教因为耶稣死后三天复活时正在星期天,所以他们把安息日改为星期的第一天即星期日,称为“主日”,并规定教徒到时应上教堂去作参拜——叫做礼拜,做礼拜的日子当然应叫“礼拜天”。

公元321年3月7日,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专门发布了一项公告,宣布地方执政官、市民和工匠在“尊敬的太阳日”应停止工作和劳动,去教堂做“礼拜”。由此可见,“礼拜”实际是个宗教名词。

但是“星期”却是一个与历法有关的概念,是一种介于月和日之间的时间单位。因为在古代,由于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所获不多,所以隔几天就得举办“集市”进行交换,一个月的时间太长了,除了新月的这一天见不到月亮外,28个可见月亮的日子可均分为4份,每份正好7天,而且“7”这个数字,在古代星占家眼中又是最神秘的数。从考古得到的资料表明,早在公元前20世纪,特别注意月亮的古巴比伦人就已开始把一个朔望月用1日、7日、14日、21日分为四个部分,并按此举行集市,进行贸易,这或许就是“星期”最早的起源。

我国在周代初期(公元前11世纪),也有与星期制类似的分法,即把一(朔望)月大致分为初吉(大约相当于初二到初八,长7天)、既生霸(初九到十五,长7天)、既望(十六至二十二,长7天)及既死霸(二十三至初一,七至八天)。但可惜这种纪日法并未能流传下来。

罗马帝国最早把星期天与天体联系起来。他们当时误以为天体从远至近的次序是土、木、火、日、金、水、月,从而编出了一套星期的顺序。后来又改为土(星期日)、日(星期一)、月(星期二)、火(星期三)、水(星期四)、木(星期五)、金(星期六)。直到公元321年,君士坦丁大帝才把次序改为日、月、火、水、木、金、土,并把“星期制”正式固定下来。

一些东方国家(如日本、朝鲜)至今仍保持着日曜日(星期日)、月曜日(星期一)、火曜日(星期二)、水曜日(星期三)、木曜日(星期四)、金曜日(星期五)、土曜日(星期六)的名称。

在拉丁语中,星期中七天的每一天都与神话人物挂钩的:例如,星期日属于太阳神(Sunday),星期一是月神(Monday),星期二为战神玛尔斯(法文为Mardi),星期三为通讯及商业神,至今法文中还称它“Mercredi”,星期四是主神裘匹特(法文为Jeudi),星期五是爱神与美神(法文为Vondredi)……当然经过多少年的历史变迁,有的原来的意义已有了不同的变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星期制早已没有宗教中的封建迷信含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