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亲身体验的50件事
48525500000010

第10章 让孩子学会回家自学

明明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看见正在做饭的妈妈,心里便骤然紧张起来。

“明明,上次考试怎么样了。”妈妈看明明不说话。

“考得不是很好。”明明垂着头,“老师说话都听不太懂。”

妈妈顿了顿说:“明明,妈妈知道你考得不好,有老师语言方面的原因,也知道你是个聪明孩子。既然你知道自己做得不好的原因,就要及时弥补,你这么聪明怎么能每次考试都落在别人后面呢?妈妈相信你下次肯定能做好!”

明明听了妈妈的话,长长地吐了一口气。

第二天早上,妈妈刚刚做完饭,就看见明明已经收拾好了,朝饭桌走去。

“明明,今天怎么起床这么早,不懒床了?”

“今天定了闹钟,以后都不会懒床,也不会让你再叫我。我才不要考试老是掉在别人后面!”

放学回家之后,明明没有像平常一样,去跟小朋友打闹。妈妈推开他的房门一看,小家伙正坐在书桌前,认认真真地复习呢!

“明明,怎么不做作业,是不是作业太难,不会做。”妈妈故意问,想看看孩子有什么打算。明明抬眼看着妈妈说:“不是,想把老师今天讲的课程在温习一下,然后再做作业。”

“很不错的想法呀!不过要想做得更好,最好能把明天的课程也预习一下哦,这样就不会听不懂老师讲的话了。”妈妈笑眯眯地引导。

明明豁然开朗,并立下保证要妈妈监督。之后,每天晚上他都会在妈妈的督促下认真温习和预习,学习起来也轻松多了。

一天,明明一路蹦蹦跳跳地回来了。看见妈妈,便笑得跟一团花儿似的:“妈妈,老师说我进步了,老师今天说我比以前进步了许多。”

延伸阅读

勤奋能使孩子变得更聪明

有个孩子好动,好玩,对学习不上心,怎么说也不肯努力,总是掉在别的孩子后面。父母为了激励他,给他信心就跟他说:“某某是全班最后一名,你比他好一点。”结果孩子笑嘻嘻地说:“明天我去告诉他,他是全班最后一名。”父母本是要激起孩子勤奋学习的心理,结果被孩子这么一说,反倒被孩子的“幽默”弄得哭笑不得。

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勤奋是孩子将成绩提上去的重要方法之一。孩子不勤奋,又怎能让书山给自己开路,让自己变得比别人聪明呢?那么,对于调皮、好动的孩子来说,父母该怎样发掘其勤奋的特质呢?

聪明来自勤奋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为了让孩子能够勤奋学习,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许多父母经常夸奖孩子聪明,这其实并不算是一个十分明智的举动。心理学家认为:夸孩子聪明不如让孩子知道聪明来自勤奋。

萍萍是个不怎么聪明的孩子,但是每次都能取得好成绩,别的父母都很奇怪。原来是萍萍的妈妈常常对萍萍说:“好成绩都是努力得来的,其实别的孩子都没你学得快,只是他们都躲在家里偷偷学呢,你要是和他们一样努力你也是很聪明的孩子。”萍萍深信妈妈的话,做任何事情都十分努力。有时候,课堂上老师讲的东西萍萍不太懂,下课后萍萍就去问老师,让老师再讲一遍;作业错了,就再做一次,直到做对为止。

萍萍的勤奋让妈妈十分欣慰,也获得了老师的喜爱,老师常常给她一些指点,开开小灶。因此,萍萍的学习越来越棒,信心也越来越足,人人都夸她勤奋,没有人说她是个笨孩子。

用兴趣激发孩子的勤奋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需要为基础,是推动孩子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也是孩子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与爱好犹如催化剂,它不断地促进孩子去实践去探索,去对某个问题加以思考。任何有成就的人,都热衷于自己的事业与专业,甚至达到入迷的程度。天才的秘密就在于强烈的兴趣与爱好,从而产生无限的热情,这是勤奋的重要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扶持下,孩子更容易让自己变得勤奋起来。如果孩子能容易地解答数学题,那么,他就比较乐意做题,因为解题的过程以及他在解题中取得的成果能给他带来乐趣。孩子的兴趣越广泛,他对学校课程的学习就会越好,他的眼界就越开阔,对某些学科就越能理解得全面和透彻。

孩子的各种课外、校外的兴趣活动也会促进孩子课内的活动。比如: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就可能对语文感兴趣;喜欢植物,就可能对生物课感兴趣;喜欢机器就可能对物理课感兴趣等等。

孩子能否形成积极的、稳定的兴趣,并为之努力,与父母的影响分不开的。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为孩子创造能够培养兴趣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孩子好动,好玩,是因为意识不到时间的珍贵。对“当日事当日毕”这样的格言,既要传授给孩子,更要身体力行,绝不能用“我现在没时间,明天再说”来搪塞孩子。同时父母也应遵守时间表,干任何事都要准时。给孩子做出榜样,在孩子浪费时间的时候,父母就要让孩子尝尝浪费时间的苦头。如误了吃早饭、误了看电影、误了上学或其他什么有趣的事。孩子从中吸取教训,就会学会珍惜时间,知道时间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的勤奋。

要启发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当孩子发现书上有不懂的问题,问为什么时,父母要耐心回答,还要称赞他能虚心好问。有的孩子学习上怕苦怕难,一遇到难点就问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怎么做。这时不能直接告诉他答案,而要鼓励他自己动脑筋去想,要启发他,自己去解答问题。

孩子是否勤奋关系到他的一生。教孩子懂得勤奋,要从小抓起。父母不能怕孩子做不好,你越怕,孩子就越做不好,父母能放手,孩子反倒能做得更好进步更快。即使孩子做错了也不责怪,要鼓励和教孩子怎么做,才能做好做对。当然,别忘了肯定在此过程中孩子付出的勤奋和努力。

教子故事苏东坡改联立志勤奋学习

苏东坡自幼天资聪颖,在父亲的悉心教育和耐心指导下,他逐渐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很有一股子“打破砂锅纹(问)到底”的劲头。经过几年的奋发努力,他的学业大有长进。小小年纪,就已经读了许多书,渐能出笔成章了。父亲的至亲好友看了,都赞不绝口,称他是个难得的“神童”,预言他必是文坛的奇才。

少年苏东坡在一片赞扬声中,不免有些飘飘然起来。他自以为知识渊博,才智过人,颇有点自傲。一天,他洋洋自得地取过笔墨和纸,挥毫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他把这副对联贴在自家门前,久久端详,不肯离去。

这时,有位白发老翁路过他家门口,好奇地近前观看。这位老翁看过,深感这位苏东坡太自不量力了。

过了两天,这位老翁手持一本书,来苏府面见小东坡,说自己才疏学浅,特来向小苏公子求教。苏东坡满不在乎地接过书本,翻开一看,那上面的字他竟一个都不认识,顿时红了脸。老翁见状,不露声色地向前挪了几步,恭恭敬敬地说道:“请赐教。”一句话激得小东坡脸红一阵、白一阵,心里很不是滋味。无奈,他只得鼓足勇气,如实告诉老翁他并不认识这些字。这个老翁听了哈哈大笑,捋着白胡子又激他道:“苏公子,你不是‘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了吗?怎么会不识此书之字?”言罢,拿过书本,扭头便走。

苏东坡望着老翁的背影,思前想后,甚是惭愧。他终于从老翁的话中悟出了真谛,立即提笔来到门前,在那副对联的上下联前各加了两个字,使对联变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这次,他依然端详了好久,并发誓,要活到老,学到老,永不满足,永不自傲。从此,他手不释卷,朝夕攻读,虚心求教,文学造诣日深,终于成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