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对夫妇结婚四年喜得一子,取名贝贝。视为掌上明珠。贝贝上幼儿园时动不动就踢人、打人、咬人,家里谁也管不了。她居然让奶奶学乌龟并骑在奶奶身上满地爬,她还很高兴。贝贝上幼儿园经常讲条件,要吃一顿"肯德基"或"麦当劳"。于是,只要贝贝一拒绝上幼儿园,家长就必须让他去"肯德基"或"麦当劳"吃上一顿。就这样从幼儿园到小学至现在的中学,只要贝贝开口,家长就满足他。前些时候见到憔悴许多的这对夫妻,对我说:"我们以为只要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将来就会孝顺我们,其实生活中往往适得其反,我们家贝贝就是从小百般呵护,吃、穿、用都满足他,回到家活像个小霸王,冲我们乱发脾气。有一次我问他:’将来我们老了怎么办?‘你知道他怎么回答我?他竟然说:’那还不好办,你没看报纸吗?安乐死呀!‘这句话就像钢刀扎在我的心上,后悔莫及。"
家庭是孩子的心灵根据地。孩子敢于在精神上"虐待"父母,是家长从小过分纵容、娇惯的恶果,养成孩子对家长的依赖和逆反心理。是家庭教育的失误。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尊重和孝顺长辈的品德,树立良好的人生观。
上幼儿园的洁洁接到小伙伴打来的电话,约她出去玩。洁洁拿起话筒后征求爸爸的意见,爸爸说:"你看妈妈身体有病还没好,不能带你去,今天先不去了。"洁洁说:"你不会带我去吗?"爸爸说:"我带你去让身体有病的妈妈一个人在家合适吗?"洁洁不高兴地说:"还是你来说吧。"爸爸接过话筒,跟对方和蔼地解释了一番。接着爸爸严肃地对洁洁说:"你这样不关心你妈妈是不对的,我们家洁洁是个很懂事的好孩子,去向你妈妈道个歉。"洁洁凑到妈妈床边说:"妈,对不起,我错了。"这位父亲做得很好,他既做了一些让步,又坚持了原则,既不让孩子难堪,又维护了家长的尊严。
的确,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不疼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该宽容的时候就应该宽容,该坚持原则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变得通情达理,也就不会出现对家长精神上虐待的现象。
20.儿童心理障碍的成因
(1)缺乏关爱。父母离异后重组家庭或丧失父母等原因,造成儿童得不到双亲的照顾与关爱。
(2)过分要求。不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而让孩子去学这学那,提出的要求不切实际。
(3)实施惩罚。因为孩子做错一点小事,就对他实施身体或心理上的惩罚。
(4)孩子至上。父母将孩子捧为"小皇帝",要啥给啥,有求必应。
(5)态度不一。父母双方对待孩子的态度不一致,或前后态度不一,变化无常,忽冷忽热。
(6)弄虚作假。经常对儿童讲假话,讲空话,不守信诺。
(7)控制感情。强迫儿童站在父亲或母亲一边,或企图控制儿童的情感。
21.玩具里的素质教育
进入21世纪,国内教育界正在围绕着"素质教育"展开讨论和探索。笔者认为,"素质教育"不仅仅限于课堂上的学习,属于娱乐的玩具,其实也含有教育功能。作为父母,也应该懂得玩具教育学。
(1)教育孩子存钱买玩具。目前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很多孩子不了解金钱的价值,也不明白玩具到底有多贵。如果你要为孩子买玩具,可先教育孩子存下部分零用钱,把平时的零花钱、过年的压岁钱作为购买玩具之用,这样孩子就能够学会珍惜玩具。
(2)发起一个玩具清洁日。与孩子约定一个时间,一起为充满灰尘的模型车、塑胶动物好好冲个澡。简单地为孩子准备一个有喷头的瓶子、一块海绵或抹布、刷子或柔性清洁剂,与孩子一起动手清洗,这样可以使失去光泽的玩具重新恢复崭新的容貌。之后你会发现,孩子对这些玩具更有感情,而且会发掘出更多新鲜有趣的玩法。
(3)玩具的整理。许多物品都可以废物再利用,成为存放玩具的容器。例如塑料盒、鞋盒、冰淇淋小圆筒等等,父母可以在容器上贴上文字或图片,使孩子很容易辨别出盒内的玩具。慢慢地,孩子便学会了如何分类、整理,以及培养物归原处的好习惯。把玩具放在低的、开放的架子上,使孩子自己可以自由取放。让孩子拿到他要用的东西,也是培养他日趋独立的方法之一。
(4)交换玩具。仔细观察,有哪些玩具是孩子几乎再不会去碰的玩具,将它们收拾装箱,并且在日历上做个记录,教导孩子借玩具给其他小朋友玩。也可以建议他把玩具送给买不起玩具的小朋友玩,从小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
(5)收藏玩具。如男孩子喜欢的车模玩具、变形玩具,女孩子喜欢的芭比娃娃玩具、工艺玩具,可以分门别类地进行收藏。培养孩子喜爱收藏物品的好习惯。
(6)自己动手做玩具。如绳编动物玩具、脸谱玩具、土陶玩具等等,培养孩子"动手做"玩具有利于儿童的素质教育。据称,美国的手工艺套件皆配有完整的文字和图案说明,给孩子授的是"渔猎"技能而不是"吃鱼"的能力。一件称心如意的手工艺品,"千辛万苦始出来"。其制作过程对于引发孩子们对形状、设计、色彩等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7)关心孩子的玩具。如果孩子心爱的玩具坏了,手巧的妈妈和爸爸可以和孩子一起设法修理。这样就可使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多么关心他,也会让他学会珍惜玩具。
(8)和孩子一起玩玩具。智力型、科技型玩具所具备的挑战性,使它们大都成了大人和小孩共享的玩具。这时开一台父子对抗赛最适合了,同孩子一起玩玩具不但能增强父子之间的感情,缩小代沟,而且能够培养儿童从小就敢于面对各种挑战、竞争的能力和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
22.家有变故莫"冷"孩子
初二女生周萍本来是个聪明活泼的女孩儿,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是前几名,可是近一年来,她像换了一个人,变得沉默寡言,不爱唱也不爱跳了,学习成绩也从第三名掉到了第四十五名。课间,同学们都出去玩,她却一人坐在椅子上发呆。
周萍的异常引起了班主任张老师的重视,一次次促膝谈心,老师才明白,周萍稚嫩的心头竟负载着那么多沉重的东西。
周萍父亲下岗后经营小商品生意,后来生活富裕了,周萍发现父母开始经常吵架。有一天深夜,父母卧室里传出争吵声,尽管声音压得很低,但还是可以断断续续听到母亲的抽泣和"你在外面的那个女人……""离婚……"等一些话。周萍隐约感到父母的婚姻出现了问题。
那是暑假的一个下午。父亲突然说要去批发市场进货,他反常的举动引起了周萍的疑心,于是骑上自行车偷偷尾随在了父亲后面。在公园深处树丛中一个座椅上,一个难以接受的场面让周萍惊呆了:父亲和一个年轻的女人亲热地接吻,拥抱……父亲魁梧的身影在女儿的心中一直是一座高耸的山峰,她怎么也没想到……周萍脑子里变得一片空白,一种被欺骗、被遗弃的感觉一下冲上心头,屈辱、愤怒、难堪使她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周萍不知道自己怎么回的家,她一句话也不说,眼前总是晃动着那个她不愿看到的场面。
难道电视剧中描写的婚变情节真的要在自己家中再现吗?一次次"侦察"父亲的行踪之后,周萍知道父亲一直和那个在生意场上认识的年轻女老板保持着暧昧关系。
平时自己最崇拜、最敬重的父亲竟然背叛欺骗了妈妈,残酷的现实给纯真的女儿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突如其来的心理冲击使她精神恍惚,头总是昏昏沉沉的,人坐在课堂上,却不知老师在讲什么。"父母离婚""单亲家庭"……这些可怕的字眼不时在周萍脑子里闪现。
周萍发现妈妈时常躲在背地里暗自流泪,感到妈妈太可怜了,她想用女儿的温情抚平妈妈心头的创伤。有一天,她把妈妈拉到面前,准备将自己亲眼见到的父亲和那个女人的事一一讲出来,她要亲自去当面劝阻父亲迷途知返,去找那个"第三者",警告她不要干不道德的事。
周萍想,这样做不仅可以为妈妈分担痛苦,经过努力也许事情可能还会有转机。自己年纪虽小,但作为女儿可以起到别人替代不了的作用,妈妈一定会高兴的。
可是,她一提这件事,还没说上几句,妈妈便制止了她,摇摇头说:"这都是大人们的事,小孩子不要管,你好好上学就行了!"妈妈的冷漠令周萍十分意外。
本来想和妈妈共同面对现实,挽救父母的婚姻和家庭的完整,妈妈却用拒绝筑起了一道墙,把她阻隔在父母的情感世界之外。尽管妈妈一再说,不愿让这些"烦心事"分散她的精力,影响她的学习,但周萍还是感到十分委屈和无奈。
父母的"离婚战"愈演愈烈;周萍心烦意乱,在学校神不守舍,家里空气窒息得令她越来越想远离烦恼。
终于,周萍找到了一个可以超脱的去处——-网吧。
在那个虚拟又是"真实"的、遥不可见又伸手可及的网络世界里,她随心所欲地同一个个熟悉却又不曾谋面的网友嬉笑谩骂,尽情地沉浸在变幻刺激的电子游戏中,消磨时光,放任自己……周萍对张老师说:"我心里特别烦,不愿在人多的地方,总想一个人安静地待会儿。我最怕回到家看见爸爸妈妈吵架,一听到他们吵,我的心一揪一揪地难受,有时候实在忍受不了,就划着火柴放在肉上,因为我没有别的办法……"
说着,周萍撩起袖子,小臂内侧细嫩的皮肤上有好几处颜色深浅不一的烫伤瘢痕。
张老师十分震惊又十分心痛,从这极端的举动看得出,父母婚变引起的焦虑、抑郁和绝望的情绪给孩子造成了多么大的痛苦。
张老师很理解周萍母亲的心情,她爱孩子,不愿让大人的烦心事使孩子受到伤害和干扰。然而,妈妈这样做真能使女儿一点不受影响吗?老师有不同的看法。
周萍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已经产生了"独立感"和"成人感",这是初中学生突出的心理特点。他们为人处事越来越趋于把自己当作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和家庭成员,并且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愿望,这一点如果得不到肯定和认同,很容易给他们造成心理伤害,产生孤独、自卑等"闭锁性"的心理障碍。
妈妈为了不影响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采取"封闭"、"隔离"的做法,其结果适得其反。不仅在家庭出现变故时,没能避免对孩子造成冲击,而且,孩子失去与父母沟通的渠道和倾诉的对象,更加重了内心的烦恼和郁闷,以致促使她躲进网吧、采用自虐的手段来宣泄心理压力。
周萍说,父亲平时非常疼爱她。张老师想,女儿如果和爸爸有一个畅通的交流通道,血浓于水的亲情也许会使他幡然悔悟,重新回到妻女身边来。即使做不到,让孩子直面现实,对她的成长也是有益的。因为,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每个孩子都会遇到许多不如意,他们只有在穿越荆棘和崎岖道路跋涉的磨砺中,才会不断地成熟起来。
时下社会上,情感的多元化导致了婚姻的不稳定性,一些家庭的结构非常脆弱。含苞的花朵怎样才能不被暴风雨摧残,孩子如何才能得到平等对待和尊重。这些问题很值得深思。
张老师准备去家访,帮助周萍从阴影中走出来。同时,她要呼吁人们无论是在婚姻的美满时,还是家庭出现阴霾时,都要善待孩子,尊重孩子,切勿冷漠孩子。
23.选择婚变勿忘子女
婚变无须说出更多的理由,仅性格不合就可以选择分手。如果这个家庭有孩子,那父母离婚意味着一个完整的家庭不复存在,这样一种变化会不会导致孩子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回答是肯定的。
这些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甚至成为一个新的社会不安定因素。有关心理学家分析,这些儿童常出现以下一些心理障碍。
(1)心理自卑而敏感。按照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离婚总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很多父母离异的子女总是感到没脸见人,甚至怀疑周围的同学在议论自己。这种感觉男孩尤为突出,他们不能理解和接受父母的行为。家庭变故使孩子受到伤害。
(2)心境忧郁,性格孤僻。父母离异的孩子,多数沉默寡言,情绪低沉,害怕与人交往,担心在与人交往中,别人会问起自己父母的情况。当他们看到别人家庭和睦时,心情更加压抑,感情更加脆弱,回避是为了避免心中的伤疤被触动。
(3)自由散漫,进取心差。这种习性,正常家庭的孩子身上虽然也时有表现,但是在家庭破裂的孩子身上往往表现得更加明显。由于缺乏家庭的温暖,缺乏双亲的言传身教,他们往往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组织纪律性较差;学习成绩下降,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常常一人独自行事。
(4)自甘堕落,放荡不羁。父母离异的孩子常常有一种怨恨和抵触情绪,个别孩子甚至心理扭曲,一旦遭到家长批评或不满家长的所作所为,就会赌气出走,到社会上去"闯荡"、鬼混,往往步入歧途,并且越陷越深,不能自拔,甚至跌入犯罪的泥潭。据调查,离婚家庭子女犯罪的比例明显地高于正常家庭的孩子。
(5)复仇发泄,危害他人。有些父母离异的孩子对父母的行为常常耿耿于怀,甚至萌生报复心理,这种报复既可表现为破罐子破摔,以辱父母的颜面,或将不满直接指向亲生父母或继父母,以及继父母带来的孩子,其手段有时也是极其残忍的。他们要夺回那份本属于自己的爱,即使不能获得,也不让别人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