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养生贵在养心:常给情绪排排毒
48551000000021

第21章 心理疗法排毒情(1)

心理疗法是康复疗法之一,它运用心理学方法排除情绪毒素,减轻或消除身体病症。情绪是产生心理疾病的根源,所以心理疗法重在调节情绪。此外,随着现代医学与心理学的结合,对于一些顽固性疾病,心理治疗也越来越显示出了其独特的疗效。

抑郁症的心理疗法

抑郁症是一组综合症状,它包括多种症状和体征,涉及躯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前者包括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疲劳感,精神运动性迟缓或激越,性欲减退等;心理症状包括丧失自尊或有自罪感,注意力不能集中或犹豫不决,有自杀意念或想法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6.1%~9.5%,约13%~20%的人一生曾有过一次抑郁体验。患病者中有大部分处在工作年龄,所以抑郁症对个人、社会都有重大影响。此外,它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这主要指患者就医的费用以及患病导致的工作效率的下降。

抑郁症的研究历史并不很是长,但发展很快。近年来,关于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生物学基础、心理学、社会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中,心理学研究是历史最长,成果较多的一个领域,心理疗法也一直是抑郁症治疗手段中最重要的部分。

1.轻微抑郁的自救法

倘若症状轻微,可以尝试自救。美国心理学家托尔认为,不同的人进入不同的抑郁状态,只要遵照以下这些规则,抑郁的症状便会很快消失。

遵守生活秩序,从稳定规律的生活中领会生活情趣。按时就餐,均衡饮食,避免吸烟、饮酒及滥用药物,有规律地安排户外运动,与人约会准时到达,保证8小时睡眠。

留意自己的外在形象,保持居室整齐的环境。

即使心事重重,沉重低落,也试图积极地工作。

不必强压怒气,对人对事宽容大度。

主动吸收新知识,尽可能去接受和适应新的环境。

建立挑战意识,学会主动解决矛盾,并相信自己会成功。

虽遇小事,即使你心情烦闷,仍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让自己合乎生活情理。

对待他人的态度因人而异,积极地调动自己的热情。

拓宽自己的情趣范围,可以通过运动、冥想、瑜珈、按摩松弛身心。

不要将自己的生活与他人作比较,尤其是各方面都强于你的人。

记录美好的事情,锁定温馨时刻、快乐时刻。

不必掩饰自己的失败。

尝试以前没有做过的事,开辟新的生活空间。

与精力旺盛又充满希望的人交往。

2.放松治疗——抑郁症的心理治疗

放松疗法又称“松弛疗法”,它通过身体的逐级放松,而达到情绪的逐级舒缓。经常的放松,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当紧张或者应激的时候,就可以随意地放松全身肌肉,随时地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随时地改善身体紊乱的机能,持久地保持轻松的心情。我国的气功、印度的瑜珈、日本的坐禅、德国的自生训练、美国的渐进松弛训练、超然沉思等,都吸纳了放松疗法的精髓,以达到静心之超然境界。如果患抑郁症的人每天能挤出半小时来放松,几个月以后低落的情绪就会大幅度扭转。

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呼吸:舒服地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将注意力集中在吸气和呼气上,慢慢将空气吸进肺里(尽可能地使吸进肺里的空气最多),让空气在肺里停留几秒钟,然后缓缓呼出。注意节奏,即有节奏地吸入呼出,一边呼吸一边在心里数数,例如,吸气(一、二、三、四),停留(一、二),呼气(一、二、三、四)。也可以同一节奏默念“吸-呼,吸-呼,吸-呼”。

其次是肌肉松弛练习:要配合呼吸进行,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吸气的时候,慢慢紧张该部分,只要觉得已经用了约八成力气就可以了,随着呼气慢慢地释放该紧张部分,逐渐放松,不要突然松开。以最自然轻松的姿势坐下,上半身的重量都置于臀部,两脚的重量平均置于脚掌上,两手自然地放于大腿内侧,然后轻闭双眼。将双手抬到水平位置,用力向前伸直,用力握紧拳随后再放松,把两手慢慢放回大腿内侧,然后感受肌肉放松的情形。额头上扬拉紧额头的肌肉,渐次用力再放松。将眉头往中间拉紧,鼻子和嘴都噘起来,逐次用力后再放松。用力咬紧牙关牙齿,逐渐放松。用力张开嘴巴,再把舌头用力抵住下面的门牙约10秒,逐步用力后放松。接下来把身体坐正。低头将下巴抵住前胸,两手向后用力,使胸膛挺出来,接着用力向后放松,做两个深深的呼吸。最后一个动作是将两脚抬到水平位置,脚尖向下压,拉紧腿部的肌肉,再逐渐放松。接着是整个身体放松的状态持续5~10分钟。

强迫症的心理治疗

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种常见精神疾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强迫现象只是轻微的,或暂时性的,当事人不觉痛苦,也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不需要治疗。比如反复检查门锁,许多人都有这种毛病,但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妨碍,就不用管它。如果强迫症状每天出现的次数较多,且干扰了正常生活,对工作和学习有很大影响,那就需要治疗了。强迫症患者通常不愿意透露或者承认自己的病情,但可以通过3个常见的问题进行诊断。

问题一:“你是否反复出现一些感到焦虑但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摆脱的想法?”

问题二:“你是否把东西都弄得非常干净或者频繁洗手?”

问题三:“你是否过度地检查东西?”

如果三个问题中,有一个问题是肯定的答案,回答者就存在强迫症可能,就应该尽快向心理医生进行咨询。强迫症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一,人格特质。具有胆小怕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严肃古板、办事井井有条、力求一丝不苟、注重细节、酷爱清洁等人格的人易患强迫症。其二,遗传因素。如果父母曾有强迫症的话,子女患强迫症的几率也增大。其三,家庭教育方式。如果父母对子女过分保护,即溺爱,或者过分严厉,冷漠,或者常常批评否定子女,都会使子女易患上强迫症。

强迫症患者可以尝试使用以下心理疗法进行初步缓解。

1.任其自然法

任何事情听其自然,做完就不再想它,不再评价它,如好像有东西忘了带就别带它好了,担心门没锁好就没锁好算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强迫症状会慢慢消除。

2.宣泄疗法

让患者说出自己的紧张情绪,如自己过去曾在某个情景或某个时候受到的心理创伤、不幸遭遇和长期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等,把内心的痛苦情绪尽情地发泄出来。说出自己的恐惧,也就降低了恐惧;说出自己的紧张,也就缓解了紧张。

3.转移注意力

当出现强迫症状时,要想办法转移注意力,尽快脱离现实症状,摆脱痛苦。例如,一到出门时就检查门锁,可以把时间安排得紧一点,如果平时上班需在路上花30分钟,那么就留20分钟赶路,因为时间紧,怕迟到,出门前先用心看看门锁,出门后注意力都在赶时间上,也就来不及再反复检查门锁了。

4.不做完美主义者

强迫症患者常常有完美主义性格,但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完人,我们可以尽力把该做好的事做好,但每个人都应承认和接受自己有犯错误的可能。因此,建议患者对工作、学习、生活应采取乐观态度,对人对事不必过分认真,对自己也不必过分苛刻,提高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

5.多参加文体活动

从事各种有趣的文体活动,可以解除生活或工作中的单调、乏味,减少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坚持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让生活充实起来,就会减轻症状的干扰,恐惧和焦虑也会逐渐减轻。

强迫症并不等同于精神病,病人由于觉得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不正常,往往误认为自己患了精神病,于是在人前竭力掩饰自己的病态,甚至回避就医。但是,掩饰和回避只会拖延问题的解决,增加治疗和自救的困难。因此,采用心理治疗遇到的首要障碍,在于强迫症病人对治疗的消极态度。这种消极态度是十分有害的,必须加以改变。只要让患者认识到自救康复的可能性是确实的,然后再逐步帮助其树立信心,鼓励他们下决心自救,消极等待的态度就将发生改变。当然,有了正确的态度,还需要强迫症病人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采取正确的自救方法并坚持行为操练,强迫症病人原先的“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心境,才能变成充满希望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疑病症的心理治疗

疑病症又称“疑病性神经症”。其表现为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过分关注,常为自己身体极微小的变化而感到极大的不安,甚至深信自己患了某种疾病。疑病症患者常常诉说躯体的一些特殊不适感觉,认为这些不适是由于患了某种严重的疾病,或是异物、虫子进入体内的结果并为此而忧心忡忡,四处求医,但经检查却往往不能证实有他所认为的那种疾病。患者似乎有一种特殊的能力,一般人不容易觉察的身体内部活动,他却能觉察,如心脏的跳动、肠胃的蠕动。具有这种能力是因为他过分关注自己身体的反应,异常敏感的结果。患者对身体上的各种不舒服很敏感,而这种不舒服又往往成为他所认定的新“病变”的先兆。这样不断反复循环,便感觉到身体的“疾病”越来越严重了。

从个性心理特征上分析,疑病症患者大多有偏执性格或称多疑与执拗性格,主要表现为多疑又多心,过分敏感,固执己见、自负、好妒忌、自我评价高、内向、依赖性高、意志薄弱、自控力差、易受暗示等特点。对疑病症的治疗多采用支持性心理疗法。任何一种心理治疗都能给予病人某种程度的精神支持。如果治疗者提供的支持构成心理治疗的主要内容,那么这种治疗方法就称为支持性心理疗法。治疗者提供支持的主要内容包括:向患者提供必要的知识、鼓励和提高患者与疾病斗争的自信心,给患者以指导,提供如何对待疾病、处理好各种关系和改善社会生活环境的方法。

运用支持性谈话疗法治疗疑病症时,要对病人认为的“病情”进行解释,说明其所讲的相应部位无器质性病变,鼓励病人与自己的心理疾病做斗争,提高战胜“心病”的信心。当需要病人采取行动配合治疗而病人又犹豫不决时,就要敦促鼓励其采取行动,比如给予病人适当的指导,告诉他如何对付疾病、安排休息与生活,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调整好社会因素各方面的关系,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等等。

心病还须心药医,疑病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因此需要进行心理治疗。

1.心态调整

心态调整是国内外心理专家们公认的最有效的疑病症自我治疗方法。心理专家表示,疑病症患者普遍存在爱钻牛角尖,精神紧张,性格内向,固执好辩,胆小怕事,并且对自身特别专注,容易接受暗示的性格特点。疑病症患者要了解自己的性格对疾病产生的影响,要注意改善自己的性格。要知道人的身体经常会有一些不舒服,这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的机制,所以,并不是有不舒服就是病了,因此不必对自己身体上的不舒服耿耿于怀。

2.适当运动

患者如果适当运动,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疑病症状。家属应注意督促患者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一些娱乐治疗,或参加体育锻炼,转移其注意力,使之逐步摆脱疑病观念,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所以,应鼓励患者带着自己的不舒服,干自己该干的事情,从而获得有用感和有价值感,改善自己的不良心境。

3.角色转换

许多疑病症患者容易沉浸在患者的角色之中无法自拔。因此需要家属向患者说明其疾病性质是功能性的,而不是器质性的疾病。要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疾病并不会因为我们的警惕性高而有所减轻,也不会因为我们的警惕性低而加重,但往往过度的警惕和紧张,反而造成心理上的不适和精神上的沉重负担,降低生活质量。

4.转移注意力

将注意力从自己的病情上转移出来,不过分地把自己的身体状况放在心上。如建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发展几种爱好,广泛结交朋友,加强对未来生活的参与,使自己忙起来。这样就没有精力过分地关注自己,没有时间忧心忡忡、思虑重重,而使病情置于脑后,不但有利于消除患者躯体不适,还使其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中,具有充实感和成就感。

5.远离疾病类资料

不要看有关医学卫生的书刊和其他宣教资料,这是疑病症心理治疗的重要原则。改变四处投医问病的习惯,除非确实有某种疾病,才接受必要的医学诊治。同时要杜绝经常自我注意、自我检查、自我暗示的不良生活习惯。

恐惧症的心理疗法

恐惧症是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伴有回避行为。病人知道这种害怕是过分、不应该、不合理的,但这种认识仍不能防止恐惧发作。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如动物、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患者明知其反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青年期与老年期发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见。

恐惧症是对某种物体或某种环境表现出的一种无理性的、不适当的恐惧症状。一旦面对这种物体或环境时,恐惧症患者就会产生一种极端的恐怖感,以致会千方百计地躲避这种环境,因为他害怕自己无法逃脱。恐惧症的病因不是单一性的,一般认为有生物学上的因素,即遗传性的性格脆弱,天生紧张而显神经质,这类人最易产生恐惧感。另一因素是无能力解决自身承受的精神压力,这种无法承受或解决精神压力的人也容易产生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