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生命,关注健康——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尤为重要
过去几年间,我国居民的疾病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一些急慢性传染病明显下降,如流感、痢疾、肝炎等,相反一些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却急剧上升。
2002年北京市生命统计结果表明,近10年来北京市人均寿命增长1岁,平均期望寿命已经超过75岁,死亡率在全国最低。但是,脑血管病变成为北京人的第一杀手,全市因糖尿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经是10年前的2.4倍。研究发现,一些北京郊区的糖尿病患病率甚至超过了市区。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年龄提前,青年人甚至少年人患了中老年疾病,并不罕见。年轻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最小的为16岁,高分布人群在20~30岁,其中男性比女性高4.9倍;年轻人冠心病发病率占总发病率的4.3%。专家指出,由于高胆固醇血症和体重超重人群的增加,加之吸烟人群庞大,使得近10年来,我国居民冠心病的发病率男性增加了42.2%,女性增加了12.5%。国外资料表明,中年人体重超重是早死的危险因素。
国家卫生部统计中心报告,1995年,我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病死率及构成中排名前十位的分别是:①恶性肿瘤;②脑血管病;③心脏病;④呼吸系统病;⑤损伤和中毒;⑥消化疾病;⑦内分泌、营养和代谢及免疫疾病;⑧泌尿生殖疾病;⑨新生儿疾病;⑩其他疾病。到了2006年,前十名排名则为:①恶性肿瘤;②心脏病;③脑血管病;④呼吸系统病;⑤损伤和中毒;⑥内分泌、营养和代谢及免疫疾病;⑦消化疾病;⑧其他疾病;⑨泌尿生殖疾病;⑩诊断不明。从疾病排序可以看出,心脏病和内分泌、营养和代谢及免疫疾病的排位提前了;新生儿疾病退出了前十位死因;2006年前十位死因中增加了诊断不明。
这说明在我国,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病变仍然是危害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营养代谢性疾病发病率增高,引起的死亡率增加。我们对于一些致死性疾病还缺乏认识,需要进一步地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营养代谢性疾病都与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
除了这些常见疾病外,还有一个绝对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身心健康,我国每年因自杀死亡者为数不少。另外,人群中约有三分之一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在所谓“白领”人群中更为突出,公司“白领”、知识分子、企业老总、大中学生都是”亚健康”的高发人群。有调查显示,27%的知识分子处于”亚健康”。“亚建康”大多表现为情绪紧张、心烦意乱、胸闷憋气、夜寐不安、食欲缺乏、面色无华、常感疲劳,而又查不出什么疾病。
以上种种现象,反映了现代社会疾病谱的变化,也体现出我们健康保健工作的重点。众所周知,目前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药物品种越来越多,药品的价格越来越高;治疗冠心病、脑卒中的手段越来越多,医疗费用急剧上升。但尽管如此,有文献报道,介入技术的开展和腔内支架的应用并没有明显地降低心脑血管病变患者的病死率。高血压、糖尿病这类疾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达标率仍然很低。这些非传染性慢性疾病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药物问题,更重要的是需要科学的知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使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发展为糖尿病患者降低一半左右。
健康同样需要投资,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每年或半年做一次全面体检,就是一种理性的“投资”。了解自己,及时发现身体的异常改变,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克服和避免现代快节奏生活带来的“不健康状态”,使自己身体、精神和社会活动等方面都处于真正的健康状态。
在医院党委、院首长的支持下,我院的医护人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积极撰写医学科普文章,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普及医学科普知识,促进健康新观念的普及,体现出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患者、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套丛书内容广泛丰富,语言通俗易懂,选题是大众关注的常见疾病防治知识。我们相信,无论是患者还是患者亲友,或是健康人,阅读这套丛书,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同时,我们也真诚地希望广大的读者提出宝贵意见,无论是针对这套丛书,还是针对我们的医疗保健工作,我们都会认真倾听和努力更正。
为此,我们真诚感谢阅读这套书的所有的读者,感谢在我们医院就诊的所有的患者,同样,我们还十分感谢这套书的编者,尤其是人民军医出版社编辑秦素利博士,感谢她的辛勤劳动和她提出许多修改意见和建议,使得这套书更贴近实际,更具有可读性。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
院长:邹德威
政委:白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