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禁止吸烟:吸烟可延缓机体的康复。肌肉健康有赖于氧的吸收。咨询医生怎样戒烟。医生可能会提供一些戒烟药物。
(5)设计自己的锻炼计划:包括采用下肢牵拉、下肢收起、胸肩牵拉、小腿牵拉、收臀、足跟抬高等锻炼方法。
10.如何选择合适的腰围或腰背支具?
腰围作为一种腰背支具,主要的医疗作用是制动,就是限制腰椎的屈曲等活动;其次是保护作用,佩戴腰围后,减少了腰区活动,由此对腰椎起到保护作用并加强了腰椎的稳定性。
购买和制作腰围或腰背支具一般应以穿戴后是否舒适、能否起保护作用为基本原则。患者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腰围的规格:要与自己腰的长度、周径相适应,其上缘须达肋下缘,下缘至臀裂区以下。上部须使腰区保持平坦,下部须与臀区曲线相符合,并且中间最好用钢片支条或弹簧板垂直加固。佩戴腰围后要避免腰椎过度前凸,而腰围过窄有可能使腰椎前凸增大。此外,为避免佩戴时过紧,可以选择弹性好的弹力腰围。
(2)腰围穿戴的时机:要根据病情适当掌握,在腰区症状较重时,如穿戴无不适感觉,应经常戴用,不要随时取下,并可配合牵引、理疗、按摩等治疗进行。病情较轻的时候,可在外出时,尤其是需要较长时间一个姿势坐着的时候戴上(如乘车外出时),在睡觉或休息时可解除腰围。腰区症状消失后,不应再穿戴腰围了。
(3)穿戴腰围后仍应注意腰区活动:由于腰围仅限制了腰区屈曲等方面的活动,并没有减少重力,因此,应避免腰区过度的活动。一般以完成日常生活和简单的工作活动为度。
(4)在使用腰围或腰背支具期间,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腰背肌和腹肌的锻炼,以防止和减轻有关肌肉的废用性萎缩,适应在无腰围或腰背支具保护下的活动。
(5)佩戴腰围时间:原则上佩戴腰围时间以3~6周为宜,最长不超过3个月。并且在睡眠、休息及不痛或轻度疼痛时,要适当摘下腰围一段时间,为以后完全撤除腰围积极创造条件。
11.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的内容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1)手术当天:应维持患肢的特殊体位。仰卧位双膝间垫枕、双膝及足尖向上,以防髋内收、内旋。当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应尽早采用半坐位。嘱患者开始进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和胫前肌组肌肉主动收缩,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预防肺部感染。
(2)术后第一天:早上拔除血浆引流管和导尿管,用助行器指导患者下床行走。下午再次指导患者下床,教会患者正确下床、上床、迈步。加强双下肢肌力锻炼。同时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患者投入的热情越高,恢复越快。
①踝关节背屈。主动、最大限度地进行屈伸踝关节及抗阻锻炼。每个动作保持5秒钟,重复20次/组,每日2~3组。
②股四头肌锻炼。做股四头肌静力性收缩,每次保持5秒钟,20次/组,2~3组/日;同时患者可于床上做直腿抬高运动,不要求抬起的高度,但要有5秒钟左右的滞空时间;缓慢屈膝屈髋将患肢足跟向臀区滑动,足尖保持向上,防止髋内收、内旋。
③抗阻肌力锻炼。可进行抗阻内收肌和抗阻外展等长肌力锻炼,每个动作保持5秒钟,重复20次/组,2~3组/日。
(3)术后第2~3天:患者应多活动,同时加强踝关节的背屈,跖屈和股四头肌锻炼。
(4)术后第4~14天:患者停止输液,重点放在肌力锻炼和增加关节活动,出院时髋关节屈曲达70°~90°,外展15°,外旋10°。教会患者用双拐行走,安排出院后的康复锻炼计划。在此期间,还应进行仰卧位直腿抬高和屈膝屈髋锻炼,并加强体位转移训练及关节活动度锻炼。
(5)术后第2~3周:除以上锻炼外,加强屈髋、外展、外旋运动,锻炼方法一定要正确,防止关节脱位。训练患者用单拐行走。
(6)术后第4周~3个月:应进行日常生活功能锻炼,教会患者如何入厕、穿脱鞋袜、坐车、上下楼梯,没有做大转子切骨的患者应在6周左右弃拐行走。同时应嘱患者定期复查,为患者恢复工作做好准备。
12.髋关节置换术后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是什么?
在医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康复出院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仍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坐位:术后第1个月内坐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导致髋关节水肿,亦可用冷敷及抬高患肢来改善,保持膝关节低于或等于髋区,不宜坐过低的椅子、沙发,不要交叉腿和踝,前弯身不要超过90°,坐时身体向后靠腿向前伸。
(2)入厕:用加高的自制坐便器入厕,或在辅助下身体后倾患腿前伸入厕,注意保持膝关节高于髋区。
(3)取物:术后2周内不要弯腰捡地上的东西,不要突然转身或伸手去取身后的物品,吃饭时宜把饭碗放在面前。
(4)乘车:臀区位置向前坐,身体向后靠,腿尽量前伸。
(5)淋浴:伤口愈合后,辅助设施可靠可进行淋浴,因站着淋浴有一定的危险,故可坐一个高凳子,喷头为可移动的手持喷头,并准备一个带长柄的沐浴海绵以便能触到下肢和足。
(6)穿脱鞋袜:请别人帮忙或使用鞋拔子,选择不系带的松紧鞋、宽松裤,行后外侧切口术者可内侧提鞋,行前内侧切口术者可外侧提鞋。
(7)完全康复后可进行的体育活动:散步、园艺、骑车、保龄球、乒乓球、游泳、跳舞,并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进行对新髋关节产生过度压力造成磨损的活动,如跳跃、快跑、滑雪、滑水、网球等。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新关节的活动范围有限,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关节移位,包括在坐、站、躺时避免交叉腿和膝。坐位时保持双足分开15厘米,坐位时保持双膝在髋以下水平,避免坐太矮的椅子,可以用枕头垫着坐,以保持双膝在髋水平以下。从坐位起立时,向椅子的边缘滑动,然后用助步架或拐杖支撑站起,避免弯腰动作。卧位时,在双腿之间放一个枕垫,使关节保持在适当的位置;用一种特制的外展支架或夹板将髋关节固定在适当的位置。加高厕位,使如厕时膝盖保持在髋以下。
患者在术后的康复中,应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个原则。除了进行患肢的锻炼,同时注重健肢、上肢的主动活动,呼吸锻炼以及心理咨询,使患者消除忧虑,增强生活信心。通过康复可以促进患者恢复体力,增加肌力,增大关节活动度,降低术后并发症,使患者的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获得最大限度的恢复。
13.什么是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常规康复程序?
(1)膝关节置换术后1~2天
①消肿止痛,电疗,冰疗;
②踝部、脚趾的主动活动;
③股四头肌,腘绳肌,臀肌的等长收缩锻炼;④CPM机,术后第2天0°~45°开始,每天增加ROM10°。
(2)膝关节置换术后2~6天
①膝关节主动活动;
②直腿抬高;
③床上活动练习(翻身,坐起,移动,坐到床边);
④桥式运动,3遍/日,10次/遍;
⑤CPM机,每天增加10°;
⑥术后第4天开始站立练习,逐渐过渡四脚拐,4~6天部分负重;
⑦ADL锻炼,穿裤,鞋,袜,乘车。
(3)膝关节置换术后7天
①部分负重行走锻炼(四脚拐,肘拐,手杖);
②股四头肌,腘绳肌渐进性肌力锻炼。
(4)膝关节置换术后2周后
①楼梯、坡度行走(先锻炼用三向阶梯,后日常行走楼梯);
②膝、髋、踝协同锻炼;
③腘绳肌牵伸,防止屈曲挛缩;
④股四头肌被动牵伸,增加膝的弯曲度。
14.中老年退行性骨关节炎的自我锻炼要点有哪些?
据报道有40%以上的骨关节炎患者,常常因为一些错误的锻炼方法和日常保健上的不注意而使病情加重。例如有些患者喜欢用反复蹲起、爬山、爬楼梯等运动来锻炼关节,这样会使关节磨损加重。因此要提倡科学锻炼,科学锻炼可以促进骨骼与肌肉的强壮和柔韧性,扩大活动范围,减轻体重。
骨关节炎患者的运动原则是动作要慢,在运动中要将关节伸展到最大但不痛为度。患者应向医生请教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常见的锻炼包括:
(1)力量锻炼:可以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如静力锻炼是增强肌力的简便有效运动。弹力带是一种可以增加阻力的锻炼器具,花费也不多。若运动中出现痛感,或运动后痛感持续15分钟以上,可适当减少锻炼次数。
(2)有氧锻炼:可以使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不致过度劳累的活动,如散步、游泳等。
(3)柔韧性锻炼:这些活动可以保持关节最大活动度和柔韧性,如太极拳等。
(4)灵活性锻炼:这些锻炼方法当中有很多可以帮助患者维持日常生活的技能。
(5)颈、背区力量锻炼:不要忘记让脊柱强壮、有柔韧性。
如果锻炼时出现关节肿痛,请找医生来进行指导,并且检查是否应服用消炎镇痛类药物,使锻炼继续进行。
在日常生活中,骨关节炎患者应注意膝关节的保护,穿鞋要舒适,少爬楼梯,避免蹲下或跪下取物,避免坐低的凳子和睡低的床,以减少关节的摩擦和负重。同时,肥胖对骨关节炎的不良影响已经被证明,因此,患者要保持适当的体重。
15.踝关节扭伤后如何进行家庭康复?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踝关节扭伤的情况。据美国统计,17岁以上人群的足和踝损伤中,踝关节损伤占60%。踝关节扭伤常见于运动员、肥胖者和怀孕妇女。
踝关节扭伤是由于组成踝关节的肌肉、肌腱和韧带受到猛烈地撕扯而引起的。局部软组织(肌肉、肌腱及韧带)因暴力损伤而出现小血管被撕裂,组织出血、渗血、水肿,引起剧烈的疼痛。有些踝扭伤患者,软组织只有部分撕裂,而有些患者则软组织撕裂非常严重。痛感是软组织损伤严重性的判断指标。
很多人受伤后习惯用热水或热毛巾烫洗患处,或者以酒精或“红花油”
等搓揉患处,有的人甚至盲目坚持行走锻炼或带病工作,误认为这样做可以帮助消肿止痛,促进患病肢体功能的恢复。其实,这些做法都是不对的。那么,踝关节扭伤后应当怎样处理呢?
(1)急性踝关节扭伤家庭护理方法
①患肢制动。卧床休息1~2天,避免站立或行走,保持患肢抬至高于心脏的水平。抬高患肢可加快血液、淋巴液回流,不至于使血液淤积于血管损伤处。
②局部冷敷,越早越好。因为冷敷能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起到止血、消肿、镇痛的作用。在受伤后的前24小时,用冰袋冷敷扭伤处,每1~2小时1次,每次10~20分钟,直到水肿消退。也可用冰块装入塑料袋内进行外敷,每次20~30分钟,没有冰块时,可用冷水浸过的毛巾敷在伤处,每3分钟左右更换1次。夏季也可用自来水冲洗,冲洗时间一般在4~5分钟左右,不宜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