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头手对抗。两只手交叉着放在枕后区,然后保持双眼平视前方,颈椎呈自然正常的位置,手向前用力,头向后用力。这样用力、放松,一方面提高颈后肌肉的力量,一方面能促进颈后的血液循环,对颈椎是非常好的保健动作,可以缓解肌肉的疲劳。特别是肌肉在做运动的时候,局部的血液循环量加大,局部的营养就会得到改善。这样可以远离一些肌肉的损伤,保证疲劳以后产生的酸性物质通过加大循环以后都会消除。特别是伏案工作的人,可每天做2分钟。
第四节:旱地划船。首先双脚叉开,两手前伸,挺胸塌腰向前。这时假设两手握住船桨,两手向后划。这个动作看似简单,但真正的技术要领是在两手划动的时候,后背肌肉要使劲,向前伸时候放松,向后划时候用力,这节操可每天做1分钟,能有效解除后背疼痛。
第五节:大飞雁。首先向前迈出半步,重心开始移到前边的腿上,两手侧平举。这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复杂的动作就是两个手向后飞起来,抬头看房顶,这个时候整个的脊柱都参与运动了。这个动作左边做30秒钟,右边也做30秒钟,交替做,对后背有疾病的人,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除了这五节操,建议中老年及患者可以做这样一个动作,即将左手轻轻地搭在座位上,起一个保护作用。抬右侧上肢,右侧下肢,昂头,上肢和下肢都往后使劲,这样用力、放松,反复做,比较安全简单,也同样有很好的作用。
此外,做操时还有不少需要注意的细节。老年人最好别做诸如划圈等环绕动作,以免做了会出现头晕等不适症状。在做这些动作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痛感,或者原先的症状越来越厉害,则应马上停止做操,去医院就医。
10.保护腰背妙计之十——如何使用腰背区辅助护具?
(1)靠垫:大多数背部辅助产品之设计都基于鼓励良好的背部姿势,并减少背部痛感。靠垫的确可以对腰肌劳损的人起到缓解的作用,但使用靠垫时也有不少讲究。通常背部靠垫包括合适的外形或轮廓,有些可膨胀的靠垫用于在飞机上或其他用途。
(2)腰垫:轻型的泡沫枕头,可做成不同形状——圆柱形,有曲度,因为必须正好放在腰区。
(3)颈托:它围绕在颈区,可以保证颈区在睡觉时从一侧滚到另一侧。
在乘小车或飞机旅行时很有用。另外,还有头枕,如果这个装置设置得很合适,正好在头后部而不在颈区,可以预防颈区“甩鞭伤”。
(4)腰围:专家对腰围的保护作用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其没有更多的保护作用,也有人认为其可以加强腰背区伸肌,预防过度屈曲,对保持一定的举重能力有作用。
(5)长把劳动工具:有专为手工劳动设计的长柄草坪耙子和雪地铲子,可减少背部拉伤。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轻型的塑料工具代替金属工具。
(6)护膝软垫:专家建议腰区以下的工作要屈膝去做,而不要弯腰。可在商店买些软垫置于膝下,可防止膝关节损伤。常用的物品要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不要总是弯腰寻找。
(7)桌面倾斜板:使用桌面倾斜板以适合自己的坐位或站位时书写或阅读,不要过度弯腰或趴在桌上读写。这个倾斜板必须有足够的宽度,可以放在书桌或讲台上,而且可以调整角度。
(8)长把鞋拔子:准备一个大约有60厘米长的鞋拔子,用时不用弯腰就可以穿上鞋;也可以准备一双便鞋代替系鞋带的鞋子。
(9)床垫:要有硬度,或者说结实的最好。以前有一项研究,观察了四种类型床垫对慢性背痛患者的影响,患者反映睡硬床后,他们的背痛有改善,其次是水床。如果在外出时,可以寻找合适的床板和纸板垫在床下以防止床垫太软而下沉。
11.保护腰背妙计之十一——怎样预防骨质疏松症?
人体的骨质疏松症就像大自然中的大树枯朽、岩石风化一样,表现为驼背、身材矮缩、易发骨折。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常常使人骨痛难忍,并可致人残疾或早逝。
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很高,西方国家达25%~50%。我国北京和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在50~60岁的人群中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21.3%,60~70岁为53.8%,到70~80岁时增至73.1%。这些患者中尤以缺乏运动的脑力劳动者和绝经期妇女为多见。老年妇女受影响较多,不仅因为先天性的骨密度和骨量低于男性,而且由于绝经期后,体内的雌激素产生减少(雌激素可以抑制从骨骼中释放钙质,有促进骨骼强壮的作用)。
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时,最初阶段几乎没有自觉症状,而是在不知不觉中骨骼开始变脆弱,到某种程度的骨量减少,才开始感觉到背部和腰区疼痛,有些人出现足痛。脆弱的骨骼稍稍给予冲击就可能发生骨折。最常见有四大部位骨折,即脊椎骨、肱骨颈、手腕和股骨颈。同时,足部也面临较多的骨折危险。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与退行性骨关节病互为因果。退行性骨关节病是骨和软骨退行性改变相关的关节炎的一种形式。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症和退行性关节病变,以及不合适鞋子的影响等,可逐渐出现足部骨骼变形,主要表现为足底的纵形足弓变低,横弓反张,外翻,小趾内翻等,由此引发一系列足病和足痛症状。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如下:
(1)在饮食中摄入足够的钙,因为钙在保持骨密度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国营养学会制定的钙推荐摄量为每日800毫克,但事实上,我国人均钙摄入量每日只有400毫克或者更少。因此医生建议,多食含钙丰富的食品,多喝牛奶或酸奶,平时多吃奶酪、豆制品、虾皮、芝麻酱和绿色蔬菜等含钙丰富的食品都会收到好效果。还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服用安全有效的钙剂。
(2)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帮助身体吸收钙质:维生素D不仅可以通过饮食获得,还可通过晒太阳由自身皮肤产生。还可以服用鱼肝油丸,该药是从富含维生素D的鳕鱼肝脏中提取出来制作的;还可以服用活性维生素D制剂。
(3)适度的有规律的负重训练也很重要。华盛顿大学的St.Louuis的研究发现,健康妇女年龄大于55岁者,每天步行1小时,每周至少4天,大约1年时间。结果显示:训练组的多数妇女,骨密度实际增加了6%~8%,结论是这种训练方式对预防骨质疏松有积极的意义。还有很多研究也表明,经常参加运动可提高骨密度,站立可增加重力对骨的刺激作用。老年人可以通过散步、练太极拳等,保持每天站立活动在4小时以上,能有效控制骨质疏松。
12.加强下肢运动功能——小腿和足部柔韧性锻炼有哪些方法?
足部肌肉和腿上的肌肉有密切的联系,腿上的肌肉疼痛会引起足部肌肉也难以完成正常的动作,或动作变形。同样,许多伸展性或弹性训练对小腿和足部都有好处。
不常运动的人在进行运动锻炼或体力劳动之前,做5~10分钟的伸展性锻炼,可以减少肌肉、韧带拉伤(就是医生常说的“肌肉劳损”)。在身体受重力影响最多的部位即小腿和足部进行伸展性锻炼,可以大大减少足踝区的软组织损伤。以下介绍一些锻炼方法,读者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在下班回家后或休闲时间内进行锻炼。
(1)弓箭步:双足并拢的站立位开始,右足向前弓箭步拉开,保持膝关节屈曲位,挺胸抬头,就像自己是一张弓。身体的重心要落在弓箭步向前的足跟上。还必须保持右膝与右踝关节上下成一条直线,不要将右膝关节弯曲太多或超出踝关节以外。然后,再回到正常位置。重复做12次,再用左脚做弓箭步12次。如果打算增加伸展运动的强度,可以利用一级台阶或平台做弓箭步锻炼。
(2)跟腱伸展:双足站在一级台阶上,将足跟向后移动悬空于台阶外。
可以握住扶手以保持身体重心在移向足跟时的平衡,用此动作可以充分伸展跟腱和小腿后侧肌肉。
(3)毛巾抬腿:坐在地板上,向前伸直两条腿。弯曲左膝关节,左足底踏在地板上。将一条毛巾绕在右踝关节上。拉紧毛巾的两端,将右腿向上拉起。此动作必须尽力保证右腿伸直,右臀坐在地板上。保持几秒钟后,将右腿平稳落在地板上。换左腿重复这种锻炼。
(4)“V”形伸展:坐在地板上,双腿向前伸出呈“V”形。转躯体向右侧,用双手支撑地板,分别置于右大腿两侧。将左髋关节和左足趾向内转,使左足内侧贴在地板上,左足趾朝向右腿。这时可能会感到左大腿内侧绷紧感,保持几秒钟后放松,再向相对应的方向重复锻炼,注意双手换在左大腿内外支撑,躯体转向左侧。
(5)抱膝:坐在地板上,双腿向前伸出。交叉右腿于左腿上,并屈曲右膝。抱紧右膝贴向胸区。保持几秒钟后,右腿返回地板,交叉左腿在上,重复抱膝锻炼。
(6)下肢背屈:站在椅子背后,用左手握住椅背保持身体平衡。右膝向后弯曲,用右手向背后伸出抓住右足,逐渐向上提右足达到臀区。此姿势保持几秒钟。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大腿前面的肌肉伸展(做这种锻炼时不要弯背)。右足恢复站立位后,换左足重复这种锻炼。
(7)下蹲:站在椅子前面,两上肢向前伸出互相抓住(与地板平行),慢慢地开始下坐。但是,当臀区接触到椅子之前停止下坐。这时,身体的重心落在足跟上;用双上肢维持身体的平衡。缓慢站起来,再重复进行这种锻炼。
休息后再进行另外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