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腰腿痛健康课堂
48551300000003

第3章 基础知识与专家提示(1)

1.维持人体正常直立基本中轴的脊柱是由哪些结构组成的?

整个脊柱包括24个椎骨、1个骶骨和一个尾骨联结而成。其中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骶骨和尾骨各1个。除骶骨、尾骨及第1和第2颈椎之间外,其他颈、胸、腰椎各个节段椎体间都有椎间盘。脊柱位于背部正中,构成人体的中轴,其上端承托头颅。每个椎骨又分椎体和椎弓两部分,第1和第2颈椎的结构特殊,与其他椎骨不同。颈椎和腰椎的活动范围大,第1胸椎至第10胸椎活动度小,第11胸椎和第12胸椎节活动范围也比较大。骶骨两侧同髂骨相连,较为固定。当人体的躯干某个部位受到外伤暴力,力量沿着脊椎传导时,常常造成脊柱的稳定部分和活动部分交界处损伤,最常见胸腰段损伤(第11胸椎~第2腰椎体)。脊柱的关节及韧带较多,关节有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椎间盘(也是关节)、腰骶关节和骶髂关节;椎体前方有前纵韧带,后方有后纵韧带,棘突尖端有棘上韧带等;人体主要依靠这3条长韧带自颅骨底区至骶尾区,将各椎骨联结成脊柱。脊柱韧带众多,长短不一,具有强大的韧力,好似脊柱上的“钢筋”,刚柔相济,保持脊柱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美中不足的是,这些韧带在腰骶椎交界处比较薄弱,容易受到损伤而引起腰腿痛。

与韧带相伴对脊柱起支撑作用的另一股力量是强大的腰背区、胸腹区和臀区、髋区肌肉。特别是骶棘肌,又称“伸脊肌”、“竖脊肌”,长大而有力,为伸腰和转腰提供动力。如果这些肌肉出了问题,则椎间关节或韧带也因受到挤压和牵拉而引起腰腿痛。

人体的脊柱不是一个规则的直立柱状结构,而是适应人体生物力学的有各种特殊弯曲的复杂结构。为了维持人体的重心,从侧面看,脊柱有4个弯曲,颈椎和腰椎向前凸,胸椎和骶椎向后凸。

脊柱的弯曲使脊柱更具有弹性,可以减轻震荡,对大脑、胸腔和腹腔脏器有保护作用。

自颈椎到骶骨,各椎骨的椎孔相续组成椎管,脊髓和马尾神经在椎管内通过,并从每一节段发出一对脊神经。这些脊神经分别发出分支,分布到躯干、四肢和内脏,主管它们的感觉和运动。因此,脊柱骨折或脱位后,可能会导致脊髓损伤,损伤平面以下脊髓主管区域的感觉、运动功能出现障碍,膀胱、胃肠道及其他内脏的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障碍,这就是平时所称的截瘫。

2.什么是椎间盘?

脊椎两个椎体间的物质即是椎间盘,椎间盘由椎体软骨板、髓核及纤维环三部分组成。髓核是一个半流体状物质,被纤维环在四周包围,上方下方均为软骨板,髓核被紧紧包围在其中,没有上下活动的余地,只能前后移动。

由于腰椎椎体是前低后高,髓核位置就略偏于后方。整个腰椎间盘的厚度为8~10毫米。

(1)软骨板:覆盖于椎体上、下面骺环中间的骨面,为一透明无血管的软骨组织,人在胎儿时期有自椎体供应髓核的血管穿过,10岁左右时此血管通道大部分闭锁。

(2)纤维环:位于髓核的四周,人在成年后,纤维环与髓核互相延续,两者之间无明确分界线。纤维环由纤维软骨构成,主要成分是纤维,排列成同心的环层,相邻的板层中纤维排列呈相反的角度而交叉,这种排列和走向,可限制扭转活动和缓冲震荡。

(3)髓核:是一种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可随外界压力改变其位置和形状。髓核中大部分为水分,其含水量可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纤维环和软骨板将髓核固定,使整个椎间盘似一个水袋,髓核在其中滚动,将所受压力均匀地传递到纤维环和椎体软骨板。髓核的主要作用是:①承担上下椎体之间的压力,保持两者之间的一定距离;②在承受突然外力的情况下,起吸收振荡的作用,腰椎运动时髓核起类似轴承的作用。成人的椎间盘除第1、第2颈椎之间没有外,共有23块,最上一个在第2、第3颈椎之间,最后一个在第5腰椎体与骶骨底之间。在脊柱向一侧弯曲时,椎间盘被挤压的一侧变薄,而对侧增厚,同时髓核也可向对侧轻微移动,伸直时则恢复原状。我们平时常听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就是指的上述所介绍的椎间盘组织由于退变向椎管突出压迫神经和脊髓引起的症状。椎间盘以平卧位时所受压力最小,其次是站立,坐位前倾20°或站立弯腰负重时最大。有人测试过,站立前倾取物椎间盘所受压力增加100%,前屈加扭转则增加400%。椎间盘的损伤蜕变多是积累性的,或是有过扭伤史,有的人打一个喷嚏就发生椎间盘突出,把病因归于喷嚏是错误的,只不过是量变到质变的必然。当然,如同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一样,椎间盘也要自然退化,但比人们认为的要早得多。人的椎间盘从20岁时就开始退化,退化变性的结果是椎间隙变窄,本不负重的椎间关节也靠近相接,承接压力,易劳损、退化、增生、发炎,使神经受挤压、受刺激。说椎间盘是脊柱病的万恶之源,是恰如其分的。人最易产生蜕变的是第5腰椎和第1骶椎间的椎间盘,易致腰区、下肢疼痛麻木,尤其是坐骨神经痛。

3.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是椎体与椎体间富有弹性、具有缓冲吸收震荡作用的盘状组织,人体椎间盘内的髓核从20岁左右起、纤维环从30岁左右起开始老化,水分变少,此时,纤维环开始出现裂纹,很容易出现麻烦,在发生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如果再加上有外力的作用,比如扭伤,腰椎间盘纤维环就会破裂,髓核就会突出到椎管内,压迫或刺激邻近的马尾神经或神经根,产生一系列腰腿痛症状,形成“腰椎间盘突出症”。

本病亦称髓核突出症,或叫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腰区疾病之一,发病率约占腰腿痛患者的20%。大多发生于青壮年,20~40岁者占80%,男性多于女性,尤以壮年男性体力劳动者多见。从发病部位看,以第4~5腰椎为最多见,占58%~62%;其次是第5腰椎至第1骶椎,占38%~44%;而第3~4腰椎及以上椎间盘突出少见;偶见两椎间盘同时突出者。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非都有明显的急、慢性外伤史,有时很轻微的动作如咳嗽、打喷嚏都可诱发症状的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早的症状是腰腿痛,其中以腿痛为多且也是典型的症状。腰腿痛可突然发生,也可逐渐产生,疼痛的性质可为钝痛、剧痛、针刺样痛。腿痛多为下肢放射性痛——麻痛或抽筋样痛或形容为过电样的串痛。患者形容疼痛自臀区开始,沿下肢向下,直至足背足趾;行走,站立,或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大小便用力时,可加重或诱发出下肢放射痛;疼痛多为单侧,严重者可出现双侧下肢痛以及会阴部的麻木;压迫时间长的患者出现行走姿势的异常,如跛行或身体侧弯。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体征为:80%以上患者的腰椎有功能性侧弯或腰椎变直,生理曲度消失,腰区肌肉紧张或痉挛,腰椎活动功能受限,疼痛严重时患者出现被动体位,如不能平躺一侧卧位休息。不能直立,腰椎旁有压痛点,局部叩击痛感向下肢或臀区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70%~80%的患者膝腱反射或跟腱放射异常,趾背伸无力,小腿外侧或足背感觉迟钝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髓核突出的部位与方向不同,可分为椎体型和椎管型两大类,以后者多见。髓核穿出纤维环向椎管方向突出的为椎管型,又可分为后中央型和后外侧型两种。以后外侧型为常见,突出物压迫神经根引起充血、水肿、变性,出现腰腿痛、下肢放射痛等相应症状。

4.什么是腰椎椎弓峡部裂,脊柱滑脱又是怎么回事?

腰腿痛的患者经常在门诊看医生,有时医生拿着X线片说某个患者的第5腰椎峡部裂或第5腰椎体滑脱,这是你长期腰痛的原因。那么腰椎峡部裂或滑脱又是怎么回事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我们人类的腰椎解剖和生物力学。

在解剖学上,每个腰椎骨分椎体和椎弓两部分。椎体位于椎骨前部,呈短圆柱形,是椎骨负重的主要部分,内部为骨松质;椎弓位于椎体的后方,是弓形的骨板,由一对椎弓根和一对椎弓板组成(左右侧对称)。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各椎骨的椎孔连接起来(椎体之间、椎弓之间的空隙分别借助软骨和韧带封闭),构成容纳脊髓的椎管。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椎孔的前面是椎体,两侧面是椎弓根,后面是椎弓板,上下关节突之间有一狭窄区,即为我们要认识的椎弓根峡部。如该部骨化不全,或自身潜在着软骨缺损,即形成先天性峡部骨裂。其缺损区位于上下关节突之间,该椎体与后部椎弓板(临床医生习惯性称为椎板)无骨性连接,与相邻椎体仅靠软组织联系。如果我们把椎弓根比作一个桥的桥墩,椎板为跨河的桥,那么桥与桥墩之间的连接即拱形部分即为峡部。如该处发育薄弱,再加上某种程度的外伤或劳损,亦可引起薄弱的峡部发生骨折。

多数学者认为腰部过伸是主要损伤动作,但在屈曲或负重时如运动员提拉杠铃或腰部扭转加屈曲,也可以在峡部产生剪力与扭力,引起峡部骨折。如果先天性峡部骨不连或峡部骨折为双侧性的,就可能发生脊椎滑脱(可理解为位置错开),成为慢性腰腿痛的一种病因。这种滑脱多数发生于第5腰椎。大多数脊椎滑脱是上一个椎体向前滑脱,仅少数是向后滑脱的。脊椎滑脱是由于脊柱的稳定性异常导致椎体解剖序列的异常,主要是椎体向前或后滑移。以上所说的由椎弓根峡部不连或椎弓根峡部骨折所致的脊椎滑脱,骨科医生喜欢称它为真性脊椎滑脱。如果无峡部骨不连或骨折,而仅仅由于脊椎或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即老化改变,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椎体轻度前移位,则称作假性脊椎滑脱。假性脊椎滑脱也比较常见,一般没有椎体结构性异常,但其临床表现基本是相似的。

5.什么是腰肌劳损?

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因长期不良身体姿势导致腰区软组织疲劳性损伤,或急性腰扭伤未进行适当治疗或治疗不彻底,使腰肌出现疲劳、疼痛等症状,称作“腰肌劳损”,或称“功能性腰腿痛”。腰肌劳损实质上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常被用作没有器质性病变的慢性腰背痛的总称。

腰肌劳损是腰腿痛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大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腰肌劳损的实质就是腰区肌肉的慢性损伤,本病的主要症状是腰区疼痛。表现为局部慢性间歇性或持续性腰部酸痛,休息时减轻,劳累时加重;适当活动或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过度活动又加重;弯腰功能受限,弯腰过久疼痛加剧;腰区棘突两侧的骶棘肌有压痛点,多位于第3腰椎横突,时有骶棘肌痉挛;腰腿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气温过低或湿度太大都可促发或加重腰腿痛症状;脊柱一般无侧弯畸形。腰肌劳损的发病原因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①积累性损伤。由于工作、学习中躯体长期姿势不良使全部或部分腰背肌处于紧张收缩状态,日久即会发生腰背肌疲劳性损伤。如汽车驾驶员、纺织工人、搬运工人和翻砂工人等职业群体较为多见;长期睡软床、穿高跟鞋等,也会引起腰肌劳损。

②急性腰扭伤后遗症。急性腰扭伤治疗不及时,处理不当;或不正确的按摩加重损伤;或损伤后的肌肉、筋膜、韧带修复不良,产生较多的瘢痕和粘连等,均可导致腰肌劳损。

③肌筋膜无菌性炎症。长期弯腰工作或学习,腰肌长期处于牵张状态,出现痉挛、缺血、水肿和粘连等,属无菌性炎症表现,引起腰腿痛。

④风、湿、寒刺激。寒冷潮湿可使人的耐受力降低,使肌肉血管收缩,刺激神经而产生腰腿痛。

⑤先天畸形等因素。先天畸形、结构性缺陷和腰椎不稳等,可使腰背肌活动不协调、不平衡,导致劳损,产生腰背痛。

腰肌劳损症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有一定影响,容易导致患者性情急躁,情绪低落,少数人因久治见效不明显而放弃治疗,结果使症状进一步加重,更难治愈。腰肌劳损重在预防和坚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