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乙肝患者健康箴言—明明白白治乙肝
48554700000010

第10章 明白乙肝到底是咋回事(5)

慢性乙肝的治愈标准包括临床治愈、基本治愈和彻底治愈三种。所谓临床治愈是针对发病状态的乙肝病人而言,经过治疗肝功能完全复常即可判定为临床治愈。所谓基本治愈和彻底治愈是针对所有乙肝人群而言,既包括病毒携带者,也包括发病状态的乙肝病人,指乙肝病毒的主要复制指标(乙肝e抗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检测呈阴性,肝功正常,并且能够持续一年以上者。彻底治愈是指乙肝病毒的所有抗原指标转为阴性,肝组织检查未见乙肝病毒存在者。

从目前情况看,临床治愈相对容易,基本治愈难度极大,彻底治愈几乎不可能。清除体内所有的病毒,将其赶尽杀绝,目前还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目标。即然达不到赶尽杀绝的程度,可以把目标定在抑制、局部消灭或者是“和平共处”等目标上。所谓抑制和局部消灭,是指对发病状态的乙肝病人采取的免疫调整、心理治疗和抗病毒治疗等措施,免疫调整包括使用胸腺素、抗乙肝转移因子等西药,猪苓多糖、黄芪多糖等中药制剂;心理治疗包括各项有益的休闲活动;抗病毒治疗包括使用拉米夫定、苦参素等。“和平共处”是针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而言。不要轻易使用以上特殊药物,而是要加强心理、体育、饮食等方面的治疗措施,寄希望于机体本身,经过长期的免疫调整,有可能使乙肝自限或自愈。

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大部分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和基本治愈的,但需要的时间比较长。经过适当的休息、合理的营养及恰当的药物治疗常可以使e抗原转阴,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转阴,血清转氨酶正常,病情稳定。但一不注意,常会复发,因此应当坚持较长时期的治疗,使病情较长期地稳定,才能基本痊愈。但表面抗原的阴转比较难,目前尚缺乏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每年约有2%~4%的自然阴转率,经过治疗,转阴率可能稍高一点,但也很难超过10%。

慢性肝炎中,轻度发病状态的肝炎预后较好,一般不演变成肝硬化,可迁延不愈很长时间,甚至一二十年,最后仍有可能痊愈;少部分病人也可能转变为慢性活动性肝炎(中度甚至于重型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中约有10%~20%可发展到肝硬化。部分病人发展为肝硬化时病情反而稳定。部分病人则病情继续恶化,对于这种情况应警惕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定期检查胎甲球、转肽酶、B型超声波等。必须强调的是,即使是活动性肝硬化,也仅仅一小部分(10%以下)才会发展到肝癌。不发生肝硬化而直接发生肝癌者非常少见。综上所述,绝大多数乙肝预后是良好的,治疗目标不宜一味追求病毒指标转阴。只要肝功长期稳定,即便是病毒携带状态,也可长久保持相安无事,平安度过一生。

23.乙肝病毒只在肝脏生存吗?

过去一直认为乙肝病毒具有专一的嗜肝性,却专门侵犯肝脏,并以肝脏为其“栖息地”。但是,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乙肝病毒并非只侵袭肝脏一处,它是以肝脏为“大本营”,四处侵犯,在多个脏器、组织均发现了乙肝病毒,甚至是复制状态的乙肝病毒,由于乙肝病毒四处进犯、四处躲藏,这为彻底清除乙肝病毒的研究工作增添了新的障碍,乙肝病毒的这种“泛嗜性”也是目前各种抗病毒治疗效果欠佳的原因之一。

以往认为乙肝病毒只能在人体的肝细胞中繁殖复制。近年由于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发展,在肝外器官细胞内不断检出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证实乙肝病毒还可以感染人体肝脏以外的一些组织,并可在相应的组织细胞中复制,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基因还能整合到肝外组织的细胞中去。至今已在下列组织中发现有乙肝病毒的存在:

(1)胰腺:用内镜采集的胰液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已检查到胰腺腺泡细胞胞浆中有乙肝表面抗原,在胞核中测到乙肝核心抗原阳性。

(2)胆管上皮细胞:用原位杂交方法可查到胆管上皮细胞中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阳性。

(3)肾脏:用核酸杂交的方法可在感染鸭肝病毒的鸭肾细胞中检出鸭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

(4)血管:用原位杂交方法发现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的血管壁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存在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免疫组织化学法见肾及胰腺的血管壁中有乙肝表面抗原存在。

(5)其他组织:在皮肤、白细胞、骨髓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特别是B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内同样已检测到乙肝表面抗原或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国内有报道在脾、肺、心、前列腺、睾丸中找到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或乙肝核心抗原。在实验动物的研究中,发现肝外器官细胞内:①存在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复制中间体,此为乙肝病毒在细胞转录活跃的标志,表明此处的乙肝病毒并非来自血液污染。②存在全套乙肝病毒抗原,表明基因组已翻译出最终肽产物。这些资料为动物乙肝病毒在肝外细胞真实复制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证据。由此可见,乙肝病毒不仅有明显的嗜肝性,还有泛嗜性。

由于乙肝病毒感染是一种全身性感染,其肝外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乙肝病毒侵入脊髓,可以造成一种特殊的硬瘫现象,医学界称为肝性脊髓病;侵入肾脏可以造成膜性、膜增殖性或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医学界称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侵入骨髓造血系统,可以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侵入胆囊、胃肠道可以引起胆囊炎、胃炎、溃疡病等。乙肝病毒的泛嗜性给治疗乙肝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曾经设想治疗乙肝的导向治疗,即使用一种特殊的载体,载体本身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载体载有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直接进入肝细胞,攻击乙肝病毒,但是迄今为止尚未成功,其原因之一与乙肝的泛嗜性有关,肝脏的病毒受到打击和抑制,其他组织、器官的乙肝病毒有可能成为新的复制“基地”使治疗前功尽弃。所以治疗乙肝难度较大,对付乙肝的最佳策略还是防范于未然。每一个公民都要按计划免疫程序,注射乙肝疫苗,主动杜绝乙肝病毒的侵袭。对于易感染乙肝病毒的人员,要分清楚是乙肝病毒既往感染者还是现症感染者,既往感染者无需治疗,而现症感染者需要积极治疗,争取时间,越早越好。

24.慢性乙肝的自然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我国乙肝人数众多,特点是多为慢性,感染往往发生于孩童时代,主要来源于乙肝家族。其自然发展过程大致可划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免疫活动期)和感染后恢复或恶化期3个阶段。

(1)免疫耐受期:孩童时期感染乙肝病毒是乙肝慢性化的主要因素,年龄越小,发生慢性化的比例越高。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俗称“大三阳”)的母亲所生育的子女,如果出生后没有打乙肝疫苗预防,90%以上会发展为慢性乙肝。乙肝父亲所生育的子女,成为慢性乙肝几率也很高,这种通过父母传染给孩子的垂直传播形式可能使乙肝病毒代代相传。还有些部分慢性乙肝来源于水平传播(医源性:输血、针灸、镶牙等;密切接触:性行为、接吻等),一旦感染乙肝病毒很少立刻发病,转为急性肝炎,一般都会在不知不觉中(隐匿性)完成体内乙肝病毒的转化过程。孩童时期由于免疫机制的建设和发展不健全或不完善,很难彻底清除病毒,病毒很可能潜伏下来,伺机而动;部分成人感染乙肝病毒由于机体免疫能力低下,感染病毒后也可形成慢性携带病毒状态。感染乙肝病毒后半年以上,病毒未得到彻底清除,便进入慢性化阶段。

对于多数乙肝患者来说都要经历乙肝病毒携带阶段,这一阶段也就是乙肝免疫耐受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①时间较长,出生后就感染乙肝病毒,有可能终身携带而不发病,免疫耐受始终不被打破,这些人如果不做体检,往往不会被发现,但是多数携带者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几年或几十年)的病毒携带状态后,免疫耐受状态终于被打破,进入免疫活动阶段。②身体没有明显不适,没有特殊异常表现,化验肝功能基本正常。外表看来和正常人没有两样,生活或学习都很正常,如果不进行查体不会知道有乙肝这回事。③处于免疫耐受期的乙肝患者人数众多,通常是在偶然安排的查体时(如入托、上学、高考、招工、参军、婚检等)被发现。④此期肝脏内部的病变多为轻微的、潜移默化的,个别的肝组织活检基本正常,多数肝脏有反应性炎症,没有肝纤维化或仅有轻度的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