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意识荒草
48556000000127

第127章 歪谈敲门砖

“敲门砖”一词我是在“批林批孔”时第一次接触到的,记得那时从古纸堆中(并无不敬之意)翻出了鲁迅的一篇杂文,叫《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以此作为批林批孔的一种武器。鲁迅说,“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是那些权势者或想做权势者们的圣人,和一般的民众并无什么关系。”“在三四十年以前,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做‘八股’,别一些人就将这些书籍和文章,统名之为‘敲门砖’。这就是说,文官考试一及第,这些东西也就同时被忘却,恰如敲门时所用的砖头一样,门一开,这砖头也就被抛掉了。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从鲁迅那里,我知道了孔夫子是敲门砖,“四书”“五经”是敲门砖,“十三经”是敲门砖。我还知道了人生需要敲门砖,除非你不想进门,不想进关闭着的门,不想进神秘的门,不想进对自己有诱惑力的门。

敲门砖是多种多样的,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有金属的,也有泥土的;有野蛮的,也有文明的;有干净的,也有肮脏的;有温柔的,也有粗暴的。历代的开国皇帝们在登上王位前用刀用剑用铁与火敲皇宫的门;武将们用过硬的武功、谙熟的兵法、精深的韬略敲门;文臣们用满腹的学问、治国的方略以及对皇帝的忠诚敲门。虽然古今中外的敲门砖有不同,敲门的方式也有演进和流变,比如现时的中国人有用钱敲门的,有用色敲门的,有用扭曲的人格敲门的,有用假文凭假经历假成就敲门的,但基本的方面似乎没有变,也变不了。首先我以为高贵的人、卑贱的人、高尚的人、龌龊的人均需进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门,要进门就得敲门,要敲门就得用有形无形、五花八门的敲门砖。其次我以为,无论孔夫子、“四书”、“五经”,还是权、钱、色,这些敲门砖均有用,也有效,但它们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比如不够全面,比如不够磊落,比如不够崇高等等。对于正常正直正派的人来讲,我以为适用的敲门砖一是人格、人品或曰忠诚;二是才学、技能;三是敬业精神,包括服从、合作和独创精神等。

多年前初次接触“敲门砖”一词时,感觉那是个不好的东西。而今年逾不惑,从另一种意义上来理解,感觉“敲门砖”并不坏,而且人生应当具备“敲门砖”。如果可能,应多准备几块,也应不失时机地多敲开几扇门,把世界看得更全面一些,把人生体验得更透彻一些,使自己的生活更丰富多彩一些,使自己在史册上留下的印痕更深刻一些。

20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