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因材施教管孩子:如何教育好个性不同的孩子
48556300000030

第30章 训练自制力差的孩子做事的能力

孩子出现缺乏自制力的行为时,父母一定要冷静,要耐心说服。同时父母也要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是否采取了令孩子心悦诚服的态度和方法。只要父母不粗暴地对待孩子,而采取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孩子就会改变一些不良习惯,并逐步成为一个具有较强自制力的人。

自制力是指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使之服从一定的目标和任务,并能控制与行动目标不相容的情感和行为。而孩子的心理特征,带有很大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外界的影响、调节和支配,他们容易受周围影响而转移注意力,不能系统地进行思维,也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使它服从于一定的目标。而这种心理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不断发生变化。至于朝什么方向发展,关键在于父母的教育和引导。

楠楠性格外向,对人有礼貌,与小伙伴相处也很和睦,有时还能热心去帮助他人,口头表达能力比一般孩子要强,头脑的反应也比其他孩子快,接受能力较强,但是做事情总是坚持不到底,特别好动,思想容易开小差,自我控制力差,写字马虎,动作拖拉。

他上小学二年级时,父母就发现他学习不专心,做作业磨磨蹭蹭,效果差,最大特点是注意力很不容易集中,边做作业边东张西望。窗外,或什么地方稍有些动静,他就要停下来看一看。别人说话时,他也爱插嘴。

生活中像楠楠这样的孩子为数不少。自制力差的孩子有这样一些特点:他们常说一些使人恼怒的话,好插嘴和干扰大人的活动,常引起大人的厌烦;他们胆大不避危险,尤其在情绪激动时,会出现不良行为,喜欢争吵打骂;他们注意力不易集中,如上课时,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貌似安静,实则“走神”等。

人的自制能力是一种意志力,也是一种自我调节机能的表现。自制能力的强弱与否,对一个人一生的心理和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只有具备较强的自制能力,才能战胜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自制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培养和发展的。

作为父母,不能一味地指责和说教自制力差的孩子,这样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容易激化矛盾。所以,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几种原因可能导致孩子自制力缺乏:

1.环境的影响

孩子都喜欢看鲜艳的色彩、听悦耳的声响,喜欢看电视,尤其是卡通片。可是他们一进入学校,单调的课堂就难以引起孩子的注意及兴趣,于是,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就出现了。

2.不良教育方式的影响

有的父母对孩子进行暴力式的管教,或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或过于溺爱等,都会导致孩子自制力缺乏,意志力薄弱。

3.父母对孩子管得太多

父母管得越多,孩子的自制力可能越弱。有的父母习惯天天督促孩子学习,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每样事做多长时间都严格控制,如果孩子不能照此执行,就认为孩子不听话、不自觉。其实,这反而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天长日久,有的孩子会不听父母的话;有的则会自制力下降,一旦欲望不能及时满足,就可能在失控中干出出格事。

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强弱,对于孩子今后各种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制约性。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情绪能力呢?以下是几条参考意见:

与孩子有效地交流

父母友好而尊重地与孩子交流,不仅能让孩子心悦诚服地听话,还可以帮助孩子处理周围事物,帮助孩子解决冲突,让孩子学习自控与合作。交流时,父母要注意孩子的优点,及时鼓励,这样的鼓励会让孩子更加积极,也会让他感觉到父母的关注;但是也要及时纠正孩子的缺点。

训练孩子做事的能力

父母可让孩子学下棋、画画等,让孩子经过努力学会这些技能,在这其中锻炼他注意的集中性和耐心。另外,父母要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别人的交谈、门外的声响,都会使孩子中断正在进行的事情。父母应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和障碍,督促他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项活动,使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

当孩子想要某一种东西的时候,父母不要马上就满足孩子,这样孩子才能够学着控制自己。如果孩子一要什么东西,父母就马上满足孩子的要求的话,只能让孩子越来越不能够控制自己。父母要知道,孩子良好的自制力不肯那个一下子就能形成的,因此,父母千万不要操之过急,在培养孩子自制力的过程中,要根据孩子的不同水平提出要求,务必循序渐进。

自我意念控制法

鼓励孩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例如,让孩子在自己想要发火时心里默数“1、2、3……”或默念“我不发火,我能管住自己”,从而避免冲动行为,增强孩子的自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