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没人“拣旧”,这本来就是不小的浪费,偏偏不少孩子喜欢乱花钱,铺张浪费。作为父母,要控制好孩子的消费范围,让孩子学会精打细算。另外,父母也要给孩子做好榜样,不要在孩子的心灵上播下了奢侈浪费的种子。
现代生活富裕了,在爸爸妈妈的宠爱下,许多孩子养成了浪费的习惯。这种习惯很可能会给孩子的将来埋下祸根。帮孩子克服铺张浪费的不良行为,刻不容缓。从小培养孩子节俭的习惯,可以为孩子学会自立打下必要的基础。
妞妞的爸爸下班后,妞妞的第一句话就是:“爸爸,给我买玩具了吗?”爸爸出差,从外地打来电话,她抢过话筒就叫:“给我买玩具!”看着家里成堆的玩具,妈妈说什么也不让爸爸再给妞妞乱买玩具了。
妞妞的玩具堆满自己的小公主房,可她一点也不爱惜,喜新厌旧不说,最乐意干的事就是把玩具砸坏。几百块钱的名牌车模闹着买回来,摆在小柜子上看也不再看一眼,正品的小维尼熊被撕毁拉链,挖出了内芯,价格不菲的机器狗被她在地板上砸来砸去。妞妞的妈妈希望能够给女儿提供一个物质丰富的快乐童年,虽然有点心痛,但是只要买得起,还是忍不住给妞妞不断购买新的高档玩具。
“孩子是家里的宝贝,钱全花在他身上了。”许多父母抱着这样的态度,以孩子的需要为全家的需要,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给孩子买高档的玩具、衣服。许多刚刚懂事的孩子见什么要什么,毫无约束,父母也咬紧牙关满足孩子的要求,殊不知这样便为孩子的将来埋下了祸根。孩子从小在高质量的物质生活中长大,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水平,在大人的宠爱之下,难免会养成浪费、乱花钱的习惯。
孩子的头脑像一张简单的白纸。他的思维特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从自我需求出发感受周围、认知环境,学习满足自我需求的手段。他的头脑里还没有奢侈和节俭的词汇,更不知道奢侈和节俭对他的意义何在。他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否有浪费的习惯主要在于父母的影响。
父母往往是由于某种原因而尽量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弥补自己儿时的物质贫乏
有些父母自己小时候家里条件艰苦,现在自己有了孩子,也有了经济能力,于是尽力给孩子提供衣食住行玩的物质条件,以弥补自身的遗憾。这类父母对小时候体验到的饥寒刻骨铭心,发誓不让自己的孩子冻着、饿着。结果造成孩子非名牌不穿用,非鱼虾不吃。
2.不好意思在售货员面前对孩子说“不”
孩子当着外人哭闹,父母一是不忍心看见孩子哭,二是怕售货员笑话自己小气,对孩子苛刻,而不得已向孩子屈服。每次都在孩子哭闹的胁迫下买下昂贵又不实用的玩具或不合适的零食。
3.以物质弥补亲情
有的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少,心里感到惭愧,于是会给孩子买很多各式各样的衣物、玩具食品,一是慰藉自己,另一方面是想千方百计博得孩子一笑。
金钱是个人参与社会生活进行交流的必要手段。父母应该正确看待金钱,让孩子从小懂得金钱的价值、使用技巧,学会节俭,树立健全的经济意识。对此,在生活中父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教孩子学会储蓄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为孩子设一个储钱罐,鼓励他把钱存到家庭银行,并让他懂得这个银行不是会把他的钱拿走,而是为他保存起来,并且还会使他的钱不断增加,或者也可以以他的名义在银行开个账户,让他保存自己的存折。这样,有利于孩子养成节约积蓄的好习惯。
给孩子的零用钱数目要适宜
告诉孩子这些零用钱该花在什么方面,怎么花。如果孩子把当月的零用钱提前花完,又来向你伸手,你不妨先问明缘由,再决定给不给、给多少,并相应减少下月的零用钱。这并非是让父母小气、小题大做,而是培养孩子节制自己的良好方法。当然,孩子真正需要的额外开支,做父母的理应尽量予以满足。
抓住时机指导孩子消费
父母在与孩子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孩子会把什么事儿都掏出来,说给父母听,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细心的父母会发现,买学习用品是孩子最多的消费机会,利用这个机会,可以对孩子进行购物指导,无须刻意做什么准备,随意性强,实际效果却很好。但是当孩子的学习用品不缺,只是因为羡慕别人的橡皮形状好,别人的直尺颜色漂亮,或者别人的文具盒高级时,父母可抓住机会,与孩子谈心,适时引导。
训练孩子有计划地使用钱
现在的孩子大多有这样的毛病:父母给多少就花多少,花完了就跟父母要,花钱没有一点节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父母最好和孩子一起制定出一个消费计划,比如,多少钱用于买自己喜欢的日用品,多少钱用于买零食等,这样可以防止孩子乱花钱,还可以培养孩子把钱用在刀刃上的习惯。当孩子超出计划的时候,最好与孩子商量,将那些可花可不花的项目去掉,当周末或是月末时让孩子把已经花了的钱按照计划的项目对照一下,省下来的钱由孩子自己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