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经常锻炼身体,能增强体质,减少和防止疾病的发生。体育锻炼能促进血脉流通,关节流利,气机通畅,可防治疾病。妇女经常地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对于预防和治疗月经期腹痛也是有好处的。
(5)积极进行妇科的诊治:积极正确地检查和治疗妇科病,是预防痛经的一项重要措施。首先月经期应尽量避免做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及各种手术。若行放环、通液术,以及妇科检查等。均应在月经干净后3~7天内进行,这样可防止细菌上行感染。再则在行剖宫产、子宫切开术时,缝合肌层,缝线不要穿过子宫内膜,避免造成子宫内膜异位。关键是发现患有妇科疾病,要做到积极治疗,以祛除引起痛经的隐患。
总之,预防痛经,要从月经初潮之前开始积极进行,直至绝经之后方可避免痛经的发生。特别是中年妇女,不要错误地认为自己没有痛经病就放松警惕,这一阶段多是继发性痛经的高发病阶段,必须注意个人卫生,正确采取预防措施,倘若发生痛经病后就要积极进行检查和治疗,以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58.如何运用日常饮食调治痛经?
运用饮食调治痛经,也就是说痛经患者,根据自己的痛经特点和伴发症状,日常生活中,哪些饮食宜多吃,哪些饮食不宜吃,哪些饮食有助于痛经的康复,哪些饮食易加重痛经。痛经患者有不同的证型,食物有四气五味之性,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特别是月经期及其前后,能够科学进食,利用食物的偏性来纠正机体的阴阳偏颇,协调脏腑功能,可促进痛经康复。
月经是妇女特殊的生理现象,在这期间要特别注意饮食调节,对痛经患者来说,要避免吃生冷食物以及大辛大热的食物。否则经血运行不畅的现象就会更趋加重,不仅不利于疾病恢复,反而会加重疼痛。可多吃一些具有温通之性的食物,再就是要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不同气味和属性的饭菜。
(1)气滞血瘀型:可多吃一些具有行气活血的食物,如大萝卜、荔枝、橘子、山楂、丝瓜、桃仁、鸡内金、芹菜、油菜、鲮鱼、墨鱼、花生、茴香等。
(2)寒湿凝滞型:可多吃一些具有祛寒除湿、温经通脉的食物,如生姜、大葱、茴香、花椒、高粱、扁豆、韭菜、芥菜、辣椒、桃子、粟子、羊肉、鹿肉、龟肉、狗肉、鲤鱼、黄鳝、海蛇、胡椒等。
(3)阳虚内寒型:可多吃一些具有温补脾肾,益阳散寒的食物,如豆油、胡椒、八角、茴香、韭菜、羊肉、牛肉、狗肉、动物肾、鸽肉、麻雀、草鱼、虾、龟肉、甲鱼汤等。
(4)湿热下注型:可多吃一些具有清利下焦湿热的食物,如苦瓜、甘菜、马齿苋、茄子、黄瓜、冬瓜、油菜、菠菜、绿豆、苹果、梨、薏苡仁、茶叶、紫菜、赤小豆、黄花菜、蚬菜。
(5)气血不足型:可多吃一些具有补气生血的食物,如海参、鸡肉、大枣、黑豆、香菇、枸杞子、龙眼肉、奶、蛋、葡萄、动物肝、章鱼、泥鳅、黄花鱼等。
(6)肝肾亏损型:可多吃一些具有补肝肾的食物,如枸杞子、银耳、木耳、椰子、核桃、动物肾、猪髓、牛髓、羊肝、牛筋、鹿尾、鸡肝、鹌鹑、带鱼、甲鱼、干贝、鲍鱼、胎盘、鸭蛋、乌龟等。
59.如何用药酒调治痛经?
祖国医学用药酒治疗疾病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些年来药酒在临床上的应用更趋广泛,应用药酒治疗痛经也取得了满意疗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中药剂型的改革,药酒将会更被人们青睐。
(1)患者自己制药酒:①药酒的加工处理:一般来讲,从药店买来的药材大多都已加工成了饮片,我们可以再将其适当粉碎一下即可。对于较大的皮、根、茎、矿石类、果实类等捣成粗颗粒。叶、草等剪成2厘米长的草段即可。②酒的选择:制取药酒大多宜用50度以上的白酒,这个度数的酒便于将药物的有效成分浸出,然而大多数妇女不喜欢用高度酒,这样的话就可选用黄酒,能胜白酒者可选用白酒。③药酒的制取:这里介绍两种制取药酒的方法:一是冷浸法,适用于以白酒制取药酒。将加工好的药材浸入酒中密封,每日摇动2次,3周后过滤去渣,或再加入适当调味品(如蜂蜜、白糖)即可。二是热浸法,适用于以黄酒制取药酒。将加工好的药材浸入黄酒中,待2小时后再隔水加热约20分钟,取下后密封浸泡24小时,过滤去渣,或再加矫味品后即可以服用。
(2)药酒调治痛经的临床运用
①气滞血瘀型
当归元胡酒:当归、延胡索、没药、红花各15克,白酒1000ml,冷浸法制取,每日3次,每次10~15ml,月经前3天开始服。田七丹参酒:田七30克,丹参60克,黄酒500ml。热浸法制取,每日2次,每次服20~30ml,月经前3天开始用。山楂益母酒:山楂、益母草、荔枝核各50克,酒600ml,冷浸或热浸法提取,每日2或3次,每次15~20ml,经前3天开始用。
②寒湿凝滞型
茴桂酒:小茴香30克,肉桂15克,白酒300ml。冷浸法制取。每日3次,每次服15~25ml,月经前3~5天开始服。红糖酒:红糖10克,黄酒50ml。文火煮沸后顿服,每日1次。
调经酒:当归、川芎、吴茱萸各12克,炒白芍、茯苓、陈皮、延胡索、牡丹皮各9克,熟地黄、香附各18克,小茴香、砂仁各6克,白酒1500ml,黄酒1000ml。热浸法制取,每日2次,每次15~25ml,月经前5天开始服。
③阳虚内寒型
乌药温经酒:乌药30克,肉桂、川芎、干姜各15克,白酒500ml。冷浸法提取,每日2次,每次15~20ml,月经前1周开始服。
胡桃酒:胡桃仁120克,小茴香、杜仲、补骨脂各60克,白酒2000ml。冷浸法提取,每日2次,每次20~30ml,月经前1周开始用。
④湿热下注型
公英薏仁酒:蒲公英50克,薏苡仁30克,黄酒1000ml。热浸法制取,每日2次,每次20~30ml,月经前1周开始服。
龙胆泻肝酒:龙胆草、黄芩各30克,栀子20克,柴胡、泽泻各10克,车前子、木通各6克,生地黄、当归各5克,黄酒1000ml,热浸法制取,每日3次,每次20~25ml,月经前1周开始服。
⑤气血不足型
归芪酒:当归、黄芪各150克,大枣100克,黄酒1500ml。热浸法制取。每日3次,每次15~25ml。
十全大补酒:党参、黄芪、熟地黄、当归各30克,茯苓、白术、白芍、川芎各20克,肉桂、甘草各10克,黄酒1500ml。热浸法制取,每日3次,每次15~25ml。
参芍酒:生晒参、参须、白芍各30克,白酒1000ml。冷浸或热浸法制取,每日3次,每次10~15ml。
⑥肝肾亏损型
固本酒:人参、麦冬、天冬、熟地黄、生地黄各15克,黄酒1000ml,热浸法制取。每日3次,每次15~30ml。
固精酒:枸杞子60克,当归30克,熟地黄90克,黄酒1500ml。热浸法制取,每日2或3次,每次服15~20ml。
女黄止痛酒:女贞子、生地黄各30克,龟板、川楝子、延胡索各20克,黄酒1000ml。热浸法制取。每日3次,每次20~30ml,月经前3~5天开始服用。
60.痛经的简易茶疗方有哪些?
①玫瑰花茶:玫瑰花15克,沸水冲泡代茶。功能:理气解郁,活血散瘀,适用于经期腹痛、以胀痛为主者。
②姜枣茶:生姜3片,大枣5枚(打碎),以沸水冲泡代茶饮用。功效:散寒止痛,适用于痛经下腹冷痛者。
③当归茶:当归6克,川芎2克,沸水冲泡代茶。功效:补血活血,适用于经期腹痛、疼痛绵绵、体质虚弱者。
④生姜红糖茶:生姜7片,红糖30克,煮沸5~10分钟,代茶饮。功效:温经散寒、缓急止痛,适用于阳虚内寒型痛经。
61.祖国医学是如何辨证治疗痛经的?
痛经在辨证方法上必须根据其痛的部位、性质和痛的时间,以及月经的颜色,并结合全身症状来辨其寒、热、虚、实。一般来说,痛的部位,正中小腹痛,属血瘀者多;两侧少腹痛,属肝郁气滞;疼痛以腰腿部明显者,为肾虚者多见。痛的性质,胀甚于痛者为气滞,痛甚于胀者为血瘀;时痛时止者多为气滞,持续作痛者血瘀为多;刺痛、跳痛者为瘀热相攻;绞痛、缩痛者寒凝相阻;隐痛属虚,剧痛属实;得热痛减属寒,得热痛甚属热;喜按者属虚,拒按者属实;痛的时间,经前痛属实,经期痛属血瘀,经后痛属气血不足;月经颜色及质的改变,色深质黏有块者属实,色淡质稀属虚。这些辨证要点,只是一般大概而言,临床上往往虚实夹杂并见,症状错综复杂,所以不能执一而论。临床上辨证虽有以下六种证型,但以气滞血瘀和寒湿凝滞为多见。不通则痛,是本病的主要机制;通则不痛,是本病的主要治疗原则,结合偏寒、偏热、偏气、偏血的不同而随症调治之。
(1)气滞血瘀:主要见症是经前或经行时小腹疼痛,瘀下而痛减,经行量少,行而不畅,色紫暗或有瘀块,胸胁或乳房胀痛,舌边有瘀点,脉弦。宜理气行瘀止痛,方以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治之。当归、川芎、赤芍、红花、枳壳各10克,桃仁、延胡索各15克,五灵脂10克,牡丹皮10克,乌药10克,香附30克,甘草10克。
(2)寒湿凝滞:主要见症是经前或经行时少腹疼痛,喜按,得热则舒,经量少,色紫黑有块,畏寒,舌苔白腻,脉沉紧。治宜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方以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治之。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蒲黄、五灵脂各10克。
(3)气血虚弱:常见为经后少腹绵绵隐痛,且有空坠感,喜按喜热,经色淡,量少,质稀,面无华色,头晕心悸,大便溏薄,舌质淡,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养血、和营止痛。方用圣愈汤(《兰室秘藏》)加减治疗。人参10克,黄芪30克,当归、川芎、熟地黄各10克,白芍15克,香附30克,延胡索15克。
(4)肝肾亏损:主要见症是经后少腹空痛,或有冷痛,经行量少色淡,腰尻酸楚,两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治宜补益肝肾,暖宫止痛,方用调肝汤(《傅青主女科》)治之。当归10克,白芍15克,巴戟天10克,阿胶15克(烊化),山药30克,甘草10克。
(5)阳虚内寒:常见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经量少,经色黯淡,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脉沉,苔红润,治宜温经暖宫止痛,方选温经汤(《金匮要略》)加味。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麦冬、半夏、牡丹皮各10克,生姜20克,阿胶15克(烊化),甘草10克,桂枝10克,附子10克,艾叶10克,小茴香15克。
(6)湿热下注:症见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腰骶胀痛,或平时少腹时痛,经来疼痛加剧。低热起伏,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带下黄稠,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腻,脉弦数或濡数。治宜清热除湿,化瘀止痛。首选清热调经方(《古今医鉴》)加味。牡丹皮、黄连各10克,生地黄、白芍各15克,当归、川芎、红花、桃仁、莪术各10克,香附30克,延胡索15克,红藤、败酱草、薏苡仁各30克。
另外,还可选用成药:①艾附暖宫丸,每日2次,每次4.5克。
②四制香附丸,每日2次,每次4.5克。③延胡索片,每日3次,每次5片。④八珍丸,每日2次,每次4.5克,气血虚弱者服用。
单验方:①痛经泡茶方,香附、乌药、延胡索各9克,肉桂、细辛各3克,共研粗末泡茶服,每日2或3次,共服3~5天。②艾叶9克,生姜2片,赤砂糖2两,煎服。③炒五灵脂9克,北细辛3克,川椒、小茴香各6克。共研末,撮少许于脐部,外贴香桂活血膏。④宛西月月舒冲剂,每服9包,每日2或3次。
针灸:主穴取三阴交、合谷(两侧);备穴取关元、十七椎下。在经前2~3天开始针刺,月经后再针2或3次。下腹痛甚时加三阴交,强刺激捻转1~2min,如经行痛甚者针十七椎下1.5~2寸深,艾灸气海,关元5~10min。三阴交10~15min。
耳针:取穴子宫、交感、神门。留针15~20min,并在子宫穴埋针2天。灌耳止痛法:将75%乙醇2ml滴于耳孔内,或大蒜捣汁灌耳。
62.痛经患者如何自我调养?
调养是指痛经患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了配合治疗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我调养方法,以促进疾病康复。
(1)悦心畅志安定情志:痛经患者大多具有精神紧张、恐惧的心理变化,每至月经来临而加剧精神负担,这一类,自己要调摄精神,保持心情舒畅,摒除不良的心理变化,特别是月经来临之时更要维持良好的心境,否则精神过度紧张,恐惧,抑郁等,会直接影响脏腑气机,加重病情,不利康复。尤其是青春期妇女,由于对自身生理知识、月经的来潮等不了解而易造成精神负担,可通过学习了解有关的月经生理知识,解除疑惑,以消除精神负担。对于精神负担过重者可采取移情易性、自我暗示、动形怡神、怡情畅神等方法进行自我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