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饮食疗法
①青礞石、海浮石各18克,姜半夏24克,天南星20克,沉香10克,炒黑丑、生牵牛子各40克,建曲100克。共为细末,与面烙成饼,每日30~50克,分2次食用。或白矾30克,全虫20克。共为细末,与面烙饼,分2天吃完。适用于肝风内动者。
②黄芪30克,当归20克,生鸡1只,煮熟食用。适用于气血不足者。
(4)针灸疗法
①体穴:人中、大椎、后溪、丰隆、太冲、腰奇、照海、申脉、百会、涌泉,每次取3或4穴针刺,或配用艾灸。
②耳穴:皮质下、神门、脑点、肝、心。每次取2或3穴针刺,或埋针治疗。
136.经行狂躁是怎样发生的?
经行狂躁是指每遇经前期或经期出现神志失常,狂乱不安,妄言妄动,骂詈歌笑,甚则不知人事,经后逐渐恢复常态的病证。
该病的发生多由于恼怒悲愤,伤及肝胆,不得宣泄,郁而化火,煎熬津液,结为痰火,痰火上扰,蒙闭心窍,而发狂躁。病因多责之于痰、火。
(1)痰火上扰:恼怒伤肝,气郁化火,横逆犯胃,灼津为痰,痰火搏结,于经前气血旺盛之时,随冲气上逆蒙闭心窍而致狂躁。
(2)火盛伤阴:七情内结日久,郁久化火灼津,经行时阴血下泄,阴更虚,火更旺,郁火随冲气上逆,扰乱神明而发狂躁。
(3)肝气逆乱:经行时遇精神过度刺激,以致肝气逆乱,血随气逆,上扰清窍而发狂躁。
(4)瘀血内阻:郁则气滞,气滞则血瘀,或邪热内侵,煎熬阴血而成瘀,经行时火热与瘀血互结,上扰神明而发狂躁。
137.如何预防经行狂躁?
经行狂躁的防范要针对发病机制,主要的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临经前切勿过度疲劳,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并适当多参加集体活动。
(2)避免过度精神刺激,保持心情愉快。
(3)避免食用辛温化燥之品,忌烟、酒、咖啡等刺激品。
(4)多参加文体娱乐活动。
138.如何选用简易方法治疗经行狂躁?
(1)中成药
①当归龙荟丸,每服6克,每日2次。用于肝火上扰者。
②安神定志丸,每服8克,每日2次。用于火盛伤阴者。
②逍遥丸,每服8粒,每日3次。用于肝气郁滞者。
③柴胡疏肝散,每服9克,每日2次。用于肝气逆乱,神不守舍者。
④七制香附丸,每服9克,每日2次。用于肝郁血虚者。
⑤血府逐瘀丸,每服9克,每日2次。用于气滞血瘀者。
⑥礞石滚痰丸,每服9克,每日2次。或清心滚痰丸,每服6克,每日2次。用于痰火上扰者。
(2)简便验方
①竹沥水20毫升,每日3次。适用于痰火上扰者。
②郁金、白矾各3克,为末冲服。适用于痰气郁结者。
③生龙牡30克,石菖蒲15克,郁金、黄芩、黄连、龙胆草各12克,水煎服。适用于肝火上扰者。
④桃仁15克,大黄10克,石菖蒲12克,水煎服。适用于瘀血内阻者。
⑤白蒺藜18克,青皮15克,枳壳12克,蔓荆子、木贼草、柴胡各10克,水煎服。适用于肝气逆乱者。
(3)饮食疗法
①青皮、陈皮各20克,生姜15克,白糖30克,代茶饮。适用于肝郁气乱者。
②白矾3克为细末,与面粉烙饼食用。适用于痰邪阻窍者。
③红花、香椽各10克,代茶饮。适用于瘀血内阻者。
④青礞石18克,沉香10克,牵牛子30克,神曲60克,共为细末,与面烙饼20个,每日吃1个。适用于痰火上扰者。
⑤白矾30克,冰糖30克,代茶饮。适用于痰邪内阻者。
139.经行抽搐是如何发生的?
经行抽搐是指经行时发生四肢麻木、抽搐,经后即愈,呈周期性发作的病证。经行抽搐应当与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抽搐相区别。
肝主筋,肝血不足则筋失濡养,或肝风内动均可引起筋脉拘急,故经行抽搐主要责之于肝。
(1)血虚失养:素体血虚,营卫不和,经行时阴血下注血海,肝血益虚,筋脉失养而致抽搐。
(2)阴虚肝旺:素体阴虚,或大病久病耗伤阴血,或肝郁日久,化热灼阴,造成肝阴不足,经行时阴血下注,阴虚愈甚,肝失涵养,筋失血荣,肝风内动而抽搐。
(3)风痰阻络:素体脾虚,不能敷布水谷精微,运化水湿,以致痰涎内结,经期脾气更甚,脾虚血少,无以濡养肝木,风痰互动,闭阻经络而见经行抽搐。
140.经行抽搐常用的简易救治方法有哪些?
(1)中成药
①补肝丸,每服6克,每日3次。适用于肝血不足而生风者。
②天麻钩藤冲剂,每服10克,每日3次。适用于阴虚阳亢而动风者。
③止痫散,每服10克,每日2次。适用于风痰阻络而动风者。
④安宫牛黄丸,每服6克,每日1或2次。或至宝丹,每服1丸,每日1或2次。适用于病急或病重者。
⑤止痉散,每服3克,每日3次。适用于各型抽搐者。
(2)简便验方
①全虫、僵蚕、琥珀各等份,共为细末,每服2克,每日2次。适用于风痰阻络者。
②蜈蚣2条,研末冲服,每日1或2次。
③白芍30克,当归20克,熟地黄、茯苓、僵蚕各15克,人参、阿胶(烊化)、钩藤、白术、川芎、防风、炙甘草各10克。每日1剂,连服7剂可愈。上方适用于各型抽搐患者。
(3)针灸疗法:针灸是治疗本症的有效急救法,患者发作时取人中、合谷、太冲、涌泉、三阴交、足三里等穴,强刺激,不留针以急救。患者缓解后可取耳穴交感、神门、脑点、心。埋针治疗。
141.经行风疹块的病因是什么?
每值经行前后或经期,周身皮肤突起红疹,或起风团,瘙痒异常,经净渐退者,称为“经行风疹块”,或称为“经行瘾疹”。本病多由风邪为患,于经期气血变化急骤之际,或因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或因风邪乘虚而入,与热相搏。
(1)血虚生风:素体血虚,或因多产失血,久病失养,营阴暗损,经行时阴血益感不足,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而发风疹。
(2)风热侵袭: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之品,血分蕴热,经前冲气偏盛大,气热相加,血热风动;或经行时气血俱盛,风邪乘虚而入,与热相搏于肌肤腠理之间,遂发风疹。
142.如何辨证治疗经行风疹块?
本病的治疗,要分清内风还是外风。内风多见面色不华,肌肤枯燥。可见疹色淡白;外风为患者,多见遇风即作,瘙痒尤甚,疹色发红而高起。治疗宜养血祛风为主,随证选方遣药。
(1)血虚:经行风疹频发,瘙痒难忍,入夜尤甚。面色不华,肌肤枯燥。头晕眼花,心悸不安。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舌淡红苔薄,脉虚数。治宜养血疏风。首选方药为当归饮子,当归、生地黄、白蒺藜、白芍、川芎、荆芥、防风各10克,何首乌15克,黄芪12克,甘草9克。方中可加蝉蜕、白鲜皮各10克,以祛风止痒;伴有燥热者加牡丹皮10克,紫草12克,以凉血清热,瘙痒重者加僵蚕10克,以止痒;大便干者加胡麻仁10克,当归12克,黑芝麻15克,以养血润肠通便。其他方药:亦可选用荆防四物汤(《医宗金鉴》):当归、熟地黄各15克,川芎、白芍各12克,荆芥、防风各10克。适用于血虚有热者。
(2)风热:经行身发红色风疹团块,瘙痒不堪忍受,感风遇热,其痒尤甚,口干喜饮,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首选方药为秦艽牛蒡汤(《医宗金鉴》)加减:秦艽、牛蒡子、防风、牡丹皮、枳壳、黄芩、甘草各10克,玄参12克。方中可加白蒺藜、白鲜皮各12克,以祛风止痒;风邪偏盛者加浮萍,威灵仙各10克,以祛风;热邪偏盛者加重黄芩用量。亦可选服消风散(《外科正宗》):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苍术、苦参、石膏、知母、当归、胡麻仁、生地黄各12克,木通、甘草各6克。适用于风邪偏盛者。
经行风疹块平时可选服:荨麻疹丸、防风通圣丸,均按说明量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