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问题的提出
人类社会对于全球问题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很多在今天才引起人们普遍重视的问题,诸如环境的恶化等,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就露出了端倪,并且在当时就引起了一批有识之士的关注,追溯全球问题的提出,我们必须从罗马俱乐部讲起。
1968年4月,在意大利经济学家和实业家A·佩切伊(Aurelio Peccei)的组织下,一批欧洲的科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计划专家聚会于罗马的林厅科学院(Lincean Academy),举行了第一次讨论全球问题的国际学术会议。会议地点是一幢名为维拉·法尔内西纳(Villa Farnesina)的古老建筑。这是一幢建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楼房,周围有美丽的花园,楼内装饰有拉斐尔等名家的画作。在现存最古老的科学院(成立于1603年)进行这样一场需要远见卓识的研讨,无疑是有深刻意义的。当年这个科学院的创办者们都很年轻,对科学的探索充满热情,而伽利略的演讲与实验使得这种热情更加炽热。显然,会议的主办者希望从这种历史传统中获得鼓舞。不过,正如任何一项科学研究最初总要遇到困难一样,这一次会议开得并不成功。由于很多与会者不愿将自己的思想转向那些异己的、未经确定的复杂事情,因此会议未能就有关的议题形成一致看法。不过,无论如何这次会议都产生了里程碑式的影响,因为一部分与会者决定继续进行对话,并在会后成立了一个名为“持续委员会”的组织,而这个组织就是后来以其发源地而得名的罗马俱乐部。
罗马俱乐部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全球问题研究中心。这个中心的成员之所以能够组织起来进行共同的研究,是因为他们对人类发展历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转折和尚不能明确认识的危机感到深切不安。正如罗马俱乐部前主席A·佩切伊所指出的,在知识不断增加、我们令人难以置信地懂得这么多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对自身已经变化的状况却知之甚少。他明确地阐明了罗马俱乐部的宗旨:首先起来反叛这种几乎是自杀性的无知。
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这一批知识界的先驱,最先意识到人类社会所面对的危机和重大变化正是人类自身所造成的:人陷入被他的非凡的能力和成就所设置的陷阱之中。对于这样一种困境,罗马俱乐部称之为关乎人类命运的“总问题”。这种问题,就是所谓的“全球问题”。由于有这样的共识,俱乐部一成立,就是以“总问题”作为自己关注的中心。从1969年开始,罗马俱乐部通过一系列活动讨论了研究全球问题的方法和工具,即系统地运用全球模型来分析世界的总问题。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The Limits to Growth)。该报告研究了影响世界的五种主要趋势:加速的工业化、快速的人口增长、普遍的营养不良、不可再生性资源的耗尽和恶化的环境。报告认为,这些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报告的结论是:如果在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方面让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这个行星上的增长极限将在今后的100年中出现毁灭。为了避免这样的结果,建立全球的均衡状态,必须尽早开始工作。此后,罗马俱乐部又陆续发布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报告,包括1974年的《人类处在转折点》、1976年的《重建国际秩序》、1977年的《走出浪费的时代》和1978年的《人类的目标》等。
罗马俱乐部所看到的问题,被佩切伊称为“严重的病态和整个人类系统的失调”。这是一种压倒一切的、划时代的危机,它贯穿于人的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人类的困境。由于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因此这种困境在不断恶化。佩切伊指出,自从人打开了新技术的“潘多拉之盒”,新技术便摆脱了人的掌握。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几乎在任何地方都激起了反响。原本是互不相干的经济、技术或社会问题,如今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每一个问题都和其他问题盘根错节。
罗马俱乐部所看到的问题包括:失去控制的人口增长、社会的差距与分工、饥饿与营养不良、普遍的贫困、失业、对增长的狂热、通货膨胀、能源危机、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短缺、国际贸易与金融的混乱、难以控制的城市扩张、犯罪与吸毒、恐怖主义、政治腐败、环境恶化等。罗马俱乐部认为,这些难题,人类是不可能提出单独的解决办法的。经验已经表明,不管社会和政治制度如何,当问题处在发展的某个阶段时,它们已经越过国家边界并向四处扩散——从而发展成一种全球性的总问题。
罗马俱乐部的成员感到,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有些至关重要的事情现在就必须去做,否则就太晚了。佩切伊指出,地方和国家的各种问题,自有无所不在的各种机构和各级官员来负责,但是没有人感到应对世界的状况负责。“而这正是世界每况愈下的原因。没有人在主管世界,因而没有人准备对世界做比别人更多的事。相反,每个人都试图在利用世界方面超过其他人”。佩切伊所指出的问题,是发人深思的。
罗马俱乐部在20世纪70年代所提出的一系列研究报告,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在各国的知识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这些具有远见的报告,揭开了当代全球问题研究的序幕。
二、困绕人类的全球主要问题
(一)全球的冲突与战争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是国际关系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以冷战为主要特征的东西方对抗的结束,曾给各国人民一种希望即世界能够迎来真正持久的和平。但是,正如我们所曾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的一样,冷战后的世界并不太平。在冷战期间,很多民族、国家由于共同意识形态和战略利益而不得不服从于美苏争霸的大局,将彼此间早已存在的矛盾掩盖起来。随着旧格局的终结,这些过去一直被压抑着的矛盾、冲突和利益纠纷普遍地爆发出来。其中既有复杂的民族认同纷争,也有为争夺政权、领土、资源而进行的利益之战。
对于冷战后全球的高烈度冲突,德国海德尔伯格国际冲突研究所提供了一组数字:1989年为31场,1991年至1994年为47场,1995年为34场,1996年至1997年为32场,2001年上升到44场,2003年至2004年为36场。分析这些数字可以看到,从1991年的峰值47场到2004年的36场,是下降趋势,但相比中间的最低值32场,显然经历了一个起伏的过程。
与冷战那样的国际对抗相比,后冷战时期冲突的最大特点就是内战居多。大多数的武装冲突并不是发生在国家之间,而是发生在国家之内。从地域上来讲,这些冲突主要集中于非洲和亚洲的南部、中部。按照马里兰大学的研究报告,在这一段时间,有35个国家在冷战后经历了至少7年以上的武装冲突。
当然,这段时间也出现了一些重大的国际冲突。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的边界战争,美国入侵阿富汗、伊拉克的战争,都是典型的国际战争。此外,还有一些以干涉主义为形式的战争也是国际冲突,包括美国1995年干涉波黑,1998年干涉伊拉克(建立禁飞区保护库尔德人和什叶派),1999年干涉南斯拉夫,2011年美国和北约干涉利比亚等。其他的国际冲突还包括亚美尼亚支持纳格尔诺-卡拉巴赫的分离主义运动,印巴之间围绕克什米尔问题而发生的冲突等。2002年,印巴两国曾在冲突地区大规模集结军事力量,但随后马上通过国际接触而消除了战争危险。
武装冲突所造成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首先是人员的大量伤亡。人员伤亡是武装冲突所造成的最直接的后果。尤其是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不仅会直接导致参战各方武装人员的惨重伤亡,而且战火还会波及平民,并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灾难。
据估计,两次世界大战共导致了超过1亿人口的死亡。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死于战争的人就有约7000万人。其中,苏联死亡2000万人,中国死亡约3500万人。死亡人数较多的国家还有:德国900万,波兰600万,日本250万,南斯拉夫170万,这还不包括因战争导致的饥饿、疾病、灾害等死亡人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又发生了150多起战争与冲突,造成超过2100万人死亡。
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地造成重大伤亡的冲突仍不断发生。仅在1994年卢旺达的种族大屠杀中,就造成超过100万人死亡。在伊拉克战争中,截止到2011年5月,美军共死亡3500多人,受伤者超过2万人。关于伊拉克方面的伤亡情况,据一个民间网站的统计,截止到2011年5月,伊拉克战争中伊方的伤亡人数至少已经超过3万人。据媒体报道,仅在2003年4月3日至4月5日美英联军进攻萨达姆国际机场的战斗中,就至少有2000名伊拉克军人死亡。美国军方也声称,在4月5日第三步兵师的坦克对巴格达西南的攻击中,有多达3000名伊拉克军人被杀。
综观人类历史可以看到,技术的进步已经使得冲突方能够以更少的代价杀死更多的人。核武器的出现更是标志着人类第一次有了毁灭自身的超级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核武器第一次投入实战,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掷了一颗原子弹。据记载,原子弹在广岛造成的死亡人数为11.8万人,而在长崎,当即造成死亡7.4万人,重伤7.5万人。这是人类第一次,所幸也是唯一的一次,在实战中见证核武器的巨大威力。如果地球上真的发生一次大规模的核交战,那么很可能导致人类文明的整个毁灭。
其次是对经济影响很大。冲突与战争不仅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而且会消耗大量的财力、物力,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例如,二次大战中,仅苏联一国经济损失超过1万亿美元。冷战结束后,1991年海湾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000多亿美元,波黑内战造成了100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阿富汗持续20多年的战乱所造成的损失高达2400亿美元,旷日持久的内战给哥伦比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达到100亿美元,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1.4%。此外,冲突还造成了大量的间接经济损失(包括犯罪、投资损失等)。目前,利比亚的冲突还在持续,后果难以估计。在20世纪90年代初,印尼每天花在占领东帝汶上的经费支出就达到100万美元,而菲律宾内战每年的平均消耗占其军事支出的40%。
由于冲突,世界每年的军费支出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据统计,2003年全球军费支出高达9000亿美元。其中,美国的军费预算为3691亿美元,相当于排在其后的27个国家和地区军费的总和。到2011年,美国军费已超过5500亿美元。除了发达国家中的一些军事大国之外,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伊朗和巴基斯坦等,也因为各种原因而每年消耗巨额的军费。尤其是发展中的大国印度,近年从有关国家购买武器的开支达数百亿美元,位居世界前列。在现代高科技战争的影响下,世界各国都致力于获得最新式的武器,而这些武器的价格往往十分昂贵。例如,美国三叉戟Ⅱ型导弹的研制费用高达400亿美元,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F-117轰炸机造价高达4300万美元/架,而B2轰炸机更是达到了2.3亿美元/架。
除了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外,冲突与战争还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许多间接的影响。以伊拉克战争为例,2003年3月开战后不久,欧洲、东京和拉美的股市就大幅下跌。开战当天,在土耳其地中海沿岸的旅游胜地安塔利亚就感受到了战争的冲击波,仅3月20日抵达安塔利亚的欧美游客人数就锐减了50%。美伊战争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影响实际上在战争爆发前就已经显现,随着战争的持续,世界原油价格一再攀升,对一些主要依赖石油为原料的工业企业影响极大,其生产成本随着油价的上涨而大幅度提高。
在那些发生冲突和战乱的地区,即使最终实现了和平,也很难在短期内弥合冲突所造成的伤害和影响。由于担心战争与冲突再次发生,许多国家花费更多的经费用于发展军力,而不是用于教育和卫生事业。国外的投资者也会因为担心投资环境不安全而踟躇不前,这都会影响冲突所在地和国际经济的发展。实践表明,世界各地所发生的冲突和战争,不仅直接造成了人道主义灾难,增大了解决发展问题的难度,而且直接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增长。
第三是对全球环境有很大影响。当人们关注冲突的直接后果的时候,往往容易忽略冲突对环境的巨大破坏。其实,武装冲突还会导致环境恶化,而这种影响往往更为严重和长远。在战乱中,各方为了军事的需要,往往会过分开采自然资源,从而对环境造成破坏。战争中所残留的生化武器也会对土地和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在某些战争中,交战方甚至还以直接破坏环境作为战争手段。海湾战争时,溃退的伊拉克军队点燃了科威特的数千口油井,导致数百万桶原油燃烧。焚烧所产生的烟雾和化学物质遮天蔽日持续数月,对当地的自然生态和居民的健康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