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人士心理健康诊疗手册
48572800000025

第25章 摆脱“累”的心理暗示(4)

(1)不要对人喋喋不休、诉说不尽如人意的事。在单位里受到领导批评、在外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回家后最好快点入睡,以平静自己高涨的神经。遇事拼命诉说、发牢骚的结果是越说越气。

(2)集中精力在其他的兴趣上。要忘掉不如意的事,活动身体最为有效,它能使身体舒畅,具有安定心理的效果。

①尽可能撇开不愉快的思路,去想其他的事情。

②利用运动来忘掉不如意

(3)大声喊叫。假日和友人到海边或空旷的山上,以声音发泄内心的不满。

(4)倒立两三分钟。可以使心境平静下来,对外界的事物不妨和倒立的身体一样反过来看,尽量想想其他高兴的事。

(5)改变常走的道路。每天走同一条路上班的人,不妨改变一下线路,产生新的刺激,心情自然舒畅。

(6)吃东西。不妨到餐馆饱餐一顿,或在家中大吃特吃一番。因为肚子吃饱了,思考力就会下降,不想动,也较容易入睡。

(7)不要让手停下来。身体一疲劳,就容易入睡。

(8)出游。趁假日去旅游,可携家人,但不要参加旅游团,因为固定的行程和太多的人,会影响情绪。交通工具以火车为佳,可以在欣赏风景之余,完全放松自己。

别以为自己很重要

一个自以为很有才华的人,一直得不到重用,为此,他愁肠百结,异常苦闷。有一天,他去质问上帝:“命运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上帝听了沉默不语,只是捡起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子,并把它扔到乱石堆中。上帝说:“你去找回我刚才扔掉的那个石子。”结果,这个人翻遍了乱石堆,却无功而返。这时候,上帝又取下了自己手上的那枚戒指,然后以同样的方式扔到了乱石堆中。结果,这一次他很快便找到那枚金光闪闪的戒指。上帝虽然没有再说什么,但是他却一下便醒悟了:当自己还只不过是一颗石子而不是块金光闪闪的金子时,就永远不要抱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平。

有许多人都有和这位年轻人一样的心理,觉得自己是这个单位、这个部门里最重要的人物,这里缺了自己就不行,就好像地球离开他就不转动了一样。因为自己很重要,所以其他人必须以他为中心,围绕着他转。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地球离了谁都照常转动。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比比皆是。他们存在着过于浓厚的自我中心观念,凡事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需求于度外,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不关心他人痛痒,表现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要求所有的人都以他为中心,恨不得让地球都围绕他的意愿转,服从于他。他们只要集体照顾,不讲集体纪律,否则就感到委屈、受不了。却不愿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服从他人及集体。这种人强烈希望别人尊重他,却不知道自己也得尊重别人。总之,这些人心目中充满了自我,却惟独没有他人,信奉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其问题出在自我意识过浓,走向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或者说个人主义思想严重。

无疑,这种自我中心意识于己是极为不利的。这不仅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自我形象,也会影响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以致被人厌恶、瞧不起。由于一门心思都放在蝇头小利的追求与意义不大的个人得失上,没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目标,因而也不可能拥有好的人际关系。试想想,谁愿意与这样的人长期共事或终生为伴呢?可以说,这种人到头来得到的只是芝麻,而失去的是西瓜。

(1)要正视社会现实,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有其各自的欲望与需求,也都有其权利与义务,这就难免会出现矛盾,不可能人人如愿。这就要求人人正视客观现实,学会礼尚往来,在必要时做出点让步。当然,应该承认自我的权利与欲望的满足,但也不能只顾自己,忽视他人的存在。如果人人心目中都只有自我,那么,事实上人人都不会有好日子过的。

(2)从自我的圈子中跳出来,多设身处地地替其他人想想,以求理解他人,并学会尊重、关心、帮助他人,这样才可获得别人的回报,从中也可体验人生的价值与幸福。

(3)加强自我修养,充分认识到自我中心意识的不现实性与不合理性及危害性。学会控制自我的欲望与言行,把自我利益的满足置身于合情合理、不损害他人的可行的基础之上,做到把关心分点给他人,把公心留点给自己。

当遭遇自己无法突破的极限

紧张的职业生涯犹如不间断的百米跨栏,一个又一个挑战摆在眼前,起初我们也许可以轻松跨过,但是路程不断加长,栏高不断增加,再强的人也有一个自己无法突破的极限。我们气喘吁吁、精疲力尽,每块肌肉都在宣告“超限疲劳”。

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人们常常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所谓的“极限状态”,一时间很难有所突破,并严重地影响自身的职业。他们很努力,可是尽力了觉得还是在勉强维持、举步维艰。

这是职业生涯一个关键时刻,我们也许选择停步,在这次竞赛中黯然承认失败;也许力不从心被重重绊倒,伤痕累累;或者,调整速度积蓄精力,努力坚持到底。

每个优秀的运动员都会面对超限疲劳的问题,只有不断超越自己能力极限的人才有可能攀上最高峰,也许在挺过极点之后,又重找回原来轻松自如的竞技状态。你是否已达到你的职业极限负荷,又或者已克服一个又一个极点,还是正在极点上挣扎?小心这一道跨不过的职业百米栏。

吴昆所在的企业是一家以高淘汰率着称的企业。因为这家企业的领导会给每个员工都制定出一个远远超出他能力的目标,然后逼着他不断地向目标前进。近一半的人受不了这种残酷的培养方式,自动或被动地出局了。

一次,领导交给吴昆一项程序设计任务,里面有许多新名词他连见都没见过。吴昆动用了全部的知识储备,甚至临时抱佛脚,打电话回学校向老师请教,买相关的专业书,在短短的时间里硬啃出来了。那两个星期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整天脑子里只有无数数字在乱蹿。

手忙脚乱地完成这个课题,吴昆长吁一口气,整个人像虚脱了一样。但事情还没完,没过多久,主任慈眉善目地走过来,手里握着一份资料,“吴昆,上次的任务完成得不错,现在又有一个新课题,交给你做,一定要做好呀。”吴昆睁着还没完全褪掉血丝的眼睛,一阵头晕目眩。

极限负荷的极点是“过劳死”。此概念属于社会医学范畴。在日本它被定义为:由于过度的工作负担(诱因),导致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恶化,进而引起脑血管或心血管疾病等急性循环器官障碍,使患者死亡。在过去的五年里,日本有好几位市长遭遇“过劳死”。有人统计,日本每年有1万人因过劳而猝死。

有调查结果表明,慢性疲劳综合症在城市新兴行业人群中发病率为10%~20%。在某些行业中更高达50%,如科技、新闻、广告、公务人员、演艺人员、出租车司机等。据估计,美国每年有600万人被怀疑患有“亚健康”问题。

一项针对上海、无锡、深圳等地对1197名成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66%的人有多梦、失眠、不易入睡等现象;经常腰酸背痛者为62%;记忆力明显衰退的占57%;脾气暴躁、焦虑占48%。

一个人如果长期处在这种极限状态下,与其死死撑着、透支自己,不如积极地想办法,或退一步海阔天空,或换一种方式……方法总会有的。毕竟从事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才能够长远发展。

(1)使自己变强。同样的高度,对有些人来说不可逾越,对有些人来说可以轻松跨过,能力高低是决定因素。在挫折中学习、充电,并向有丰富经验的前辈请教。

(2)改变方向。如果你怎么努力也不能克服眼前障碍,可能不是栏高的问题,也不是你的问题,只是你的努力用错了方向。一味钻牛角尖并不是美德,找到更好的方向,你能跑得更远,跨得更高。

(3)暂时休整。人不是铁打的,跑累了一定要休息。如果发现自己出现极限负荷症状,不能掉以轻心,磨刀不误砍柴工,休假去名山大川走走,回老家探探亲友,或去医院做专业治疗,把重心短时从工作中移开。

(4)时刻加油。工作、生活再紧张,也要有一定节律,不宜经常晨昏颠倒、一味忙碌。合理安排时间,身体疲累时做按摩,蒸桑拿;心理压力过大时请教心理门诊,将苦闷向亲友倾吐,并培养几项个人爱好,如绘画、书法、演奏、乒乓球等,都可以是紧张情绪的出口。

从职业枯竭症中走出来

“我以前很喜欢这份工作,可是现在,唉,越做越没劲!”、“这次任务又没完成,最近屡战屡败,是不是我的工作能力下降了?”常听到上班族这样抱怨自己的工作。日益加剧的竞争和超负荷的工作量,使职场变成了“战场”,不少人刚参加工作时踌躇满志的冲劲渐渐被消失殆尽。这种在职场上表现出的身心透支的现象是一种慢性职业病,心理学家称之为职业枯竭症。

那么,职业枯竭有哪些特征呢?

第一个特征是生理耗竭。

这是职业枯竭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特点是感到持续性的精力不充沛、极度疲劳和虚弱,对疾病的抵抗力也在下降,然后出现一些身心症状,比如说头疼、腰酸背疼、肠胃不适、失眠、饮食习惯的改变等等,严重的会导致精神疾患。

第二个特征是才智枯竭。

属于职业枯竭的一个认知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感觉到一种空虚感,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你会觉得自己的知识已经没有办法去满足工作的需要了,思维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够很好地去适应当代的知识更新。

第三个特征是情绪衰竭。

这是枯竭的一个压力表现,也是职业枯竭非常显着的一个特征,主要表现在工作热情消失了,尔后表现出许多情绪上的特点,比如说烦躁、易发脾气、易迁怒于人、对人冷漠无情、麻木不仁、没有爱心,甚至沮丧、抑郁、无助、无望,直至消沉。

第四个特征是价值衰落。

它属于枯竭的一个评价性表现。主要表现是个人的成就感下降,同时自我效能感、自我评价也在降低,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做好工作。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意义和评价也在下降,觉得工作没有意思,工作变得非常机械化,然后出现一系列工作的问题。这样一种挫败感会使职业人减少心理上的投入,不再去付出努力了,会出现消极怠工,甚至出现离职或者转行的倾向。

第五个特征是“去人性化”。

它属于职业枯竭的一个人际表现,会直接影响到人际交往质量,其特征就是很消极的、否定的一种态度,即以冷漠的态度去对待自己周围的人,甚至是对待自己非常亲近的人,包括家人或者一些好朋友。这些人表现出多疑、猜忌,同时对别人充满了一种批判性。

第六个特征是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一般来说有两个方向。一是对别人的攻击行为会增多,比如说人际摩擦增多,会在极端的情况下出现打骂无辜人的情况。比如说有的人在公司里面受了老板的气,回家可能就会拿老婆孩子“开刀”,去找“替罪羊”;另外一种是,他的攻击并不是指向外人的,而是指向自身,出现自残行为,甚至在极端的枯竭情况下出现自杀。

上班族如何从职业枯竭的状态中恢复过来,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寻找一份新工作,另一个是改变自己,重新胜任原来的岗位。前者虽然是变换了工作,但如果不能从心理上解决问题,恐怕过不了多久又要陷入职业枯竭的状态,所以改变自己才是摆脱职业枯竭最重要的方法。那么,如何摆脱枯竭感,重新找回工作的乐趣呢?

(1)用正确的方法应对压力。面对同样的压力,有的人安然无恙,有的人却身心衰竭,这是因为他们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去处理压力。例如,安然无恙者在感觉工作量太大时,就进行时间管理,合理地分配每段时间要做的事情;而身心衰竭者不是消极地否认压力的存在,就是以更拼命的工作来掩饰问题,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反而会形成恶性循环,使身心更加受累。

(2)将危机视为一种财富。职业生涯顾问建议,当你对工作产生枯竭时,就是应该重新思索自己的时候。这时,你应该花点时间静下来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擅长哪个领域,性格倾向于从事哪类工作,这份工作是否可以发挥特长,是自己努力不够,还是被摆错了位置,自己对工作究竟有哪些期望,想从工作中获得些什么,而事实上工作本身又能不能提供自己所需要的这些,等等。

(3)寻求社会支持。当受到压力威胁时,你不妨与亲友或同事一起讨论目前压力的情况,把心里的症结点说出,不要闷在心中。此时,关心你的亲友会给你一个恳切的建议,并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更现实的目标,同时对压力的情况进行重新审视。此外,如果确实需要某些实际的帮助,不妨求助于单位的领导和同事。

(4)享受家庭和独处时光。处于枯竭泥潭中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将醒着的时间几乎都贡献在工作上的人。当这群人受到压力威胁时,可以和家人去听听音乐、看场电影,或者是打球、游泳等这些活动都可以让他们享受到家庭的乐趣。除此之外,抽点时间享受个人时光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工作之余,花一点时间反省、沉思,甚至做做“白日梦”,都可以起到放松、澄清,继而提升自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