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饮食疗法。吃糖类食品对脑部似乎有安定的作用,蛋白质则可提高警觉性。要多吃含有必需脂肪酸和(或)糖类的蛋白质的食物。避免进食富含饱和脂肪的食物、猪肉或油炸食物。脂肪会抑制脑部合成神经冲动传导物质,并造成血球凝集,导致血液循环不良,尤其是脑部。所以,尽量让自己的饮食可以综合糖类和蛋白质这两种营养素,让脑部活动达到平衡。
(6)多接受阳光及运动。多接受阳光与运动对于抑郁症病人有有利的作用,多活动活动身体,可使心情得到意想不到的放松,阳光中的紫外线可或多或少改善一个人的心情。
(7)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可能地使生活有规律。规律与安定的生活是抑郁症患者最需要的。早睡早起,按时起床、按时就寝、按时学习、按时锻炼等等有规律的活动会简化你的生活,使你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别的事情,保持身心愉快。而多完成一件事,就会使人多一份成就感和价值感。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对抑郁症来说,心理治疗还是比较合适的。
“e”时代的“早衰综合症”
在“e”时代,许多人需要花很多时间使用电脑,工作自动化虽然降低了人的劳动强度,但是常对着电脑,却使人觉得是“高科技在控制人”,而“不是人在控制机器”,因而减少了工作上的满足感。整天面对着电脑,使人觉得工作乏味,而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关系与沟通,使“e”时代人在自然、满足感、自尊、自控下,健康备受威胁,从而患上了“早衰综合症”。
“早衰综合症”是中年人,尤其是中年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常见的身心病症。换句话来说,这种病症是一种特殊的不良心理卫生问题。
所谓“早衰综合症”,简称“早衰”,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中壮年人过早地出现生理上衰老、体质上衰退和心理上衰弱的现象。由于在身心两方面都存在未老先衰的多种征象,真正病理机制尚未明确,所以称之为“早衰综合症”。
患有早衰症的人通常会有如下特征:
(1)生理上衰老——视力过早衰退、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体力不支、食欲很差、睡眠的质量很差等。
(2)体质上衰退——头发秃脱,白发斑斑或色泽无光,皮肤满布皱纹、消瘦、疲乏无力。经常伤风感冒,发高烧。
(3)心理上衰弱——经常感到精力不足,心理性疲劳非常多见。由于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思维功能和心理效能下降颇为突出。
(1)正确看待早衰综合症。许多人认为早衰现象是单纯的体质问题,不认为它是一种疾病。更多中年人忙于自己的事业,整天醉心于工作、物质生活的追求和个人的理想进取,忽视了身心保健工作,以致不少中年人潜伏许多种疾病,甚至英年早逝。早衰是一种危险的身心健康威胁的信号,及早寻找原因,及早检查防治,以达到“未病防病,已病防变”的作用。
(2)认识到定期体格和心理检查的重要性。中年人,尤其中年的知识分子,每年至少作一次全身检查,及早发现问题,早期诊断,早期防治;不要常以工作重、任务多而放弃合理的医疗检查。
(3)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价值。必须纠正人们普遍存在的一些错误想法,认为体力劳动或家务劳动就是体育锻炼。体力劳动和家务劳动并非体育锻炼,体力劳动绝不能代替运动;相反,前者是一种不规则的体力消耗,是一种输出,而体育锻炼是一种有规则的补偿、调节,具有增强身心功能和强身治病功能。
(4)强调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重要意义。有一个最基本的心理卫生原则和要求是对每个人都适用的,那就是人必须愉快地生活,人类必须学会和养成一种乐观通达的心理状态。如果一个人缺乏这种基本心理条件和为人之道,即使这个人腰缠万贯,权高势大,他也是不幸福的,生活将会变得毫无意义。
中年是人一生中身心和事业的成熟期,也是为社会做出较大贡献的时期,但是由于种种因素,有些人不注意体育锻炼和心理卫生保健,导致体质情况较差,现在已经到了必须引起重视的时候了。
网络成瘾=精神病态
网络成瘾是一种表现为耐受性、戒断症状等的心理生理性成瘾。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信息储存、加工、传递的方式,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改革,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过度使用网络导致情绪障碍、家庭矛盾、社会适应等问题的人也越来越多。上网在给我们带来方便、效益和快乐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健康,尤其是精神健康带来了危害,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染上“网瘾”。
上网的人,在网上可以获得超越生活的感受,满足日常生活中难以满足的某些精神需要。如:网上游戏中那曲折离奇、悬念百出、紧张而一步步地推向高潮的血腥打斗,给人提供强烈的感官刺激,以此来弥补生活中的寂寞与空虚;网上聊天,直抒胸怀,没有面对面交谈的压抑与戒备;还有那网吧情人、网上婚恋、黄色网页等等,更易获得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精神满足,从而对人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以致在触网后,乐趣不断增强,上网时间不断延长,到后来就与“网”难解难分,产生身心依赖。
若因故不能上网,就会出现与吸毒成瘾相仿的戒断症状: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并且非上网不可。这样,就迫使上网者不断延长上网时间,而上网时间过长,轻者导致“网络综合症”,出现手腕关节不适、腰酸背痛、活动不灵、肌腱炎、腱鞘炎、视力下降及注意力不集中、紧张、焦虑、失眠、心情抑郁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像练气功一样出现“走火入魔”而导致精神异常。
如果有关症状和类型的描述只是让你觉得新奇,甚至你还跃跃欲试的话,下面这些曾发表在专业期刊上的研究结果可能会让你警惕起来。
首先,网络成瘾虽然不像真正的毒品那样会危及我们的生命,但长时间上网必然影响我们的健康: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睡眠剥夺以及免疫功能变弱。更为严重的是,网络成瘾给学习、工作和家庭生活带来灾难。
如果你是个公司职员,而你所在的公司已经联网,那么小心了,网络成瘾会危及你的工作效率。一项对全美前1000家大公司的调查显示,超过55%的管理人员认为,很多雇员把上班时间用在与工作无关的网络活动上。纽约州一家公司暗中统计了本公司职员上班时间的网络活动,发现其中仅有23%是真正与工作相关的。由于上班时间在网上漫游而被辞退的雇员更是不断增加。
如果你有一个温暖的家庭,而最近你丈夫对上网的兴趣越来越大,那么小心了,网络成瘾可能会使你成为电脑寡妇!匹兹堡大学心理学教授金波利·杨在过去三年中亲自访谈了数百名网络成瘾患者,她发现一个患有网络成瘾的丈夫,每天和他心爱的计算机在一起的时间远比和他亲爱的妻子在一起的时间要长。更糟糕的是,或许他已一“网”情深地爱上了他的“英特恋人”,正准备带上他的电脑离你而去。
据专家考察,有六种人格障碍易患网络成瘾。
(1)强迫性人格障碍。过分地疑虑和谨慎,常常对规则和秩序过分地关注,他们一般都非常追求完美,道德感过强,在不能控制自己情绪时,易与他人发生争吵和冲突。有时会强加一些自己不想要的思想。在强迫症中,约有72%病前具有强迫型人格障碍。
(2)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男性多于女性。本质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这种人感情冷淡,对人缺乏同情,漠不关心;即使给别人造成痛苦,也很少感到内疚,缺乏罪恶感;因此常发生不负责任的行为,甚至是违法乱纪的行为,屡教不改。
(3)冲动型人格障碍(情绪不稳定型)。暴发型或攻击型的人格障碍。他们容易和别人发生争吵和冲突,尤其在受到阻止或受到批评时,控制不了情绪,有时还会伤害自己或他人,从来不考虑后果。这样的人干什么事情都没有长性,但是惟独对上网能够坚持。
(4)偏执型人格障碍。对挫折和遭遇极度地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敏感多疑,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同时又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
(5)回避型人格障碍。持续地紧张和忧虑,怕自己出丑。这样的人只有在肯定了自己一定会受别人的喜爱才会进行社交活动。他们只能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寻找自己的需要,以满足自己在现实中不能做的事情。
(6)表演型人格障碍。这类人感情多变,容易受别人的暗示影响,常希望领导和同事表扬和敬佩自己;喜欢参加各种人多的活动好出风头,寻求刺激;喜欢幻想,言行与事实往往相差甚远。
(1)上网之前先限定时间。看一看你列在纸上的任务,用一分钟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假设你估计要用40分钟,那么把闹钟定到20分钟,到时候看看你进展到哪里了。如果嫌用闹钟麻烦的话,可以在电脑中安装一个定时提醒的小软件,在上网的同时打开,这样就能有效控制你的上网时间了。
(2)上网之前先订目标。每次花两分钟时间想一想你要上网干什么,把具体要完成的任务列在纸上。不要认为这两分钟是多余的,它可以为你省10个两分钟,甚至100个两分钟。
(3)不要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生活问题或者消极情绪的工具。请注意:借网消愁愁更愁。理由之一是,当你几小时后下网的时候,问题仍然在那儿,“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理由之二,你的上网行为在你不知不觉中已经得到了强化,你看:上网——注意力从现实中转移——忘记生活烦恼,不需要几次,你就会如同巴甫洛夫的狗记住铃声会带来食物一样,记住上网能带来忘忧。以后,你一听到调制解调器的声音就会兴奋不已。阻击“星期一症”什么是星期一症呢?其实星期一症就是我们常说的星期五亢进症。这两种病实质上是同一种病。事实上,如果还要细分的话,还可以分成“星期二认命症”、“星期三小亢进症”等不同症候。星期一症,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有时间性的精神疾病,一个星期来一次,一次接连持续四到五天(只要待在办公室的时候就会犯病)。想想,一个星期也不过七天,所以这种病和另一种一个月来一次,一次也是持续四到五天的症状非常有可能“撞期”,重叠率非常大。每个月的这种状况,医学上称之为“红色星期一”,其威力绝对不下于“黑色星期五”。
“星期一症”是一种不需要病毒、细菌传染的传染病。通常一个同事生病,就会经由眼神、语言及写得很差劲的企划书传染给别人,这种新式的传染方式比旧式的有效而快速。虽然此症不需要病毒和细菌的帮助,但是很奇怪,有时“体液”传染却得以见效,特别是星期六或星期天的晚上,男同事和女同事共处一室时,交换的体液愈多,星期一的症状就愈惨。
截至目前为止,“星期一”症仍然是绝症,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没有任何药可治,而且严重到末期的患者可能致死。死因并不一定,有人是因为星期一一整天都脸泛忧郁的蓝色,积郁成疾而死。如果还不死,也很有可能因为一脸死相而被老板活活骂死。有人则是星期五太过亢奋,精力无穷,因此想尽各示中方式进行发泄,以致过劳而死。前者多发生于多愁善感的女同事身上,后者多发生于血气方刚的男同事身上。至于死不了的人,不是像个孤魂野鬼一般,在星期一和星期五之间飘浮游荡;就是像引颈引戮的死囚,知道办公室就是葬身之地,只是不知道死在星期几而已。
1.治标
“星期一症”其实是有改善的可能。
方法之一就是星期六、星期日好好休息。但是,怎么样才算是正确的休息呢?找个安静的地方,烧个香精油,到床上先躺平,眼观鼻,鼻观心,深呼吸,不要去想上个星期堆在桌上的那座文件山的高度,也不要想星期天晚上主管约你去看电影你却爽约的事……不过,这些方法只能治标,因为到头来你还是得面对星期一文件山山崩的危险以及主管的大变脸。
方法之二是把脚举到头上,把腿盘到脖子上,把胳臂往外弯,把双手打个蝴蝶结,把头转90度……这样子,你就没有办法去想办公室的杂事了。
2.治本
想要治本,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一不作二不休——不去上班,或者直接炒掉老板,自己当家。
其实,当人们走进办公区时的情绪是积极的、稳定的,会很快进入工作角色,不仅工作效率高,而且质量好;反之,情绪低落,则工作效率低,质量差。如果在办公区内,工作人员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会生机盎然,充满活力,卓有成效。
为此,建议在办公室内不断提高心理卫生水平,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探讨一番:
(1)学会选择适当的心理调适方式,使自己免被“精神污染”。
(2)工作之余,多参加一些文娱体育活动,不仅丰富了生活,而且还运用了积极方式宣泄了不良情绪。
(3)有条件的单位可建立员工心理档案,并定期组织“心检”,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才寻求解决的办法。
(4)经常组织一些“健心活动”,使职工能够经常保持积极向上、稳定的情绪,掌握协调与控制消极情绪的技巧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