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植物王国奇妙事
48573900000005

第5章 蕨类植物——与恐龙同行

长久以来,有关恐龙的种种发现与猜测、传闻一直极大地刺激着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其庞大的身躯、无与伦比的凶悍使人们的好奇心几乎膨胀到了极点,甚至有人说,很多人的“怪兽情结”也是发端于这种神秘的史前动物。

通过对已出土恐龙化石的研究,学者们认为大多数的恐龙都属于植食性动物。如此巨大的身躯,食量必然也不小。那么,是什么植物养活了这些庞然大物呢?

通过对一些古代植物化石年代的推算,恐龙在地球上占统治地位时,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正处于生长盛期。相比之下,蕨类植物的茎富含淀粉,枝干也并不强韧,适于动物们咀嚼;而裸子植物由于具有发达的木质部而不易被咀嚼,且叶中含有大量丹宁因而口感不佳。于是,蕨类植物理所当然地在这三类植物之中胜出,成为了植食性恐龙的不二选择。

蕨类植物——与恐龙同行

蕨类植物是从哪里来的呢?

在苔藓植物成功登陆之后,泡在海洋中的生物们纷纷向往陆地生活,陆地上有更充足的阳光、更丰富的养分、到处都是氧气……简直就是仙境一般。其中的一个名叫绿藻的族群并不只是停留在羡慕的阶段,而是积极地改造自身结构以适应陆地生活。经过不懈地努力之后,绿藻们终于成功了,一个全新的物种继藻类之后又登上了陆地,这就是经由绿藻演变而来的裸蕨植物。

苔藓植物在陆地生活中仍然存在着缺陷——太过低矮的植株很容易被遮蔽而无法享受到阳光的照射,脆弱的假根也很难承受恶劣的环境而遭受破坏。

于是,这些裸蕨类植物内部进化出了具有导管系统与茎相似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帮助裸蕨植物直立生长,从而增加了植物体的高度,身高的优势使得这些裸蕨植物很少受到遮挡而充分得到了阳光照射。

此外,裸蕨植物茎的下端也长出了毛发状的假根结构,它们相对于苔藓植物来说更为粗壮,进一步起到了支撑和固定植物体的作用。这也是现今大多数植物进化的结果——更高大的身材加更强壮的根系。

突然出现的高山和谷地引起了整个陆地气候的剧变,这场变革触及陆地上所有地区。“爬”上了陆地的脆弱生命们第一次被逼上了“生死线”——要么想方设法生存下去变成“活化石”,要么四仰八叉地躺下被土掩埋,等数亿年后再被挖出来,被陈列在博物馆让人们去瞻仰遗容。裸蕨植物中的三支后裔——石松类、木贼类和真蕨类看起来相当留恋“红尘”,苦苦支撑,终于熬过难关。经过此前的地质活动盛期,陆地面积成倍增加,并且当时气候变得更加温暖、湿润,沼泽遍布,一个生物生长的黄金时代到来了。三支蕨类植物后代也没浪费好时光,在很短的时间内,陆地上出现了森林,而在这大片大片的森林中也孕育了无限的生机。

现存的蕨类植物多数比较矮小,比如鳞木高三四十米,树身直径2米;芦木生长在沼泽里,高度与鳞木不相上下,树干直径也可达1米;树蕨虽然高度较低,仅有十几米,然而它凭借更大的叶片面积以及更高叶片密度获取7了更多的光能,因而在诸多蕨类植物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主要物种。而这些高大的蕨类植物因为其出众的高度成功遮蔽了一些矮小植物而独享阳光。矮小植物自然缺乏日光照射,因而植株的数量及高度呈现出了严重的两极分化。

古时的印度有一条河,名叫希拉尼耶底河。据说河两岸郁郁葱葱,水草肥美,其中珍禽异兽数不胜数。一日,远方缓步走来一个年老的僧人。此人八十上下,身着袈裟,手捧佛珠,慈眉善目,行走似慢实快,隐闻风雷之声,众鸟兽神情惶恐,纷纷摘下果子、香蕉向老人进贡。此人正是佛祖释迦牟尼。

佛祖跋山涉水来到该地后,先前的暑热顿时一扫而空。心旷神怡之时开始打量起两岸景致,连连暗叹此地风光旖旎,确是人间仙境。忽而有两棵桫椤树映入眼帘,于是来到这两棵桫椤树之间,头向北,面向西,头枕右手,右侧卧在僧袈上,随后涅盘升天了。从此之后,佛家将桫椤树列为神圣之物。

桫椤——释迦牟尼圆寂处

经过自然界的剧变之后,两类生物存活下来:一类是能够耐寒且能量需求小的动物和植物,它们能够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存活下去;另一类是身处极度优越的环境中——就是指极少受到地质活动的影响,温度湿度都很适宜的桃源仙境的生物。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桫椤就很可能在数千万年前栖身于这样一片仙境中,丝毫不受外界严酷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一直存活至今。

桫椤也称“刺桫椤”、“树蕨”,外形很有特点,它的枝干直立,高度为3~8米,树干的直径为10~20厘米,在树干上部可见一些残存的叶柄,它们向下弯曲生长,后密集地交织成类似于根状的结构用来吸收养分,好像是树干顶部向下伸出无数条吸管一样。

桫椤的树冠乍一看去很像是辐射状的主枝从树干顶部伸出,主枝两侧对称地长满了侧枝,侧枝的两侧上又对称生出次一级的侧枝,而次一级侧枝上则对称生长着极小的叶片。我们把这样的叶结构称为“羽状深裂”。在茎端和拳卷叶以及叶柄的基部密被鳞片和糠秕状鳞毛,鳞片暗棕色,有光泽。桫椤的近小羽轴处着生着多数的孢子囊。

如巨伞一般的桫椤从远处看去,桫椤就像一把大伞,而从顶部看去,由于桫椤的叶呈辐射状发散,因此整个树冠呈圆形。估计即使隔着几千米远也能毫不费力地辨认出来,看来当年释迦牟尼挑选圆寂之处时还是经过一番考虑的。桫椤,这唯一的木本蕨类,外形如此独特,身份如此尊崇,在它脚下圆寂也算是自身地位、品位的体现了。

桫椤为半阴性树种,喜温暖潮湿气候,常生长在山谷溪边林下。它生长缓慢,生殖周期较长,生长和繁殖后代都需要温和而湿润的环境。由于森林植被覆盖面积缩小,现存分布区的气候日趋干燥,加之桫椤的茎干可作药用,常被人砍伐,植株日益减少,有的分布点已经难觅桫椤踪影。

现在桫椤已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物种,如果不加强保护,终有一日,桫椤也将会“绝灭”在人类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