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辑注
48582500000024

第24章 书论(8)

龙伯挈鳌之勇——龙伯,传说古代大人国之人。《汤子·列问》:“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

雄图应箓——雄图,指《河图》。相传伏羲见龙马负图出于河,据其文字,以画八卦,谓之《河图》。箓,符命之书,指《洛书》。相传大禹治水,神龟驮书出洛,法而陈之,作《洪范》,谓之《洛书》。

言象筌蹄——言象:言语形象。筌:捕鱼竹器;蹄:捉兔工具。

曜识——炫耀才华。

率尔——轻而易举。

苍黄者唱首——匆忙的倡导。

风议——物议,议论纷纷。

眩如——众说纷纭。

深识书者,惟观神彩,不见字形。若精意玄鉴,则物无遗照。……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简易之道。欲知其妙,初观莫测,久视弥珍。虽书已缄藏,而心追目极,情犹眷眷者是为妙矣。然虽考其法意所由,从心者为上,从眼者为下。先其草创立体,后其因循着名。虽功用多而有声,终性情少而无象,同乎糟粕,其味可知,不由灵台,必乏神气。其形顇者,其心不长。状貌显而易明,风神隐而难辨。有若贤才君子立行立言,言则可知,行不可见。自非冥心玄照,闭目深视,则识不尽矣。可以心契,非可言宣。

——《文字论》

[注释]

物无遗照——洞察事物没有遗漏。

弥珍——更加珍贵。

从心者为上,从眼者为下——意境为上,表象为下。

无象——缺少意象。

形顇——形状委琐。

其心不长——其意不深。

冥心玄照——静心仔细体察。

仆今所制,不师古法。探文墨之妙有,索万物之元精。以筋骨立形,又神情润色。虽迹在尘壤,而志出云霄。灵变无常,务于飞动。或若擒虎豹,有强梁拿攫之形;执蛟螭,见蚴蟉盘旋之势。探彼意象,如此规模。忽若电飞,或疑星坠,气势生乎流便,精魄出于锋芒,观之欲其骇目惊心,肃然凛然,殊可畏也。

——《文字论》

[注释]

元精——精神实质。

迹在尘壤——笔迹在纸上。原意尘壤引申为尘世。

强梁拿攫——强悍之人擒拿攫取。

蚴蟉——蜿曲爬行。

夫人工书,须从师授,必先识势,乃可加功;功势既明,则务迟涩;迟涩分矣,无系拘跔;拘跔既亡,求诸变态,变态之旨,在于奋斫;奋斫之理,资于异状;异状之变,无溺荒僻;荒僻去矣,务于神彩;神彩之至,几于玄微,则宕逸无方矣。设乃一向规矩,随其工拙,以追肥瘦之体,疏密齐平之状,过乃戒之于速,留乃畏之于迟,进退生疑,臧否不决;运用迷于笔前,震动惑于手下;若此欲速造玄微,未之有也。

夫书之为体,不可专执;用笔之势,不可一概。虽心法古,而制在当时,迟速之态,资于合宜。(《用笔法》)

——《玉堂禁经》

[注释]

必先识势——一定先要了解书法用笔的规律。

迟涩——缓慢凝重紧凑。

拘跔——拘泥呆板施展不开。

奋斫——大刀阔斧,姿意挥洒。

玄微——深奥细谨。

宕逸无方——跌宕洒脱无际。

过——放纵。

留——徐缓。

臧否不决——好坏犹疑不定。

唐·蔡希琮

蔡希琮——唐书法家。天宝年间曲河(今江苏丹阳)人,一说济阳人。东汉蔡邕后裔,工翰墨,书迹有行书《治浦桥记》传世。着有《法书论》。

右军《笔陈图》云:“夫三端之妙,莫先用笔。”昔李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哂其无骨;蔡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近代以来,多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夫书匪独不调端周正,先藉其笔力,始其作也,须急回疾下,鹰视鹏游,信之自然,犹鳞之得水,羽之乘风,高下恣情,流转无碍。蔡中郎云:“欲书先适意任情,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次须正坐静虑,随意所拟,言不出口,气不再息,则无不善矣。凡欲结构字体,未可虚发,皆须象其一物,若鸟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若云若雾,纵横有托,运用合度,可谓之书。

——《法书论》

[注释]

三端——文士之笔端,武士之剑端,辩士之舌端。

哂其无骨——嘲笑他缺乏刚健浑厚的笔力。

鸿都观碣——鸿都:汉代国家藏书处。观碣:看石刻上的文字。

缘情弃道——因循潮流而抛弃书艺。

才记姓名——仅记人姓名。

匪独不调端周正——不独专在调整端正。

急回疾下——急速回旋快下。

鹰视鹏游——如鹰眼的锐利,如大鹏遨游。形容笔力雄健。

适意任情——舒展心境放纵情性。

中山兔毫——用中山兔毛制的笔。为笔的代称。

象其一物——象征一件事物。

昔钟繇与胡昭俱能为行押书。繇初师刘德升,后传蔡邕笔法,由是学之致妙。繇临终于囊中出授子会曰:“吾精思三十余载,行坐未尝忘此,常读他书未能终尽,惟学其字,每见万类,悉书象之。若止息一处,则画其地,周广数步;若在寝息,则画其被,皆为之穿。”其用功如此。右军云:“夫书之为意,取类非一。故纸者阵也,笔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本领者将帅也,心意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略也,飏笔之次,吉凶之兆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戮也。若欲书,先干研墨,凝神静虑,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昔宋翼常作此书,翼,繇外甥也,叱之,翼遂三年不敢见繇,潜心改迹,每画一波,常三过折;每作一点,常隐锋为之,由此而成。晋太康中,有人于许下破钟公墓,遂获此法,审此而行,用笔之理明矣。右军云:“若作点,必须悬手而为之;若作波,抑而复曳。忽一点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画失所,若壮士之折一肱。可谓难矣。”

——《法书论》

[注释]

行押书——是行书的早期名称。

传——继承。

致妙——绝妙。

终尽——极尽。

悉书象之——尽书写摹拟他。

止息——停留休息。

取类非一——比喻是多样的。

飏笔之次——扬笔之时。

出入——书写时的点画出入。

屈折——屈曲转折。

偃仰——俯仰。

平直振动——横直振荡。

算子——竹制的筹码。

每画一波,常三过折——波就是捺,又称磔。写捺时,起笔要紧,颈部要上提起,捺处要拓开,这就名一波三过折。

隐锋——藏锋。

许下——即许昌,今河南许昌。

抑而复曳——先紧束而后拓开。

眇——失明。

肱——手臂。

每字皆须骨气雄强,爽爽然有飞动之态。屈折之状,如钢铁为钩,牵掣之踪,若劲针直下。主客胜负皆须姑息,先作者主也,后为者客也。既构筋力,然后装束,必须举措合则,起发相承,轻浓似云雾往来,舒卷如林花间吐。每书一纸,或有重字,亦须字字意殊。故何延之云:“右军书《兰亭》,每字皆构别体,盖其理也。时议多之。”右军每叹曰:“夫书者玄妙之伎,自非达人君子不可与谈斯道。”右军之迹流行于代众矣,就中《兰亭序》、《黄庭经》、《太师箴》、《乐毅论》、《大雅吟》、《东方先生画像赞》,咸得其精妙。故陶隐居云:“右军此数帖,皆笔力鲜媚,纸墨精新,不可复得。”右军亦自讶焉,或他日更书,无复似者。乃叹而言曰:“此神助耳,何吾力能致。”又云:“吾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过江游诸名山,见李斯、曹喜书;之许,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见蔡邕《石经》;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于是遂改本师,新于众碑焉。”是知学成非一师之能致,非好奇博艺之士,不能有知。

——《法书论》

[注释]

骨气——骨力气势。

爽爽然——爽朗宽舒的样子。

牵掣——控制。

主客——书写时笔画的先后。姑息——妥帖。

举措合则——措施符合法度。

起发相承——起发笔相衔接。

意殊——立意不同。

何延之——与窦蒙兄弟同一时期人,于建中四年曾写《古迹记》。给朝廷的奏折中,推荐窦息、窦蒙兄弟(二人系天宝年间陕西扶风人)。

代——世代。

能致——能达到。

之许——到许昌。

有知——有知识。

予顷尝为《一体书赋》,亦略陈梗概;今复论之,用臻其理。夫始下笔,须藏锋转腕,前缓后急,字体形势状如虫蛇相钩连,意莫令断。仍须简略为尚,不贵繁冗。至如棱侧起伏,随势所立。大抵之意,圆规最妙。其有误发,不可再摹,恐失其笔势。若字有点处,须空中遥掷下,其势犹高峰坠石。又下笔意如放箭,箭不欲迟,迟则中物不入;然则施于草迹,亦须时时象其篆势;八分、章草、古隶等体要相合杂,发人意思;若直取俗字,则不能先发于笺毫。张伯英偏工于章草,代莫过之。每与人书,下笔必为楷,则云“匆匆不暇草书”。何者?若非静思闲雅,发于中虑,则失其妙用矣。以此言之,草法尤难。仲将每见伯英书,称为“草圣”,卫瓘、索靖俱效于张,亦各得其妙,议者以为卫得伯英之筋,索得伯英之肉。

——《法书论》

[注释]

顷——过去。

臻——完善。

转腕——运笔在手腕。

繁冗——繁杂。

棱侧起伏——棱是挺举,侧是回旋。

随势所立——随字的形势来确定。

圆规最妙——圆弧弯曲的笔画线条最好。

意如发箭——气势如放箭。

象其篆势——摹仿篆书笔势。

发人意思——启发人的思维。

静思闲雅——沉静思考,闲散雅致。

中虑——内心思考。

汉魏以来,章法弥盛。晋世右军,特出不群,颖悟斯道,乃除繁就省,创立制度,谓之新草,今传《十七帖》是也。子敬以来,学者虽各擅其美,故亦抑之远矣。迩来率府长史张旭,卓然孤立,声被寰中,意象之奇,不能不全其古制;就王之内弥更减省,或有百字五十字,字所未形,雄逸气象,是为天纵。又乘兴之后,方肆其笔,或施于壁,或札于屏,则群象自形,有若飞动,议者以为张公亦小王之再出也。旭常云:“或问书法之妙,何得齐古人?曰妙在执笔,令其圆畅,勿使拘挛;其次识法,须口传手授,勿使无度,所谓笔法也;其次在布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变通适怀,纵合规矩,其次纸笔精佳。五者备矣,然后能齐古人。”

——《法书论》

[注释]

章草弥盛——章草之法更广为兴盛。

特出不群——特别超群出众。

颖悟斯道——聪明领悟书道。

制度——规模。

抑之远矣——低下得很远。

率府长史——所属东宫官署,长史是率府之属官。

卓然孤立——超然超群。

声被寰中——誉满天下。

不能一一全其古制——不能不保全古代法制。

内弥——内在布局。

天纵——天赋予的。

乘兴之后,方肆其笔——乘着高兴之后,才开始纵笔。

札于屏——书写在屏风上。

拘挛——拘谨。

识法——了解章法。

布置——布局。

不慢不越——不要无拘束,不要无秩序。

仆尝闻褚河南用笔如印印泥,思其所以久不悟。后目阅江岛间平沙细地,令人欲书,复偶一利锥,便取书之,健劲明丽,天然媚好,方悟前志。此盖草正用笔,悉欲令笔锋透过纸背,用笔如画沙印泥,则成功极致,自然其迹,可得齐于古人。又崔长史云:“其为书也,推意结字以断天下之疑,垂萌示象以纪天下之德,山川草木反复于寸纸之间,日月星辰回环于尺牍之上。”汉光武以中兴之主,急在安人,乃至去上林池篽之官,废聘望弋猎之事,其以手赐万国者,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也。灵帝时中郎伯喈,硕学多闻,经籍去圣既久,欲求正定《六经》。灵帝许之,遂令伯喈丹书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时晚儒后学,咸取正焉。观视摹写,车乘填溢,岂惟一台推妙,十部称贤而已哉!古来君子,夙夜强学,不宝尺璧,而重寸阴。或缉柳编蒲,或聚萤映雪,寝食靡暇,冀其业广,匪直禄取一朝,故亦誉流千祀,勉旃为之。

——《法书论》

[注释]

褚河南——褚遂良,唐高宗时封河南县公,人称“褚河南”。

崔长史——唐崔邈。

推意结字——推揣意思结构字体。

垂萌示象——垂示萌发象征。

上林池篽——上林池苑。

万国——各诸侯之国。

经籍去圣既久——儒家的经典离圣贤已久远。

正定六经——校订《诗》、《书》、《易》、《礼》、《乐》、《春秋》。

丹书——用红笔书写。

太学——即国学,是古代最高学府。

晚儒后学——晚辈的儒生和后进学者。

取正——取作典范。

车乘填溢——乘坐的车子拥塞挤满。

岂惟一台推妙——难道只一个台省推赞。

十部——众多官员。

强学——努力学习。

缉柳编蒲——聚集柳叶和蒲叶以供书写。此喻勤奋学习。

聚萤映雪——晋车胤家贫,无油取火照明,夏日以囊盛萤火虫,映以读书。晋孙康家贫,冬夜常映雪苦读。

寝食靡暇——睡觉和吃饭都无从顾及。

冀其业广——希望学识广博。

匪直禄取一朝——不仅俸值取应于一朝。

千祀——千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