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我国的工艺美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作为人类造物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服务于人们的物质生活,而且积极作用于人们的精神领域,为生活增光添彩。在工艺美术的造物活动中,寻求其造物理念和指导思想,十分重要。因为这些理论来源于精工巧匠的实践,同时又在各个历史时期不断推动着我国工艺美术的创新与发展,其所创造出的精神世界不仅孕育着我们民族文化的土壤,也为今日现代工艺美术文化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理论遗产。
自先秦以来,上下三千多年涉及工艺美术的经典论着如《左传》中所论述到的工艺内容及《考工记》、《梓人传》、《梦溪笔谈》、《天工开物》、《长物志》等等,可谓源远流长,为我国工艺美术的理论积淀了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者们多从各自的角度论及工艺美术相关的美学观点,如孔子、墨子、庄子、韩非子、柳宗元、沈括、宋应星、文震亨、李渔等等,他们的观点和思想智慧,极具工艺理论的历史及文化价值。不少理论对今日工艺美术的设计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性意义。也正因如此,我国工艺美术在其理论的沐浴下,呈现出一派风格多样、异彩纷呈的景象。在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主脉的贯穿之下,那些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工艺美术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神秘而怪诞、或清新而活泼、或宏伟而古拙、或深沉而隽秀、或丰满而博大、或典雅而文静、或豪放而粗犷、或严谨而精巧,它们汇聚成浩瀚的中国工艺文化,独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放射着特有的灿烂光彩!
今日之富有东方审美价值的中国工艺美术理论及其艺术实践,无疑是中国古代经典工艺理论历史的延续和发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更需要我们站在今日时代的高度去不断延续,不断创新。只有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才有可能探寻到具有中国民族文化底蕴的崭新之路,才具有足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搏击世界工艺美术长空的底气。该工艺篇对节选的中国古代经典论着或论述加以较为详细的注释,为工艺美术院校及广大工艺美术爱好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该工艺美术论篇,因个人水平所限,注释难免有误,敬请读者指正为盼。
春秋·《左传》
《左传》——亦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旧传春秋时左丘明所撰。清代文学家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国史料编成。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悼公四年(公元前464年)。该书载有大量的古代珍贵史料,文字优美,记事详明,是我国古代一部史学和文学名着。该书每与《春秋》合刊,作为《十三经》之一。
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纮、,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锡、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旗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经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左传·桓公二年》
[注释]
臧哀伯——即臧孙达。僖伯之子,鲁国大夫。
照德塞违——谓彰明道德堵塞邪恶。
犹惧——可惧。
清庙——《诗·周颂》篇名。《周颂》首篇。也是《颂》诗的第一篇。诗中歌颂周文王及其众臣,为周天子祭祀祖先的乐歌。《诗序》谓:“《清庙》,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朝诸侯,率以祀文王焉。”
越——通“括”。结。《左传·恒公二年》:“大路越席。”孔颖达疏:“结蒲为席。”
大羹不致——“大”同“太”。不和五味的肉汁。古代祭祀时用。《左传·桓公二年》:“大羹不致。”杜预注:“大羹,肉汁,不致五味。”
粢——稷:粟米。亦可作谷类的总称解。
凿——通“糳”。指舂米。《广雅·释诂四》:“糳,舂也。”
衮——亦作“衮”。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
冕——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专指皇冠。
黻——古代礼服上黑与青相间的花纹。
珽——帝王所持的玉笏,即大圭。
带——这里指古代官僚贵族系于腰间的大带。又称为绅。《礼记·王藻》,“凡带必有佩玉。”
裳——下身的衣服;裙。
幅——这里指裹腿布。即行腾,又称邪幅。
舄——古代的一种复底鞋。引申为鞋的通称。
衡——古代将冠冕固着于发上的簪。
——古代冠冕上用以系瑱的带子。
纮——古时冠冕上的纽带,由额下挽上而系在笄的两端。笄,本作“筓”,即簪子,古代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弁冕。
——古代冕冠上的装饰。
度——制度,法度。
藻率——古代便于附着圭、璋等玉器的装饰用的垫子,用皮革制成,并绘有五彩的花。
鞞——这里指鞞琫。即刀鞘上的装饰物,也用来指刀鞘。
鞛——同“琫”。古代刀鞘靠近口处的装饰。
鞶——古代的束衣带,用皮制成。
厉——腰带的下垂部分。
游——通“斿”。古代用作冕饰的垂玉。
缨——这里指系在颔下的冠带。
数——这里指自然之理。《荀子·富国》:“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义)而有用为人,数也。”
黼——古代礼服上黑白相间的花纹。
文——指古代的衣饰,按制度各有不同的花纹。亦指法令条文。
五色比象——谓用青、赤、黄、白、黑五种正色,来比拟、象征。五色:古代以青、赤、黄、白、黑五色为正色,其他颜色为间色。《礼记·礼运》:“五色、六章、十二衣,还相为质也。”孔颖达疏:“五色,谓青、赤、黄、白、黑,据五方也。”
物——这里指人或事物。
锡——马前额的金属装饰物,动则有声。
鸾——古代挂在车架(衡)上的铃铛。亦指刀环上的铃。
和——指古代挂在车前横木(轼)上的铃铛。
铃——指金属制成的响器。又为击乐器。
声——这里指名誉。《淮南子·修务训》:“隐居穷巷,声施千里”。
三辰旗旗,昭其明也——杜预注:“三辰,日、月、星也。画于旗旗,象天之明。”
登——这里指升。
经纪——秩序。《淮南子·俶真训》:“万物百类使各有经纪条贯”。
发——启发。《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易——轻视。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
——《左传·宣公三年》
[注释]
定王——周定王,名瑜,襄王之孙,是周朝第二十一王。王孙满:周朝大夫。王孙:古代贵族子弟的通称。劳:慰劳。楚子:楚庄王。
夏——即夏后氏。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相传为夏后氏部落领袖禹子启所建立的奴隶制国家。
德——指恩德。
图——指绘画。
贡金九牧——九州贡献大量的铜。九牧:即九州。传说古代把天下分为九州,州的长官叫牧。《荀子·解蔽》:“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
神奸——指鬼神怪异之物。《左传·宣公三年》:“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杜预注:“图鬼神百物之形,使民逆备之。”
不若——《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杜预注:“若,顺也。”不顺,犹言不祥,不吉利,指传说中的魑魅魍魉等害人之物。
上下——旧指君臣尊卑、长幼。《周礼·夏官·训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与其上下之志。”郑玄注:“上下,君臣也。”《吕氏春秋·论威》:“君臣上下。”高诱注:“上,长;下,幼。”
休——旧指吉庆、福禄。《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以礼承天之休。”杜预注:“休,福禄也。”
春秋·《考工记》
《考工记》——先秦古籍中的重要科学技术文献,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工艺着作。作者不详。据后人考证,它是春秋末齐国宦府及工匠记录手工技术的官书。西汉河间献王(刘德)整理先秦古籍,因《周官》缺《冬官》篇,以此书补入称《冬官·考工记》,刘歆时改《周官》名《周礼》,故亦称《周礼·考工记》。此书主要记述有关百工之事。分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抟埴之工六部分,分别对车舆、官宝、兵器以及礼乐诸器等的制作作了详细记载。它不仅代表着当时的设计和工艺技术水平,并且对以后两千多年的手工业生产有着指导的意义。由于《考工记》中保存了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有关的一些美术资料,如“画缋之事”一章,反映了古代“五行”观念对装饰艺术的影响;“梓人为笋”一章,反映了古代工匠们丰富的艺术想象。因此,在《考工记》中,保存了我国殷周奴隶制时期的某些审美特点。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
[注释]
时——季节。天有时,指天有自然变化的时序。如节气,气候,阴晴寒暑的变化。
气——中国哲学认为,气是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地有气,犹不同的地域,均具有与其相应的地理、气候、地质、生态环境等诸多客观因素。
美——善、好。
巧——技巧、技艺,也指智慧、灵巧。
良——优良;美好。
轸之方也,以象地也。盖之圜也,以象天也。轮辐三十,以象日月也。盖弓二十有八,以象星也。龙旗九斿,以象大火也;鸟七斿,以象鹑火也;熊旗六斿,以象伐也;龟蛇四斿,以象营室也;弧旌枉矢,以象弧也。
[注释]
轸之方——犹车箱为方形。轸:车箱底部四面的横木,引申为车箱。
象地——象征着大地。象:象征。
盖之圜——车篷盖为圆形。盖:这里指车上用于遮阳障雨的车篷。
象天——象征着天。
轮福三十(两句)——郑玄注:“轮象日月者,以其运行也;日月三十日而合宿”。轮福:指车轮中凑集于中心毂上的直木。
盖弓二十有八(两句)——贾公彦疏:“云以象星者,星则二十八宿,一面有七,角、亢之等是也。若据日月合会,于其处则名宿,亦名辰,亦名次,亦名房也,若不据会宿,即指星体而言星也。”盖弓:指古代车盖的弓骨。弓骨的末端多用青铜制成的管形带钩的装饰零件套装。
斿——旗帜的下垂饰物。
鸟——绘有鸟隼图像的旗帜。
鹑火——星宿名。
伐——古星名。
营室——古星名。
弧旌枉矢——谓以竹弓,张旌旗之幅,并在旌旗上绘有弓矢或弧星图像。弧:张旗的竹弓。孙希旦集解:“弧以竹为之,其形象弓,以张旌旗之幅。”
弧——古星名。即弧矢,又名“天弓”。因其型似弓箭,故名。
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五彩备谓之绣。土以黄,其象方,天时变,火以圜,山以章,水以龙,鸟兽虵。杂四时五色之位以章之,谓之巧。凡画缋之事后素功。
[注释]
画缋之事,杂五色——这里指在丝织物上用彩色画或绣的有关花纹图像。缋同“绘”,画缋即绘画。杂,混合;搀杂。五色:指青、黄、赤、白、黑。古代视该五种颜色为正色。五色也泛指各种颜色。杂五色,指五色混合,颜色不纯正。
天谓之玄(两句)——谓天为玄色,地为黄色。玄:带赤的黑色,亦即谓黑色,这里指高空的深青色。
文——花纹。
章——条理。
黼——古代礼服上白与黑相间似斧形的花纹。
黻——古代礼服上黑与青相间的花纹,花纹为两个相背的“己”形。
绣——五彩俱备的绘画。
圜——同圆。
虵——蛇的异体字。
章——同“彰”,显明。
后素功——画完之后用白色进行修整才算完成。后:最后。素:白色。功:完成。
梓人为笋虡。
天下之大兽五:脂者,膏者,臝者,羽者,鳞者。宗庙之事,脂者、膏者以为牲,赢者、羽者、鳞者以为笋虡。
外骨内骨,却行仄行,连行纡行;以脰鸣者,以注鸣者,以旁鸣者,以翼鸣者,以股鸣者,以胸鸣者;谓之小虫之属。以为雕琢。
厚唇弇口,出目短耳,大胸燿后,大体短脰,若是者,为之臝属。恒有力而不能走,其声大而宏。有力而不能走,则于任重宜;大声而宏,则于钟宜;若是者,以为钟虡,是故击其所悬而由其虡鸣。
锐喙决吻,数目顅脰,小体骞腹;若是者谓之羽属。恒无力而轻,其声清阳而远闻。无力而轻,则于任轻宜;其声清阳而远闻,于磬宜;若是者以为磬虡,故击其所悬,而由其虡鸣。
小首而长,抟身而鸿,若是者谓之鳞属。以为笋。凡攫閷援簭之类,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则于眡必拨尔而怒;苟拨尔而怒,则于任重宜,且其匪色必似鸣矣。爪不深,目不出,鳞之而不作,则必颓尔如委矣;苟颓尔如委,则加任焉,则必如将废措,其匪色必似不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