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名平,字原,是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他的《离骚》里的主人公自叙生辰道:“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由于对“摄提”等理解不同,对古代历法推算也有差异,这位以屈原为模特的诗人的生年还有争论。一般定为楚威王元年(公元前339)正月十四(庚寅)日生。
屈原出身楚的贵族。屈是“楚之同姓”,他后来担任的“三闾大夫”,主要就是掌“王族三姓”(屈、景、昭)的事务,特别是关于世族胄子的教育管理。
他在青年时写的《橘颂》说:“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大概少年得志,很早就担任了“左徒”高职,地位仅在相当于宰相的“令尹”之下。就在这青壮年时期,他很可能去巡游汉水南北、秭归东西或沅湘等地,在古老的民间恋歌祭曲基础上,创作了清新秀丽的《九歌》,寄托自己热爱乡土、祖国民众及其谣俗的思绪,也歌颂了热烈优美的民间恋情。
《史记·屈原列传》说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怀〕王甚任之。”经过楚悼王时吴起的变法,人民的努力,肃、宣、威三朝的经营和积累,怀王前期楚的国势很盛。
屈原在国家的政治改革、行政管理和外交活动上都出了很多力。楚怀王十一年,合纵成立,六国共攻秦,楚怀王还做了纵约长。但是秦在函谷关出击,六国联军解体,皆引归(见《史记·楚世家》)。楚国从此盛极而衰。
屈原的政治思想基本上属于儒家改革派,忠君爱国,尊圣尚贤,但他也吸收了道家、法家的某些有益的见解,而且“恐皇舆之败绩”,“哀民生之多艰”(见《离骚》),比较关注国家的命运、民众的生活。大概在怀王十六年初,屈原受怀王之命整理、编辑、撰写系统化的“宪令”,其内容虽不明了,但大致上总具有“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之类有助于“国富强而法立”的内容。而要实现他所理想的强兵兴农、富国利民、举贤授能、赏功罚罪的“美政”,就必然要贬损世室,抑制豪强,裁汰繁冗,退斥奸佞。那些尸位素餐的权贵们一向是不遵守规矩,“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离骚》),改革性的宪令、法律对特权阶级总是很大的威胁。于是他们的代言人上官大夫就找借口要“夺”屈原的草稿,想篡改其内容。屈原不肯,他就在怀王面前挑拨,说屈原藐视君主:“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夸)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刚愎自用的怀王大怒,疏远了屈原,并且把他赶出了京城。
《九章·抽思》说:“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好佳丽兮,独处此异域。”
看来这次疏放很可能在远离郢都的汉北,《离骚》就写在此时(关于他流放的时间地点和《离骚》的写作时间,异说还很多)。所以《离骚》说:“余既不难夫离别兮(指离开怀王),伤灵修(指怀王)之数化。”“闺中(指楚之宫阃)既邃远兮,哲王又不寤。”又说:“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指郢都)。”
肯定写《离骚》时,诗人是被迫离开了怀王和郢都。
屈原被疏放后不久,秦欲伐齐,想破坏齐楚联盟,派张仪来诓骗怀王说:假如楚国能和秦国最讨厌的齐国断绝交往,秦国愿意献给楚国商於之地六百里。怀王上了当。当他派人到秦国接收土地之时,张仪赖账说:我只说六里,从来没听过什么“六百里”!怀王大怒,没有做好准备,就在十六年大举兴师伐秦,却在丹、淅地方大败,大将屈被俘虏,八万士卒被杀,汉中之地尽失。怀王第二次“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被魏国袭了邓,齐国也怒不救楚,楚兵又从蓝田败归,从此国势一蹶不振(或说屈原的悲壮诗篇《国殇》就是为了悼念这两次败仗阵亡的将士而作的)。
楚师败绩之后,怀王稍有觉悟,召还屈原,派他出使齐国,企图重修旧好。
楚王十八年,秦国想退还汉中地与楚求和。怀王说:“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狡猾而又勇敢的张仪自愿单身入楚,贿赂怀王身旁的佞臣靳尚、宠姬郑袖,怀王又听信了他们,放走了张仪。屈原刚好使齐归来,说:“何不杀张仪?”
怀王才猛醒,但是已追不回张仪了。从此屈原虽在朝,却郁郁不得志,无所施其美政。
怀王三十年,秦昭王提出与楚通婚,怀王想和秦王见面。屈原谏道:“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却劝怀王入秦,结果在武关被扣留为人质,勒令割地。怀王逃到赵国,赵不纳,怀王只好又去秦国,并且死在那里,最后归葬于楚(屈原曾为怀王写了悲痛的《招魂》)。怀王长子顷襄王立,子兰做了令尹。楚国臣民深深怨恨子兰劝怀王入秦。屈原颇有先见之明,知道子兰之类皇子王孙是酒囊饭袋,总有一天要误大事,他在《离骚》里说:“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夫众芳?椒专佞以慢兮,又欲充夫佩帏。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这些话可能在当时特别为士民所爱诵读。子兰知道后恼羞成怒,又派上官大夫到顷襄王那里索隐引申,极尽谣诼诬陷之能事,顷襄王也大怒,把屈原放逐到南方沅水湘水之间地带,达十数年之久。这一次更加痛苦而屈辱的流放,加上接踵而来的国家不幸、民众流离,促使屈原写下了《天问》和《九章》里大部分诗篇。其中,《涉江》等篇像《离骚》一样描述了他痛苦的流浪生活,揭露了当时现实的黑暗,并且抒发了他追求真善美的伟大理想。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二月,秦将白起攻下楚的郢都,烧楚先王墓夷陵,屈原写了《哀郢》(此说争议颇大,现姑用之);并在极度悲愤绝望之中写了《怀沙》,自投湖南境内汨罗江而死。传说其时为农历凶忌的五月五日。后世以为,端午节包粽子、龙舟竞渡等活动都是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而举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