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一个问题讲)有的家长很奇怪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问问题,他们很失望。“难道我们这孩子有智力缺陷吗?是不是你另外给了开心更有效的教育?”
不是的。
孩子提不出来问题,可能的原因如下:
一是孩子处在一个没有自主的环境中,完全按照别人的要求生活,而且已经失去了反抗意识,完全顺从别人的意志。这时候孩子的心是沉睡的,还没有真正使用自己的眼睛、耳朵,怎么可能发现问题?看这些孩子的眼睛,你会看见他那颗躲在角落里的心。
二是孩子曾经有不愉快的经历,比如家长制止他多嘴多舌,或者简单粗暴地给予答案:“这点事都不懂?你白痴呀?”让他得出结论,不敢再提问。久而久之,就失去了探究真相的本能兴趣了。这些孩子容易投入到有趣的游戏中,但是始终处在“跟随”的状态,很难有独到的想法。
怎样唤醒孩子的探究本能,让他在成长之中学到更多的东西呢?
真正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通过孩子的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学习。
在学前阶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孩子们游戏,投入地、任意地玩耍。
孩子的游戏和大人的工作一样,也是熟才能生巧。新的地方、新的伙伴都可能使孩子陷入暂时的停顿,他紧紧跟随在大人身边,不想独自去玩。要允许孩子观察和准备,就像我们接受一项新任务时一样。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他开个头,要带孩子一起投入地玩一会儿,大人的态度影响着孩子的主动水平。
一旦孩子进入状态,家长就该隐退了。不要当孩子的指挥官,随时告诉他该干什么。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活动,他内在的学习本能才能逐渐被激发出来。
最好早知道
要陪同不要打扰
带孩子玩不要抱着明确的目的,不要为孩子设目标,也不要为自己设目标,大人孩子一样轻松投入才有收获。要是掐着表带着任务陪孩子玩,结果肯定不愉快。
我曾经有两次在陪孩子散步时约了时间等人,那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地与孩子散步的经历真是想起来还内疚。
有一次是小兹儿母子到地坛来找我们玩,顺便讨论加入托管中心的事情。我们约在10点钟、北门的儿童乐园见面,可是我和开心通常9点就到公园了,难道在北门那儿干等吗?还是先散散步吧。我们就穿行小树林向西门走去,因为我估计他们该走西门进来,路上不会错过。
小树林里遍地是红红的蛇莓果,开心被它们吸引,我看时间还早,就决定和他一起挖蛇莓,可以带回家栽到阳台上。我们一边挖,我一边告诉开心蛇莓的药性和使用方法,他很快就记住了。我们兴趣盎然地刨来刨去,索性就上了一堂草药课。当我们提着一兜蛇莓、车前菜、紫花地丁、蒲公英、地黄来到西门时,才知道已经11点了。于是又向北门折回,我顾不上理睬开心想做什么了,拉住他的手尽快地走,一边东张西望,期盼一下子发现小兹儿。可怜的开心被我拖得跌跌撞撞,很快就累了。我心急如焚,只好一个人走在前头,让他慢慢跟着。开心跑一阵走一阵,一边哀哀地喊:“妈妈,别把我的草药弄坏了。”
如果那天我们直接回家种上那些草药,应该可以都活下来的,可是等我和小兹儿妈妈谈了一个小时的事情再回家,就只种活了一棵蛇莓和一棵蒲公英。开心因此抱怨我,我也很内疚,因为我和小兹儿妈妈谈话的时候,每时每刻都看见开心焦急等待的目光。
这样我就同时办砸了两件事。
现在我已经有了安排事务的经验,不会把任何约会定在孩子玩耍的时间里。陪孩子玩对大人来讲,是个空闲,可对于孩子,那是他心灵成长的特有时间。
农庄
拥有一个农庄,让孩子们体验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一直是我的梦想。从托管中心成立之初,我就四处打听,哪里有合适的地方。终于在快到夏天的时候,联系到一家可以合作的农庄。就在去顺义的路上,离地坛不到20公里的温榆河边。
这是一个很大的农庄,占地300亩。已经有一栋楼可以提供吃住,也有几个工人打理田间事务。但总体一片荒凉,人烟稀少。我争取到的条件是可以按照我的理想重新布置农庄,我们托管中心的孩子可以任意不限时地玩,甚至提供免费住宿;而我要付出的是:修整费用自负,并且要向农庄的拥有者提供一份经营性的商务计划书,让他们看到我的设想能有多少市场效益。然后他们才会进一步谈更深的合作。
我一个人的付出能换来孩子们体验田园生活的机会,多值啊!
我带着开心还有即将出生的小丁点,同托管中心的孩子们一起,在农庄度过了难忘的一段日子。参与耕种和收获的过程让孩子们体验到劳动的意义和快乐,并且建立了在城市生活中久违的对土地和生命的亲昵和喜爱的关系。
农庄里有一个大棚,种植的是一人多高的樱桃树,树的间隔里套种着草莓。我们第一次去的时候,正赶上收获最后一拨草莓。孩子大人都是第一次见到生长着的草莓,而且满地都是,兴奋无比。我们的小篮子发挥了最大的作用,人手一个,顺着垄沟摘个不停,尝个不停。大棚里那种氤氲的温湿空气更让人感到莫名的舒适,可能是含氧量高吧!
后来就忙着收菠菜。菠菜种在河边的沙土地上,很大的一片,很久没人来采割,已经长疯了,很多都已经开了花。小雪妈妈很心疼,只埋怨那些工人不赶紧收。工人说:“吃不了收它干嘛?猪都吃够了!”
这可不是气话,在农庄的最南边,有温榆河的一个分叉,河汊处,真的盖着两排猪圈,七头猪舒舒服服地生活在里面。它们晒着太阳,铺着玉米秸,吃着新鲜的菠菜和上一年秋天收获的玉米,态度很安详。孩子们第一次看见猪,惊奇地围着猪圈,不言不语,看呆了。
猪圈再往后,还有一个大羊圈,养着几只山羊、几只绵羊。山羊有黑有白,绵羊都是白的。正好有只不几天的小羊羔,黑白花的,干净漂亮得像橱窗里的玩具,而且很喜欢孩子们,逗得他们热心地四处拔嫩草来喂它,草多得盛满了竹筐。后来这只小羊就不舍得离开我们了,每天都嗒嗒嗒地跟在孩子们身后,在农庄里走来走去。
还有更不可思议的,就是河汊边的大柳树上,拴着两头驴,一灰一黑,见到有人来很高兴地仰着脖子大叫起来,结果有两个孩子当场就吓哭了,开心也吓得小脸煞白。我们大人都笑起来,工人忙赶过来牵着它们。驴的脾气很好,模样也很温顺,大眼睛水汪汪地直看着我们。孩子们很快就不再害怕了,远远地走来走去地看个不停。工人说那头灰驴还可以骑的,只是我们都没敢。
河汊里拦上了隔离网,养着一群鸭子和几只鹅,可惜那些鹅很不友好,追着孩子咬,还大声地叫着,吓得我们飞也似地离开了,没顾上在河边的草窝里捡鸭蛋。
在这个养殖区的西面,是一望无际的玉米田。有的砍倒了,有的还站着,有今年的新苗,也有去年的老秸,一看就知道缺乏规划和管理。可是孩子们很喜欢,因为田埂边上有些洞,拿铁锹和棍子捅一捅,或者灌些水,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田鼠偷回来的成堆的玉米粒、呱呱叫着跳出来的癞蛤蟆,还有一次爬出来的是小刺猬。刺都是软软的,好玩极了。
在农庄的东南角,还有一个白沙堆成的小山包,都是上好的细沙。据说刚开始打算建滑沙场用的,不知怎么就搁浅了。这回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我让他们光着脚在沙堆上玩,爬上滑下,乐趣无穷。
我们一边带着孩子们玩,一边做整体的设计和营销策划,在我们有限的资金支持下,我们先着手布置一个浅水塘,水底正好铺上沙子,方便孩子们趟水玩耍。水要用水车从河汊里提出来,正好布置一个老式的水车,了了孩子们许久以来的心愿。当然,水还得过滤,还得消毒,因为将来要向社会开放。除此以外,我们还设计了从种棉花到纺织成布的整个流水线,从挖土和泥到烧砖盖房子的整个流水线,以及自助的大厨房,方便来玩的人采摘了作物现场加工。
那段梦境一般的日子就在我和孩子们欣欣然的忙碌之中过去了,给每个人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直到今天,开心还经常在梦里重温农庄的生活,并且梦想着将来有钱了要重新打造一座理想的庄园。
但愿美梦能成真!
经验之谈
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要从实践中来
以农业和养殖业来陶冶孩子的情操,中外都曾有人做过,蒙台梭利认为:耕作、建筑、制陶,可以让孩子认识人类发展中由游牧转向定居的必要的技能。可我更觉得,在从事这些最基本的满足生命需要的劳动时,孩子更容易看到自己的付出和大自然的回报之间的关系,更容易看到自然界各种生命之间的关系,从而产生深刻的认识,才会产生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很多在乡下、在自然和劳动中度过童年的人,一生都对大自然抱有强烈的热爱,保持着一颗单纯敏感的心,这在很多从事文学和艺术的大师的经历里面就能看出来。
在劳动的过程中,孩子会自然地热爱他们照管下的动物和植物,这种感情会发展成对一切活着的生物的信任,一种超越种族和地域的大爱,从而发展成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可以乐观、自信、随和并顽强地对待生活中的挫折,这正是我所期待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我们带着孩子住在几乎与社会隔绝的农庄里,过着物质上的极端俭朴、精神上却超常丰富的生活。
晚上我们睡得很早,因为天一黑下来,农庄就整个黑黝黝的,不自觉就会害怕;有限几个路灯管不了什么用,反而在庄稼丛中闪着莹莹的一点光,显得更诡异。孩子们活动一天也累坏了,通常都是一觉睡到大天亮。
没有了墙上的时钟,没有了具体的时间计划,反而会醒得更早,更有规律。我通常都在不到6点就醒来,东面的天空白透了,太阳就要出来了。
推开窗子,满眼的绿意盎然,凉爽的风从田地上空吹过来,带着青苗的涩味、水塘的腥味和牲畜的粪味,给我安闲又懒散的心境,能够从容地专心地思考一天的安排。
孩子们也一样被自己的生物钟驱使着醒来,一夜饱睡让他们脸上粉嫩粉嫩的,可爱极了。孩子们一醒来就惦记着各自的“宠物”,忙不迭地奔下楼去,冲向养殖区,喂羊、喂猪、喂刺猬。很快鸡鸣驴叫声就传过来,我就知道他们到地方了。
所有的人和动物都吃过早饭以后,我们就开工干活,也不管是几点。一帮人收作物,集中到大门口让工人拉到市场上去卖,工人套上驴车,等装满菠菜或者玉米棒子或者新鲜的薄荷、熏衣草,有时候也抓走一头猪,就离开了,到傍晚才能回来。我曾经打算让孩子跟着去赶集,但是别的家长不放心,就算了。
有力气的一帮人就按照我们的计划做些大事。挖池塘、平整各式用地,或者修整河边和田埂,消除那些对孩子构成危险的因素。
我们这些人因为很久都没干过活了,一天做不了多少事,更有甚者,还怕太阳,一手打着阳伞一手扶铁锹,可笑至极。跟孩子比起来,大人在大自然中感受的东西更少,更难被教化。
这段日子,因为有相应的宣传,每日里都会有新的家长和孩子参与进来,我还兼做接待。这些“一日游”的客人,当然干不了什么,但我想办法让他们除了看在眼里的,还有拿在手上的收获,那就是野菜。农庄里到处都是野菜,有一些味道还是相当不错的,像荠菜、羊角菜,比市场上卖得还好。
我们的饭菜,全是自给自足,主食和蔬菜是地里长的,肉是杀了猪冻在冰柜里的,偶尔也杀只鸡或鸭,蛋是每天早上河边捡的。工人做饭也相当简单,根本就没有味精什么的,很少炒菜,通常都是一锅炖,省事;在厨房还有几个大缸,腌着各种咸菜,只是我们吃得很少,咸菜就越来越咸,最后就全都送给工人拿走了。
说来也奇怪,这些孩子平时在家里嫌这嫌那,不肯好好吃饭,到这里来却从没挑过食,开心还直说,这里的肉好吃,菜也好吃。我想除了食品的天然纯净、环境原因、活动量大之外,还有一个挺重要的原因应该是:这里没有零食,一点也没有。
两个多月下来,孩子们全都变了样,黑了、瘦了、脸色红了、嗓门大了、跑得更快了,连原来最娇弱的小女孩也能抱着一捆菠菜一口气跑到大门口了。可是,我们却遭遇了危机。
因为没有经验,预算做得很不准,我们的资金还没有做完一个池塘就见底了。项目承诺的事项我们无法再执行。
好在农庄的主人宽宏大量,并不计较这些,允许我们收拾东西回家去,而且新杀了一头猪为我们饯行,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孩子们带走了他们的小刺猬,开心还非要那只小羊,我没有答应,他就流着泪趴在车窗上看着外面,一直到家。
之后几年内,凡是我们开车走京顺路,都会拐到农庄的门口看一眼,但是他们的大门永远关着,听工人说已经易主,我们再也没有机会进去了。
科学新知
任何生命都是自然的孩子
我们可以从自然生命的差异引导孩子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学会相信自己、尊重别人。
认识了多个物种的孩子,就像拥有了许多朋友一样,更容易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他们在意见、行为方式上遭遇和别人的冲突时更能宽容地对待别人,并且同时拥有自己的立场,这正是家长和社会所期望的。在目前我们的独生子女家庭中,教导孩子宽容、理解别人就更为重要。
任何生命都是自然的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规律。学会和别的人、别的生命和谐共处,不仅是孩子的使命,也是成年人需要不断加强的教育。